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当中的曹刿,后来结局如何

作者&投稿:邵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段话相当的熟悉,这就《曹刿论战》中的内容,是曹刿向鲁庄公提出的著名论断,而这一战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这一年是齐桓公继位的第二年,而齐桓公是鲁庄公的舅舅,当然,政治和战场上,这些亲戚关系是没有什么用的,该打还是要打。而齐桓公之所以会在这一年攻打鲁国,也是因为鲁国在前一年干涉齐国内政。

鲁庄公当初之所以能继位,得益于另一个舅舅,即齐襄公。因为齐襄公杀死了鲁桓公,所以鲁桓公和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就继位了,那个时候,齐襄公泰国强势,鲁国连问罪齐国的勇气都没有,只是要求齐襄公将杀死鲁桓公的彭生给交出来就算完事。

这件事之后,齐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和平共处的,主要是因为齐襄公和文姜的关系太过亲密,两人在几年之内数次相会,这倒为鲁国提供了发展机会,后来齐襄公公孙无知杀死,而是公孙无知也在不久之后被杀死,齐国处于无君的内乱状态。

这一年是公元前685年,鲁庄公和齐国的大夫有过一次短暂的会盟,虽然没有说明会盟的目的,但大概率是为了齐国的内政,公孙无知被杀之后,在鲁国的公子纠和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想回到齐国去继位。鲁庄公自然是支持公子纠的。

所以不久之后,鲁庄公就领兵护卫公子纠回到齐国,但是很不幸的是,公子小白先进入齐国继位,即齐桓公。鲁军和齐军在乾时开战。这一战,鲁庄公败得比较惨,几乎是狼狈而逃。等到鲁庄公回到鲁国。齐桓公派鲍叔牙领兵来到鲁国。

目的是让鲁国将公子纠、召忽、管仲交出来,鲁庄公刚吃了一次败仗,自然妥协了,于是公子纠被杀,而召忽自杀,管仲被缚回齐国,并成为齐桓公的得力助手。

鲁庄公这么配合,让齐桓公心里不太舒服,因为没有打一仗,所以第二年的春天,齐桓公决定攻打鲁国。鲁庄公未战心先怯,当初齐国没有国君领导的时候,他输得那么狼狈,如今,有了国君,那军队的战斗力岂不是更强?

就在鲁庄公对这一战发愁的时候,有个名叫曹刿的人进宫和鲁庄公谈了一番。这是曹刿第一次出场,据说他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武王封邦建国的时候,将弟弟曹叔振铎封在曹国,所以就有了曹氏。不过曹刿即便是周文王的后代,其家族到了春秋时期也已经没落了。

而曹刿在去见鲁庄公之前最多只能算是“士”之阶层,地位低于卿大夫,甚至可能都没有为官。但这并不妨碍曹刿有远见和谋划,他首先就问了鲁庄公“何以战”,即凭借什么来作战。鲁庄公给出了几个答案,曹刿认为鲁庄公已经得到民心,这一战的胜算其实已经无形中提高了不少。

而等到作战的时候,曹刿和鲁庄公同乘一辆车,然后辅助指挥这一仗,包括什么时候击鼓,什么时候进攻,能不能乘胜追击等,曹刿都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而这一战最终的结果是,鲁军大败齐师。

经此一战,鲁庄公知道曹刿是有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将其列入卿大夫之列。但是之后的曹刿基本就在战场上消失了,等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十三年后,当时鲁庄公准备到齐国起参观祭祀神社,这是于礼不和的,于是曹刿站出来劝说鲁庄公不要去做这件事,但是鲁庄公还是去了。

其实,西周结束之后,东周的天下共主虽然还是周天子,但是其影响力已经逐渐减弱,而且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礼制规定的很多东西,都被破坏了,也不怪鲁庄公会做如此不合礼仪之事。曹刿的劝谏没有达到效果,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自这件事之后,曹刿就再没有出现在史籍中,曹刿作为异姓卿大夫,其实在鲁国的话语权并不是很大,也没有形成强大的家族势力,只能游离于权力的边缘,所以关于他的记载也不会很多。

但至少《左传》对他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用大篇幅展示,所以倘若曹刿后期有什么大的动作或者被害什么的,都不会没有记载。而没有记载,恰恰说明他很可能是善终。当然,后世很多人认为曹刿和同时期出现的曹沫很可能是同一个人,但缺乏必要的证据,难以让人信服,这里就略过不提了。




《曹刿论战》当中的曹刿,后来有什么样的下场?
目前,记载曹刿事迹的两则史料,均只见于《左传》中,一则是曹刿论战,一则是曹刿谏阻鲁庄公,并无任何关于曹刿造反的记载。如果曹刿真的发动反叛兵变,绝不会不见诸史册。因此可以确定,曹刿的结局是善终。

《曹刿论战》当中的曹刿,后来怎么样了?
但在会盟仪式上,鲁国大将曹沫趁机劫持了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土地,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里的曹沫其实就是曹刿,假如曹沫就是曹刿的话,那曹刿的为人确实不怎么样,在《管子》一书中,作者就将曹沫曹刿视为同一人,此书记载了齐国国相管仲对曹刿的看法:曹刿之为人也,坚强以忌,不可以约取也。管仲...

《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和鲁庄公分别是谁?
1、文中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2、曹刿:远谋。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

《曹刿论战》当中的曹刿,后来结局如何?
智慧,这一点尤其让人称道。曹刿,即曹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曹刿论战》当中的曹刿,后来究竟怎么样了?
《曹刿论战》这篇文言文已经收录到了中学课本中。从此曹刿现代人所熟知。然而事实上的曹刿在历史书中却鲜有记载。而后人在了解了《曹刿论战》以后,也几乎对于他的故事不再耳闻。事实上,曹刿在经过长勺之战以后得到了鲁庄公的重用。并没有安于现状的曹刿,最终与鲁国反目成仇,选择了造反,却被鲁庄...

《曹刿论战》当中的曹刿,后来怎么样了呢?
有人考证,曹刿可能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这就扯得比较远了,相隔四百多年的时间,谁也说不清楚。就像刘备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一样,时间太过久远,谁能说清楚?曹刿论战以后去了哪里?可能是归隐山林了。曹刿论战是公元前684年,十三年以后,公元前671年曹刿再次劝谏鲁庄公,劝他不要到齐国去...

《曹刿论战》当中的曹刿,后来怎么样了呢?
当然,这是题外话。在曹刿论战之后,史书上有关曹刿的记载,就是在十三年后,也就是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年),他劝谏鲁庄公不要到齐国观看祭祀社神,但庄公却没有听他的建议。此后,史书上就再没有关于曹刿的记载。不过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记载过一个叫做曹沫的人,他也是鲁国的将军,也曾指挥...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是怎么样的人
曹刿 曹刿,即曹沫,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

曹刿论战中曹的表现有何启示?
总的来说曹刿是一个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面对不利局面,冷静与睿智,善于把握战机,详查敌情,计谋出众,做事谨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是一个极为不凡的指挥家形象....

曹刿论战中的「 ”曹刿”和挟持齐桓公的「 ”曹沫”是同一个人吗...
我相信很多人看过《左传》也知道「 ”曹刿论战”,但是从「 ”曹刿论战”以后,曹刿这个人就消失在了《左传》之中。然而在「 ”柯地之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叫「 ”曹沫”的人,此人用匕首挟持了齐桓公,迫使齐桓公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有人说,在「 ”柯地会盟”的时候出现的「 ”曹沫”就是「 ”曹刿”,...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的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 -
毅曹亚宁: 战前,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战中,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而战后则是将自己的战术叙述给庄公,可以看出他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战术.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的结局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两点,曹刿在协助鲁庄公战争时做了那两件事 -
毅曹亚宁:[答案] 曹刿论战的结局是“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在协助鲁庄公战争时做了两件事:1、从战略上分析了作战的条件.2、从战术上指出了追击的时机.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毅曹亚宁: 战前表现出曹刿对时局的正确把握,冷静的分析以及超凡的勇气,说出了鲁国之前施政的一些弊端;战中曹刿沉着,做到了知己知彼,细节处分析敌我的形势,处处展现出超人的智慧;战后曹刿的表现从侧面更反映出执政者的愚钝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的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
毅曹亚宁: 政治上远见卓识,静热睿智,善于把握战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是一个极为不凡的指挥家形象.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中主要写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说说他们各自性格特点,并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的 -
毅曹亚宁: 1、文中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2、曹刿:远谋.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个怎样的人 -
毅曹亚宁: 从“未可”和“可矣”等语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沉着冷静、胸有成竹和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家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中最后一段表现了曹刿什么特点 -
毅曹亚宁: 表现了曹刿谦逊,遇事沉着冷静,勇敢为国的精神,体现了他懂得抓准战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军事才能,及其深谋远虑的政治思想.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中曹刿怎么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
毅曹亚宁: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昏庸无知,曹刿深谋远虑.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

黎川县13922038943: 曹刿论战中的曹刿是个什么样的人? -
毅曹亚宁:[答案] 有聪明的军事头脑,认为战胜齐师的方法是后发制人 有卓越的指导才能, 懂得取得胜利的途径是适时追击 有正确的战略思想,明确战争胜利的条件是取信于民 能关心国家大事,能深谋远虑,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卓越军事人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