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元璋即位以后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告戒地方官员是怎么说的?

作者&投稿:姓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推行了什么政策?~

明王朝刚刚建立时,田野荒芜,经济凋敝,到处是破烂不堪的景象。河北平原遭受战争的破坏最为严重,很多地方道路榛塞,积骸成丘,人烟断绝。文化一向比较发达的汉中地区,也是荒草丛生,虎豹啸吟。往昔的繁荣胜地扬州,被朱元璋的军队攻占时,城中仅余居民十八家。人民力竭财尽了,地主贵族难以榨取到地租,封建政府的税源也近于枯竭。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下决心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即位之初,他就召见各地来朝的府州县官,对他们说:“天下刚刚平定,百姓财力都很困乏,像刚学飞的小鸟,拔不得羽毛,新栽的树木,碰不得根,应该让他们休养生息,搞好生产。”他要求各级官吏把“田野辟,户口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规定官吏的考核都要上报农桑的治绩,违反的官员要降职、处罚。
农业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受到朱元璋的特别重视。在封建时代,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是奖励垦荒和实行屯田。经过元末农民战争,不少官僚地主死亡逃散,他们霸占的土地有的回到农民手里,有的荒废了。朱元璋下令,凡是战争中抛荒的田地,被他人耕垦成熟的就成为耕垦者的产业,如果原来的田主回来,由官府另外拨给同等数量的荒地作为补偿。这实际上是对农民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果实的一种承认。对那些无主荒地,朱元璋则鼓励农民积极开垦。洪武元年(1368年)规定,各处的荒闲土地,允许百姓开垦,永为己业,免除徭役三年。过了两年,又规定北方郡县的近城荒地,授予无业的农民耕种,每户给十五亩,另给菜地二亩,有余力多种的,则不限亩数,并全部免除三年租税。类似的政策也施行于南方某些地区,如苏州府太仓每丁授田十六亩。后来还规定,在陕西、河南、山东、北平等布政使司及凤阳、淮安、扬州、庐州等府,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官府不得征派赋税。许多逃亡农民,纷纷回乡垦荒,变成了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
明政府还大力推行屯田。屯田分为民屯、军屯和商屯三种。民屯主要是迁徙无业农民和降民、罪徒,从地狭人稠的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去垦荒屯种,由政府发给路费,有的还发给耕牛、农具和种子,三年不征赋税。如洪武三年(1370年),即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无业农民四千多户到凤阳屯垦,又迁沙漠遗民三万二千余户到北平屯种,还迁山西泽州(今晋城)、潞州(今长治)农民到河北。
整个洪武时代,屯垦的移民有数字可考的达到一百六十多万人,实际数字可能是此数的一倍还多。他们后来大多也变成了小自耕农。军屯由卫所军队承担,当时规定边地的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士由政府拨给五十亩土地,并发给耕牛、种子和农具,屯种的头几年不必纳税,后来每亩交税一斗,其余的收获物留本卫所作军粮。明初一百多万军队的军粮,大部分出自军屯的收入,朱元璋曾自夸说:“我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商屯是军屯的一种补充。开始,明政府实行“中盐法”,令商人运粮到边境的卫所,然后发给价值相等的盐引,商人再持盐引到产盐地领取食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后来,商人干脆在边塞地区募民屯垦,就地缴粮,以减省运费,这便出现了商屯。
军屯和商屯的发展,使大量的荒闲土地得到了开发。
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朱元璋非常注意水利的建设。即位当年,他就下令:
“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奏报。”后来,又特地指示工部大臣:“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泄水、防备旱涝的,都需根据地势加以修治。”洪武年间,兴修了许多大规模的灌溉工程,有的工程投入人工达数十万,可灌溉田地万顷至数万顷。如洪武六年(1373年)疏浚开封府自小木到陈州沙河口一十八闸,投入人工达二十五万,两年后疏浚泾阳洪渠堰,可灌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一带田地二百余里。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治理定海、鄞县的东湖,可灌田数万顷,次年开凿溧阳银墅东坝河道四千三百多丈,从嘉兴等州调集的民工多达三十五万九千七百人。更重要的是督促各地的官吏组织劳力,利用农闲,大力修建中小型的灌溉工程。例如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派遣国子监生分赴全国各地,督促吏民兴修水利,到第二年底,全国即修治塘堰四万零九百八十七处,河流四千一百六十二处,陂渠堤岸五千零四十八处。
朱元璋在位不过三十一年,就修建了这么多的水利工程,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另外,朱元璋还很注意水利工程的保护。明朝的法律规定,对盗决河防、圩岸陂塘者都要处以重刑,负责水利的官吏不修河防、圩岸或者修治不及时的,也要处刑。
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朱元璋还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元朝的农民对地主存在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规定佃户见地主要行仆人对主人之礼,地主打死佃户只受到杖一百七十下的刑罚,再交纳烧埋银五十两,便可了事。明政府规定,佃户见地主行小辈对长辈之礼,并取消了元律关于地主打死佃户只科以杖一百七、征烧埋银五十两的规定。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了一定的松弛。元代蓄奴的风气很盛,权贵勋戚都拥有大量的奴婢、驱口、驱丁,有的多达数千名。在元末农民战争的风暴中,不少奴隶摆脱了主人的束缚,赢得了自由,但也有一些农民因为饥荒又沦为奴隶。朱元璋下令,凡是在战乱中被迫为奴的,主人必须立即释放,恢复他们的自由民身份。并下令由政府出钱,赎还因饥荒而典卖为奴的男女。洪武十九年(1386年),仅河南布政使司即赎还了开封等府典卖为奴的男女二百七十四人。明朝法律还规定:功臣之家蓄养奴婢不得超过二十人;庶民之家不得养奴,否则要受到杖一百下的刑罚,并将奴婢放还为民;凡收留人家迷失的子女、在逃的子女卖作奴婢,或冒认自由民为奴婢的,都要处以重刑。
在改善农民地位的同时,朱元璋又设法减轻农民的负担。通过元末农民战争,朱元璋认识到对百姓如果榨取过甚,就会激起强烈的反抗,懂得了“步急则踬(摔跤),弦急则绝,民急则乱”的道理。即位之后,他反复强调,要把赋税徭役的征派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不可只顾眼前的利益,竭泽而渔,把老百姓榨得一干二净。明初制定的赋役法,规定民田一般亩征税粮五升三合五勺,按当时亩产最低一石而论,为三十税一。徭役的征派也比元末减轻许多。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乱,元代的户口和土地簿籍已大部丧失,保存下来的也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地主便乘机隐瞒丁口和田产,逃漏徭役和赋税,把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官吏也上下其手,乘机舞弊贪污,额外地加重农民的负担。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遍清查户口,丈量土地,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和洪武二十年(1387年)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a,作为征派赋役的依据。黄册编定后,又对徭役做了一番整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地主隐瞒丁口田产、逃避赋役的状况,使负担相对均平,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朱元璋出身贫苦,深知物力的艰难,农民的辛劳。他说:“士农工商四业之民,算农民最为辛苦。他们终年勤苦劳作,难得休息。遇到丰收年头,还可以吃饱,碰上水旱灾害,则全家挨饿。我穿件衣裳吃顿饭,总要想到种地织布的艰难劳累。”因此,他比较体恤民情,注意勤俭节约,力戒奢侈,惜用民力,以便减轻百姓的负担。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在雨中走路,朱元璋把他训斥了一顿。另一个散骑舍人穿着一件极华丽的新衣,朱元璋问他:“这衣裳花费多少钱?”他回答说:“五百贯。”朱元璋就说:“五百贯,这是一个数口之家的农民一年的费用,你却用来做一件衣裳,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他不仅要求别人节俭,对自己也是如此,他说:“所谓俭约,非身先之,何以率下?”洪武八年(1375年)改建大内宫殿,他指示左右大臣:“我现在只要求把宫殿建得安全牢固,不追求华丽,凡是雕饰奇巧,一概不用。只有朴素坚壮,才可传之永久,使我的后代子孙,世守为法。至于台榭苑囿之作,劳民费财,以事游观之乐,这是我所不为的!”他祭祀郊庙,拜褥的褥心用红布做成;乾清宫睡的御床,金龙画得很淡,若有若无,与中产人家的卧榻没有多大区别,每日早膳,只用蔬菜就餐。在他的影响下,后妃也都注意节约,穿的都是洗过几次的旧衣裳,从不盛装打扮,唯恐暴殄天物,剥伤民财。朱元璋还严格控制大规模的营建工程,地方上修建大型工程,一律要报请批准,才许动工。凡是不急需的工程,都尽量缓建。
一般工程,也尽可能安排在农闲时进行,以免耽误农时。他还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多次下令减免赋役,遇到灾情,则赈济钞、布、粮食,帮助农民度过灾荒。
这些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除了农业,朱元璋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颇为重视。朱元璋在抓农业时,特别注意抓经济作物的种植。明朝建立前,他在江南占领区就下令,凡农民有田五亩到十亩的,栽种桑、麻、棉花各半亩,十亩以上的加倍,田多的按比例递加。明朝建立后又把这个命令推广到各地。后来,还让户部命令全国百姓多种桑、枣、柿和棉花,每户初年种桑、枣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违令的全家充军。多种棉花的免税。为了鼓励农民尽量多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还下令,洪武二十六年以后栽种的桑、枣果树,不论多少,都免除赋税。经济作物的发展,特别是棉花的普遍种植,既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朱元璋还改革了元代工匠常年服役的制度。洪武十九年(1386年)规定,工匠每三年赴京服役一次,每次三个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又制定更加详密的工匠服役法,将工匠按工种的不同和赴京路程的远近重新编定班次,分为五年、四年、三年、二年或一年一班制,每班服役三个月,这种工匠称为轮班匠。另外一些固定在京城或各地官府做工的工匠,称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工匠在服役的时间之外,可以自由营业。在商税方面,朱元璋也做了整顿,规定三十税一,书籍农具免税,并裁撤税课司局三百六十四处。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濒临绝境的社会经济慢慢复苏和发展起来了。
农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全国的垦田面积大量增加,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达到三百八十七万四千七百四十六顷,比洪武元年(1368年)扩大了一倍多。比北宋最高的耕地数字增加了三百多万顷(元代没有全国耕地数字可作比较)政府的税粮收入也随着增加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达三千二百七十八万九千八百石,比元朝一年的税粮收入增加了近两倍。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日趋发达。人口数字也迅速上升,据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统计,全国共有一千零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六千零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人,比元朝极盛时期的元世祖时代增加了一百九十五万户,七百万人。随着生产的发展,“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官府亦驱之就农,不加烦扰,故家给人足,乐于为农”。在洪武年间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在以后的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继续上升,从而形成了“明初盛世”的局面。

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用了15年时间,在1353年起兵,1368年称帝。
朱元璋履历:
1328-1344年放牛,饱受地主刘德欺辱,1344年黄河泛滥成灾,眼睁睁看着父母、兄弟活活饿死,无钱入殓,期间内心得到极大炼打。
1344-1347年做和尚,遭受其他和尚欺压,主要工作是讨饭,期间仔细研究了淮西地理、山脉、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一样讨饭的豪杰。
1347-1352年,做有信仰的和尚,经受其他和尚排挤,主要工作是撞钟,期间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
1352-1368年造反,凭借一身豪杰气概,勇往无前,善用士绅,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三大劲敌。
1368-1398年称帝,期间火烧庆功楼,想为子孙永固龙威,使皇权极度膨胀,因此埋下衰亡伏笔。然大力发展内外贸易,几十年时间让中国的农工商全面发展。

扩展资料
朱元璋治国的政治措施:
1、中央改革和清理权臣明初官僚机构沿袭自元朝。朱元璋进行了改革,在中朱元璋的明孝陵朱元璋的明孝陵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大,威胁皇权。
2、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
3、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朱元璋(1328.10.21—1398.6.24),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至正四年(1344),逢大饥疫,父兄相继去世,遂入皇觉寺为僧。后游食庐州(今合肥)、光州(今河南潢川)、汝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历三年复返寺。十一年,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次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初为亲兵,后升九夫长。英勇善战,才能出众,被郭招为婿。十三年,升为镇抚,旋与徐达、汤和等南攻定远(今属安徽),计降驴牌寨地方武装3000人。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精壮2万,严加治理。后率兵克滁州,拥众3万余,号令严明,军容整肃,甚得民心。十五年春,率部克和州(今和县)(参见和州之战),奉命总领诸将。时元军10万来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屡用计败之。郭子兴卒后,统其军,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奉宋龙凤年号,以令军中。接纳巢湖反元武装首领廖永安、俞通海所率战船千艘归附,遂建立水师,于六月率军渡长江(参见渡江之战),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掌元帅事。十六年三月,挥军进克集庆(今南京)(参见集庆之战),迫元水军元帅康茂才等降。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此为中心建立基地,命将士四出,徐达东取镇江(今属江苏),邓愈南克广德(今属安徽)。设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被拥为吴国公。随后,乘北方红巾军与元军主力激战之机,采取固守东、西战线,出击东南元朝统治地区的方略,逐次消灭孤立无援的江南元军。十七年,亲至宁国(今属安徽)督战,俘元兵十余万,遂取南陵、泾县、徽州(今歙县)、长兴(今属浙江)等要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向西扩张。次年,命邓愈率军取建德(参见建德之战),俘元兵3万。于应天设立管领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令农时则耕,闲则习武,有事则战。主张兵不贵多而贵精。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的建策,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壮大实力。率将士10万克婺州(今金华)(参见婺州之战),俘元将帖木烈思等,设浙东行省,以巩固新占地区。十九年,分兵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诸暨(今属浙江)、处州(今丽水)等地,遂西与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辖区相邻。
二十年,招纳刘基、宋濂等人为谋臣。采纳刘基建议,确定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的方略,置主力于西线。乘陈友谅率舟师10万自江州(今江西九江)
东下占太平、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直逼应天,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伏兵围歼之策,大败陈友谅军于龙湾(今南京下关一带),俘7000余人,获巨舰百余艘,乘胜复太平,克元安庆(今属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次年,亲率舟师西克江州,迫陈友谅遁武昌(参见安庆、江州之战)。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蕲州(今属湖北蕲春西南)、黄州,迫陈友谅所辖之龙兴(今南昌)、吉安等地守将降,遂控制江西大部州县及今湖北东北部。二十三年三月,闻小明王和刘福通在安丰(今安徽寿县)遭张士诚军围攻,率军救小明王和刘福通至滁州。四月,陈友谅乘虚进围朱元璋辖地洪都(今南昌),守将朱文正率部奋力苦守85日。七月,率舟师20万往援,陈友谅撤围,东出鄱阳湖迎战(参见鄱阳湖之战)。在与陈军决战中,先用火攻挫其锐气,继扼湖口,水陆伏击,歼灭陈军号60万,并击杀陈友谅,创造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次年正月,在应天即吴王位,置百官。不久,率军西征武昌(参见武昌之战),迫汉帝陈理(陈友谅子)降。继分兵克庐州、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襄阳(今属湖北襄樊)等地,至二十五年夏,占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此后,按预定方略转兵东向。同年十月,针对张士诚辖区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兵力分散等弱点,采取先取淮东,再占浙西,剪除两翼,后攻平江(今江苏苏州)之策,命徐达、常遇春率师出征。交战近两年,大量歼灭张军主力(参见两淮之战)。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参见平江之战),俘张士诚。不久,迫降割据浙东的方国珍。至此,朱元璋统一江南(参见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

十月,决定分兵多路,南征北伐,以北攻元军为重点。采纳诸将建策,制定“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然后进兵元都”(《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的方略,遂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征(参见明灭元之战)。
洪武元年(1368)正月,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设大都督府(1380年改为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地设卫置所。从是时起,朱元璋运筹帷幄,以攻抚兼施之策,进行了长达22年的明初统一战争。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督战。八月,明军克大都(今北京)(参见明攻河北、大都之战),推翻元朝。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参见明攻山西之战、明攻甘陕之战)。又遣师南下,相继平定福建、两广(参见明攻闽广之战)。继而八次发兵征漠北(参见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三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四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五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六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七次北征沙漠之战、明太祖第八次北征沙漠之战)。四年,遣军入川,灭夏国(参见明灭夏之战)。十五年,发兵取云南(参见明攻云南之战)。二十年,平辽东。至二十二年,基本统一全国。在此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在全国建立都司、卫所制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终年71岁。

省吃节用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为何朱棣不敢学李世民政变呢?
大家再来看看朱元璋和朱棣这父子俩二人的事情。朱元璋这个人是及刘邦之后,第二位从普通出生,经过一番拼斗以后成为皇帝的。因此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朱元璋的领兵水平比李渊要强大得多。并且朱元璋即位以后,还把很多和他一起作战的人处决,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坚决生杀的性格,与李渊摇摆不定的性情完全不...

朱元璋后是谁当了皇帝?
朱元璋之后是他的孙子朱允炆当了皇帝,是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也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在位的这一段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然后又改变了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历史上称之为“建文新政”。

朱元璋在位时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

朱元璋和朱棣分别定都在哪里?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如何开创洪武之治的?
因此这也容易发觉,朱元璋的能力是极强的,尽管他也是有疑神疑鬼,小肚鸡肠等问题。朱元璋即位的情况下,大名都还没一统天下,尤其是北方地区也有很多地界把握在元廷手上,因而朱元璋多次出兵北伐,天地到此职称申报。他只不过是开国帝王,一切都得废掉重新来过,显而易见他的许多现行政策并不是清朝所比...

明代初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洪武移民不仅合理地分布了人口生存空间,而且移民与当地土著在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经过长期的交融交换,地域文明必然会相互照应,培育出新的文明种子,在中国古移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大明帝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为汉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打击贪官,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

明朝建立后,元朝到底是真完了?还是假完了?
元顺帝北逃后蒙古虽然分裂,但黄金家族仍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之后,派遣徐达发动北伐,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自知不敌,遂率残余势力退出中原,虽然元朝对中原的统治就此终结,但元朝却并未就此灭亡,元顺帝北逃后其统治得以延续,史称北元。 为消除北元威胁,明太祖朱元璋曾...

朱元璋在位时间只有31年,为什么会出现洪武35年呢?
关于为何朱元璋在位明明是31年却出现洪武35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朱棣为了让自己称帝更加名正言顺,将朱允炆在位的四年“建文”也改成了“洪武”。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创始者,同时,朱元璋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皇帝,因此,有很多人还认为朱元璋就是太过劳累才死的。在...

明清的殿阁大学士是内阁官员吗?
是的,殿阁早在唐朝就有了,但内阁是明朝才有的。殿阁大学士 朱元璋即位后,废除丞相。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内...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去攻打日本?原因是什么
但是就在这种所说的大好形势来到时,有一个国家却没有与明朝有太好的外交政策往来,关系一直处得都不大好,它就是日本。那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在朱元璋即位以后,为了获得日本国的认可,曾外派使者前去日本。朱元璋这一举动并不是想吸引日本,而只不过是间接的通告一下日本国,元朝早已亡国了,大明...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朱元璋 统治政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统治政策
牛码复方: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朱元璋称帝后在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牛码复方: 中央: 1、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天下兵马,但无调兵权.兵部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 3、设立特务机构加强统治.先后有锦衣卫、东厂、西厂 4、制定大明律,实行八股取士 地方: 1、实行三司分权.改元朝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还有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司分别行使一省的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朱元璋 统治政策 -
牛码复方: 统一全国后,朱元璋采取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改革中央的地方的行政机构.废除丞相制,设立六部,直接由皇帝负责.调整军事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加强法制.加强了皇帝的统治. 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并大兴文字狱.对明处文化思想起了严重的束缚作用.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朱元璋采用了什么制?朱元璋采用了什么制度
牛码复方: 建立锦衣卫特务监察机构,开启军人监视百官的制度; 实行军民分离,编制独立军户,采用卫所军制,限制皇帝官吏干涉随意劳役百姓,军户世袭当兵,防止将领蓄养私家兵,威胁皇权; 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六部直属皇帝的行政制度; 建立五军都督府,以分兵部军权; 采用八股取士制度,控制读书人思想; 建立皇室和功臣两套爵位制度,皇室一亲王,郡王,世子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都尉,辅国都尉,奉国都尉等一套;功臣以公 侯 伯爵三等为一套.如果这对你有帮助,请点好评,谢谢.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明代初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
牛码复方:[答案] 朱元璋即位后,废除丞相.丞相被废除以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并延续至今,在中央废中书省,设...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主专制 -
牛码复方: 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2、废除行省,地方推行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制度 3、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4、实行八股取士 5、设立厂卫特务组织 (内阁制度不是朱元璋设立的,而是他儿子明成祖之后慢慢形成的)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皇位采取了什么措施尽量短一点 -
牛码复方:[答案] 1.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 2.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 3.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并设立锦衣卫 4.明太祖实行“八股取士”,严密控制思想文化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朱元璋在位期间的执行的相关政策 -
牛码复方: 诛杀功臣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洪武皇帝登上皇位后,有没有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利益 -
牛码复方: 1,朱元璋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2,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

通道侗族自治县19144919017: 朱元璋上位时的措施? -
牛码复方: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分,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将大都督改为五军都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