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

作者&投稿:博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文言文虚词解释~

十四、与
与郑人盟(介词,和;跟。)
失其所与(动词,结交;亲附。)
未得与项羽相见(介词,和;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连词,与;和。)
君王与沛公饮(连词,与;和。)
臣请入,与之同命(介词,和;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与;和。)
十五、则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连词,表示结果,那么;就。)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辅助表示判断,有加强判断语气的作用,是;就是。)
十六、者
事所以不成者(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有强调的意味,这里是加强判断语气。)
有怠而欲出者(结构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面,有指代作用,这里译作“……的人”。)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结构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面,有指代作用,这里译作“……的人”。)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结构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面,有指代作用,这里译作“……的情况”“……的情形”或“……的事”。)
十七、之
何厌之有?(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宾语前置,无实义,不译。)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臣愿得谒之(人称代词,他,指樊於期。)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这。)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这里引申为喜欢。“所之”即所喜欢的东西或事物。)
皆白衣冠以送之(人称代词,他,指荆轲。)
每览前人兴感之由(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补充音节,无实义,不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示代词,这。)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宾语前置,无实义,不译。)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人称代词,我。)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定语后置,无实义,不译。)

1.判断动词(不常用)
2.这,这样(较简单的用法)
3.正确的,对的,可词类活用为“认为是对的、正确的”,如“上是其言”意思是“皇上认为他说的话是对的”


(一)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二)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定语的标志。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分别作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之”不是加在主谓之间,而是加在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改变其句子的结构关系,主语和介宾短语组成新的短语。例如:
(7)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8)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国语•勾践灭吴》)
(9)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于路也。(《史记•张仪列传》)
去掉例(7)、例(8)中的“之”字,我们可以发现,“寡人”和“吴”在全句中充当主语,介宾短语“于国”和“与越”在句中充当状语(谓语的一部分);加上“之”后,全句的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两个特殊形式的短语,也就是主语和介宾短语组成的新短语“寡人之于国”和“吴之与越”充当了全句的主语,这种句式有强调语势的作用。在翻译时,不妨还原句子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去掉“之”字,让特殊短语中的主语充当全句的主语,介宾短语充当全句的状语。如例(7)可译为:我对于自己的国家算是尽心了。在例(9)中,“秦之与齐”作全句的主语,“齐之与鲁”作动词“犹”的宾语。
(三)音节助词
1.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袁:这个之很容易误认为是代词,因为“鼓”已经翻译成“击鼓”,所以“之”在这里只是一个衬音,没有实在意义。)(《寡人之于国也》)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四)动词,到……去。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五)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虚词:(之,焉,以,也,奚,岂,而,何,欤,乎,则,于,曷,尔,哉,者)
经常出现的也就这几个。。。


18个虚词文言文用法
1. 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例句翻译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之:(一)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

整理文言文虚词以而其的用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虚词。2. 初中文言文中“之”“而”“以”的用法整理 1.之 “之”作为虚词,一般是做代词或主次,另外“之”在文言文中有时也作动词。(1)代词。可做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2)助词,可作结构助词,音节...

文言文中虚词的具体用法
文言文虚词的积累方法有两个.一、 总结规律,分类整理 文言文虚词理解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对象有:之、其、以、而、于、乃、为、则、然、乎、也、焉等.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要能够高效地掌握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首先要抓它们的特点,总结规律,分类整理,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了哪些文言虚词和实词?
一、文言虚词 1、而:却,连词。2、乃:于是,副词。3、也: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4、之:音节助词。二、文言实词 1、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2、方:方圆纵横。3、修:长,这里指身高。4、寝:躺,卧。5、地:土地,疆域。6、美:“以……为美”、“认为……美”,...

重点的文言虚词有哪些?
18个高考文言虚词、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高中文言虚词、初中文言虚词、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出处 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xuci\/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文言虚词...

语文: 求初中文言文常出现的虚词的翻译。比如:故,有因此的意思,求其他...
于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4、表示被动,译为:被...

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

关于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的解释及例子,还缺5个
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中的“以”字是虚词用作实词吗?“以”字实际上是“耜”右连部分,古人通过“用耜翻地”来表示“用”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以”字起初是个动词,属实词。用作介词是虚化的结果(许多介词是从动词转来的)。“贤不必以”中的“以”字,用的是本义。B.在古文里,介词“以”...

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
4. 文言文中虚词“与”“若”“则”的用法 一.【而】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1 蟹六跪而2 二螯,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

隆昌县17653124825: 高中要求掌握的文言文虚词有哪? -
错度恬倩: 高中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 (15个)而 乎 其 且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详细解释http://web.etiantian.com/staticpages/study/question/question_2482350.htm

隆昌县17653124825: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十八个虚词是哪十八个? -
错度恬倩:[答案] 1、但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副词,仅,只) 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连词,只是,不过)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连词,只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连词,假如) 2、唯 东船西舫...

隆昌县17653124825: 高中重点18个虚词是什么? -
错度恬倩:[答案] 重点文言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隆昌县17653124825: 给我一份高中所有要掌握的文言虚词和古文词性用法 -
错度恬倩:[答案] 十八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可译为 :就;接着;或者不译...

隆昌县17653124825: 高考必备18个文言虚词 -
错度恬倩: 太多了,写不开,去百度的虚词吧看吧,那里有详尽的解释,我这只写了一个..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

隆昌县17653124825: 高考文言文虚词是哪八大虚词? -
错度恬倩: 《考试大纲》规定的是18个虚词,而不是8个.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隆昌县17653124825: 高中文言文重要虚词18个的所有解释和课本原句位置,如果太多先给必修一必修二的也行!重谢 -
错度恬倩:[答案]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欤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矣”可能是吧!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

隆昌县17653124825: 各位学长学姐有谁知道高中语文常考的18个文言虚词及其含义的吗? -
错度恬倩:[答案] 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是:而、何、乎、乃、其、旦、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下面对这18个的文言虚词的用法作如下例释.

隆昌县17653124825: 高中语文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及常用实词把它们列举出来并说说用法,还举一些例子, -
错度恬倩:[答案] 文言虚词共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20个文言文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

隆昌县17653124825: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
错度恬倩:[答案]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总结.(只选出了例句,虽然比较粗糙,但全是时间凝成,涵盖1---6册除诗歌外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可编成练习,也可附上解释编成讲义) 第一部分:(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1、爱: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