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最终以清朝战败结束,清朝损失了多少艘战船?

作者&投稿:夙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海战时,清朝的海军实力强于日本,但为什么清朝损失如此惨重呢?日本军舰为什么一艘没沉呢?清朝海军~

北洋水师成军的时候,确实实力强于日本海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日本海军不断添置军舰,北洋水师的整体作战能力就开始低于日本了。重点有几个方面:
1、北洋水师内部的官场暗斗严重,造成指挥不畅。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建立的,自然选用自己的心腹当一把手。北洋水师最高司令官水师提督丁汝昌属于李鸿章的心腹,又是同乡,极受李鸿章器重。而丁汝昌的出身不好,参加过太平军,后叛变为湘军,继而转投淮军,属于历史有污点的人。既没有背景也有历史问题,在官场混也只能依靠李鸿章这棵大树。从海军专业素质上说,丁汝昌是传统的步军出身,没有专业的海军正规学习训练,对海军可以说是门外汉。
而北洋水师的实际指挥权是在以刘步蟾为首的闽党手中,一大批来自福建、曾经在英国留学学习海军专业的军官在北洋水师内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不但排挤其他非福建籍军官(比如广东的邓世昌),而且也极度瞧不起最高长官丁汝昌,丁即使贼寇出身又不懂海军,一切事物以刘步蟾为马首是瞻。
这样的指挥体系是极不牢固的,一旦开战,最高长官的命令无法得到彻底执行,在北洋水师最后一战时,执行力的低下是北洋水师最后全军覆没。
2、北洋水师的军舰在火炮、速度上的差距。
北洋水师成军时,各国海军还普遍装备架退炮,即舰炮坐在一个有轨道的架子上,开炮后,后坐力使火炮通过架子整体向后移动。开一炮需要重新将火炮归位进行发射。这样的火炮射速较低。甲午时期,日本装备了大量的速射火炮,所谓速射炮就是管退炮,火炮发射后,炮身不动,身管进行后座,从而提高了射速。相同时间内,日本舰炮发射的炮弹数量是北洋水师的数倍。
日本火炮大量使用爆破弹,当时称为开花弹,爆破弹里面装填的是日本发明的“下濑火药”,就是黄色炸药,爆炸威力大。中国的开花弹还使用传统的黑火药,爆炸威力小。就是这样的开花弹北洋水师装备的也较少,使用较多的是装填沙子的穿甲弹,过去说装沙子是腐败所致,其实不然,当时的穿甲弹弹头内部不装火药,完全靠动能击穿军舰,装沙子是为了平衡弹头。
日本军舰在军舰两侧安装了大量速射炮,虽然口径不大,但是火力极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侧身火力。而北洋水师则大量在舰首舰尾安装火炮,虽然口径大,但射角有限,只有在正面迎敌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北洋水师成军后,多年没有进行技术更新,造成锅炉老化,而且还烧的都是劣等煤。造成北洋水师军舰的航速远不如日本海军,航速不行,海战的机动性就差。
北洋水师唯一优于日本的就是北洋有镇远、定远两艘铁甲舰,就是战列舰的早期雏形。吨位大,火炮口径大,任凭日本海军围着打,身中几十弹仍然巍然不动,让日本海军最后放弃了攻击。
3、政治决定了战争的一切,导致战争的最终失败。
日本经明治维新后,国家焕然一新,政治清明,官民一心,国家凝聚力十分强大。日本海军都知道战争是日本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也是日本生死存在的一线之间。日本海军把每一次海战都当成生死决战来认真对待。
清末,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有了洋枪洋炮,但朝廷还是朝廷,腐败依然腐败,当兵是为了吃粮,做官是为了好处。海军军官在海军基地大肆购房纳妾,而且不乏贪生怕死之辈。
黄海一战后,北洋就以保存实力为宗旨的防御战,龟缩于刘公岛内,任凭日军不断进攻,却不敢进行奇袭和反攻。日本鱼雷艇经常在夜里偷袭,而北洋鱼雷艇则胆小如鼠。最后,北洋决定使用鱼雷艇战队进行最后死战,结果鱼雷艇军官们连夜密谋在战场上逃跑,结果造成了北洋水师最耻辱的一幕,本该对日本海军奇袭的鱼雷艇队结果开足马力驶离战场,被日本海军追逐一一击沉。

  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失利的原因很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因素。从军事角度来看,造成最后失利的主要因素有:战略战术滞后,忘危怯战思想较重,武器装备落后,训练和实战水平低下,指挥能力不强等。其中,武器装备、作战准备、指挥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武器装备落后是海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随着热兵器的产生和发展,武器装备优劣成为战场胜败的重要指标。北洋海军失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装备落后于日本。

  一是参战舰艇总体实力弱于日舰。战前,清廷海军军舰总数为78艘,日本为31艘;海军总吨位为8万余吨,日本为5.9万吨。虽然清廷海军总体上优于日本,但参加黄海作战的海军只有北洋舰队,主体力量弱于日本。日参战舰艇12艘,总吨位为40840吨,北洋海军参战舰艇10艘,总吨位为31366吨。在舰艇和武器系统性能方面,清廷海军也弱于日舰。北洋海军参战舰艇共有火炮195门,日舰为268门。其中,120毫米以上的速射炮,北洋海军与日舰相比为0∶97。

  二是参战舰艇的船龄相对老化。主要表现为船体结构不牢,多有船体松动现象,航速低、机动灵活性较差。参战的主力舰艇“定远”、“镇远”号服役已满14年,舰艇机械及武器平台相对老化。“定远”舰在首次发炮时,就将飞桥震塌。相比之下,日舰多为海战前自建或外购的新型战舰。故此,北洋海军参战舰艇的作战效能难以有效发挥。

  三是老旧武器装备未能及时更新。甲午年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不惜挪用海军经费,大修庭院、楼堂和馆所。在穷奢极欲的挥霍中,国防开支全面紧缩,拮据万分。1894年5月视察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忧心忡忡地上书:“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铁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尤胜。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评价说:“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优势,但训练方面,尤其是装备方面远不及日本。”北洋海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惨痛的甲午海战。
  一、政治方面的主要原因
  1,统治集团内部腐朽不堪,烂泥一潭。众所周知,慈禧太后为个人享乐竟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执意挪用海军军费用于生日庆典和颐和园修建,至上而下,官员公然放胆胡来。受命购买军舰的李凤苞竟敢以两成回扣中饱私囊,用四艘军舰的钱购买回三艘军舰。官二代李鸿章的外甥负责军需供应,“偷盗抵换”,致使黄海战舰炮弹量少质次。
  2、卖国官僚体系无视大局,私利先行。当朝领袖李鸿章“有银数百万两,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其子在日本各岛开设洋行三所。”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购买3万吨煤和3000石大米,开战后部下建议停止供货,李鸿章却说“订货在失和之先”,命令继续供货“以示信用”,而这些货物正是日军急需的的军需资料。李鸿章的这种卖国言论和行径连外国人都认为“李的立场值得深思”。
  二,作战准备不足是海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清朝末期,吏治腐败,政府无能,内忧外患交织,军队缺乏打仗思想,是这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1,是思想准备不足。1876—1888年,清廷海军整军备战的意识还比较强,大量外购先进战舰,海军整体力量和能力高于日本。但在1888年后,侥幸心理充斥军队内部,彻底停止了军舰的外购和发展强大舰队的计划。甲午战争爆发前,清廷不知日本动向,对战争没有任何准备。战争爆发之际,军内外高层不是督促积极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外交调停。海战之前,北洋海军对作战部署和计划缺乏认真研究。作战中,最高指挥官丁汝昌受伤无法指挥,旗舰受重创而无法履行职能,北洋舰队群龙无首,全军陷入混乱。
  2,是参战弹药携备不足。据北洋海军的洋员马吉芬战后回忆,北洋海军的弹药供应极为不足,至战斗结束前半小时,“镇远”舰的305毫米主炮的爆破弹和150毫米火炮的所有炮弹全部打光,仅剩15发穿甲弹,“定远”舰也是如此。日舰则备弹十足,直到最后仍在猛烈射击。造成炮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作战准备不充分,携弹量偏少。
  3,是实战训练不足。甲午海战爆发前,北洋海军也在大搞训练,李鸿章多次检阅,并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但是,当时的训练重基础、轻实战,重表面、轻实用,这一问题十分突出。北洋海军在战后总结中写到:“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军兴,同无把握。虽职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中国海军“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此中国水师操练之不及他国者,弊在奉行故事耳”。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北洋海军外强中干的真实情况。
  4,堕落军纪最终导致水师丧失还手之力。军纪败坏、训练荒废,即便是扛着“原子弹”也难以取胜。1886年,北洋舰队访问日本长崎,官兵上岸在妓馆闹事,引起事端,致数十人伤亡。事后李鸿章不但不处理,还开脱说“武人好淫,自古而然”。水师提督丁汝昌原是陆军将领,任职十多年,既不懂海军也不去学习海军知识,甚至长期在基地刘公岛营造店铺出租给下级敛财,为此还时常与下级发生矛盾,生活更是骄奢淫逸。
  二,指挥人才缺失是海战失利的直接原因
  海军是专业化、技术化极强的军种,人才建设历来是海军发展之根本。甲午海战前,与日本相比,清廷海军人才的教育培养处于较低水平。
  1,是建校起步晚。1855年,日本在长崎等地创办海军传习所和多个海军操练所。1870年,日本兵部省提出“大办海军”,把创建学校、广选良师、提高海军军官素质作为海军建设的头等大事。直到1866年,清政府才建立第一所海军学校,即福建船政学堂。此后一直停滞不前。直到1880年后,从国外购入大批军舰,急需专业人才,海军教育才出现发展的势头。1881—1890年,先后建立多所海军学堂,例如天津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然而,由于距离甲午战争已近,人才匮乏十分突出。
  2,是教学体系不科学。军事人才培养,尤其是技术军种指挥人才的生成,应当采取高、中、低培养相衔接,技战术合一,院校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然而,当时清廷海军院校教育缺乏统一规划,没有高、中、低教育层次之分,院校间也缺少分工合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因此,海军指挥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不全面的问题非常突出。而日本海军的人才培养已十分成熟,指挥员基本都能达到业务精通、指技合一、素质全面。
  3,是战斗精神的教育培养严重不足。中日海军院校教育在基础课程上大体相同,都是学习西方的理工科知识为主。但在军人战斗精神、战斗意志教育上,两国相差很大。清廷海军院校更多灌输的是儒家思想,培养出的指挥员大多思想保守。黄海海战时,方伯谦、吴敬荣率舰而逃。海战失利后,丁汝昌率舰队困守威海卫,成为日舰的活靶子。日本军校则极力灌输武士道精神,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好战品性。
  4,是高级指挥人员不懂海军建设。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但在5位大臣之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海军提督“非阅历多年,深谙西法之水师不可”,李鸿章却任命既不懂海军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的丁汝昌担任这一要职,给甲午海战失利埋下了隐患。
  总之,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众多,但军事因素的惨痛教训不可忘却。

  

甲午海战可以说是清朝自打立国以来经历过的最大的一场败仗,号称当时世界上排名前几的北洋舰队,被日本海军打的全军覆灭,这已经不是损失几艘战舰的事情了。

这场战争的失利也变相的宣布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让清朝本来就不太强盛的国力,再一次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而且也让大清朝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基本上是拉不回来了。

这场战争之所以失败,可以说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朝廷的腐败所造成的,那时候李鸿章为了给慈禧过生日,竟然挪用了大量的军费,用在了慈禧的铺张浪费上。

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些军费都用来补充军队的所需。不说其它的把那些哑弹全部都换成实打实的炮弹,我相信这场战争的结果有可能是另一个样子,最起码不会败得这么惨,毕竟我们这边船的吨位是比日本那边大很多的,而且你要知道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基本上全程都是被动挨打的。

但是这次的失败也给清朝的统治者以及一些有识之士敲响了一个警钟,就是说我们光学西方的技术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把他们的体制给学过来,要做到西体西用,而不是之前的中体西用。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戊戌变法,但是戊戌变法仅仅的维持了百日的时间,就被慈禧采用雷霆手段给镇压了,大清朝也彻底的救不回来了。



我觉得慈禧太后才是重点,要不是他,或许中国还能胜,当时日军非常笨,可是中国军队弹药充足问题就在于,中国的炮弹是土做的,日本的炮弹是实心的火药的,并且邓世昌船上的一枚较长的鱼,可以发射出去,为什么不发射出去?是因为他忘记,如果早点发射出去,中国就会胜利,其实中国也不弱,并且中国其实有稳操胜券,只是当时没有注意,如果在那之前提前用大炮把日本轰了多好,就是因为他们那边的李鸿章和慈禧太傻,是个大傻冒,德华,邓世昌和军队肯定能光荣,回来

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

损失了超级多的战船,因为当时清朝根本就没有能力抵抗日本的,日本人家在进步,清朝在闭关锁国。

甲午海战清朝几乎是全军覆没,损失惨重,当时的战船也是战斗力根本抵不上日本。


中日甲午战争,若是清朝取胜了,清朝能以此成为强国吗?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之一,正是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击败,受到极大震撼的国人才有了维新变法;才有了部分国人彻底抛弃对清朝的幻想,在海外建立革命党,意图推翻清朝统治;也才有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海战 甲午战争最令国人不甘心的,其实还是因为中日之间实力的对比。不同于第一...

如何当初没有选择和日本打甲午海战,清朝会倒的那么快吗
就这样,当李鸿章的军事实力被消耗一空后,清政府也就面临着日军直接侵入内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只得紧急请美国政府出面斡旋,提出议和。三、日本被迫谈判的原因。日本政府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不顾国内反对议和的呼声,同意和清政府议和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要将胜利果实以条约的形式...

历史上的甲午海战中,若清军胜利,中国会不会走向君主制呢?
甲午中日海战是清朝跌入神坛的一场战争,早在之前,清朝一直以“天朝上国”自称。当然,清朝也是有这种实力的,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几年,清朝水师曾到日本进行访问,威震日本,引起了日本的恐慌,在舰队的威胁下,日本选择了道歉。所以,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对日本一直处于强势的态度,即使在甲午战争爆发之际...

假设中日甲午战争大清获胜了,日本的结局会怎么样?
清朝统治者只学会了买舰、买炮、照搬西方国家的现成的技术模式,而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北洋水师是要持续发展的,最终在清政府昏庸腐败的统治下,日本海军后来者居上,最终实力超过了北洋水师。在整个甲午海战中,从丰岛海域遭遇战开始,经过了激烈的黄海海战,再至最后北洋水师的威海卫保卫战,经历了三个...

甲午大海战清军战败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甲午海战我军败绩,虽然慈禧太后有挪用军费的责任,但是凭当时清朝北洋水师的实力,抗衡日本应该是有条件的。如果当时训练严格,充分,使命中率提高一倍,战争的结果可能根本相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极其劣势的武器装备对抗装备最精良的美国军队,仍然获得胜利,除指挥正确之外,有一支久经战阵的军队是...

甲午之败后清朝为何不选择再战以求转败为胜,而是求和?
我认为有以下主要几点原因:1,甲午海战,清政府最倚赖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那时候,清朝和日本的战争,其取胜的首要因素就是制海权,随着北洋舰队的覆灭,中国北部的海防可以说几乎为零,日军在占领威海卫的前提下,可以迅速增兵威海,然后凭借其武器装备的精良而一路北上,攻入北京,这样一来清政府的统治...

清朝甲午战争的惨败,这个“锅”到底该由谁来背?
清政府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库亏空越来越厉害,北洋海军连买炮弹的钱都没有,更谈不上购买新的舰只,北洋舰队的船又老又旧又破,无论是速度还是火力都远远不敌新兴的日本舰队。慈禧在后面遥控指挥也就罢了,还有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光绪背后站的是他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属于清流党人,实战...

大清时期,汉人们为啥都盼望着八国联军推翻大清帝国?
其实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甲午海战大清朝输了,并不是输在贫穷上,而是输在了富裕上。要知道当时大清朝是非常富有的,整个经济大概是英国的6倍,是日本的9倍,但即便是这样,最终大清朝还是输了甲午海战。如果说当时的大清朝能够把所有的经费都用于国防建设,那我相信当时的大清朝就已经成为国际上...

甲午海战,清军不堪一击,历史是真的吗?
但是对战的六个小时左右后,真炮弹打完了,无奈之下,也只能用这种实习用的炮弹,来和日本海军对抗。能有这种抗战精神的军队,会是不堪一击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大东沟海战”中,最终退走的是日本,不是清朝的“北洋水师”。所以,这就是一些人来恶心人的。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

甲午海战对清朝的影响
清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降低,清朝海军战斗力急剧下降。且由于赔款过多,加重清朝的负担。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岛导致领土的不完整。最后,中国已不再是亚洲的霸主!

亭湖区14748728893: 甲午海战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区别 -
墨莫三分: 1、甲午中日战争是指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丰岛海战爆发为开端.战争中,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终中国清朝战败.清朝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2、甲午海战...

亭湖区14748728893: 详细描述甲午战争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360 -
墨莫三分: 清日甲午海战,主要战争原因是,两国之间为争夺海上地盘儿发动的海上战争,日本联合舰队,对抗大清国,北洋水师,但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在,军备武器的导弹上炮弹上,弄虚作...

亭湖区14748728893: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简略一点】 -
墨莫三分:[答案] 日欲控制朝鲜,为了驱赶清朝,遂战.清军节节败退,战场从朝鲜半岛逐渐过渡到清领土上,最后以清军战败告终.战争使得日本发了横财,感受到了侵略的好处,摆脱了半殖民地状况,成为了亚洲的强国.使得清朝形象败坏,国力一蹶不...

亭湖区14748728893: 台湾什么时候被割让的
墨莫三分: 1885年台湾从福建省划分出来正式建立台湾省,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拱手割给日本.《马关条约》...

亭湖区14748728893: 为何甲午海战清朝战败赔偿了日本一国2亿多两白银,数额仅次于辛丑条约!在大约30多年后,日本又从东北 -
墨莫三分: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一、背景 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

亭湖区14748728893: 导致中国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没的战争是() - 上学吧
墨莫三分: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日军确实未沉一船.具体经过请你看

亭湖区14748728893: 考研政治中日甲午海战考点内容是什么?
墨莫三分: 考研政治中日甲午海战考点内容是: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而签订的《马关条约》对于中国的影响重大.而今中日关系也是时政研究的重点.我们坚信,了...

亭湖区14748728893: 甲午战争 -
墨莫三分: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1-2]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