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步骤

作者&投稿:弓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禅修的步骤有哪些?~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禅修的基础是戒,在持戒的基础上修定,在定的基础上修慧。
推荐修习入出息念,入出息念定力提升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呼吸的进出明显、清楚,应注意入出息;
第二、当呼吸的进出变得比较微细、缓慢的时候,可以专注长短息;
第三、当呼吸的进出变得更加微细、缓慢时,可以专注全息;
第四、当呼吸变得很微细、若有若无时,可以专注微息;
第五、当呼吸与光融为一体时,应当专注禅相。
如果禅修者确定了入出息念的所缘,就应当依照佛陀教导的次第来实修。他应当:
ßSo satova assasati, satova passasati.û
“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这是第一步。即是说他只应在接触点这一带区域觉知入的气息以及出的气息,不应当造作,要注意自然的呼吸。
能够单纯地觉知入和出的气息之后,就如此持续地专注下去。如果不行,妄念还经常会生起,心很散乱,这个时候就可以尝试用下面的几种方法。有四种方法可帮助禅修者解决心散乱的问题:

第一、少外缘
想要在自己禅修时少妄想的话,就必须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尽量减少外缘。放下没必要的干扰,要做的义务还是要做,做完了就把它放下;不要讲太多的话,不要进行无意义的讨论,不要有太多的思维,尽量让自己单纯。
如果禅修者热衷于管事,热衷于交际,热衷于弘法,热衷于讲话,是很难培育定力的。甚至就连学习教理也会障碍禅修。为什么呢?生活太丰富了。生活丰富,外缘就多;外缘多,心就变得复杂;心复杂,妄想当然就多。心经常攀于不同的外缘是没办法培育定力的。要让心平静无杂念,最好是能够做到不说、不听、不看、不想。这是第一点。

第二、平时要保持正念正知
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要时常保持正念,觉知自己的呼吸,要如理作意,预防生起贪瞋痴。如果一个人经常生起贪瞋痴,生起不善心,要他坐下来就让心很快地平静,有可能吗?所以,尽量在平时——行、住、坐、卧保持正念、正知,生活越简单越好。生活简单,行为简单,心就简单。只要符合正道、符合于法就可以了。
有些人在禅修的时候修得很认真,但是一下座、一睁开眼睛,就把业处忘得一干二净。假如这样的话,即使你在禅修的时候能够爬上三尺,平时也会掉下两尺,甚至还有可能因为生活放逸、心念散乱,导致已经培育的定力退失掉,正在培育的定力不能够继续培育,没有培育的定力培育不起来。
不懂得修行的人认为只有在禅坐的时候才是修行,懂得修行的人则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禅修。禅坐的时候固然是禅修,但在走路、站立、躺卧时照样也可以禅修。懂得禅修的人会在生活当中时刻守护正念、正知,觉知业处。只要不是在睡觉,不是在做必须用心去做的事情(比如看书、听开示等),哪个时候不能禅修呢?!所以,对于懂得修行的人来说,坐下来禅修只是变换个姿势而已。在平时都能够把心念守护得很好,坐下来怎么可能会有很多杂念呢?这是第二点。
在这里,我想教大家经行的方法。经行的地方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空地、走廊、树下等处,只要是安静、少杂物、无障碍的地方就行。可以选一段大概10-20米左右的直线距离作为经行道。先站在经行道的一端,身体保持正直、自然,用右手轻轻握住左手背或手腕,放在脐下处,或者双手背着也可以。眼睛微微睁开,看着前方大约两米处。将心放在业处上,保持知道呼吸,决意:“从经行道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期间,让我的心不飘走!”然后迈步行走。经行时,不用走得太快,也不用太慢,速度比平时散步时稍慢点即可。要自然地走,不要造作,不要刻意放慢脚步。走到经行道的那一端之后,再转过身,缓缓往回走。如果走到中途发现心又飘走了,就应当停下来,让心回到业处之后再继续走,不要养成一边走一边打妄想的坏习惯。
大家不要忽略经行的作用,经行介乎于禅坐和日常生活之间。经行走得好,对禅坐有很大帮助,对日常生活的正念正知也有很大帮助。经行本身是一种修行的重要方式,对于喜欢长时间禅坐的人来说,它也是一种运动。大家要多多经行,习惯经行!

第三、让心平静
修行入出息念的所缘是很简单的,所以,不要用很复杂的心去面对很简单的所缘。如果你的心很单纯,对着同样也是很单纯的所缘,心和所缘才能够相应;如果用很复杂的心去面对很简单的所缘,心和所缘不相应,能够平静下来才怪呢!
当你坐下来禅修的时候,如果发现心躁动不安、妄想纷飞,这时不要勉强去专注呼吸,可以先让心平静下来,让心不要再去攀外缘,不要追忆过去,不要计划未来,要回到当下,回到业处。如果还是不行,可以修修佛随念,或者修修慈心 ,让心变得柔软、变得喜悦、变得堪任作业。拥有一颗柔软、适业的心,要去觉知呼吸就容易多了。
当然,如果心原来就很平静,很少杂念,当你坐下来的时候就应当直接把心安置在业处。刻意要让原本就很单纯的心平静下来显然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第四、数息
在禅修的过程中,如果妄想还是很多,《清净道论》建议我们可以用数息的方法来克服。
数息的方法是:入息的时候知道入的息,出息的时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一”;然后,入息的时候知道入的息,出息的时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二”……如此默念着数息。
《清净道论》里提到,在数息的时候,数字不应当少于五,也不应当超过十。如果数数少于五的话,心未免因空间狭窄而容易烦躁。如果数数超过十的话,由于空间过大、时间太长而心容易懈怠。因此,在数数的时候,从五到十之间任选一个数字比较合适。我们通常鼓励大家数到八,因为它时刻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八支圣道,要培育八支圣道。选择从一数到八时,在每一次呼吸的末端数: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入、出、五;入、出、六;入、出、七;入、出、八。如果你想选择在入息的末端数息也可以,即出、入、一;出、入、二……出、入、八。当然,选择数到十也无妨,它可以提醒我们要学习菩萨圆满十种巴拉密 。无论如何,应当注意的是,在数息的时候心应该放在呼吸上,数字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便,不应当把心放在数字上。
如果这样数息,心还是会有妄念的话,就应当下定决心:“让我从一数到八的时候,心不能飘走。”用数息的方法设定一个时间段。假如数息从一数到八需要一分钟的话,那么,在这一分钟的时间段里心就不会飘走。如此一个数息单元是一分钟,两个单元就有两分钟,三个单元就有三分钟……用这种善巧来逐渐增加专注的时间。
如果在数息的过程中,心还是会飘走、还是不断地打妄想的话,应该再下定决心:“让我从一数到八的过程中,只要心飘走,一觉知就立刻重来!”比如数到六的时候发觉心飘走了,就不应当再继续数下去,重新回到一!假如仍然继续数下去的话,心将会对数息变得麻木,以后可能养成一边数数一边打妄想的坏习惯,那么数息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一旦察觉到在数息的过程中心飘走,就回到一!一定要让自己在从一数到八这段时间内心保持清净无染。
假如用这种方法还是不行的话,那么可以用另外一种更加强烈的数息法。这种数息法就好像一个农夫在量谷或倒豆子的时候,一边倒一边快速地数。如何数呢?可以在入息的时候数“一一一一一”,出息的时候数“一一一一一”;入息的时候数“二二二二二”,出息的时候数“二二二二二”……如此一直数到八,让心不要有机会间断。如果一闲下来心就打妄想,就用这种方法。
假如这种方法还是不行的话,还有第三种数息的方法:当我们入息的时候,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出息的时候,再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入息的时候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出息的时候再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之,不要让心有停歇下来的机会。
根据阿毗达摩,心是识知目标的活动,每一心必定会有其所缘取的对象。假如心闲着没事干,它就会抓取其他的目标。我们用这几种数息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伏心,让心平静,让心能够专注。
如果可以成功地数完一个单元——从一数到八——在数完之后再重新开始第二个单元、第三个单元……。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持续地专注呼吸大概15分钟、20分钟,乃至半个小时,如果心平静了,妄想也减少了,就可以不用再数息。为什么呢?因为数息毕竟是一种工具、一种方便、善巧,是专门用来对治妄想的。妄想减少了,就只是将心安住于业处觉知呼吸就行。
如果能够这样持续地专注呼吸30分钟、40分钟、50分钟……,由于心持续地专注,禅修者会发现他的呼吸变得越来越缓慢,越来越微细。因为身体宁静了,心就会变得平静;心平静了,气息自然就会变得缓慢。当呼吸变得缓慢的时候,在经典里就称之为“长息”。这时,就可以进入《大念处经》里所讲到的第二个阶段:
“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在这个阶段,气息开始比平时缓慢,气息经过接触点的时间也变长。这里的“长”是指时间的长,而不是长度的长。当他觉知到呼吸长的时候,他只需要知道变长的入息和出息就可以,不用念“入、出、长”。这样还是在鼻头接触点这个地方持续地保持清楚地了知长的入出息。有时候呼吸稍微快一点,或者说时间稍微短一点,这时就了知入出息是短的。用这种方法专注呼吸叫做“了知长短息”。

如果可以这样持续地专注,他可以进一步注意“全息”,也就是在《大念处经》里教导的第三个阶段: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这里的“身”不是指身体的身,而是指呼吸身。全身(sabbakàya)即全息,也就是呼吸的整个过程。
当呼吸变得缓慢时,可以专注呼吸的整个过程,把入息分为开始、中间、结尾三个阶段,把出息也分为开始、中间、结尾三个阶段,也就是呼吸的初、中、后。入息的时候,他觉知入息的初、中、后;出息的时候,他觉知出息的初、中、后。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当禅修者持续地专注呼吸,呼吸就会变得越来越缓慢、越来越微细。当他的呼吸变得微细的时候,心也应当变微细。如果气息变细了,心没有跟着变细,还是用之前比较粗的心去觉知微细的呼吸,那么,心和气息就不相应。心息不相应,心就容易跑开。比如地上有一根木棍,大家很容易就看到它。然而,若地上有一根头发或者一根针,只要我们漫不经心就很难看到它,是不是?要看清它,只有更细心一点。同样地,当呼吸变得微细的时候,心也应当跟着变微细;心变得细,才能觉知呼吸的整个过程,觉知它的开始、中间、结尾。
犹如看见一条蛇溜进树洞的时候,可以知道:这是蛇头,这是蛇身,这是蛇尾巴。同样地,当我们的呼吸经过这一带区域的时候,也应当知道:这是入息的开始、中间、结尾;这是出息的开始、中间、结尾。他也可以默念“初、中、后,初、中、后”,对呼吸的整个过程,包括入息的整个过程和出息的整个过程,都保持正念正知、了了分明。
他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在修习《大念处经》里讲到的第三个阶段: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如果能够清楚地了知呼吸的整个过程,有些禅修者会发现不久之后他的呼吸不见了,找不到呼吸。许多人对这种情况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发现心似乎没有个目标,不知道要专注哪里是好。其实,呼吸变得微细是好事,而且越微细越好!然而,有些禅修者怀疑他是不是没有呼吸了。他不应该怀疑自己!《清净道论》中提到只有七类众生没有呼吸:胎儿、潜入水中者、无想天人、死人、入第四禅者、色界和无色界梵天人,以及入灭尽定者。禅修者应当省思:“你并不属于这七类众生当中的任何一种。因此一定有呼吸的,只因你智慧愚钝才觉察不到而已。”
在这个时候,他不应当急躁,更不应当去改变呼吸,企图让呼吸变得明显。他应当只是在这一点等呼吸就可以了。或者说,他没必要去注意呼吸,没必要去注意气息,只是知道“息”就可以。
什么是息呢?假如处在这个阶段的禅修者可以的话,把手指放在鼻头这个地方,他将能够感觉到这一带还是暖暖的,这证明息还在,这就是“息”。当然,这种假设只是让大家相信还有息存在,并不是要大家真的去尝试。
我们之所以把ànàpàna翻译为入出息,而不翻成呼吸,就是因为“入出息”一词可以涵盖修习过程中禅修者可以体验到的入出息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入出之息、气息、息。入出之息(呼吸)的相是动的;气息的相稍微静一点,但还是有动的相;息的相是静的。
在这个阶段,气息将变得很微细,微细到绵绵密密、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程度。这种微息我们可以称为“息”,它是静态的。在微息阶段,禅修者只应把心轻轻地安住在人中这一带区域,用“住息”就可以了,不用去找呼吸,也不用去改变呼吸,乃至连入息和出息都不用去管它,只是知道“息”就够了。这个阶段称为微息的阶段,也就是在《大念处经》里所说的第四个阶段: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当然,佛陀教导入出息念的这四个阶段是针对一般情况来说的。然而,在实际禅修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根据禅修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也就是说,这四个阶段对有些禅修者来说并非必经的过程。有些禅修者可能在觉知入出息不久之后,呼吸即变得很缓慢,这个时候可以直接进入全息的阶段,而不一定要经过长短息的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在觉知入出息不久之后,即发现呼吸变得很微细,甚至觉察不到呼吸,这时可以直接进入微息的阶段,而不是说非要经过长短息和全息两个阶段不可。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要修持戒律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
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观无量寿经》 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 以戒为师’ 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
……(转自地藏论坛刘欣师兄)

第一步,找师父

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维修服务流程6个步骤
以下是一般维修服务流程的六个步骤:1.问题确认:当客户报告问题后,维修服务人员会与客户进行确认,以确保他们正确地理解了问题。这个步骤还包括了任何必要的测试、测量或诊断,以确定根本原因。2.报价:一旦问题得到确认,维修服务人员将提供一份报价,以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客户可以同意或拒绝报价。

请问台灯维修有哪些步骤,有谁比较清楚可以说一下吗?
要怎么维修呢,我这边整理一些资料,这边就跟你分享一下,你可以参考看看,这边就首先要准备的工具有螺丝刀,万用表这些。 1、用万用表检测灯管的好坏。 提示:请参考几分钟网视频《如何用万用表测节能灯管的好坏》。 2、用合适的螺丝刀打开底座,用万用表检查电源线、保险丝及各导线的通断。 3、...

修道的实修有哪些步骤?
第一关:初修,有睡无定;对应方法:学习不让自己睡着而最后进入入定状态。第二关:再修,有定无睡;对应方法:学习要让自己睡着而不进入入定状态;因为此时的状态叫神满不思睡,但人不竟是人,长期不睡对身体会有影响的,故又要学习让自己睡着觉而不能长期在不睡的入定中。第三关:再修下去,...

ps修图一般都怎么修,都有哪些步骤
步骤\/方法 1、一般情况下,是要去除某样东西而不影响背景 ,如图所示 2、用快捷键ctrl+c复制——ctrl+v粘贴,此时被选取的区域已经出来了,而且在图层面板上增加了一个新图层,(在没有移动它的时候是看不见的)用移动工具移动一下,即可看见 3、把新图层移动到需要覆盖的位置,对齐板缝,用ctrl+...

卫生间改造翻新维修都需要哪些步骤
一、确定方案卫生间改造翻新维修的第一步是制定施工计划。那么什么是施工计划?施工计划是拆除旧项目和翻新的总体书面安排。这个规划必须由专业人员确认,一来保证改造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二来保证计划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场地的条件和业主的需求,决定拆除和修改项目并确定计划。每个行业的主要翻新项目...

门把手掉了怎么修?
门把手脱落修理步骤如下:门把手脱落了安装回去的方法:1、首先将门侧面三颗螺丝拧下来,上下两颗是固定锁体的,中间一颗主要用来与把手定位;2、将门内侧的两个螺丝取下来,同时用手扶住外侧门把手,以免脱落摔坏;3、将外部门把手及盖板拆下来;4、将内部把手装上,并旋转螺丝孔至外侧,然后用螺丝刀...

修马桶的方法步骤如何?
修马桶的方法步骤如何?步骤1 向上抬起浮臂。如果水停止流动,说明问题在于浮球无法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以便将阀柱塞压入浮球阀中。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浮球与水箱的壁产生了摩擦,如果是这种情况,请稍稍弯曲浮臂,使浮球阀离开水箱的侧壁。步骤2  如果浮球没有接触水箱,请抓住浮臂不要放手,然后...

汽车维修基本步骤?
掌握正确的汽车维修步骤会使汽车维修工作少定弯路。简而盲之,就是首先要询问车主或驾驶员,然后亲自观察汽车故障现象,并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所在部位和用相关工器具对怀疑部位进行检查测量,最后找出故障原因并予以排除。在检修汽车故障时,先不要急于拆卸,应向用户询问、调查、厂解汽车的使用情况、故障...

修路如何修修路的步骤
关于修路如何修,修路的步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1.施工程序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施工,有先油后料和先料后油两种方法,其中以前者使用较多,现以三层式为例说明其工艺程序。2、三层式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施工程序为:备料→清扫基层、放样和安装路缘石→浇洒透层沥青...

汽车故障维修的方法与步骤
解决方法:更换内\/外循环控制电机V154 大约费用:800-900元 2003年6月1日以前出厂的车,可以免费到4S店更换。02 刹车灯开关 故障发生概率:90%-99%,故障现象:EPC灯报警,踩下刹车踏板刹车灯不亮或不踩刹车踏板刹车灯长亮。故障电脑分析显示:刹车灯开关正极对地短路\/断路,可能的危险或后果:由于...

大余县17397161875: 禅修的步骤 -
弓非脉血: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

大余县17397161875: 佛教如何禅修 -
弓非脉血: 南传上座部佛法的修行次第是戒定慧,在戒的基础上修定,在定的基础上修慧,以此达到解脱. 我们日常说到的禅修,实际上指的是定、慧的阶段. 其中定--------40种禅定方法-----四十种止业处,即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

大余县17397161875: 我想学习禅修静静心,能否介绍一下禅修的方法和过程? -
弓非脉血: 禅,是古印度语“禅那”的音译简称,意为“静虑”,有非常系统和丰富的理论和方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儒释道三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禅修方法,比如儒家讲“坐忘”、道家讲“心斋”、佛家讲“禅定”,其实都是在讲禅修,其核心都是为了让人修身养性,乃至最后明心见性.但不管有多少种禅修方法,从大的技术路线上都可以分为“止”和“观”两种,“止”就是“定”,是能够培养人的专注力,“观”就是“慧”,是能够培养人的觉知力,而高级的禅法则是“定慧双修”的.不同的禅法体系,其次第是不同的,无法一概而论,建议你先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和方法,有了一些实修体验之后,再逐步深入了解.可以学习“自在禅修”课程,比较适合你这样的初学者.

大余县17397161875: 求关于明贤法师的禅修开示!!! -
弓非脉血: 明贤法师禅修开示:禅修三阶段 第一步:姿势的放松 放松是第一步功夫.如果连放松都做不好,我们就很难持久地坐下去了.要想把用功当作是家常便饭,那么松弛的状态是最核心的.先是后背,后背不要使劲地往前面挺,要略微松弛.如果...

大余县17397161875: 如何静心禅修 -
弓非脉血: 多年来有人不断问这个问题:如何禅修?我说,禅修是个大话题,是个很大的话题.禅坐是通往证悟之路,可以说是一条每个成就者都走过来的路.老子、佛陀、基督、奎师那、孔子……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因为你要开智启悟有所成就,只有比...

大余县17397161875: 什么是禅修??/ -
弓非脉血: 禅的修行方法,原则上不出乎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等五要素,而以后三者更重要,目的是为调理身心,关键则在不能离开气息而谈身心的健康和统一. 1.暖身运动 一般所讲调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