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承的 不是1949年以后才叫中国吗?为什么电影里清朝时期就叫中国呢?不明白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时有中国这种叫法么?咋看的电影上一口一个中国😂~

一、在清朝时、清朝之前已经有“中国”的说法了。
二、比如,宋朝人石介,著有《中国论》,里面说: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之外也,中国内也。
三、几千年前,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中国”的概念,当然,当时的“中国”主要是指今天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也就是“自中原者得天下”,中国以外称为四夷。在汉人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后来,以此代指全国。
四、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等的代称出现。“夏”,在商、周以前有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而“华夏”的意思就是“身穿华裳的礼仪之邦”。

僵尸,大家谈及,总会第一个联想到穿着清朝官服,双手平伸,一蹦一跳向前寻找活人的僵尸。大家估计都看过林正英林老师的僵尸片,这种清朝僵尸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世上有三大鬼:中国的僵尸、英国的吸血鬼、埃及的木乃伊。相关于它们的传说,书籍、电视、电影都有不少精典作品存于世上。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为什么僵尸片中的僵尸总是一幅清朝的打扮?中国那么多朝代,为什么就单单僵尸全部是清朝的啊。就没有一个唐、宋、明时的僵尸,或者秦汉时期的僵尸吗?

直到现在,慢慢明白了一些道理,现在我把我想出来的道理给大家说一说。看看是否是这个理: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清代是距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任何时期、任何朝代的服饰也没有清朝存留的多。所以可借鉴,参考的资料就多,而僵尸片一般又是低成本,低预算的项目,如果借鉴别的朝代的服饰的话,一是很容易歪曲那个时代的文化,二是服饰方面制作也费工费金。而清代服饰在以上两点上占有大大的优势。再加上关于演清朝的片,大多都是宫廷戏。而僵尸戏加宫廷戏,是一种更加吸人眼球,增加票房的一种快捷做法。

二、从传说资料角度来分析:僵尸的形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形成的。人死后刚埋进土里,就成僵尸,那一看就是瞎胡扯!在传说中,死后如果少于一百年,是根本形成不了僵尸的。死去超过五百年才有可能成为大魔头、只有在死去一百年到五百年之间的才能称为僵尸。好了,咱们现在对僵尸这门“科学”严谨一下。按公元2000年算(因僵尸片大概也是那段时期居多吧)。也就是说距现今公元2000年算的话,如果世上真的存在僵尸的话,也是在公元1500年到1900年之间入土变异的。这样算来,大家估计都明白了些吧!有一段历史时期正好是处在在清朝之间。再加上清朝人死后,喜欢穿着清朝官服入葬,风光下葬,显得体面!大有衣绵还乡的意味。如果是汉、唐、宋、等朝代的僵尸,衣服都烂完了,出来的估计全部都是裸体僵尸了!
三、从民族感情角度来分析:“红花会”“反清复明”“陈近南”一直是香港绕不开的一个梗。因为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被当时的清朝“割让”给了英帝国主义。香港人当时就有一种被当做商品扔来扔去的感觉。这也是后来的文学作品也好、影视作品也好,都夹杂着一种隐隐的怨情。再加上清朝时期,是中国最屈辱、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清朝的官员也腐败无能,所以僵尸的模子就让“清朝官员”来担当了吧!

四、从影视美学角度来分析:清朝的官服“桶式”又“修身”,颜色属暗系,加上官帽后一支孔雀翎,本身又大又可遮住大部分脸部,放在黑夜里,这身装扮会给僵尸系加分不少!如果你要想拍文艺范的僵尸片,那只能用唐、汉、宋这类的服饰,因为什么?它们的主色调以浅为主,穿上以后,男显潇洒、女显飘逸。象张国荣先生拍的《倩女幽魂》一样。那样的片才能适合文艺范。象深夜僵尸暗黑系的只能采用清朝官服系的道具。
五、从我国民俗角度来分析:在清朝时期,道教中开始流传一种职业:训尸人!具传,他们有着让尸体活动的能力。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解说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自行查阅“赶尸匠”去了解。

1949年以后的中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朝就是中国中的一个朝代,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26-1912年存在200多年,由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满族建立。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百家的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中国一词的含义
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

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而华夏民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河南省极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晋书·宣帝纪》:“孟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中国”指立国于黄河中下游的魏国),甚至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 也全部称为“中国”。《史书·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中国(Madhya-desa)。古地名。即恒河中下游一带的中印度,佛教徒译称“中国”。见《法显传》。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今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中国历史简介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朝以后,虽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也自称“中国”,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中国政权。因为他们这个自称的“中国”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即使历史上的某个政权自称中国政权,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国政权。根据史料,日本也常常自称“华夏”、“中华”。例如《大日本史》卷117,载奈良时代藤原广嗣在公元740年(唐代开元二十八年)上表日主:“北狄虾夷,西戎隼俗,狼性易乱,野心难驯。往古已来,中国有圣则后服,朝堂有变则先叛”。二战结束,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还把日本称为“神州”,但是日本和中国显然是两国。判断历史上一个政权是否是中国政权,主要看它与前一个中国政权的关系,是以国内政权更换的形式取代前一个中国政权,还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取代前一个中国政权。

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与文化的概念。中国是华夏汉族建立并以华夏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古代中国人历来就有抵抗外侵、保卫家园的光荣传统,一旦有外族入侵,便会英勇反抗,绝不允许外来入侵者篡夺中华正统的地位。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岳飞的“精忠报国”,每一次遭受外侵,古代中国人都奋起抵抗,无一不验证了这一光荣传统。孔子在论语中评价管仲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有了管仲,华夏没有亡于外族。什么叫“披发左衽”? “披发左衽”的反义词,就是“束发右衽”,也就是华夏汉族的发型服装,是华夏汉族和华夏汉文化的代表。可见,孔子也是把华夏汉族和华夏汉文化视为中华正统,不容外族取代中华正统。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这里的“夷狄入中国”指的是归化、内附中国,决不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征服中国。

满清入关,大儒学家顾炎武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之辨。他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学者黄宗羲所言,“明亡于闯贼,乃亡国也,亡于满清,则亡天下”。“亡天下者,衣冠易改,披发左衽矣”。这里的“亡国”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权消亡,这里的“亡天下”则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沦亡。 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节写道:“在汉族官绅看来,大顺政权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号”,朱明王朝的挣扎图存是宗室、皇亲国戚、世袭勋臣之类“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绅士民没有多大关系;而满洲贵族的入主中原则是“披发左衽”(剃头改制),“亡天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应当奋起反抗。”可见,明朝的民众,已经把满清入关与以前的改朝换代严格区分开来。以前的改朝换代,只是中国内部的政权更换,满清入关,则被视为外侵。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中国国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等的代称出现,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逐渐带有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现中国境内考古发掘出的原始人的雕刻中发现,后来也有《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东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黄河中下游河南大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

一九四九年以后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至少叫了五千年了。读点历史吧。

概念不一样,早在唐宋就出现中国这个词了

我也不明白!估计是时间长了几代人都这么叫电影也就这么拍了.


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之下,人们是通过来什么理解“国家”这个概念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下,人们通过多种途径来理解“国家”这个概念。中央集权思想: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中央集权,将君主视为国家的象征和核心。人们通过君主制度了解国家,认为国家是由君主统治和管理的,君主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和利益。社会道德观念: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人们通过尊崇孝道、忠诚、...

国家指的是什么?
(一)国家和祖国的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由国土、人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而祖国是指世代居住、并对所在国文化有着高度文化认同感的并且自己和祖先国籍共同所在的国家,即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国家涵盖了祖国,...

何为国家?国家的概念是什么?
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 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

国家的定义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政治学上国家的概念是什么?
一)对内职能:(1)阶级统治的职能。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2)社会管理的职能。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调整其他社会关系,调控经济、教育和文化等社会活动。(二)对外职能:(1)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2)参与国际竞争,协调国家关系。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称为“中国”?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国家”这个双音词,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先秦《周易》就有了 1、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什么叫国家
国家概念:区域划分,有行政合法性,也就是合法权力。一个国家合法性是指一个政权的理性标准。理性标准是指司法审核标准,法制建立标准。在外语中如英语或法语,国家一词有多种解释,例如地理层面,政治层面,民族层面,这三种层面各有代表国家的单词。中文名 国家 外文名 country(英语)定义 形式 俄语 ...

...说的“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谢谢各位热心的朋友!
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 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对国家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马克思...

江洲区13010582946: “中国”一称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机柏牛黄: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外交文献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 中国正式作为国家名称是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也就是叫作中华的国家. 现在的中...

江洲区13010582946: '中国'这两个字是从哪个时期开始成为我们国家的代名词的?明朝?清朝...'中国'这两个字是从哪个时期开始成为我们国家的代名词的?明朝?清朝?近代?还... -
机柏牛黄:[答案] 对,就是楼上说的何尊,可以见到的实物,由此推断应该是更早出现了,何尊记述内容应该是周破商后营建洛阳的事,中国指的就是天下的中心河洛地区,在这个地区建造洛阳城以统治东方!具体什么时候成为国家的象征,在三国中,吴称魏为中国...

江洲区13010582946: 中国什么时候成立的? -
机柏牛黄: 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 .最早的中国这个概念是在夏商周三代就有了,那个时候中国的意思是指中央之国.意思是有许多诸侯国把中央帝国都城围在中间而得名.自秦朝至清朝的各个朝代也...

江洲区13010582946: 中国这个叫法始于何时?就是想知道这片土地何时开始叫中国.
机柏牛黄: 汉语“中国”一词由来考 考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 ,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

江洲区13010582946: 中国历史的起源我想知道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为什么叫中国,中国
机柏牛黄: 据《辞源》:“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我国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专称.”可见,“中国”名称的...

江洲区13010582946: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在历史上称为中国?汉族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称为汉族?
机柏牛黄: 什么时候开始在历史上称为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

江洲区13010582946: “中国的意思是什么?中国”的含意是什么?是不是说明我国自古以
机柏牛黄: “中国”这一命名绝非是随意. 据《辞源》:“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我国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

江洲区13010582946: 怎样才算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家? -
机柏牛黄: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有很明确很清晰的含肢传承、但各个朝代的起始还是有较大的争议.一般以官方的正史为准.政权不一定等于朝代.传统的观点:一个政权有长时间稳定的统治基础、有明确的管辖地域范围、有统治管理机关、有监狱军队的国...

江洲区13010582946: 中国为什么叫China? -
机柏牛黄: 中国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可是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知这个东亚国家的名称了.据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考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一词的词源,最早来源于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