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是谁写的

作者&投稿:许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全诗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的字面意思: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全诗赏析:

这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1.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原文: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在《辞海》中有两种读音和意义: 一:(shuai)衰落;衰退。如:年老力衰。 二:(cui)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2.通“缞”。古时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于胸前。 从诗句语境来看,“衰”应作减少讲,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故此句中“衰”读作“cui”,一声。疏落,衰败。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是什么年代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有两首。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鬓:耳边的头发。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

《回乡偶书》一诗中的“客”是谁?《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的“君”是谁...
《回乡偶书》一诗中的“客”是指的诗人本人。《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的“君”是指作者的友人元常。1、原文 (1)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唐·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回乡偶书这首诗是谁写的?
《回乡偶书》是唐朝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回乡偶书是谁写的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全文如下:《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大多数人都只学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什么?
《回乡偶书》全篇共八句诗,后来被分成两半,每四句成一首,成为《回乡偶书》其一和《回乡偶书》其二。这首诗是作者贺知章老年回乡的时候所写的乡愁之诗,表达了回乡后的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情。那时候的贺知章已经八十六岁,距离他离乡做官已经有五十余年了,唐玄宗感念他对唐朝朝廷鞠躬尽瘁,于是专门派...

回乡偶书是谁写的
《回乡偶书》作者是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代诗人是谁,
《回乡偶书》作者: 贺知章,唐朝大诗人 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回乡偶书 古诗是谁写的?
贺知章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二首(唐朝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七言绝句) - 搜狗百科
茆江金泽: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 -
茆江金泽: 《回乡偶书》是唐朝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是什么年代 -
茆江金泽: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有两首.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变迁、...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是哪个朝代的谁写的啊 -
茆江金泽:[答案]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盛唐前期诗人,著名文学家 、诗人、书法家 回乡偶书二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是哪个诗人写的 -
茆江金泽: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作者是贺知章代诗人是谁? -
茆江金泽: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的作者贺知章是什么 -
茆江金泽: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的代诗人是谁,描写的是是么的情景 -
茆江金泽: 回乡偶书的作者:唐代的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本溪市18383062940: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 -
茆江金泽: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