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三支柱模型,适合什么样的企业?

作者&投稿:闭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hr三支柱模型,适合什么样的企业~

挺合适的同龄人也是相同的经历比较适合的不要太在意属相了

1、其中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企业基本上是要构建基于客户化、流程化的组织。其实,很多企业现在跟本没有真正打造流程化的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梳理,更谈不上是基于客户的流程化体系建设。真正要构建三支柱模型,首先人力资源要真正上升到战略和业务层面,而不再是一个事务性的工具。
2、三支柱模型面临着人才的挑战。比如说海尔,为什么说推行三支柱模型后来又推回去?因为首先要成立COE(专家中心)。要想能够做到像华为、腾讯这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专业管理人员,真正做到那么专业的,没有那么多专家,人才短缺,是不可行的。要推行三支柱模型你就必须确立专家权威。专家主要是根据公司的战略来制定人力资源的政策、人力资源的制度体系,如果企业还是官本位,专家所做的东西其实是找不到价值点所在的。这是也现在很多企业很困惑的地方。成立了专家中心,这些人既不懂战略又不懂业务,纯粹就是一个在人力资源领域能写文章的人,然而并没有办法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去研究开发支撑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的产品服务。
3、共享服务和HRBP。共享服务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你人力资源平台的信息化、公开化、模块化、标准化水平,以及大数据的人力资源标准化产品的提供,这一点,中国的很多企业基本上很难真正实现所谓的信息化、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什么叫共享?必须由总部平台中心通过模块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来给你提供信息。像谷歌为什么可以成立共享中心?就是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基于大数据能够开发出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通过HRBP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4、不得不说腾讯的三支柱模型的思路是最清楚的,思路非常清楚,定位非常清楚。当然实际运用过程中相信一定也会遇到很多内部的障碍。关键是怎么去突破?突破了,人力资源的专业以及协同价值就体现了;突破不了,就像有的企业一样又退出去了,还不如用原来的模式。而现在很多的问题就在于人力资源的价值。实行三支柱模型以后,人力资源的价值、绩效没有办法考核、没有办法衡量。
5、三支柱模型,实际上是面临着整个企业的组织变革,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以及组织的变革。因此,推进三支柱模型,一定会面临很多挑战。真正的领先企业都在推行所谓的这种三支柱模型。
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HR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
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
HR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HR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HR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1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3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2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为此HR BP (Business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HR客户经理的角色。他们主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HR贴近业务需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HR各个领域的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COE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HR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BP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HR BP和HRCOE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HRSSC(shared service center)。HR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HRBP和HR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HR不解决问题。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的使命是确保HR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COE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计的一致性,并基于HRBP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HRSSC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这3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1、其中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企业基本上是要构建基于客户化、流程化的组织。其实,很多企业现在跟本没有真正打造流程化的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梳理,更谈不上是基于客户的流程化体系建设。真正要构建三支柱模型,首先人力资源要真正上升到战略和业务层面,而不再是一个事务性的工具。2、三支柱模型面临着人才的挑战。比如说海尔,为什么说推行三支柱模型后来又推回去?因为首先要成立COE(专家中心)。要想能够做到像华为、腾讯这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专业管理人员,真正做到那么专业的,没有那么多专家,人才短缺,是不可行的。要推行三支柱模型你就必须确立专家权威。专家主要是根据公司的战略来制定人力资源的政策、人力资源的制度体系,如果企业还是官本位,专家所做的东西其实是找不到价值点所在的。这是也现在很多企业很困惑的地方。成立了专家中心,这些人既不懂战略又不懂业务,纯粹就是一个在人力资源领域能写文章的人,然而并没有办法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去研究开发支撑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的产品服务。3、共享服务和HRBP。共享服务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你人力资源平台的信息化、公开化、模块化、标准化水平,以及大数据的人力资源标准化产品的提供,这一点,中国的很多企业基本上很难真正实现所谓的信息化、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什么叫共享?必须由总部平台中心通过模块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来给你提供信息。像谷歌为什么可以成立共享中心?就是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基于大数据能够开发出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通过HRBP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服务。4、不得不说腾讯的三支柱模型的思路是最清楚的,思路非常清楚,定位非常清楚。当然实际运用过程中相信一定也会遇到很多内部的障碍。关键是怎么去突破?突破了,人力资源的专业以及协同价值就体现了;突破不了,就像有的企业一样又退出去了,还不如用原来的模式。而现在很多的问题就在于人力资源的价值。实行三支柱模型以后,人力资源的价值、绩效没有办法考核、没有办法衡量。5、三支柱模型,实际上是面临着整个企业的组织变革,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以及组织的变革。因此,推进三支柱模型,一定会面临很多挑战。真正的领先企业都在推行所谓的这种三支柱模型。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HR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HR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HR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HR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HR三支柱模型。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1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3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2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HR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为此HR BP?(Business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HR客户经理的角色。他们主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HR贴近业务需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HR各个领域的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COE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HR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BP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希望HR BP和HRCOE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HRSSC(shared service center)。HR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HRBP和HR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HR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HR不解决问题。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的使命是确保HR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COE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计的一致性,并基于HRBP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HRSSC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这3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三支柱模型完整梳理
2018HR三支柱模型汇报人:Reportperson:2018-3-28HR三支柱模型1三支柱模型理论的提出目录CONTENTS2三支柱模型理论内涵3三支柱模型与传统六大模块的差异42018-6-6三支柱模型适合企业类型HR三支柱模型三支柱模型理论的提出ThethreepillartheoryOfHR人物背景HR三支柱模型第一部分:三支柱理论的提出——人物BACK...

如何实施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
首先 在以下情况应该推行HR三支柱模式:1) 复杂度:三支柱模式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BP, COE, SSC),这意味着专业分工加深,因此,更适合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度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分工,提升事务性工作标准化和自动化,让HR团队更多聚焦增值性工作;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HR团队人数较少...

三支柱,两基点,四模块丨企业为什么需要人力资源管理
在转型过程中,HRBP需在传统模块化与灵活的三支柱模型间找到平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两基点:选择与优化管理模式 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关键在于两个基点:首先,根据企业的性质和战略目标,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可能是基于职位管理、业绩导向或核心能力的建设。其次,组织架构与管控模式对人力...

人力资源的6大模块三大支柱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包括:COE专家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在三支柱模型里,HR相当于大公司内部的一个服务型小公司。大公司的其它部分都是HR公司的客户,HRBP就是客户经理或大客户...

人力资源三支柱理论有什么内容
3. 共享服务中心 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处理日常的人力资源操作事务,如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和培训发展等。作为标准化的服务提供者,他们致力于提高效率和质量,确保组织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基础职能得到有效执行。三支柱模型基于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构建,旨在将战略规划、政策制定、执行操作和事务管理分开,形成一个...

“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戴维·尤里奇于1997年提出,涵盖了COE(专家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三个关键部分。这一模式旨在通过三种不同的职能支柱,构建起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支持公司的战略目标,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1.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这...

怎样理解企业的三支柱模型?
从“我会什么给什么”的思路,转变为“企业需要什么我给予什么”的服务思想。对于HR个人成长而言,三支柱体系也能帮助HR从繁杂基础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事务型HR”转变为“策略型HR”的成长之路。为了让三支柱模型在企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套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不可少。

怎样理解企业的三支柱模型?
一、理解企业三支柱模型 三支柱模型是由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家戴维·尤里奇教授提出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框架,它由三个核心职能组成:专家中心(Centralized Expertise, COE)、业务伙伴(Business Partner, BP)和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 SSC)。1. 专家中心(COE):相当于人力资源的战略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向三支柱转型
但在中国,90%以上的企业都做不到,关键原因在于:我国人力资源实践落后于业务发展需要。很多国内大型企业也在奋起直追,三支柱模式转型成为HR绕不开的热点话题。但三支柱落地在企业中碰到很多现实阻力,从成果和时间投入统计来看,只有25%的变革行动被认定为成功的。究其原因,三支柱模型是人力资源职能定位...

三支柱,为何“支不住”?
三支柱架构:理论与现实的碰撞 戴维·尤里奇于1997年提出的“三支柱模型”无疑是一次人力资源管理的革命性尝试。它将人力资源部门划分为COE、HRBP和SSC三大支柱,旨在通过组织能力的重塑,提升HR效能,为公司战略服务并创造价值。然而,尽管理论基础坚实,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挑战,许多企业尝试却未能成功实践...

崇文区17219543154: HR三支柱模型,适合什么样的企业 -
藤金慢心: 1、其中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企业基本上是要构建基于客户化、流程化的组织.其实,很多企业现在跟本没有真正打造流程化的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梳理,更谈不上是基于客户的流程化体系建设.真正要构建三支柱模型...

崇文区17219543154: 如何加强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促进转型发展 2016 -
藤金慢心: 首先 在以下情况应该推行HR三支柱模式:1) 复杂度:三支柱模式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BP, COE, SSC),这意味着专业分工加深,因此,更适合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度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分工,提升事务性工作标准化和自...

崇文区17219543154: 企业应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急 谢谢大家了啊! -
藤金慢心: 谭老师表示:我认为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遵守前后关系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十二个步骤. 一,建立公司组织架构 首先要充分了解公司三至五年的中短期规划,特别是公司的发展目标及实现此目 标所采取的战略手段, 只有公司的...

崇文区17219543154: 如何实施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
藤金慢心: 1)使能业务:对于高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转型不亚于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换轮胎,因此转型必须贴近业务,关注速赢;例如笔者的一个客户选择了在全面推...

崇文区17219543154: 人力资源体系的基本模型有哪些呢?
藤金慢心: 一.两个基本管理面: 1.人员管理:无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一定是建立在基本的人员信息管理基础上的.所以人力资源部门首要工作就是建立高效...

崇文区17219543154: 企业HR体系如何搭建? -
藤金慢心: 人力资源体系的基本模型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有两个基本管理层面,即人员管理和岗位管理;而支撑起管理面的有四个主要支柱,即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四个支柱和两个基本面又将产生八个交点,以此衍生出八个领域的工作.这些就构成...

崇文区17219543154: 1如何实现人力资源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定位 -
藤金慢心: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人力资源自身要转型,进行...

崇文区17219543154: 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应用于人力资源的哪些业务中 -
藤金慢心: 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具体应用到招聘体系、培训体系开发、薪酬激励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等.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开发和应用,更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适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对完善的企业.

崇文区17219543154: 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是个啥 -
藤金慢心: Ø 视角转换:由外而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应该从客户、市场和服务的各部门的需求来考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是为企业的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创造的,要为他们来创造价值.HR管理者要具备提高企业吸引、服务、留住消...

崇文区17219543154: 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有哪些类型,他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以及分别适合于什么样的企业 -
藤金慢心: 1、U型组织结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一种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的职能结构,即U型结构.特点是企业内部按职能(如生产、销售、开发等)划分成若干部门,各部门独立性很小,均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