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土楼建造特点及原因

作者&投稿:捷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呢????~

福建土楼的特点:造型独特,规模宏大,具备抗震功能,结构布局奇巧
1、造型独特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2、规模宏大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3、具备抗震功能
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4、结构布局奇巧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照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扩展资料福建土楼的文化内涵
1、家族的凝聚力
土楼的建造,一般是在家族最高大的楼体和坚固的墙基稳重存在和发挥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楼里,一楼之内乃一公之孙。楼内数十、数百人中,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
2、道家哲学思想
在客家土楼建造中,道家哲学的运用可谓精彩绝伦,不仅土楼完全以其精髓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多用道家思想进行择地定位。
3、浓厚的文化性
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中国山区农村中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福建土楼


1、建造特点: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2、原因: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3、热湿环境、光环境、文化内涵。
充分的经济性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转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润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物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军筑费用。
  良好的坚固性
  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下陷还必须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奇妙的物理性
  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00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份;环境太湿时,吸收水份,这种调节作用显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 今天的建筑师们经常谈到室内噪音的控制。的确,由于强烈的内向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容易产生噪音聚焦效应,对于大多数厌恶喧闹的现代人来说,这是一大弊端,但我们应当理解,在昔日荒山寂野的客家人生存环境中,建筑内部的迥响正是令人心慰的生命气息。
  突出的防御性
  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迁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羔”的故事。
  独特的艺术性
  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虽不着力于细部刻绘,但那错落有致的九脊歇山,饱含雄浑古拙的韵味。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 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样,极具纪念性。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随时光流近,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裂缝,更显得苍劲有力。圆寨是那样地苦心经营,却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当今方兴未艾的土楼旅游热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形走马楼系由方形楼演变而成。这种楼以2层楼为多数,一层为卧室、仓库。其有一个共同特点:在二楼的外部以木料架设一条外伸悬空的走廊。这种土楼是永定客家人在南迁过程吸收了南方土著“干栏”式民居的优点、创造性地运用中原先进的夯土技术构筑而成的,它能适应山区的复杂地形和多雨潮湿的气候,且简单易建、省工省料。还不一种是依山建造的一字形土楼,在楼正面及左右两侧筑起转墙,大门设于围墙一侧,全楼形似锁头,因而被称为“锁头楼”。

福建土楼的特点一般是年代久远,房子总体形状是扁扁的圆柱状,同事身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客家土楼为何建成圆形?原来它有这么多优点,看完你就懂了



太长了!能整理一下所有的重点吗?

你们班的幼儿健康的表格


客家土楼有哪些特点?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悠久,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土楼...

客家土楼布局特点
布局特点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2、以厅堂为...

福建土楼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这些土楼内部通常会储存粮食、饲养牲畜,并设有水井以满足生活需求。方形土楼由于方向性和角部的阴暗问题,以及通风和采光的差异,促使客家人设计出更加通风采光的圆形土楼。圆形土楼因其显著的特征而特别引人注目,当地人称其为圆楼或圆寨。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性建筑,其建筑模式源于族群的安全需求,体现了...

土楼400的特点、成因及推广价值介绍
1.建筑特色: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以土为墙建造的集体建筑。它有圆形、半圆形、正方形、四边形、五边形、椅子、簸箕等。且各有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为抢眼。当地人叫它圆楼或圆村。客家土楼是一种集体建筑,最大的特点在于造型大。无论从远处看,还是走在前面,土楼都以其巨大的单体建筑令人震撼,体量之...

福建客家土楼的构造是怎样的?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防卫功能。因此,客家土楼便有了一些防御“工事”,外部厚实土墙...

土楼的特点及优势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规模宏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土楼作为楼房的主要作用就是居住功能,同时可以有效御敌,客家土楼的厚墙是...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 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客家土楼中,圆楼、方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

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
福建土楼的特点:造型独特,规模宏大,具备抗震功能,结构布局奇巧1、造型独特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2、规模宏大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

客家土楼的布局特点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

客家土楼的特色
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

仁怀市15276753565: 客家土楼(客家民居) - 搜狗百科
伍进甲氨: 1、建造特点: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

仁怀市15276753565: 客家土楼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
伍进甲氨:[答案] 1、建造特点: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

仁怀市15276753565: 《客家土楼》有什么特点? -
伍进甲氨: 建造特点: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

仁怀市15276753565: 我们在福建会看到它们的传统民俗土楼,为什么福建人民要建造这样的房子? -
伍进甲氨: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

仁怀市15276753565: 闽西客家土楼有哪些特征?
伍进甲氨: 闽西客家土楼其形状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四角 形、五角形,还有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 (圆楼或圆寨)最为著名也最引人注目.土楼...

仁怀市15276753565: 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 -
伍进甲氨:[答案]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

仁怀市15276753565: 福建土楼的特点和分类 -
伍进甲氨: 2、整体造型 客家土楼的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的楼房围成方形或圆形巨宅,内为中心院,祖堂一般设在楼屋底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或在院内建平房围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祖堂设在核心内圈中央,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

仁怀市15276753565: 客家人为什么要建土楼?
伍进甲氨: 客家人是古代南迁的中原移民后裔,因此在建筑上有两个特点: 1、客家人喜欢建造夯土房,这是来自中原的习俗. 2、客家人宗族意识很强,喜欢整个宗族聚居在一栋大房子里,有助于宗族的团结和防盗防匪. 这种夯土建造的大房子就是客家土楼. 赣南、闽西、粤东北等客家聚居区,到处可以见到客家人盖的土楼,多为长方形、长条形,一栋的规模有几户、十几户、数十户不等. 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长条形排屋遗址,可以看到客家土楼的源头. 而在闽西南以南靖县为中心的若干县,有许多圆形、半圆形的土楼,则是比较特殊的类型,大者可容上百户人家.这与当地在历史上匪患频繁有关.这些地方的一些非客家人也学会建筑大土楼防匪.

仁怀市15276753565: 土楼是客家人特有的吗?有什么特点 -
伍进甲氨: 整体造型 客家土楼的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的楼房围三米.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