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赏析

作者&投稿:闾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晓风的《柳》赏析~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柳的世界。柳是属于诗人的,但它不只是属于白居易和韦庄,它还属于李白,属于柳永,属于一切有情人。于是便有了“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于是便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瑰丽而奇特的想象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开篇四个段落既是对比,又是排比,同时还把自然现象赋予人文色彩,想象之奇、之美令人惊叹。在这灵动而充满诗意的文字里,我们的心也只有陶醉其中了。

扩展资料
叹柳“落伍了”、“老朽了”,并归纳为“柳什么实用价值也没有”,一贬到底。然言在此,而意在彼,一个破折号陡转,“除了美”三个字一扬,分明告诉我们这“是诗人的树”,“不是匠人的树”,柳的价值在人文而不在物质。这金石之音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既是“诗人的树”,当有咏柳的诗。作者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和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来佐证,并表示自己怕“有一天会忘记柳”,从而借诗的语言抒发。
作者简介:张晓风,现77岁(2018年)。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阳明大学创校以后就来此校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参考资料:张晓风-百度百科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行道树》

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和《敬畏生命》等文章是她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在她的文章中赋予了平凡而普通的行道树以人的思想、情感,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与探索。文中处处写树,但又笔笔写人,字字关情。文中写行道树的生存环境,内心的痛苦、神圣的责任,实际上都是作者人生积淀与社会阅历的浓缩。在张晓风的笔下,行道树是一个无私奉献、心胸豁达的形象,这些是作者赞扬的,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意义。
我们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员,我们的生活能如此的美好而快乐,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象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的存在。他们承受着痛苦,努力追求,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断创造着世界的奇迹;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让爱的阳光洒满大地。有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自己,世界将永远充满阳光。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善到圆融浑成的过程,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

地毯的那一端

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像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
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凝冻起来!
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没有人能看见我的笑容。白色的芦荻在夜色中点染着凉意。
这是深秋了,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遂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
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头来。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我忽
然感到一种幸福,那种浑沌而又淘然的幸福。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的宠爱
——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
但这是真实的,第一张贺卡已经放在我的案上了。洒满了细碎精致的透明照片,灯
光下展示着一个闪烁而又真实的梦境。画上的金钟摇荡,遥遥的传来美丽的回响。我仿
佛能听见那悠扬的音韵,我仿佛能嗅到那沁人的玫瑰花香!而尤其让我神往的,是那几
行可爱的祝词:“愿婚礼的记忆存至永远,愿你们的情爱与日俱增。”
是的,德,永远在增进,永远在更新,永远没有一个边和底——六年了,我们护守
着这份情谊,使它依然焕发,依然鲜洁,正如别人所说的,我们是何等幸运。每次回顾
我们的交往,我就仿佛走进博物馆的长廊。其间每一处景物都意味着一段美丽的回忆。
每一件。事都牵扯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样久远的事了。刚认识你的那年才十七岁,一个多么容易错误的年纪!但是,我
知道,我没有错。我生命中再没有一件决定比这项更正确了。前天,大伙儿一块吃饭,
你笑着说:“我这个笨人,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聪明的事。”你没有再说下去,妹妹却
拍起手来,说:“我知道了!”啊,德,我能够快乐的说,我也知道。因为你做的那件
聪明事,我也做了。
那时候,大学生活刚刚展开在我面前。台北的寒风让我每日思念南部的家。在那小
小的阁楼里,我呵着手写蜡纸。在草木摇落的道路上,我独自骑车去上学。生活是那样
黯淡,心情是那样沉重。在我的日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我担心,我会冻死在这小楼上。”
而这时候,你来了,你那种毫无企冀的友谊四面环护着我,让我的心触及最温柔的阳光。
我没有兄长,从小我也没有和男孩子同学过。但和你交往却是那样自然,和你谈话
又是那样舒服。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是男孩子多么好呢!我们可以一起去爬山,去泛
舟。让小船在湖里任意飘荡,任意停泊,没有人会感到惊奇。好几年以后,我将这些想
法告诉你,你微笑地注视着我:“那,我可不愿意,如果你真想做男孩子,我就做女孩。”
而今,德,我没有变成男孩子,但我们可以去邀游,去做山和湖的梦,因为,我们将有
更亲密的关系了。啊,想象中终生相爱相随该是多么美好!
那时候,我们穿着学校规定的卡其服。我新烫的头发又总是被风刮得乱蓬蓬的。想
起来,我总不明白你为什么那样喜欢接近我。那年大考的时候,我蜷曲在沙发里念书。
你跑来,热心地为我讲解英文文法。好心的房东为我们送来一盘卷,我慌乱极了,竟吃
得洒了一裙子。你瞅着我说:“你真像我妹妹,她和你一样大。”我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只是一径低着头,假作抖那长长的裙幅。
那些日子真是冷极了。每逢没有课的下午我总是留在小楼上,弹弹风琴,把一本拜
尔琴谱都快翻烂了。有一天你对我说:“我常在楼下听你弹琴。你好像常弹那首甜蜜的
家庭。怎样?在想家吗?”我很感激你的窃听,唯有你了解、关切我凄楚的心情。德,
那个时候,当你独自听着的时候,你想些什么呢?你想到有一天我们会组织一个家庭吗?
你想到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以心灵的手指合奏这首歌吗?
寒假过后,你把那叠泰戈尔诗集还给我。你指着其中一行请我看:“如果你不能爱
我,就请原谅我的痛苦吧!”我于是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我不希望这件事发生,我真的
不希望。并非由于我厌恶你,而是因为我大珍重这份素净的友谊,反倒不希望有爱情去
加深它的色彩。
但我却乐于和你继续交往。你总是给我一种安全稳妥的感觉。从头起,我就付给你
我全部的信任,只是,当时我心中总向往着那种传奇式的、惊心动魄的恋爱。并且喜欢
那么一点点的悲剧气氛。为着这些可笑的理由,我耽延着没有接受你的奉献。我奇怪你
为什么仍作那样固执的等待。
你那些小小的关怀常令我感到。那年圣诞节你是来不易的几颗巧克力糖,全部拿来
给我了。我爱吃笋豆里的笋子,唯有你注意到,并且耐心地为我挑出来。我常常不晓得
照料自己,唯有你想到用自己的外衣披在我身上(我至今不能忘记那衣服的温暖,它在
我心中象征了许多意义。)是你,敦促我读书。是你,容忍我偶发的气性。是你,仔细
纠正我写作的错误。是你,教导我为人的道理。如果说,我像你的妹妹,那是因为你太
像我大哥的缘故。
后来,我们一起得到学校的工读金,分配给我们的是打扫教室的工作。每次你总强
迫我放下扫帚,我便只好遥遥地站在教室的未端,看你奋力工作。在炎热的夏季里,你
的汗水滴落在地上。我无言地站着,等你扫好了,我就去挥挥桌椅,并且帮你把它们排
齐。每次,当我们目光偶然相遇的时候,总感到那样兴奋。我们是这样地彼此了解,我
们合作的时候总是那样完美。我注意到你手上的硬茧,它们把那虚幻的字眼十分具体他
说明了。我们就在那飞扬的尘影中完成了大学课程——我们的经济从来没有富裕过;我
们的日子却从来没有贫乏过,我们活在梦里,活在诗里,活在无穷无尽的彩色希望里。
记得有一次我提到玛格丽特公主在婚礼中说的一句话:“世界上从来没有两个人像我们
这样快乐过。”你毫不在意地说:“那是因为他们不认识我们的缘故。”我喜欢你的自
豪,因为我也如此自豪着。
我们终于毕业了,你在掌声中走到台上,代表全系领取毕业证书。我的掌声也夹在
众人之中,但我知道你听到了。在那美好的六月清晨,我的眼中噙着欣喜的泪,我感到
那样骄傲,我第一次分沾你的成功,你的光荣。
“我在台上偷眼看你,”你把系着彩带的文凭交给我,“要不是中国风俗如此,我
一走下台来就要把它送到你面前去的。”
我接过它,心里垂着沉甸甸的喜悦。你站在我面前,高昂而谦和,刚毅而温柔,我
忽然发现,我关心你的成功,远远超过我自己的。
那一年,你在受军训。在那样忙碌的生活中,在那样辛苦的演习里,你却那样努力
地准备研究所的考试。我知道,你是为谁而作的。在凄长的分别岁月里,我开始了解,
存在于我们中间的是怎样一种感情。你来看我,把南部的冬阳全带来了。我一直没有告
诉你,当时你临别敬礼的镜头烙在我心上有多深。
我帮着你搜集资料,把抄来的范文一篇篇断句、注释。我那样竭力地做,怀着无上
的骄傲。这件事对我而言有太大的意义。这是第一次,我和你共赴一件事,所以当你把
录取通知转寄给我的时候,我竟忍不住哭了,德,没有人经历过我们的奋斗,没有人像
我们这样相期相勉,没有人多年来在冬夜图书馆的寒灯下彼此伴读。因此,也就没有人
了解成功带给我们的兴奋。
我们又可以见面了,能见到真真实实的你是多么幸福。我们又可以去作长长的散步,
又可以蹲在旧书摊上享受一个闲散黄昏。我永不能忘记那次去泛舟。回程的时候,忽然
起了大风。小船在湖里直打转,你奋力摇橹,累得一身都汗湿了。
“我们的道路也许就是这样吧!”我望着平静而险恶的湖面说,“也许我使你的负
担更重了。”
“我不在意,我高兴去搏斗!”你说得那样急切,使我不敢正视你的目光,“只要
你肯在我的船上,晓风,你是我最甜蜜的负荷。”
那天我们的船顺利地拢了岸。德,我忘了告诉你,我愿意留在你的船上,我乐于把
舵手的位置给你。没有人能给我像你给我的安全感。
只是,人海茫茫,哪里是我们共济的小舟呢?这两年来,为了成家的计划,我们劳
累着几乎虐待自己的地步。每次,你快乐的笑容总鼓励着我。
那天晚上你送我回宿舍,当我们迈上那斜斜的山坡,你忽然驻足说:“我在地毯的
那一端等你!我等着你,晓风,直到你对我完全满意。”
我抬起头来,长长的道路伸延着,如同圣坛前柔软的红毯。我迟疑了一下,便踏向
前去。
现在回想起来,已不记得当时是否是个月夜了,只觉得你诚挚的言词闪烁着,在我
心中亮起一天星月的清辉。
“就快了!”那以后你常乐观地对我说,“我们马上就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家。你是
那屋子的主人,你喜欢吧?”
我喜欢的,德,我喜欢一间小小的陋屋。到天黑时分我便去拉上长长的落地窗帘,
捻亮柔和的灯光,一同享受简单的晚餐。但是,哪里是我们的家呢?哪儿是我们自己的
宅院呢?
你借来一辆半旧的脚踏车,四处去打听出租的房子,每次你疲惫不堪的回来,我就
感到一种痛楚。
“没有合意的,”你失望地说,“而且太贵,明天我再去看。”
我没有想到有那么多困难,我从不知道成家有那么多琐碎的事,但至终我们总算找
到一栋小小的屋子了。有着窄窄的前庭,以及矮矮的榕树。朋友笑它小得像个巢,但我
已经十分满意了。无论如何,我们有了可以想息的地方。当你把钥匙交给我的时候,那
重量使我的手臂几乎为之下沉。它让我想起一首可爱的英文诗:“我是一个持家者吗?
哦,是的,但不止,我还得持护着一颗心。”我知道,你交给我的钥匙也不止此数。你
心灵中的每一个空间我都持有一枚钥匙,我都有权径行出入。
亚寄来一卷录音带,隔着半个地球,他的祝福依然厚厚地绕着我。那样多好心的朋
友来帮我们整理。擦窗子的,补纸门的,扫地的,挂画儿的,插花瓶的,拥拥熙熙地挤
满了一屋子。我老觉得我们的小屋快要炸了,快要被澎湃的爱情和友谊撑破了。你觉得
吗?他们全都兴奋着,我怎能不兴奋呢?我们将有一个出色的婚礼,一定的。
这些日子我总是累着。去试礼服,去订鲜花,去买首饰,去选窗帘的颜色。我的心
像一座喷泉,在阳光下涌溢着七彩的水珠儿。各种奇特复杂的情绪使我眩昏。有时候我
也分不清自己是在快乐还是在茫然,是在忧愁还是在兴奋。我眷恋着旧日的生活,它们
是那样可爱。我将不再住在宿舍里,享受阳台上的落日。我将不再偎在母亲的身旁,听
她长夜话家常。而前面的日子又是怎样的呢?德,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要被送到另一个
境域去了。那里的道路是我未走过的,那里的生活是我过不惯的,我怎能不惴惴然呢?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那就是:我知道你必定和我一同前去。
冬天就来了,我们的婚礼在即,我喜欢选择这季节,好和你厮守一个长长的严冬。
我们屋角里不是放着一个小火妒吗?当寒流来时,我愿其中常闪耀着炭火的红火。我喜
欢我们的日子从黯淡凛冽的季节开始,这样,明年的春花才对我们具有更美的意义。
我即将走入礼堂,德,当结婚进行曲奏响的时候,父母将挽着我,送我走到坛前,
我的步履将凌过如梦如幻的花香。那时,你将以怎样的微笑迎接我呢。
我们己有过长长的等待,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段了。等待是美的,正如奋斗是美的
一样,而今,铺满花瓣的红毯伸向两端,美丽的希冀盘旋而飞舞,我将去即你,和你同
去采撷无穷的幸福。当金钟轻摇,蜡炬燃起,我乐于走过众人去立下永恒的誓愿。因为,
哦,德,因为我知道,是谁,在地毯的那一端等我。

我只有他的资料
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和《敬畏生命》等文章是她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在她的文章中赋予了平凡而普通的行道树以人的思想、情感,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与探索。文中处处写树,但又笔笔写人,字字关情。文中写行道树的生存环境,内心的痛苦、神圣的责任,实际上都是作者人生积淀与社会阅历的浓缩。在张晓风的笔下,行道树是一个无私奉献、心胸豁达的形象,这些是作者赞扬的,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意义。
我们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员,我们的生活能如此的美好而快乐,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象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的存在。他们承受着痛苦,努力追求,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断创造着世界的奇迹;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让爱的阳光洒满大地。有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自己,世界将永远充满阳光。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善到圆融浑成的过程,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

  《行道树》张晓风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 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行道树》

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和《敬畏生命》等文章是她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在她的文章中赋予了平凡而普通的行道树以人的思想、情感,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与探索。文中处处写树,但又笔笔写人,字字关情。文中写行道树的生存环境,内心的痛苦、神圣的责任,实际上都是作者人生积淀与社会阅历的浓缩。在张晓风的笔下,行道树是一个无私奉献、心胸豁达的形象,这些是作者赞扬的,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意义。
我们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员,我们的生活能如此的美好而快乐,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象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的存在。他们承受着痛苦,努力追求,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断创造着世界的奇迹;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让爱的阳光洒满大地。有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自己,世界将永远充满阳光。


张晓风散文赏析
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

张晓风《心灵水湄》赏析
散文《也是水湄》满溢着古色古香的中国风味,从细微的感受、情绪的流动到遣词造句,意境经营,无不暗涌着一股典雅的“古风”。作者无意尾随西化成癖的作家,让作品中充斥着“失落”、“自我”、“虚无”,以晦涩冒充高深。这篇短文也坚守和晓风其他作品一样的创作准则:“保护中国文化的一脉血传。像一...

张晓风 柳的赏析
1.《柳》张晓风赏析: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柳的世界。柳是属于诗人的,但它不只是属于白居易和韦庄,它还属于李白,属于柳永,属于一切有情人。于是便有了“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于是便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瑰丽而奇特的想象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开篇四个段落既是对比,又是...

求张晓风或者席慕容的散文3篇加上大约200个字的点评赏析 谢啦 !
张晓风散文集《描容》赏析 夜读晓风散文,为那美丽的文字和美丽的情怀而感动。 “校车过中山北路,偶然停在红灯前。一阵偶然的阳光把一株偶然的行道树的树影投 在我的裙子上。我惊讶的望着那参差的树影——多么陌生的刺绣,是湘绣?还是苏绣? 然后,绿灯亮了,车开动了,绣痕消失了。 我那一整天都怀抱着满心异样的...

《张晓风精选集》中的经典文段赏析
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

晓风散文短章的闪光点是什么?
寻找生活中的哲理,是晓风散文短章的闪光点。散文《一》由四篇独立的百字短文组成,《一捆柴》、《一柄伞》、《一条西裤》、《一个声音》都是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戏剧化的场面,或一段对话构成,揭示人生刹那间的感悟和深刻的哲理。《玉想》从玉中体味出生命中完善和瑕疵是并存的,象征暗喻生命的...

张晓风的散文《衣履篇》中的《背袋》一文赏析,主题思想必要!!!_百度...
而衣履相亲,亦凉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衣履与人生,竟有如此亲密之关系,诚为许多人之不察也。读了晓风这篇散文,我们不禁也在内心感受到一种衣履相亲的人情味。似这种以楔子、引言或诗句引领下文的艺术手法,在《饮啄之篇》、《中庭兰桂》、《地泉》等时空溶合的篇章中,都起到了绾合全文的...

张爱玲散文《迟暮》【名家散文】
张晓风,台湾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名家张晓风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名家张晓风抒情散文:大型家家酒 我还想在瓦斯炉下面做一个假的老式灶,小时读刘大白的诗,写村妇的脸被灶火映红的动人景象,我拒绝不了老灶的诱惑,竞走遍台北找一只生铁铸的灶门…… 事情好像...

春之怀古中哪个句子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古?
《春之怀古》,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作品之一。其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等,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曾得过吴三连奖,中山国家文艺奖,当选过十大杰出女青年。赏析 文章结尾:“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是此文‘题眼’顺着作者的...

张晓风的散文读后感
一生致力于写作,作品多以散文戏剧为主。著有《地毯的那一端》《步下红毯之后》《晓风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再生 缘》《晓风戏剧集》等。 读后感: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她用如此多愁善感的笔触摸着多愁善感的心,写出如此温柔多情的美丽句子,让人体会到一种忧伤着的美丽,平静。体会到生命里...

永福县15518575658: 张晓风经典散文摘抄加赏析 -
希姜联邦: 春之怀古 张晓风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

永福县15518575658: 张晓风散文赏析 -
希姜联邦: 《行道树》张晓风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

永福县15518575658: 张晓风 花之笔记求赏析 -
希姜联邦: 张晓风,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也有人称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这些中肯的评价是对她诗意散文的感性素描,也可以帮助我们赏读此文.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抓住花的异同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比喻:树上的花像小说,草花如诗,爬藤类花如散文,昙花如舞台剧,仙人掌花好像文学批评,水生花犹如极鲜润的泼墨画.这些贴切的描摹、奇特的比喻为我们挥洒出一幅意蕴悠远、花团锦簇的“百花图”.本文利用多角度摹状和想像丰富的比喻来写景状物,这正是我们写作中需要借

永福县15518575658: 张晓风散文水程每小节的赏析、批注 -
希姜联邦: 《月,阙也》‍《月,阙也》以残月为话题,并以其为线索,向人们展示了残缺事物的动人美丽,阐述了“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真挚深情.赞美残缺的文章不少,但如张晓风般写如此动情,如此富于韵味,并不...

永福县15518575658: 张晓风作品《地毯的那一端》 求赏析 -
希姜联邦: 1赏析: 读《地毯的那一端》这篇叩人情弦的散文佳构,深切地感到它就是由心灵这种较离境界产生出来 的美.作者张晓风曾自谦它是个人一抹淡淡的痕迹,也坦陈那里面有她的小小的气恼、得意,也有她的小小的凄伤、甜蜜,交付给它的是...

永福县15518575658: 张晓风经典散文片段摘抄加赏析 摘抄100字 赏析100字 3QU -
希姜联邦: 摘抄: 我喜欢多雨的日子.我喜欢对着一盏昏灯听檐雨的奏鸣.细雨如丝,如一天轻柔的叮咛.这时候我喜欢和他共撑一柄旧伞去散步.伞际垂下晶莹成串的水珠——一幅美丽的珍珠帘子.于是伞下开始有我们宁静隔绝的世界,伞下缭绕着我们...

永福县15518575658: 张晓风 柳的赏析 -
希姜联邦: 《柳》作者:张晓风【原文赏析】作者是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柳的世界.柳是属于诗人的,但它不只是属于白居易和韦庄,它还属于李白,属于柳永,属于一切有情人.于是就便有了“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于是便有了“杨柳...

永福县15518575658: 急需四篇张晓风散文赏析,400字的! -
希姜联邦:[答案] 敬畏生命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

永福县15518575658: 求张晓风散文集中 《衣履篇》中的 《油纸伞》,《羊毛围巾》《穿风衣的日子》 文章主旨及赏析 -
希姜联邦: 《油伞》 从朋友的乡居辞出,雨的弦柱在远近奏起,小径忽然被雨中大片干净的油绿照得惹眼起来.原想就这样把自己化在雨里一路回去,但推却不了他的盛意,遂支着一把半旧的油伞走了. 走着,走着,黄昏四合,一种说不出的苍茫伸展...

永福县15518575658: 《敬畏生命》的赏析
希姜联邦: 赏析:张晓风在散文《敬畏生命》中,只是逮捕住人生一霎时看到的风景,寥寥数笔就将生命最为感人的魅力展露无遗.植物依附风转达种子而得以连续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平凡然而的事了,但作者却从那纷至沓来飘送的“白色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