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人性学

作者&投稿:革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宇宙诞生以来人类就是万物的主宰,人的灵性,可塑造性以及生存的适应能力,让人类几千年来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人的灵性造就了人类爱思考的本性,让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化到如今的文明社会;人类的可塑造性让人有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长相,以及不同的世界观;强大的生存能力,让人类在几千年里遭遇各种战乱危机、自然危机而得以存活,且生存的更好。

在几千年的繁衍里,人类开始诞生了自己的文明,关于人的文化开始代代相传。人类不断的更新换代,关于人类的文明也在随之变动。几千年来就中国而言,孔子的思想和文化理念倍受推崇,儒家思想基于人性的学问至今仍然是人们讨论的对象。

人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不论人类怎样解读人性,都无法客观而感性的得出最精准的回答。

有人说“人性本善”,还有人说“人性本恶”,还有人认为人没有善恶之分。人到底有没有善恶之分这一点谁也无法下准确的定论,因为环境不同,出发点不同,对善和恶的理解也不同。

基于人性的讨论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道德、人性被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人解读出不同的学说,儒家、法家、道家就是解读人性和道德树立的标志性学派。

到了现当代社会,关于人性依然是人们讨论的话题,而在这之中关于人性最为轰动的当属著名文学家梁实秋的言论。

一、梁实秋的人性解读

梁实秋是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还是有名的翻译家。梁实秋能在那个文艺复兴的社会占得一席之地的原因来自于他的人性论,还有他的翻译,而他的《雅舍小品》也是80年代之后才被人推崇。

梁实秋的思想和他本人的理念一直以来就倍受争议,而这种争议体现在他自身的矛盾性。 梁实秋因为这种自身无法去糅合的矛盾性,所以他对于人性理念显得偏激但又理性。

很难想象到写出《雅舍小品》的作者会有如此偏激的言论和思想,但这就是梁实秋。梁实秋的人性论能出名和当时的文化名人鲁迅有着直接关系。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梁实秋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和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家进行笔战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然而梁实秋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八年。

八年来二人从文学的论战发展到人性的论战,最后又上身到人身攻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直到鲁迅死后才停止。也因为这场论战,鲁迅的这种鲜明的文学风格,梁实秋的文学理念都被打上了政治的标签,最后梁实秋不得不客居国外。

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梁实秋因为自己的偏激和不成熟的矛盾思想害了自己,也让他后世一直被骂“资本家的走狗。”

在当时梁实秋认为:“文学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的现象来表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梁实秋认为文学是用来探讨固定普遍的人性,文学的普遍性让他倍受争议。

文学的价值在他而言什么时代精神、革命理论、传统思想都不重要,重要的它是否反应了普遍的人性,是否显现无限和超越存在的真理。

文学是普遍存在的,是适合所有人类的存在。文学因人而诞生,人在探索文化,而文化也在与时俱进,文化与人本就密不可分,但又互相独立存在。

文学价值是反应普遍固定的人性这点梁实秋的看法确实是对的,他的这个思想也有着理论依据,但梁实秋忽略的是文学的个性。

古语有言“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和人之间存在矛盾,也存在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社会地位、文化层面、以及人性、道德等多方面。

不同的社会地位让人对文学的理解不同,就如在中国古代,读书就是文人的专属,那些优雅高深的文学是文人附庸风雅,是上层社会享乐的存在,而普通人只要能活着,文学之余他们而言就是奢侈品。

到了现代社会,文学就是普遍的,也是反应普遍固定的人性,人人都可以看,人人也可以学习,不论如何高深,有人写也有人看。

但不论现代社会还是古代封建社会,文学从没有任何门坎,唯一的门槛就是你有没有看的意识,这是意识层面的东西,所以文学本就没有阶级划分,也没有对错之分,它唯一的分辨方式就是,文学反应出的是不是对人有用的,对社会有用的。

梁实秋认为那些广告文还有歌颂领导者的文章就是没用的,没有反应人性的文学,称不上文学。然而文学本就是遍地开花,人有不同,那么文学自然也有差异性,也有不同的个性,这就如人。

到了现代社会,个性这个词成了热议的话题,人们追求个性,也崇尚多样性,千篇一律的传统思想已经被舍弃,而梁实秋之所以忽略文学的个性和他本人的家庭背景还有他对传统思想的尊崇有关。

二、深度解析梁实秋,探讨梁氏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梁实秋为什么看不到人的个性,也没有关注到文学的个性呢,其实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人们多是受鲁迅的影响对梁实秋有偏见,更用有色眼镜看他。就如你无心或者只是简单的想法,被扣上了大帽子和政治挂钩,那么这个人不论写的多好,有多爱国,都不能弥补他的过错。

梁实秋有错吗,有也没有,他的错在于他口无遮拦,思想不成熟,意气用事,没有错是因为他受本身条件的影响,传统思想让他只能固步自封,无法突破自我,只能看到这些,所以造就了他言论的偏激性。

造成梁实秋言论偏激的主要原因怎么总结了三个:

1.原生家庭和社会地位影响

梁实秋出生就是在一个士大夫的家庭,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经济情况,教育方面自然是以传统的教授为主,因此梁实秋从小就没吃过苦,性情也是温顺,是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

梁实秋高中在清华上学,毕业后保送国外学习,可以说梁实秋的学习和发展是按照其父母定制的路线,他本人对这种传统的人生观念还有未来的安排没有任何自己的反感。

在个人婚姻的选择方式上,自由恋爱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但梁实秋依然接受包办婚姻,且乐在其中,这就一点就反应了梁实秋传统思想。

从这点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对梁实秋认知世界的影响巨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生活,其实重要是对人的心理,思想观念、世界观格局。

2.尊崇儒家思想

梁实秋的传统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而造成这一切的是他尊崇儒学。梁实秋一生都是儒家伦理的信奉者,他说,“儒家的伦理,在我看来,大致是不错的。”

梁实秋喜欢儒家的伦理学,也认可儒家对于人性的这种理解。所以儒家思想的伦理和道德,让他无法去超越这些,只能在这个有限的圈子去解读他认为的人性。 他的观点少了他自己去探索人性探索世界的东西,因此他的思想并不成熟,多是别人的思想影响了他的判断。

3.白壁德学说影响巨大

如果说梁实秋早期受儒家思想影响大,那么出国学习之后,梁实秋作为白璧德的入室弟子, 思想上深受白璧德等西方文学家的影响, 他认可白壁德等西方世界的主流思想,对他们的人文主义和人性解读相当认可。

白壁德本人思想更倾向于理解现实, 接受现实, 改良社会, 认为人类社会具有共同价值、 普世价值。

白壁德和梁实秋共同认可的都是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思想加西方文学思想共同影响梁实秋,造就了他的认知偏激。

4.社会地位以及自我优越性

梁实秋因为他所在的原生家庭属于封建贵族家庭,贵族式的教育和思想让他被毒害,他自我的优越感极强。

这种优越感体现在他认为他的成就,文学的解读,人性的表达都有着阶级之分。这种阶级就来自于他本身贵族家庭,贵族思想带来的。

造成梁实秋被骂悲剧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就是来自于以上四点因素。在那个还处于半封建的社会,宣扬文学价值是普遍存在的人性,却又强调文学具有阶级性,可以说梁实秋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

在不适合的时候说并不成熟的话,还引起广泛的关注,梁实秋的勇气和魄力还真是无人能及,贵族的优越性和一往无前的勇气造就了他敢于对抗的底气。

虽然说梁实秋一再说,“一切的文明,都是极少数天才的独创”,“大多数人就没有文艺,文艺就不是大多数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文艺类的东西的确只有天才才能创造出来,但大多数人没有文艺这句就等于得罪了天下人。

文艺本就诞生于民间,后才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进入封建社会的皇室贵族等地方。梁实秋抛却了文学的根转而在强调文学的优越性还有他自身的优越性,这就大错特错,显得本末倒置。

其实梁实秋本人除开他的偏激言论和不成熟的思想,他的生活理念和文学素养是相当现代,更值得人们学习。

八十年代之后的文学人们更偏爱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梁氏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让战乱后得以安宁的人们迫切需要。而梁实秋本人的魅力就在于他既执著人生,处世态度悠然洒脱,文品又高雅幽默。

谈起梁实秋的文学《雅舍小品》不得不谈,但他晚年写的散文更加的反哺归真,平淡充实的内容读来让人觉得亲切,勾起人们的回忆。在他的《岁月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深情》这本书里,梁实秋回忆了他生命中出现的那些人,还有他和他们共同走过的青春。

这本书可以说是了解梁实秋青春时期最好的著作,在书里他有写到他的高中,他的朋友,还有他的爱情。对友人徐志摩、闻一多、还有他的爱人程季淑女士他都有想尽的描写。

书里所传达的那种珍惜有限人生、随缘享受生活的精神特点,让我们觉得温馨而感慨。把人生看淡却又热爱生活,梁实秋的生活观念让我们尤为佩服。

他的《雅舍小品》向人们传达的不只是一种随缘喜乐,浮生如梦的场景,他更想要说的是让人们学会生活。 人生如果你能把穷困和悲惨化为动力,把金钱和名望看淡,即便陋室,即便三餐不继,日子也能过的精彩。

梁实秋的那种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闲适的心境还有他对人性的了解,让他的文学,总能看到惊喜。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文字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实为精辟。好的文学,好的作家就该是如此,会写作,会生活。

梁实秋在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他写的散文又多又好,还有他翻译的莎士比亚让人震惊,他对写作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让他的文字越发深受人们的喜欢。


人性学和心理学到底有啥区别?
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不再把心理现象单纯地定义为“脑的功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明确地指出,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人性心理学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

梁实秋认为,文学价值仍应是表达永久的,普通的什么?
原话是: 梁实秋的文艺观有两个要点:一是反对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文学,二是认为文学应该表达亘 古不变的人性。 文学的价值仍应是表达永久的、普遍的人性———能永久,才不会为时间所磨损;能普遍,才不会被空间所局限。由此可见,梁实秋散文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而是在散文内容与题材上多表现传统文化...

人性到底有没有规律?有没有人性学这门学科?
人性学是研究人的天性规律(不可变性) 的理论,任何规律性的理论只有唯一的一种,不可能象心理学那样有很多门派,有门派就说明有争议,有争议就说明缺泛规律性,缺泛规律性也就说明缺泛实用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这就是人性学与心理学的最大区别.《人性学探秘》一书里所提出的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婚姻是...

心理学对人性是如何界定的?
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人性心理学,不再把心理现象单纯地定义为“脑的功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明确地提出,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

人性主义心理学简介
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人性为出发点的理论框架,这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贴近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在中国心理学界,郭念锋教授是人性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和实践为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注重从人性出发,挖掘个体的内在潜能,推动了心理学在中国的应用和普及,使得心理学不再...

怎样理解“仁学”即“人学”?并比较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同异点。
教化方式:由于对人性的看法不同,性善论和性恶论所提倡的教化方式也不同。性善论强调通过内心的反省和自我完善来达到道德的提升;而性恶论则更注重通过外部的规范和强制来抑制恶的行为。综上所述,仁学即人学强调了仁学与人学的内在关联,而性善论和性恶论则是关于人性的两种对立观点,它们在起源、基础...

梁实秋的资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人为什么要学习人性?通人性,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与改变?
通晓人性,会带来无尽的好处。首先,你会觉醒,看清世界的复杂,理解人心的微妙,成为明察秋毫的智者。其次,你会变得更强大,不再任由他人操控,而是主动寻求成长和突破。你将学会智慧地选择,用策略应对挑战,掌握沟通的艺术,操控他人,甚至理解金钱的本质。情感能够为你所用,而不是束缚你,同时,你...

什么是人性?人性的概念
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人性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中性词,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儒家荀子为代表;一种含义是指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比如慈爱、善良,类似于英文中的Humanity。通常所说的人性,以后一种涵义...

认知,人本主义,人性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1. 人性: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叫做人性。2. 人性心理学: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3. 心理动力: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来自人性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4. 个性心理:通常所谓个性心理,就...

侯马市19136876670: 梁实秋人性论基本观点 -
大叔马高易: 正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梁实秋作为新月派的主要理论家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重大的文学论争,在这些论争中,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作为资复产阶级的人性论的代表受到批判,后来一直沿用这种提法.仔细考察梁实秋制的文艺观,我们发现,梁实秋的思想观点用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即自然人性论zhidao)来解释,有许多矛盾之处.比如,他一再宣扬人性论,但对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基础的近代人道主义却极力抨击,认为人道主义不合乎人性,声称“吾人反对人道主义”.

侯马市19136876670: 梁实秋简介.(不是梁秋实) -
大叔马高易:[答案]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享年84岁,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 他是中国国家社...

侯马市19136876670: 关于相互谦让古往今来,一些关于谦让的经典例子. -
大叔马高易:[答案] 最经典的是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处处讲求竞争的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 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不仅是人性使然,也是现实生活所激发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实秋曾在一文中写道:“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

侯马市19136876670: 梁实秋认为文艺批评一般庸俗的邪见是什么 -
大叔马高易: 梁实秋认为,文学批评不是鉴赏,而是判断.他说,“判断有两层步骤——判与断,判者乃分辨选择之功夫,断者乃等级价值之确定,其判断的标准乃固定的普遍的.”这个普遍的固定的标准是什么呢,梁实秋说:“常态的人性与常态的经验便...

侯马市19136876670: 梁实秋所有文章介绍? -
大叔马高易: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评论)与闻一多合著,1923(自费刊印) 《浪漫的与古典的》(评论集)1927,新月 《骂人的艺术》(杂文集)1927,新月 《文学的纪律》(评论集)1928,新月 《偏见集》(评论集)1934,台.正中 《约翰...

侯马市19136876670: 梁实秋读书札记怎么样 -
大叔马高易: 《梁实秋读书札记》(梁实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 以前读鲁迅先生的杂文,才知道有梁实秋这样一个人.然而对梁实秋没有好感,因为既被鲁迅先生大骂过,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后来有机会读了他的《雅舍小品》,文字典雅幽默...

侯马市19136876670: 梁实秋的主要作品 -
大叔马高易: 《冬夜草儿评论》(评论)与闻一多合著,1923(自费刊印) 《浪漫的与古典的》(评论集)1927,新月 《骂人的艺术》(杂文集)1927,新月 《文学的纪律》(评论集)1928,新月 《偏见集》(评论集)1934,台.正中 《约翰孙》(评论...

侯马市19136876670: 梁实秋的散文风格
大叔马高易: 梁实秋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但真正使他在普通读者中间享有盛名的,还是他的散文创作.他的散文风格经历了从浪漫到古典再到浪漫的演变过程,但是最能代表其散文艺术成就和主要特色的还是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文学观指导下的散文创作.由于家庭出身与后天的所受的教育,中国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气质和英国的绅士风度在他身上互相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贵族气质.这种气质使他选择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受他本人的文化贵族气质和古典主义文学观的直接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实践呈现出从容优雅、理性节制的总体艺术特色,具体体现为“追求人生的艺术化”与“幽默与感情的节制”两点

侯马市19136876670: 梁实秋是什么人? -
大叔马高易: 梁实秋(1903.1--1987.11.3)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在清华学习时开始写作,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