慢性病病人常岀现哪些心理及行为反应

作者&投稿:革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健康心理学 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观点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健康概念在美国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一.主要死亡原因由感染性疾病转变为不健康行为和生活型态相关的疾病。 二.医疗费用的增加突显教育人们降低罹患疾病危险性的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三.健康被视为是正向幸福的表现,而不是没有生病。 四.有些健康照护工作者对健康和疾病提出更广泛的观点。 疾病和死亡的型态:主要的健康问题不再是传染性疾病,而变成是病程长、持续或会复发的慢性疾病。美国1993年的四大主要死因为:心脏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中风(2003年台湾十大死因:癌症、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糖尿病、事故伤害、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肺炎、肾炎及肾症候群及肾变性病、自杀、高血压性疾病;十大癌症:肝癌、肺癌、结肠直肠癌、女性乳癌、胃癌、子宫颈癌、口腔癌、摄护腺癌、非何杰金淋巴癌、胰脏癌)。 现今,大部分的死因是由个人的行为或生活型态有关的疾病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风) 、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 、意外、糖尿病、自杀以及肝硬化等疾病已经证实与压力、吸烟、酒精滥用、不当的饮食习惯和久坐不动有关。另外,急遽升高的感染与寄生性疾病则和不安全性行为 (HIV)有关。以总人口数的基础的死亡原因会随着年龄、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此外,有人认为社会阶层(社会经济地位)与死亡率的关系强于种族因素;收入、职业以及教育程度也与种族有关。
贫穷是导致生病及降低预期寿命的因素之一。贫穷与不良的健康习惯有关,也与增加的疾病危险率和难以获得医疗照顾有关。从出生开始,处于贫穷中的危险性就包含了健康的问题。贫穷是严重的健康危机。 教育程度是另一个与种族背景有关的因素。低教育程度会增加有害健康的行为,例如吸烟、高脂肪食品、维持久坐不动的生活型态等。 不同种族间的死亡率差异应该可以归因于生活型态和不健康的行为,如果可以避免这两者,种族间的差异应可降低。
1900 年时,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47.3岁,到了1995年,平均寿命增加至将近76岁,改变的原因是健康自觉的生活型态、感染疾病的控制和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其中疫苗接种的普及、安全的饮用水、牛奶的供应、有效的污水处理、营养摄取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以及医疗团队与较好的加护病房等,都对延长寿命有贡献。
总之,在二十世纪的美国:
慢性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而成为主要死因。 意外、他杀与自杀占青少年死亡人数的3/4以上。 所谓不同种族间的健康差异,应该是来自社经地位与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是种族的问题。 平均寿命的增加是由于婴儿死亡率降低所致。
医疗照护费用的增加:医疗照护费用的增加与预期寿命的增加有关,中老年人的增加也增加了许多慢性疾病的昂贵医疗需求。医疗费用增加的速度大于通货膨胀,美国每人每年的健康照护费用从1975年的592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3299美元,超过500%的涨幅。这些昂贵的医疗费用可以提醒大众提早发现疾病,采取较健康的生活型态,以及可以预防疾病的行为。如果能早期发现疾病征兆,就有机会控制情况,降低严重疾病与死亡的危险性。
花钱筛选具有危险性的人是适当与值得的,因为慢性疾病难以治疗,与病人一同生活也会降低生活质量。可是,如果可以透过健康的生活型态来维持身心健康则又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维持健康比较容易,花费也比恢复健康来得少。透过健康的生活型态,早期发现症状以及降低健康危险性便成为健康照护领域进行改变的方向。
健康是什么?根据George Stone(1987)的定义,健康有两类: 一、健康是一种理想状况。任何疾病或伤害都会使我们偏离健康状态,但是可以藉由移除疾病或伤残来重新获得健康。 二、健康是一种往正面方向移动的倾向。健康是一条连续在线的方向,朝健康的方向移动好过朝反方向移动,而且,健康是多向度的,所有的生活面(包括生物、心理、社会)都需要加以考虑。
根据Stone的观点,增进生物功能,例如维持正常血压,心输出量佳,高水平的呼吸容积与抵抗压力、感染和生理伤害的能力都是良好健康的一部分。 健康在心理层面的展现就是主观上幸福的感受。 健康的社会层面包括高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以及对健康照护系统的低需求。 1946年,联合国WHO对健康下了定义:健康是一种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幸福的完全状态,而不仅只是没有生病。因此,肯定健康是一种正向的状态。
Millstein & Irwin(1987)访谈发现,只有28%的青少年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大多数的青少年会将生理与心理因素,例如完成活动的能力、正向情绪状态的表现等,纳入健康的考虑。健康与没有病之间有关联,但却不是同一概念,没有生病只是健康定义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健康模式的改变:在二十世纪,生物医学模式可以使用药物来治疗或控制许多疾病,因此便乐观地认为许多疾病都可以加以治愈,并且将焦点集中在疾病而不是健康,而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的定义就是没有疾病。最近1/4世纪以来,许多医师、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虽然承认生物医学模式对疾病治疗有相当贡献,但是考虑的层面过于狭隘,忽略许多生物以外的因素,所以希望提出新的观点加以取代,这个新观点必须保有旧观点的优点,并且弥补旧观点的不足,这个新模式就称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为了提供对疾病因素的基本了解,并达到健康照护的合理治疗与型态,医疗模式必须要能解释病患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为了因应疾病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的补偿系统。换言之,即医师与健康照护系统。这需要生物社会心理模式。(Engel,1977, p.132) Engel认为,若固执于过时的生物医学模式,将会出现危机,不同的病患需要不同的医疗照护方式,因此对医疗采取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刻不容缓的。
健康心理学的先驱Joseph Matarazzo(1994)提到,在广泛使用药物之前,慈悲与同理的态度几乎是医师所能给予病患的全部。研究发现,即使是以生物医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医师,也倾向于会在疾病的判断中加入心理与社会的因素,更加支持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重要性。
大多数的慢性疾病都可能有部分与个人的行为有关,因此,在健康照护中加入心理学观点与技术应该是有利治疗的。根据Taylor(1990)的看法,在健康照护领域中加入心理学概念是为了维持个人的健康,而不是等到人们生病后才来治疗。在心理学对健康的贡献中,行为改变的技巧已经包含在慢性疾病中,除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之外,心理学家也运用他们的技巧来解除病患的疼痛与减轻压力,促进遵从医嘱的行为,病且协助病人和家属与慢性疾病共存。
医疗环境中的心理学:二十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多是医师出身,与医界的关系密切。1911年,APA曾讨论心理学在医学教育的角色;1912年,行为主义之父J. Watson为医学生设计一套心理学课程,他认为医师需要一些心理学的训练使其比较人性化地对待病人,但是没有受到太多认同。1940年代,医学训练虽涉及心理疾病课程的选读,但是多由医师主导,较偏向精神医学,而心理学家也几乎没有机会跟精神科以外的医师合作。1960年代,行为科学已经是大部分医学院课程的一部份,1970年代以前,医学院中几乎都已有心理学家的编制。
Matarazzo(1994) 估计,从1969年到1993年,在医学院中拥有教职的心理学家的人数几乎增加三倍。1990年开始,医师不再将健康心理学家视为统计顾问、测验施测者或只会治疗心身症的治疗者。健康心理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复健心理学家一样,已被大部分医疗人员接受。
心身医学:强调生理疾病有情绪及心理层面的成份的观点,并且认为心理与身体(生理)因素的交互作用才导致疾病的产生。心身医学的研究始于Walter Cannon在1932年对生理改变伴随情绪变化的观察,他认为情绪是应急性的反应,情绪会激起身体的变化来因应外界的环境。因此,情绪能够造成改变,也可能导致疾病产生。H. F. Dunbar(1943)提出习惯反应的主张,认为人们所表现的部分人格特质可能与某种特定疾病有关。
F. Alexander(1950)认为心身疾患是处于个人冲突及特定疾病间的环结。例如,消化性溃疡、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气喘、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性皮肤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都被视为心身症。压力对这些人的器官系统的影响比一般人大,一旦器官弱点与压力一起出现,这些敏感的人就会在该器官出现疾病。1970年代以后,心身症(psychosomatic)不再指特定疾病,因为:人类疾病不能用单一因素-单一疾病加以概念化或治疗,所有疾病都包括个人与环境间与身体和心理历程有关的多重因素。
接受心身症概念的医师是最早接受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一群,Oken(1987)主张,在新的心身症的定义下,由于所有疾病都包含心理与社会成份,所以所有的疾病都是心身症。 McHugh & Vallis(1986)认为心身医学是医学界的革新运动,但是心身医学仍属于精神医学的分支,疾病的心理与生理层面未完全整合。他们宣称心身医学运动应该要涵盖在行为医学的领域之下。
行为医学:直到1970年代,心理学家在医学上的角色仍局限在教育、心理测验、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其专长只限于心理健康问题,很少被用在协助病患戒烟、维持健康饮食、正确运动、降低压力或疼痛控制。愈了解行为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心理学在有效改变行为方面的发展,心理学在健康照护方面的角色更形重要。 1977年,耶鲁大学研讨会将行为医学定义为:关心与健康、疾病相关的行为科学及生物科学的知识技巧的发展与整合,并将此知识技巧运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复健。
因此,行为医学可以用来整合医学与不同的行为科学,特别是心理学。其目标与健康照护的其它领域相似:促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复健。行为医学结合心理学、行为科学与医学,进而增进健康与治疗疾病。
行为卫生学:与行为医学同时出现,强调一般人的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而非病人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为行为科学分支中跨学科的领域,特别着重目前健康个体的健康维持与疾病和功能失常的预防。关心的主题包括:疾病预防、吸烟、喝酒、饮食以及运动。(焦点在于个人对健康与幸福的责任,而非以生理为基础的诊断、治疗或复健。目前还未出现正式的学科训练课程。
健康心理学:与行为医学和行为卫生学有关的心理学领域,关心影响生理健康的个人行为和生活型态,包括: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界定健康危险因子、健康照护系统的改善,以及塑造公共意见来增进健康。尤其是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生理健康领域:降低高血压、控制胆固醇、压力管理、减轻疼痛、戒烟、减轻其它危险行为与鼓励规律运动、身体与牙齿健康检查,以及安全行为等。此外,健康心理学对界定健康、慢性病的治疗与诊断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理与心理复健中修正其行为因素皆有贡献。 健康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Matarazzo (1986)在健康心理学会成立后十年认为,健康心理学即使在未来十年都仍是处于萌芽阶段的领域。健康心理学家除了要研读心理学家的核心课程之外,还要涉猎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脏学等领域,因此,健康心理学家是以心理学家为主,健康专家为辅。健康心理学并非普通心理学的分支,而是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健康领域之中。

抑郁症不属于慢性病,引起抑郁的原因:65%的抑郁患者其抑郁是躯体疾病的后果,如各种癌症、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35%的患者抑郁是发生在躯体疾病之前,即生活事件的应激,如亲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压力太大等,均可导致抑郁。抑郁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人的一种缺点或性格缺陷,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大多能康复。

当代医学尚无法治愈一些慢性疾病,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哪些。例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不少患者要终身进行治疗。这些慢性疾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病人的心理反应。例如,有的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意见持消极态度,不肯配合治疗;有的患者长期患病,注意力和兴趣等变得狭窄,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感知常比健康人敏感;有的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重了原有疾病的程度。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哪些,由于疾病的影响和心理反应,慢性疾病患者与家庭成员的相处及交往关系随之也发生变化,较多表现为: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哪些,怨天尤人。有的慢性疾病患者将患病的原因,或因长期治疗的需要,完全推诿于客观情况,经常怨天尤人。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和护理要求。有时患者会责怪医生没有精心治疗;责怪家人没有尽心照料,好挑剔,任性,容易冲动,因此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家人应知道,这些病人的心理反应可能是患者自己对疾病治疗信心不足造成的。所以,应采取关心、同情的态度,耐心地照料患者。当患者疾病部分症状有所缓解,病情有所控制时,应及时加以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哪些,自怨自责。这是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另一类型的心理反应。这些患者感到由于自己患了慢性病,给家庭和他人带来负担,从而失去生活信念,容易产生抑郁、自责自卑、退缩等不良情绪,甚至有自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给予最大程度上的支持和鼓励,让患者多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康复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别的患者治疗成功的经验来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看什么慢性病,像最常见的的高血压、糖尿病一般都没什么异常的心理或行为反应。

人生病以后,不光是身体患病,心理也有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那么,慢性病患者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有:

1、人患病后,多将注意力投向自身,感觉异常敏感,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很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生病属于劣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往往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闷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

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相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接近,而且极不利于病体康复。

3、由于病后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越来越被动、懒惰,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4、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说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医护人员和 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有时,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安心养病。

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以下是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
1、主观感觉异常
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人患病后,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
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3、被动依赖
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4、多疑、神经过敏
多疑、神经过敏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对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病人安心养病。
5、紧张、焦虑、恐怖
紧张、焦虑、恐怖许多病人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病人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多安慰、多鼓励、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性病分类都具体有哪些什么特征
进入第二阶段,病毒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在皮肤和粘膜上出现类似玫瑰糠疹、银屑病、痤疮的红斑、血疹、斑丘疹等。这时患者才有感觉而去就诊。如果此时没有治疗,就会进入第三阶段,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淋病 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病之一。由淋球菌引起,男性较女性多见。男性得淋病后,主要...

男生性病有几种,都有什么特征
5、尿痛,常为发病的早期症状。尿道前部有烧灼感、刺痛或灼热辣痛,排尿时疼痛明显加剧,甚则向小腹或脊柱放射。夜间疼痛时,患者可发生阴茎的“痛性勃起”。梅毒 :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病。病程很长 ,症状时隐时现 ,它的自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人体没有感觉 ,病毒侵入...

哪些病是性病?
近几年,原来不是性病的病由于男女之间婚外性行为的增加,因而这些病也在增加,所以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些病也列入性病的范围,把以往称之的性病和这些病统称性传播性疾病,简称STD,这些病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包皮龟头炎、阴虱、艾滋病等。目前临床上看到的这些病人要...

男性性病有哪些?谁能简单帮我说一下啊
还通过接触污染的衣服、浴池、共用浴具、马桶等方式传播,也包括一些少见的传播方式,如通过输血、输血液制品、器官移植、人工受精、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医生护士防疫人员防护不严以及胎盘传播、产道传播、母乳传播等。1.性病对个人的影响性病会导致男性不育:大多数男性性病病人,只要及时就诊,性病是可以治愈...

性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主要都有什么
一般在不洁性交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后出现。在男性多发生在冠状沟、包皮系带附近,包皮、阴茎,阴囊等部位也可发生;女性多发生在大阴唇、小阴唇或子宫颈。由于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女性患者出现的硬下疳常常被忽视,直到出现二期梅毒的皮疹时才到医院看病。在性病门诊,我们也见到一期梅毒即硬下疳发生...

得性病的征兆是什么?得后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性病症状 在此潜伏期后,如果出现一些令人不适的症状,如: ①生殖器溃疡是一期梅毒的典型表象。溃疡直径一般一厘米左右,男性多发生在阴茎冠状沟的部位,女性多发生在大阴唇、小阴唇或子宫颈。由于溃疡表面没有明显的脓液,患者本人也不觉得痛,常常被忽视,直到出现二期梅毒的皮疹时才到医院看病。 ②外阴部的出现疣状物...

性病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症状?
生殖器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引起的一种性病。传染性极强。主要症状 :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溃疡 ,并伴有疼痛感 ,继续发展会出现全身发热、肌痛、头痛等症状。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很高。如果是孕妇患病 ,极容易传染给新生儿 ,可导致新生儿60%- 70%死亡。尖锐湿疣 :由乳头瘤病毒引起...

男人一般会得哪些性病?引起的原因?症状分别是什么?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感染,患者主要包括同性恋者(占75%)、毒品海洛因注射者(占15%)、美国的海地移民(5%)、血友病患者中经常以注射浓缩抗血友病球蛋白治疗的人(占1%),其他人占4%。其初期表现与普通感冒、咽喉炎相似。一半病人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不是特异的。...

患上性病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
随着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多,儿童患性病屡有发生。因此,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杜绝性病蔓延、预防儿童性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儿童是怎样被感染上性病的。感染儿童性病的途径有三个:一是母婴传播,包括子宫内传播。如梅毒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侵入胎盘,使孕期胎儿受感染;胎儿通过产道时被感染,患...

男性性病包括哪些,有什么症状。原因是什么?
: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引起的一种性病。传染性极强。主要症状 :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溃疡 ,并伴有疼痛感 ,继续发展会出现全身发热、肌痛、头痛等症状。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很高。如果是孕妇患病 ,极容易传染给新生儿 ,可导致新生儿60%- 70%死亡。5.尖锐湿疣 :由乳头瘤病毒引起 ,在生殖...

原州区19347071435: 某保险公司推出如下的重大疾病险,根据病人的情况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医疗费的报销比例标准如下表:费用范围500元以下(含500元)超过500元且不... -
点林海正:[答案] (1)依题意得:(8000-500)*70%=5250(元).答:能报销5250元.(2)设该农民当年实际医疗费为x元,由题意得:当该农民当年实际医疗费为10000元时:该农民自付费用为:10000-0.7(10000-500)=3350元,所以:500...

原州区19347071435: 某地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p,由该地区随机抽查n人,则() -
点林海正:[选项] A. 样本患病率X/n服从B(n,p) B. n人中患高血压的人数X服从B(n,p) C. 患病人数与样本患病率均不服从B(n,p) D. 患病人数与样本患病率均服从B(n,p)

原州区19347071435: 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塞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吃什么水果? - 高血压...
点林海正: 许多病人家属都抱怨说,亲人病后脾气变坏了,不好侍候.殊不知,这不能责怪病人,而是患病特别患了较为难治的慢性病之后,病人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出现许...

原州区19347071435: 慢性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 如何调适?求答案 -
点林海正: 人罹患慢性疾病后一般会出现两种感觉:1、无所谓----反正是慢性病,一不影响吃喝,二不影响生命,随他去吧;2、对治疗失去信心----慢性病顾名思义就是治疗时间持续比较长的疾病,由于治疗效果不会在短期内显现,往往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 人一旦罹患慢性病一定要积极治疗,且不要期望短期内出现明显的效果.要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克服烦躁情绪,配合医生,持之以恒,健康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原州区19347071435: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
点林海正:[选项]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原州区19347071435: 慢性病人往往会出现哪些反应特点 -
点林海正: 这要看是哪个系统的慢性病了.如果是全身慢性感染性疾病,一般要有不明原因的低热、消瘦、易疲劳症状;如果是某个系统的慢性病,那肯定会有该系统的慢性症状,如消化系统慢性病,会有消瘦、食欲不振、疼痛甚至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是泌尿系统慢性疾病,将会出现的是小便异常,包括尿量减少,甚至浮肿等,血液系统疾病会表现出、凝血机制异常.总之,某个系统的慢性病一定会出现该系统的症状.

原州区19347071435: 慢性病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点林海正: 由于慢性病病情长,治疗时间长,导致多数患者产生心理问题,出现心理症状. 慢性病的症状表现是由躯体和心理两方面构成的,而心理方面的症状表现给病人造成 的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