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卷3胠箧诗解1圣者所为为大盗守智者所为为大盗积

作者&投稿:剑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庄子》 外 篇卷 3 胠箧诗解 1 圣者 所为 为大盗守 智 者 所为 为大盗积

题文诗:

将为 守备 , 胠箧探囊 , 发匮之盗 , 必摄缄縢 ,

固 其 扃鐍 ; 此世俗之 , 所谓知也 . 然巨盗至 ,

负匮揭箧 , 担囊而趋 ; 唯恐缄縢 , 扃鐍不固 .

故尝试论 , 所谓圣者 , 岂 有不为 , 大盗守乎 ?

何知 其 然 ? 昔者齐国 , 邻邑相望 , 鸡狗之音 ,

相 互听 闻 , 罔罟所布 , 耒耨所刺 , 方二千里 .

阖四 境 内 , 所立宗庙 , 社稷治邑 , 屋州闾乡 ,

其 曷尝不 , 法圣人哉 ? 然田成子 , 一旦杀君 ,

而盗其国 , 所盗者岂 , 独其国邪 ? 与圣知法 ,

并而盗之 . 故田成子 , 有盗贼名 , 而 能 身处 ,

尧舜之安 , 小国不敢 , 非 之 大国 , 不敢诛 之,

十二世有 , 齐国则是 . 不 亦 乃窃 , 齐国并与 ,

其 圣知法 , 而 以守其 , 盗贼身乎 ? 故尝试论 ,

之 世俗之 , 所谓 智 者 , 岂 有不为 , 大盗积乎 ?

何知其然?昔龙逢斩 , 比干剖 心, 苌弘 也 胣 ,

子胥 也 糜 . 四子贤而 , 身不免戮 . 故跖之徒 ,

问于跖曰 : 盗有道乎 ? 跖曰何适 , 无有道邪 ?

妄意室中 , 之藏 也 圣 ; 入先也勇 ; 出后 也 义 ;

知可否 智 ; 分均 也 仁 . 五者不备 , 成大盗者 ,

天下未有 . 由是观之 , 善人不得 , 圣道不立 ,

盗 跖不得 , 圣道不行 ; 天下 也者, 善 人 少而 ,

不善人多 , 则圣人利 , 天下也少 , 害天下多 .

唇竭齿寒 , 鲁酒薄而 , 邯郸 被 围 , 圣人生而 ,

大 盗 以 起 . 掊击圣人 , 纵舍盗贼 , 天下始治 .

【原文】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①,则必摄缄縢、固扃鐍②;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③;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④,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⑤,耒耨之所刺⑥,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⑦,所以立宗庙社稷⑧,治邑屋州闾乡曲者⑨,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⑩,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11),大国不敢诛(12),十二世有齐国(13)。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14),比干剖(15),苌弘胣(16),子胥靡(17)。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18)?”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19),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 人 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而齿寒(20),鲁酒薄而邯郸围(21),圣人生而大 盗 起。掊击圣人(22),纵舍盗贼(23),而天下始治矣!

【译文】

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象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所以说: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注释】  ①胠(qū):从旁打开。箧(qiè):箱子一类盛物器具。探:掏。囊:口袋。发:打开。匮(guì):柜子,后代写作“柜”,今简化为“柜”。句中两个“为”字前一读去声,讲作“为了”;后一读平声,是“做”的意思。  ②摄:打结,收紧。缄(jiān)、縢(téng):均为绳索。扃(jiōng):插闩。鐍(jué):琐钥。  ③揭:举,扛着。  ④乡(嫏):通作“向”,先前的意思。  ⑤罔:网。后代繁化写作“网”,今又简化为“网”。罟(gǔ):各种网的总称。  ⑥耒(lěi):犂。耨(nòu):锄。刺:插入。  ⑦阖(hé):全。竟:境,这个意义后代写作“境”。  ⑧宗庙: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这里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  ⑨邑、屋、州、闾、乡曲:古代不同行政区划的名称。旧注:“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曲”则指“乡”之一隅。  ⑩田成子:即田常,本为陈国人,故又称陈恒,其先祖田完从陈国来到齐国,成了齐国的大夫,改为田氏。田常于鲁哀公十四年杀了齐简公,齐国大权落入田氏之手,后来田常的曾孙又废齐自立,仍称“齐”。  (11)非:非议。  (12)诛:讨伐。  (13)“十二世有齐国”疑是“世世有齐国”之误,指田成子之后世世统治齐国。田成子杀简公至齐宣王共六世,如果上推田完入齐到田常时方才为十二世,而田成子以前说田氏“有齐国”则不可通。  (14)龙逢:夏桀时的贤人,为夏桀杀害。  (15)比干:殷纣王的庶出叔叔,力谏纣王,被纣王剖心。  (16)苌弘:周灵王时的贤臣。胣(chǐ):剖开肚腹掏出肠子。  (17)子胥:即伍员,吴王夫差时被杀害。靡:同“糜,腐烂。子胥死后被抛尸江中而腐烂。  (18)道:这里指规矩、准绳。  (19)妄意:凭空推测。  (20)竭:揭,举;“唇竭”指嘴唇向外翻开。  (21)这一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楚宣王大会诸侯,而鲁恭王到得晚,所献之酒味道淡薄,楚王怒。鲁王自恃是周公的后代,不告而别。楚王于是带兵攻打鲁国。魏国一直想攻打赵国,担心楚国发兵救赵,楚国和鲁国交兵,魏国于是趁机兵围赵国都城邯郸。一是指楚王大会诸侯,赵与鲁均献酒,鲁酒味薄而赵酒味浓。楚王之酒吏向赵国索酒而赵不给,酒吏怀恨易换赵、鲁之酒,于是楚王以酒薄的缘故兵围邯郸。这句是借历史故事来说明,事有关联,常常出于预料。  (22)掊(pǒu):抨击。  (23)纵:放宽。舍(shě):放弃,这个意义后代写作“舍”,现又简化为“舍”。


庄子·外篇·胠箧的作品简介
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

续《庄子·胠箧》文作品原文
在《庄子·胠箧》中,主张摒弃智谋和圣人之道,才能制止大盗之行。珍贵的玉石不再被看重,小盗行为也随之消失。销毁符印和玉玺,民众才会回归淳朴和谦逊;废弃度量衡,社会争斗自然平息。彻底废除天下的圣法,民众才开始具备平等讨论的可能。扰乱音乐秩序,销毁乐器,堵住听力上的束缚,使得天下人的听力得以...

庄子—外篇—胠箧—1
【题解】本章讲如何治国的问题。庄子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的中心。1.为了防备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就得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是世俗所说的聪明做法。

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是什么意思的_百...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出处:先秦·庄周《胠箧》选段: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译文: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

《红楼梦》中贾宝玉读庄子和续庄子,分别有何深意?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宝玉和袭人赌气,“也不大出房,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自己闷闷的,只不过拿书解闷”。他随手翻开的书,是庄子的《外篇﹒胠箧》。红楼无闲笔,《南华经》中那么多篇文字,作者唯独让宝玉读《外篇﹒胠箧》,必有深意。读懂其中的深意,再结合第二十二回的“听曲文宝玉...

盗亦有道出自哪本书
盗亦有道出自《庄子·外篇·胠箧》。《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其中,《胠箧》是《庄子》外篇中的一篇,主要通过讲述盗跖的故事来阐述庄子对于道德、仁义等社会观念的独特见解。在这个故事中,盗跖虽然是一个盗贼,但他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

宝玉是如何理解庄子的
这段文字来自《庄子》的“外篇·胠箧”部分,尤其是“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杜绝产生追求圣贤这种不接地气、高高在天的意淫,放弃刻意追求所谓的大...

庄子盗亦有道的详细故事
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出自《庄子·外篇·胠箧》,原文节选: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怎样理解《庄子.胠箧》中的田成子盗齐国之说
但是庄子眼中是没有这种东西的,在他看来,所有的政治制度都是社会退步的象征。只有原始社会才是“治”,那个时代没有政治制度也没有社会交际,大家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自给自足安于现状,“无为”就是好的。他对一切政治更迭都是这样的态度,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已经死心了。所以庄子也在外篇里说过,...

续《庄子·胠箧》文作品赏析
袭人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持有异议,她采取策略,既拉拢薛宝钗又对宝玉冷淡,试图影响他的情感。贾宝玉对此深感不满,借酒消愁,翻阅《南华经》时,内心有所触动,乘着酒兴,写下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触及了林黛玉,她阅后情绪复杂,既生气又觉得好笑,于是也提笔作诗回应。[1]宝玉试图从庄子的思想...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庄子的《胠箧》的思想是什么,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何 -
冯仲梅格: 胠的本意是腋下腰上的部位,箧是小箱子,胠作为动词用用时就是从旁边打开.胠箧就是指从旁边打开小箱子的偷窃行为,泛指一切小偷小摸的偷窃行为. 再说说我的感想,你的小箱子保管得越好,锁得越紧,小偷拎起它时移动就更加容易了.有时候你创造的条件越好,一不小心被他人利用,那你的劳动成果就被他人窃取了.这就是说,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往往你认为越好的东西,它就越坏;你认为越坏的东西,只要利用得当,它就是好的. 这样看来,《胠箧》和《祸福相依》的故事有相通之外,体现了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致性.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
冯仲梅格: 《庄子·胠箧》qūqiè 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的中心.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这段出自哪里? -
冯仲梅格: 出自《庄子·外篇·胠箧》(或《胠箧第十》),作者:庄周(战国时期人) 原文第三段: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其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
冯仲梅格: 《庄子·胠箧》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庄子 外篇》中《秋水》原文及翻译 意义之类 -
冯仲梅格: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简述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
冯仲梅格: 道兼有无.“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据,是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统一,是抽象的绝对的本体论概念.形而上学本体论在老子中还只是他哲学学说的一部分,在庄子中则成为庄子哲学的唯一逻辑线索.庄子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学本体论这一重要方面具有了空前绝后的进展.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庄子》.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冯仲梅格:[答案]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那些偷个衣带钩的小贼都被砍头处死,但窃国大盗们却冠冕堂皇地当上人人敬畏的诸侯,诸侯家也就有了“仁义”啦,这不是连“仁义圣智”一块都偷...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关于庄子一句话的解释
冯仲梅格: 这是道家希望世间达到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而能使世人回归或者保持在一种蒙昧原始的状态,这样的世界实际上是最纯洁的. 所引用的这一段话的解释如下:人们能含藏其明,天下人就不再炫耀夸张;人们能含藏其聪,天下人就不再受累害;...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
冯仲梅格: 庄子和《庄子》一书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 虚构 形象恢诡的论辩 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435541364: 庄子 原文 以及相关常识 -
冯仲梅格: 庄子三十三篇 内篇七篇 外篇十五 杂篇十一 真正为我们熟知的 要用到的就是《逍遥游》、《养生主》《齐物论》 《秋水》其中《逍遥游》 《秋水》是庄子的经典之作.《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庄子·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