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不是我国历史上黑暗的朝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对外战争也是一败涂地,动不动就割地赔款!

作者&投稿:勾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最著名的农民起义是哪一次?~

  •是1917年毛泽东24岁时在一封信里写的。

  马东玉教授说:“毛泽东是对曾国藩评价极高者。他在探索‘本源’、自我锤炼、治学态度、生活习惯、文章气质、锻炼身体、军事原则等方面,都曾把曾国藩作为楷模去学习。这虽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的事情,但曾国藩对他诸多方面的影响却是深刻而长久的。这是个很大的题目,这里不过是举例而已。”[8]

  他又说:“本世纪中期到80年代,大陆是全盘否定曾国藩的,原因是他镇压起义,他捍卫封建传统,而当时是全盘否定封建意识形态的。如今政治思想解放,人们又在文化上、精神上、人格学问上肯定曾国藩,并形成热潮。这充分说明,曾国藩是一个影响历史的人物。”[9]

  我们过去评价曾国藩是一点论,只看到他镇压农民起义的一面,而全盘否定他。现在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来评价他,就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好东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应该丢弃的。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试提出5项原则供学者参考。不周之处,请予指正。


  北宋农民起义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县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
  李顺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东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由于北宋统治阶级残酷镇压,1121年夏,起义军失败。
  方腊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后由于粮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最后失败。
  南宋 南宋农民起义 钟相、杨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带 钟相、杨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1135年6月杨幺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宋朝在对内打击农民起义时候手段是多么的强硬,王小波,方腊,杨幺,钟相…………宋朝不惜调对金作战的岳家军去平叛,可见宋朝是一个对外实行妥协,对内进行铁碗政策的王朝
  回答者:lixuming101 - 都司 六级 5-20 11:29

  王小波农民起义
  回答者:xzacdyx - 举人 五级 5-20 12:35

  北宋:李顺、王小波起义993-995)
  南宋:钟相、杨幺起义(1130-1135)
  这两次起义有一个共同特点:发生在宋王朝建立的前期。
  回答者:dyzxdsl - 举人 五级 5-20 13:20

  方腊农民起义
  回答者:企鹅的日记 - 初入江湖 二级 5-20 13:37

  李顺、王小波起义
  宋江\方腊起义
  杨幺起义
  回答者:新游牧民族 - 举人 四级 5-20 17:25


  我也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积分规则
  回答字数在10000字以内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匿名回答

  ©2007 Baidu

  宋代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数目之多是空前绝后的。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中,从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其中230次发生在北宋,203次发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宋朝可以说是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产生、发展直至灭亡。农民起义”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强似一伙。”由于具有相对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宋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宋代土地兼并大兴的直接原因;宋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的发展已对宋政府形成一定的威胁,于是不得不采取种种‘摧制兼并‘的举措,但是由于土地交易的频繁急剧及其官僚豪族的阻挠,这些改革终究都以失败而告终.

  土地作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生产形态。围绕土地的所有制而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又反过来维护土地的所有制形式。而土地只所以能够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在于它边际生产力高于其他生产资料的边际生产力。历代封建王朝在完成朝代更替的时候,大多用暴力的形式,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待到修养生息到了一定的时期,人口繁衍加剧,了土地的重要性又一次突显出来。因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大于其他生产资料的边际生产力,土地也就越来越值钱,占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着财富越多。对财富的追求导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加上封建王朝对土地产出的剥削越来越重,终于导致了社会的混乱,新的一伦改朝换代又开始了。这样的事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治乱的重要原因,对土地产出的追求也就使封建王朝不可能跳出治乱更迭的怪圈。

  宋代的时候,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宋代中后期全国的财政收入中,取自商业、手工业的收入基本和取自土地的赋税基本相当,事实上已经基本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条件。但是建立在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思想意识的上层建筑却在顽固的阻挠着新生事物,几千年封建社会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腐朽思想还顽固的残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王伦:宋末农民起义发动者。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开封(今属河南),其创建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北宋与以后的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并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因赵匡胤所领的归德军驻在宋州,所以建国号为宋,定都于开封。史称北宋。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招降割据吴越的钱俶,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北宋疆域东、南临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辽接壤,西北至今陕西白于山、甘肃东部、青海东北部与西夏、吐蕃毗邻,西南与越南接界。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直至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在宋朝建立之初,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太祖赵匡胤除了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大力实施「强干弱枝」政策。
  为防止武将专政篡弑重演,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止官兵「亲党胶固」。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大力削弱宰相(中书令)实权,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为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规定地方财政每年赋税收入,除支度给用外,凡属钱币之类,「悉辇送京师」。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
  北宋的「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使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结束分裂局面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宋朝国祚延长,但却造成宋代的国力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权宪过小、军队战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极后果。北宋的外敌主要有辽国(其前身即契丹)、西夏和金国。尽管宋室耗费大量银、绢向它们缴纳岁币,始终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状态。最后亡于外敌之手。
  北宋虽然外患深重、积贫积弱,但在内治方面,却是非常成功的,宋代的经济、文化、科技之强,人才之盛较之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初几十年间,全国耕地扩大了将近一倍。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户籍上有41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北宋户数已逾1246万多户。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增至5.2亿多亩。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远超唐代。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都市商业十分兴旺繁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达四十多个,而宋都开封更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开封在北宋时又称东京(东都或汴京)。据记载,东京的手工、商业多达一百六十行,沿街店铺林立;闹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通宵不绝。在京都市场上,各地货物琳琅满目,甚至日本、朝鲜、阿拉伯等国的商品亦有买卖。而北宋为了应付贸易及商业发展的需要,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社会经济的发达,由此亦可见一斑。宋人孟元老曾撰《东京梦华录》,详尽描写宋东京的繁华,当时开封城中有闹市、有酒楼、有茶馆、有妓院,城中夜市至三更方尽,五更时分又再燃灯开张,夜以继日,人烟不断,可谓「不夜城」。此外,画家张择端还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通过描绘汴京的风物,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上河是宋时民间对清明祭祖坟之谓,意同「上冢」。该画描绘出清明时节东京东角子门内外及汴河两岸的繁荣热闹景象,但见桥上车水马龙,商贩云集,行人络绎不绝,表现出当时中国第一都会的繁荣兴盛。
  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北宋有着极高的成就。其间名人辈出。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史学方面,北宋欧阳修等编纂《新唐书》,对唐史的保存,有很大的贡献。而司马光主编的钜着《资治通鉴》,更是编年史的典范。《资治通鉴》自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始修,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成书,前后历时十九年。在《进资治通鉴表》中,司马光曾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该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中王朝的兴衰、政治的得失记载下来,为后代帝王统治提供了重要借鉴,它对史学和文学的影响力至今不衰。除史学之外,北宋的文学发展,也在中国文坛上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宋词」,更是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另一座丰碑。北宋的词人辈出,如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等。柳永、周邦彦的词以绮艳著称,而豪放派的苏轼则最为后世所熟识。北宋在散文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中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称「唐宋古文八大家」。在北宋文学家的努力下,使自唐代韩愈以来的古文运动取得进一步的成功,当中有许多作品传颂至今。在散文、诗、词等文学形式发展的同时,话本和戏曲这类民间说唱文学也蓬勃发展,并为元代戏曲和明代小说的兴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由此可见,北宋的文学成就,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
  宋代也是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
  北宋由于一建国即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到了中期便造成积贫积弱局面:对外软弱无能,屡受外敌进侵;对内吏治败坏,冗官冗吏充斥。有识之士深以为忧,遂生改革弊政之议,以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但两次变法维新却屡遭保守朝臣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北宋逐步走向衰亡。
  宋徽宗在位时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时期。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其间以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农民起义影响最大。以山东梁山泊为据点的宋江农民起义,转战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一带,并屡次打败官军。最后宋江等被朝廷招安,宋徽宗因素爱奇石玩好,时常在民间搜刮珍宝,并用大船运回京,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为「花石纲」,许多百姓因而家破人亡,东南地区的杭州一带受害尤烈,终于激起以方腊为首的民变。朝廷不断派重兵镇压,均未成功。后来改派被招安的宋江队伍参与围剿,才于宣和三年(1121年)消灭起义军,方腊被俘并于同年八月被处死。宋末农民起义虽然都归于失败,但却大大地动摇了宋室的统治。
  与此同时,北方女真族所建的金国崛起。宋室为了收复燕、云诸州,便联金灭辽,但其虚弱也为金国所洞悉。就在灭辽的同一年,即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分兵两路大举南下侵宋。东路大军由斡不离指挥,西路则由粘罕指挥,共同进攻太原。此时,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转不利局势。此时,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直迫宋都开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但由于徽、钦二帝的无能,一心想和金国求和。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废宋帝为庶人,立宋臣张邦昌为皇帝,国号楚。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其间共历七世九帝,享国一百六十八年。


  为什么北宋军队打不过西夏 辽国却能镇压住每一次农民起义?
  主要是农名起义者的环境不容乐观。
  众所周知北宋有严重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这种情况不一定一无是处。最明显的一点是庞大的官僚体系,有宋一朝,贿官现象很严重即政府对官僚过于优待,俸禄和待遇不合理拔高。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统治的结构很结实,从内部损坏比较困难。
  其次,北宋经济发展比较好,民间比较富裕。真正造反的人(趁火打劫的土匪不算)往往是最底层,最受压迫的人,但是这种人对统治结构最没有危险。真正有望成功的起义(也是对统治结构构成危险的阶层)往往需要社会中和中下层的参与。只靠最低层的是没有用的。
  再有,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有一个最底层的受压迫的阶层,如果不是一个族群里产生,就会向其他族群发展。很可惜,北宋朝廷总体政策是固本,但不健体。如果当初北宋以族群的生存考虑而向外发展,将国内矛盾和最底层阶级外移的话,就会富强起来。
  同样,与辽西夏的战争,其实不是打不过而不是在认真的打。汉武帝打匈奴,唐朝灭突厥高句丽是本着一种为族群复仇和生存的精神在打,所以赢了。可是北宋却不是,他有退路,总体对外政策都是被动的。而契丹的兴起是一种为本族寻找生存空间而战斗的。两者一战结果自然可见。
  同时,北宋高度发展的商业经济也恐惧大规模的战争。无论上层的士大夫和中下层的百姓,害怕破坏和过度的税收,从而导致整体社会对抗击战争的不敏感。


  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五项原则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目前众说纷纭。我试着提出五项原则,供大家一哂。何谓历史人物?我想,简单地理解,已经故去的过往的人物就是历史人物。这里包括两点,一是肉体上已经不在人世了;二是时间上已经是过去时了。当然,过去的时间有长有短,涉及的人物有大有小。这就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各色人等,都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

  怎样评价他们,我想应该有五项原则。

  第一,阶级原则。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即使是现在,也应该运用这个有效的原则。

  当前,不是运用不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英雄行为。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而应该是辩正的,唯物的。不能无原则地美化,无限制地拔高。如对农民起义的研究就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美化或拔高农民起义。在太平天国起义的研究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太平天国是完全应该肯定的。但是,对它的研究存在过分美化的倾向。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在,就应该恢复太平天国的本来面目。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简化为农民起义斗争史或儒法斗争史,就是阶级分析原则的教条僵化运用的极端典型。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面,则是对剥削阶级的全盘否定,否定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他们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艺术的所有作为,都一概予以否定,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虚无主义。这种错误的理念就导致了历史的虚无主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错误的观点发展到极端,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已不复存在,被“四人帮”否定得所剩无几。在他们看来,是“红洞县里没好人”。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应一律打倒,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好端端的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这种极左的所谓阶级分析观点的糟蹋下,竟然被涂抹得漆黑一团。那时,关于中国的历史,学者写什么呢,教师讲什么呢,学生学什么呢?都只能望天兴叹,一片茫然。

  第二,历史原则。这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经常被乱用的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这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农民起义领袖,则被美化为“高、大、全”式的无甚瑕疵的英雄。现在,银幕上的帝王,则被过度美化了。另一种是把历史人物妖魔化,文革中间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律视为历史垃圾,统统加以摈弃。这两种倾向都是要不得的。

  第三,大节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伟人往往不是圣人。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因此,伟人也必然有失误,也必然有错误。这些,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总之,我们历史学者看待历史人物,应该看他们的大节,看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如秦始皇,我们看他,主要是看他对统一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但是,他的焚书坑儒,无论如何是不能肯定的。我们既不能因为他大搞焚书坑儒,而否定他的历史贡献;也不能因为他的历史贡献,而美化焚书坑儒。

  难道有什么历史著作美化“焚书坑儒”吗?有的。手头有一部历史著作就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击了复古思潮,维护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焚书’,并没有把所有的书都烧光了,国家图书馆之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均未烧;‘坑儒’,也并未坑杀所有的儒生,朝中仍有著名的儒生伏生、叔孙通仍受重用。”[1]这是什么话?在这样一部煌煌巨著中,居然说“焚书坑儒”“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而且还说,“‘焚书’,并没有把所有的书都烧光了”,“‘坑儒’,也并未坑杀所有的儒生”。怎么?还嫌秦始皇烧、杀得不够劲吗?我们的历史学者,居然为秦始皇的封建文化专制的残酷手段寻找理论根据,把议论时政的儒生一律打成“复古派”,然后就说杀他们是合理的,“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人家杀你,你还为人家叫好。当然,这部著作出版于1979年,文化大革命刚过不久,内容上不免掺有时代的印记。该书的作者都是我素来景仰的学有造诣的名家,现在再让他们写,我想,大概不会这样着墨了吧!

  扯远了,打住。尽管秦始皇“焚书坑儒”,因为他统一了中国,还是应该肯定他的。但是,他的“焚书坑儒”毕竟如阿Q的瘌痢头,怎么也不能艳若桃花。

  此外,我提出一个个人见解,就是对历史伟人不能进行道德评判,亦即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在常人看来的十分重要的如男女生活作风问题,或者真诚虚伪问题,对于历史伟人来说,都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不能证实。即或证实,我看也毫无意义。因为,这些都是小节。历史学者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搜索细节、小节,那是小说家的事。

  第四,双赢原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在她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在现在疆域的版图内,曾经多次出现过国中有国的历史现象。这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辽金史专家张博泉教授说:“国中有国,族中有族,这是历史上常见的。”[2]他在分析金与宋之间的关系时说:“应当承认在中国境内的各兄弟民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女真族是中国民族的一个成员,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权,而且构成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朝代。这是分析金、宋战和史所必须肯定的一个前提。这就是说,不能用中国民族的主体汉族来代替整个中国民族这个概念,不能把女真族视为中国民族以外的外来入侵的民族,不能把金政权视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外国,女真是中国民族中的民族,金朝是中国之中的国。”[3]这个观点是很有说服力的。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

  由此,便引出两个观点。

  一是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时两国之战。国中之国的战争,也不是全无正义非正义可言。依据张博泉教授的观点,金、宋之战应划分为三个阶段,而第一阶段就是金侵宋的掠夺战争,宋则是反掠夺的正义战争。[4]

  但我认为,既然是一国之内的民族战争,大多不好提正义与否。因为民族之间的融合,就包括粗鲁野蛮的杀伐。这里有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以众暴寡,以硬欺软。不讲道理,不讲信义。有理的一方,也可能因为无力,而被消灭。开始是十恶不赦的侵略者,随着全国的统一,这十恶不赦的侵略者又可能变成功莫大焉的统一者。因为他成了新王朝的奠基者。所以,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时的战争,评价历史人物亦然。

  不管以后如何,当时当地历史人物的表现,应该成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受命燕太子丹刺杀秦王的荆轲,就应该一如既往地予以肯定。因为他是为了反抗秦国的侵略的。我们不能因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全国,成了历史伟人,就把过去凡是反对他的人都说成是反动的。岳飞爱国,秦桧卖国,这都是历史的铁案,是翻不得的。洪承畴只能入《贰臣传》[5],清朝人撰写《清史列传》也是这样看的。因为他们背叛了明朝。当然,他对清朝统一全国立了功。吴三桂反叛则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入了《逆臣传》[6]。对这样复杂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就要多费些口舌。

  二是依据当时的表现,各评各的,也就是双赢原则。例如,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南下统一全国时,在攻打扬州之前,曾给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去了一封劝降信。劝其交出扬州,就地投降。史可法在威吓利诱面前,毫不动摇,坚决抵抗。待到清军包围扬州后,又五次发信劝降。史可法将信一一烧掉。后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劝降三日,许以高官后禄,史可法说:“我,头可断,身不可屈。”而英勇就义。像这样的抗清将领就应该予以肯定。

  但是,他的对立面,如清摄政王多尔衮也应该予以肯定。学者周远廉研究员、赵世瑜教授说:“[多尔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满族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7]

  多尔衮和史可法在历史上是对立面,各为其主。多尔衮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了大功。而史可法至死不降,表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都应该予以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这就是双赢原则。这是在中国这样大国的历史上有时还存在小国,而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出现的特殊现象。

  第五,两点原则。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两点论,不能一点论。如评价曾国藩,就存在这个问题。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数十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上反面的典型。但是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公诸于世,使世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1917年毛泽东24岁时在一封信里写的。

  马东玉教授说:“毛泽东是对曾国藩评价极高者。他在探索‘本源’、自我锤炼、治学态度、生活习惯、文章气质、锻炼身体、军事原则等方面,都曾把曾国藩作为楷模去学习。这虽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的事情,但曾国藩对他诸多方面的影响却是深刻而长久的。这是个很大的题目,这里不过是举例而已。”[8]

  他又说:“本世纪中期到80年代,大陆是全盘否定曾国藩的,原因是他镇压起义,他捍卫封建传统,而当时是全盘否定封建意识形态的。如今政治思想解放,人们又在文化上、精神上、人格学问上肯定曾国藩,并形成热潮。这充分说明,曾国藩是一个影响历史的人物。”[9]

  我们过去评价曾国藩是一点论,只看到他镇压农民起义的一面,而全盘否定他。现在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来评价他,就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好东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应该丢弃的。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试提出5项原则供学者参考。不周之处,请予指正。


  北宋农民起义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县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
  李顺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东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由于北宋统治阶级残酷镇压,1121年夏,起义军失败。
  方腊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后由于粮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最后失败。
  南宋 南宋农民起义 钟相、杨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带 钟相、杨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1135年6月杨幺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宋朝在对内打击农民起义时候手段是多么的强硬,王小波,方腊,杨幺,钟相…………宋朝不惜调对金作战的岳家军去平叛,可见宋朝是一个对外实行妥协,对内进行铁碗政策的王朝

不是
一、经济
1.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城市化率高达百分之30以上,而在“康潜盛世”时期,只有百分之9。
2.同样是元丰年间,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万吨,而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1788年才达到了7.6万吨。
3.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是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是7000万。清朝1900年代为8000万两白银,人口是4亿。一贯钱的购买力是一两白银的两倍。
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 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

二、军事
1.被“主流”专家称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规模万人以上)的胜率在百分之70以上。(据《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而军事强国唐朝则是胜少负多。
PS: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蛮族之手,导致宋朝从始至终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蛮族铁骑的冲击,所以宋朝的胜利一般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倘若一段时期宋朝对外胜率低于60%,那基本就意味着亡国了
2.南宋一直偏安,并非完全因为统治者软弱,而是民间反对声太大。民间之所以会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朝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破坏的收复区.(人都是自私的)
3.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 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 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4.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 )才停止。北宋前期主要是攻击契丹,到澶州之盟为止;中后期则注重对西夏和吐蕃的攻击,特别是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收复了唐代失地,大大扩张了领土。北宋徽宗时期联金北伐获得了北方的大片领土,随后北宋亡于金。(《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

三、外交
1·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且不承认元朝。(这个......海外有孤忠)
2·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本人觉得,最黑暗的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晚晴,民国

宋朝不是最黑暗的朝代。
纠正楼主两点错误,首先宋朝不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只有才宋徽宗一朝才出现起义。徽宗以前,宋朝还是很富裕的,徽宗以后是南宋,对外矛盾激化,人民都抵御外敌去了,来不及对抗政府。
另外一点就是赔款是有,但是没有割过地,钦宗在东京保卫战中答应过割地,但是后来一直拖着就没割,这才发生了后来的靖康之变。
还有一点,北宋和辽国前的澶渊之盟并不是屈辱的条约。这个条约换来边境110年的太平,而双方互市带来的贸易顺差早已超过了给辽国的30万岁币。
袁腾飞说,宋朝是知识分子最幸福才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不杀士大夫

你所指的主要是军事方面吧。原因其实挺多,但也谈不上窝囊。
从内部原因来讲,宋朝的军事制度是有问题的:
由于赵匡胤黄袍加身,所以对于兵权十分的看重,对于武将夺兵权谋反一事多有防备。在宋朝,文人的地位比武将大很多(比如宋朝著名将领狄青,由于行伍出身脸有金印被人诟病)。部队的一把手一定是文官,而且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军队负责人便会更换,这就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战斗力自然下降。
从外部环境上讲,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很少有像宋朝这样“苦命”的。纵观宋朝几百年历史,身侧始终有一个甚至几个强敌同时存在:先有西夏,后有金,之后又出现蒙古……这绝对是其他朝代不能比拟的。
但是宋朝绝不是“哪个国家都能欺负”,“一败涂地”。只是相关的历史事件比较著名,造成了这样的假象。相反,宋朝对周边国家战争的胜率是相当高的,否则的话早就亡国了。这主要是由于兵种决定的:宋朝军队以步兵为主,而对手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双方移动速度的差异决定了前者对后者的胜利,大多是驱逐;但步兵被骑兵所败则往往是歼灭——战争的成本相差太大了!至于为什么以步兵为主:众所周知,宋朝(无论南北)所控制的疆域都比较小,没有覆盖到内蒙一片,所以在马源方面很吃亏。(只是原因之一)
每一个王朝在最终覆灭时都是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算得上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常态了。汉末黄巾军,晋末就不说了(狗咬狗),隋末七十二路诸侯造反,唐末黄巢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太平天国……都是动摇国家根基的大事,宋朝的算不上什么特例。
无论哪一个朝代,都是过去的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客观的心态来看。“是非成败转头空”,某一个朝代是由其时间、空间中的万万人一起谱写的,是属于大众的,强行附着上立场问题、民族问题实在是犯不上。宋朝军事上“窝囊”,清朝文字狱“残忍”,骂来骂去也评不出个一二三等奖。
我觉得你之所以认为清朝比宋朝优越是因为双方的认知不对等:从几个追问上看你对有清一朝十分清楚,但是对宋朝似乎还不是十分了解啊(至少不像你对前者一样)。作比较的话还是双方都下下功夫才好~

当然不是了,哪个朝代没有农民起义啊,宋的弱是因为国策上的的重文轻武,但这不能掩盖它的繁荣,对辽战争就是给两个县的赋税,对大宋上千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就是看起来不好看,但老百姓得到实惠,不用连年征战,弱也是某一个角度的,大宋抗击蒙元半个多世纪,在蒙元所有对外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传说中的郭靖,现实中的襄阳城,重庆钓鱼城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城,再说当时的商业繁荣是后世无法想象的,当时商业税收已经超过农业税收,在五千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到建国后好多年商税才超过农税!虽然不能像唐一样叫强盛,但绝对对得起一个:盛字!唐晚上是要宵禁的,不能临街买卖的,宋已经有夜市了!同意楼上的,清确实是最黑暗的,思想上压迫,经济上自闭,本身自大,明朝的火器到清朝禁用了,外地入侵的时候好像我们没见过火器一样,其实都在库房里或销毁了,宁远城抗击满清,三分之一都是叫火铳的火器,还有燃烧弹等等!他确实没有赔老底,他投降日本做傀儡了,宋跳南海,明殉景山,这叫气结!!!

战争上固然像你说的那样,不过这是外部因素,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权势者操控着国家,普通民众也没有办法。但是文化史上绝对值得称赞,四大发明有两个出现在宋朝,指南针,印刷术,一个和宋朝有关,火药在宋朝得到了改进。也就是说,宋朝虽然偏安一隅,割地赔款,没有收复国土的欲望,但是他保证了人民免受战争的疾苦,创造了空前安定的社会环境,才有了四大发明,国家文化的巨大发展。
相反,汉武帝虽然远征匈奴,对后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但是对当时的人们造成的创伤非常之大。这个我想不用多说。
我并没有对谁褒贬的意思,都是各有千秋,没有谁对谁错,也许宋朝是无心之功,汉武帝也是无心之失吧。不知道你是不是看了水浒传,每个朝代的农民起义都是数不胜数的,只不过大部分没成气候的没有被记载下来,即使是盛世。
一个饱受争议的时代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05/31/93/1_1.html
如果你非要对比两个朝代,也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带着情绪来比较,人性还是很重要的一点。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在1912年建立民国以前,最高统治权力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这些世袭王族的更替构成了中国朝代。各朝代以“王”或“皇帝”为最高统治者,因为世袭相承,常称为“家天下”。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

中国历史上有汉朝吗?我就知道宋元明清。
中国历史上有汉朝。汉朝(前202—8年,25—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29位皇帝,享国405年。汉代因尚火德而被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故称刘汉。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在楚汉之争获胜建立西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汉文帝、汉景帝相继...

韩国和朝鲜古代是属于中国的?
玄菟郡、临屯郡、真番郡四郡,属于幽州,此时朝鲜成为汉朝的郡县之一。2、唐朝。继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之后,唐朝也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并吞并朝鲜,设立安东都护府,此时朝鲜正式列入唐帝国的版图。3、唐朝之后,朝鲜王朝就成了中国的附属国,但不属于中国,跟琉球王国一样,每年给中国朝贡。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顺朝在我们历史上到底算不算一个正式的朝代
不算,只能算是政权更替过程中的一个政权。原因:1、时间问题。顺朝从建立到灭亡的时间实际就是李自成进入北京,登基做皇帝,到被赶到湖北九宫山这段短短的时间。所以实际上的连五代十国里的后梁、后唐等只有十几年的短命王朝都不如。2、统治的疆域。衡量一个王朝,至少是从该王朝建立的时间开始,...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时间最长,哪个朝代时间最短
至于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存在最久?应该当属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一共存在了790多年,而且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西周由周武王在姜子牙,辅助下建立,灭亡的标志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被犬戎击败。到了东周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王朝,分为春秋和战国,出现周天子的势力逐渐...

我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
东汉以后,西晋统一前,我国历史上出现分裂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称为三国时代,从公元二二○年到二八○年,共六十一年。晋朝也分为西普、东晋两个阶段。西普从二六五年到三一六年,共五十二年。东晋从三一七年到四二○年,共一百零四年。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这一段时期,历史上叫南北朝时代,...

中国历史中的南北朝和东西晋等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以南北东西来分?_百 ...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则包含...

我国历史上的朝代顺序表是什么?
中国朝代顺序表: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文化上为什么还 ...
北方在文化上取得成就并不是很高,你所看到的大文豪基本的都是南方的。这个主要是因为南方战乱少,统治者自身就喜欢文学,比如萧统、萧衍、萧子良等。

密云县15094184226: 宋朝是汉族人最耻辱的朝代吗? -
狂畅贝洛: 不能这么说,宋朝的时候,国力强盛,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富裕,国库里的钱多得连穿钱的绳子都烂掉了,人们的生活是非常悠哉的,正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到了南宋后期的时候才非常的堕落.纵观历史,哪一个朝代到后期不都是这样腐败堕落的吗?

密云县15094184226: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耻辱的朝代吗? -
狂畅贝洛: 其实,宋朝并不是最耻辱的朝代,你看在蒙古狂潮席卷全球时,曾经狠狠收拾过宋朝的金朝和西夏在短时间之内就被蒙古摧毁了.但是,蒙古人在攻打宋朝时却用了近五十年时间(蒙古灭西夏...

密云县15094184226: 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朝代比宋朝还要黑暗!你们说是哪个朝代呢?RT 好深奥! -
狂畅贝洛:[答案] 如果从战乱这方面来说,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各国之间相互攻伐,使得生产力陷入前所未有低下,持续的时间长达300年那样,在那个年代人吃人真的很平常的事情,史书记载前秦苻登与后秦姚苌作战时都不带粮食的,也应该是没...

密云县15094184226: 宋朝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
狂畅贝洛: 有句古话说的好“宋朝之后无华夏”.汉朝盛国强,唐朝盛武,而宋朝盛文,到了宋朝经济文明已经是历史的巅峰时期了.然而在经过蒙古铁蹄的蹂躏下,元朝的建立也就意味着中华文明的衰退.元朝本是个野蛮民族,当年成吉思汗征服全世界的口号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采用屠城的手段.致使很多民族几乎不存在了.这一点有直接的关系,元统治者进入中原,初期大肆屠城,改良田为牧场,破坏中原农业经济.后经过改革完善得以恢复.

密云县15094184226: 宋朝是不是汉人王朝最耻辱的朝代
狂畅贝洛: 并不是,元朝和清朝才是,宋朝各方面都不弱而且汉人还处于主导地位,而元清的汉人地位就很低.

密云县15094184226: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是哪个? -
狂畅贝洛: 五胡乱华:文明沦陷,兵戈不止宋朝:武将的倒霉时光元朝;汉族人的梦魇明朝:特务的黑暗清朝:文字狱

密云县15094184226: 历史上是不是中国从宋朝就开始堕落,没有延续先前王朝的光辉? 那么明朝呢?是不是介于唐朝与宋朝之间 -
狂畅贝洛: 宋朝之后中国并没有堕落其后还有个强盛的明王朝,只是宋明之间还有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元统治时期中国汉民族文化大量遭到了毁坏,可以说明王朝是在汉民族的废墟上建立起的国家,所以明王朝没有如同前几个...

密云县15094184226: 中国历史上是不是就宋朝和明朝最垃圾? -
狂畅贝洛: 中国人历史上是不是就宋朝和明朝最垃圾宋朝算是吧好像版图最小的时期之於是不是垃圾就见仁见智因为每个朝代晚期大多数也是垃圾

密云县15094184226: 为什么说宋徽宗在位时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时期?
狂畅贝洛: 宋徽宗在位时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时期.众多的农 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其间以方腊、宋江 先后领导的农民起义影响最大.以山东梁山泊为据点的宋江农民起义,转战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一带,并 屡次打败官军,最后宋江等被朝廷招安.宋徽宗因素爱奇花异石,时常在民间搜刮珍宝,并用大船运回京城,每十船组成一 纲,称为“花石纲”,许多百姓因此而家破人亡,东南地区的杭州一带受害尤烈,终于激起以方腊为首的民变.朝廷不断派 重兵镇压,均未成功.后来改派被招安的宋江队伍参与围剿,才于宣和三年(1121年)消灭起义军,方腊被俘并于同年八月被处死.宋末农民起义虽然都归于失败,但却大大地动摇了 宋室的统治.

密云县15094184226: 宋朝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 -
狂畅贝洛: 您好,不是的.是西晋: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 [8]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10]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晋帝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晋王朝宣告结束,东晋就此开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