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法了解的人来回答。一念不觉而起无明。这样的话在佛说的什么经是有这样说过。请标明经文出处?

作者&投稿:氐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无明只有两个: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事实上也是因为无始无明才有的,但是无始无明我们先不去说它,那是成佛才能究竟断除,凡夫乃至二乘阿罗汉也不会跟无始无明相应到,毕竟在修行路上,只要能把一念无明断除,就可以取证小乘解脱道的阿罗汉果,与生死轮回说掰掰。

这个一念无明,是本来就有,并不是说有了第一个无明以後,後续又出生无量无边的无明,而是这些无明一直都有,陪著你每世生死轮回,但你只要把它断了,就不会再生死轮回了。略述如下:

我们先说一念无明是什麼,再说为什麼这一念无明本来就在。

第一目: 何谓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总括来说有四个: 1. 见一处住地无明;2. 欲爱住地无明;3. 色爱住地无明;4. 有爱住地无明。但是根本还是见一处住地无明,这个无明简单来说就是我见,而我见的内涵就是把身体、感受、见闻觉知等六识心当成是真实不坏的自我。只要这个我见没断,永远会让众生起念,而不肯让自我永远死尽不再出生。

举例来说,无色界、色界的天人或人间有实证四禅八定的凡夫,他们禅定功夫很好,一入定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出定,保持一念不生,但是,只要这我见还没断除,就会促使他在不知道哪个时节,意识生起了一念,也就是率尔初心,然後不久就退出禅定而无法保持住一念不生了。这就是说,只要我见还在,对自我的存在就不可能真的放舍,会执著自己、也就会造成他即便在最深的四禅、或是四空定中,突然就生起一念,想要来反观自我还存不存在,这就是我见还未断除。

那麼,这些有四禅八定的人或天人,哪一天他们要是听闻佛菩萨的开示而断除我见了,确认禅定境界虚妄无常、不可常保,而能入定的觉知心也一样虚妄不实,那麼他就当下取证阿罗汉,若他有四禅以上的功夫,当下就可以入四禅中,把自己的觉知心永灭,轮回下一世的动力就彻底灭除了,生死已尽、不受後有。

第二目: 为何无明本来就有?

先直接开门的回答: 无明是众生本有的真如佛心(有时在经典又称作如来藏、阿赖耶识等),他本来就含藏的种子中的其中一类。这众生本具的真如佛心,不只是无明种子,六道所有一切形形色色的身跟种子他都具足,正因为如此,你这辈子若是果报合该当男人,他就把男人身的种子拿出来用,若是女人,他一样有女人身的种子,甚至阴阳人一样有之;不仅如此,三恶道的种子、天界的种子都完整的具足,甚至,佛地功德的种子他也有,只要你有办法成佛,他一样把那些种子拿出来给你用。所以,大乘密严经就说了:

大乘密严经卷中: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诸仁者。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众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余之七识。
... 世间诸众生染净等诸法,皆依於藏识为因而得生,...此因胜无比,证实者宣示,非与於能作自在等相似」

简单说,一切乾净与不乾净的种子,他全包了,贪嗔痴无明等通通一样不少,可是成佛种子也都具足。讲到这边,也许楼主听了会觉得奇怪,那为什麼阿赖耶识既然含藏一切种子,他为什麼不直接帮我们成佛,还让我们一直生死流转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深,必须先从第七识末那识,有时又称为意根,从这个心开始讲起,这个末那识从无始以来就一直与阿赖耶识存在,只有末那识是直接由阿赖耶识所出生,不需要假藉任何缘,而这个末那识,实际上他才是众生真正的自我,可是这个心的了别功能很差,对於六尘几乎是不知不见的,那个心的境界,说穿了就是我们睡著无梦的那个境界---暗无觉知。

但是呢,这末那识与无明相应,也就是他一直都与我见相应,所以当他无法接触六尘境界时,一定会想要确定---自我是否还存在,因此我们才能在睡著後,意识断灭以後又重新出生而醒来。乃至死亡後也是如此,我们死亡後,前六识、包含清清楚楚的这个意识心也灭了,但是末那识只要我见还在,他一定会促使阿赖耶识出生中阴身,想尽办法保持清楚觉知的功能,才有自我存在的感觉。一直等到投胎後,末那识带著阿赖耶识入胎,在全新的大脑还没成形前,就像睡著无梦一般,在胚胎中住著,等到这一世的大脑初步形成後,全新的意识出生了,又继续开始新的人生了。

所以,阿罗汉就是因为把这个我见断乾净了,末那识经由意识确认前六识、身体、种种感受、喜怒哀乐爱恨欲等等都是无常、苦、空,愿意彻底否定自我、舍弃自我,那麼,阿赖耶识就会依於我见的断除之缘故,永远不再入胎、不再出生新的身体、不再出生新的六识心,连末那识也收回,让他不再现行运作。这就是无馀涅槃。有经为证:

《本事经》:

「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彼於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

有几个重要关键字: 1. 无引因故;2. 不复希望;3. 皆永尽灭。
无引因就是因为我见这个无明彻底断除了,那麼,随後不久,末那识无始以来一直带著阿赖耶识受生三界轮回的动力,也就彻底止息了,这就是不复希望;那麼,这最後的一生死後,连末那识自己也灭尽不现,就只剩下阿赖耶识独存,可是阿赖耶识他又没有见闻觉知、此心无形无色无相,他更不会反观自己存不存在,他虽然有无明种子乃至各类种子,但不会被束缚,本来就解脱,只是对他而言,他连解脱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解脱可说。是故,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觉知学地时,  随顺直道进,
 精进勤方便,  善自护其心,
 如自知生尽,  无碍道已知,
 以知解脱已,  最後得无知,
 不动意解脱,  一切有能尽,
 诸根悉具足,  乐於根寂静,
 持於最後身,  降伏众魔怨。」

所以,二乘解脱道断除无明後的解脱境界,就是 佛所说的"最後得无知",因为,自我都尚且永灭了,又是谁知解脱? 谁得解脱?

最初的因缘就是“一念不觉”生起无明。无明生起,妄想分别执着就出现了。
圆觉经上说,连这“涟漪“”也是假象啊。众生本安住真如本心,而起一念无明,迷真取妄,执妄为真,妄受轮回。

圆觉经中金刚藏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佛答: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
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害了眼病,看到空中有花,等眼病好了,却问:这空中的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这问题根本就不成问题嘛。。。空中本没有花,是你害眼病产生的幻觉嘛,怎么问本就不存在的空花呢?

一念无明是怎么产生的?无明就是空花,本来就没有嘛!
真心本性不生不灭,是众生本具的。
这不生不灭的真心本性,与我们有生有灭的轮回,是一不是二。迷了,就是二;悟了,就是一。
这就是空有不二,缘起即性空。
众生本具二门,生灭之流转门,不生不灭之还灭门。
迷人看到流转门,悟人看到还灭门。

圆觉经说:离幻即真。真,不是假之外,另有个真;离开幻了,就是真。
本没有六道轮回,是怎么有六道轮回呢?
因为你跟着感觉走,因为你产生了感受,而生虚妄的想法,而这想法就产生很多很多的烦恼,然后你就是造业。
为什么有呢?
本来没有的,本来无一物,是你自己动念头,你一动就有了。
当我们找到真心的时候,当我们回归返照清净本性的时候,你发觉其实本来都没有,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你作梦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怎么怎么的…,你醒过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是一念的妄想变现出来,所以讲「空华无别体」。

楞严经说轮回原因
本没有六道轮回,是怎么有六道轮回呢?
因为你跟着感觉走,因为你产生了感受,而生虚妄的想法,而这想法就产生很多很多的烦恼,然后你就是造业。
为什么有呢?
本来没有的,本来无一物,是你自己动念头,你一动就有了。
当我们找到真心的时候,当我们回归返照清净本性的时候,你发觉其实本来都没有,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你作梦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怎么怎么的…,你醒过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是一念的妄想变现出来,所以讲「空华无别体」。

总 结《楞严经》的整个观念是「返妄归真」,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
「生灭心」,我们的生灭心是从八识产生的;八识叫异熟、思量、了境 。异熟就是它创造了业力,从业力中产生一个思量,产生自我的观念,然后再去了别外境。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业,现在产生很多的果报,福报大的人产生安乐的果报,福报差的人产生痛苦的果报。总而言之,我们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受”。当这感受跟第六意识接触的时候,我们又产生一个想法,又会去创造未来,这想法又造业。所以我们整个生灭心不离开八识,《楞严经》其实在破八识。
什么是八识?一个是“受”由第八识主导,你过去是什么业,它就现出什么果报,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很快乐,你也不要太高兴,那只是一时的感受“生灭心”;你感到很痛苦你不要沮丧,那是第八识一时的感受而已。
那我们今天如果跟着感受而走,就产生很多颠倒想,然后就这样过去的业创造今生的果报,这果报受用以后又创造一个业,这业又创造一个果报,又让我们产生感受,这感受又让我们产生错误的思想,就产生一个生死的轮回。
迷真起妄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 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我们是怎样生起妄心呢?因为我们迷失了真心,所以才有妄心;当我们迷失光明的时候,黑暗就出现了。
佛陀说:「善哉阿难!」这“善哉”是很奇怪了,因为佛陀最后是要破他的,为什么“善哉”呢?“善哉”有肯定的意思,就是说阿难尊者你说得很对啊!
这地方的“善哉”有安慰的意思,也有赞叹意思。安慰的意思是说:阿难尊者你毕竟刚出家没有多久,身为一个初学者,我们刚开始依止攀缘心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一开始不要说攀缘心不好,因为每一个人刚开始都是依止攀缘心,你看我们一定要眼睛看到佛像,我才能拜佛,我一定要把外面整个环境弄得很干净、很寂静,我才有心念佛。所以我们刚开始这个修行的心是不能离开外境而安住的,刚开始不可以的。所以身为一个初学者他缘殊胜的相来修行这是很合理的,我们不能说他错,只能够说他不圆满。所以佛陀要提升阿难尊者修学层次之前,先赞叹他说:「不错!虽然你刚开始的时候依止生灭心,依止对立的思考。舍弃了世俗的爱,而追求一个更好的爱,以爱来舍爱;以一个殊胜的相状,来舍掉另外一个相状。虽然不圆满,但也不妨是一个初学的方便。」所以佛陀基本上对于一个初学者是赞叹的“善哉阿难!”因为你至少能够知道善恶的因果相状。

佛陀说:「你应该进一步了解一个道理,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当中,他的生命是生死相续的。」我们的生命是有来生的,这很重要!我们一般人很容易忘掉我们还有来生,因为我们被现在的因缘搞得团团转。如果一个人没有来生,那事情很单纯,那你不用修行。因为我们死掉以后,人死如灯灭,那修行干什么呢?可怕的是我们死掉以后事情还没解决,还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就是生死是相续的,因为烦恼产生业力,业力创造一个果报,这果报又创造一个五蕴的身心,然后我们的心攀缘五蕴身心的时候,又产生另外一个烦恼,又造业又得一个五蕴身心,就像车的轮子一样辗转的相续,没有停止的时候。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生死相续的果报呢?
【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常住」的意思是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相;「真心」是指它不随外境而变化,指它不增不减,从生跟灭的中间它没有变化相叫「真心」。
这样的一个「常住真心」它的体性是「性净之体」是「性明之体」。“净”指的是它空观所成就一个不变的体;“明”指的是它随缘的作用;它有不变跟随缘二种的体性,这就是「常住真心」。也就是我们今天之所以会生死轮转,因为我们没有很认真的去观照,去安住在「常住真心」。这样的结果。

佛经上并无记载,帮您搜了《大藏经》电子版(详见下图),但“一念不觉”佛经里有提到,估计是高僧大德的领悟之语。



一念不觉而起无明这句话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第四卷 : 满慈答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正显妄本无因。既非因迷,亦非因悟,由一念不觉,而起无明而已,此外更无他因。



“一念不觉而起无明”很有可能是后人解读佛经后,总结出的,并非原文,
而更贴切的总结是:“一念不觉生三细 境界为缘长六粗 尘劳烦恼种种相 山河大地及众生”;
佛经宣说这个道理的有《楞严经》卷四,直接提出的还有《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用语。三细与六粗之合称。为根本不觉所生之三种微细相,以及更以境界为缘而生起之六种粗显相。

如《大乘起信论》︰“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云何为三?一者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离见则无境界。”
此外很多讲解相关内容的时候都会常用这段偈语的。
以上为个人理解,供参考,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教!


学佛的人来回答
世间人的痛苦往往源于五欲六尘,五欲:财色名食睡,贪执这些样样都是痛苦的深渊啊。您说的钱,“吃软饭”,这些重要吗?(其实出家人所做的事情与他们所做的供养有过之而无不及,您在外面参加瑜伽课,一节课多少钱啊,公司请人来讲传统文化培训,管理培训多少钱啊?出家人拿钱会被人“说势利”,不...

请教精通佛法的高人!
回答1:正如你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皆空,指的是对四大的不执著。空不仅是空无的意思,在佛教里主要还是空阔无边的意思,是说没有一定性、恒久性,所以说空,是因为我们执著于实有的时候太多,实际上一切都是变化着发展着的,所以说是空。回答2:佛也是人做的,僧也是人做的,修行是...

各位网友们那个有学佛 信佛的人来看看我这个问题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好吧,我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首先我告诉你的是,佛教是哲学,万法归一,所有的宗教或者法,最后追求的都是道,道即真理,也是规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明白人,学宗教的目的就是看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那么问题来了,看透世间万物的规律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很大,看透世间万物的规律以后,你能够推理过去,也...

请对佛法了解的人帮我解释下,这个,“如来”有几个?我们一般说的如来是...
如来,是佛的别称,意思是一样的!,,比如说:释迦牟尼佛,,也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多宝如来,也可以称为:多宝佛!,,,阿弥陀佛,可以称为:阿弥陀如来!

佛法回答 人是从哪里来?
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佛法,“佛”表智慧、觉悟、德能圆满,“法”是方法的意思,那么,佛法就是通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形式来透彻的解决我们所要了解的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相的方法和教育。你的问题很好,但是必须净心受教,才能有对于问题答案的真实体会。佛说“万法皆空”,所说的万法就是一切我们能看到和感受...

佛教问题:请精通唯识的佛弟子回答
 我来答 首页 用户 认证用户 帮帮团 认证团队 合伙人 热推榜单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法律 手机答题 我的 佛教问题:请精通唯识的佛弟子回答 【因缘和合的事物,在因缘尚未和合之前,其实果已经在那里了,而因缘条件相互和合作用的过程,就是把果显露出来的过程,而不是在因缘...

对佛教了解的人进来(无诚意的人别回答)!
所以如果以想要贿赂菩萨的心来布施,那是不好的(不是说没福报,只是小劣);但诚心供养佛法僧宝,利益有情则是可取的。毕竟僧人吃饭,印经书还是要钱的。另外佛菩萨加持是助缘,就像适合的阳光雨露,但是如果种子是坏的,再好的条件也无法种出丰硕的果实。所以人的用心和行为是关键的,天助自助之人。...

佛学答疑解惑
答:学佛的人各有所求,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为解佛义,勤学苦修,究竟如来,以弘扬佛法度己度人为目的的人.第二类是不解佛义,迷信佛,把佛当神,祈求佛保佑平安、幸福、升官发财的人.第三类是不解佛义,穿上学佛信佛的外衣,以佛作为一块遮羞布四处作恶的人,其中包括一些出家人打着佛的旗号到处坑蒙...

请相信佛教的人来帮我一下,谢谢
念佛法门贵在久修。要有长远心,坚持下去不退转。如果不得已非要吃腥、一定要吃三净肉,尤其是在生子期间定要理智,不能杀生来补充营养。结婚之时大办酒席,世间习俗不能避免的情况下,一定要为那些生命念佛回向。愿他们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谓“荤腥”?“荤”,本义指的就是臭菜,也就是有刺...

懂佛学的人来讨论
金钱布施是需要智慧的。首先判断这老人是为什么乞讨,进而去帮助他。如果这是一个欺骗集团,那么您是在养虎为患。当您看到老人乞讨,应当去联系社会义工去帮助老人。如果这是一个欺骗集团,那么就应该报警。您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不足以解决老人的问题,而需要整个社会的帮助。这才叫帮助。在马来西亚,...

娄星区18483441810: 学佛网“既然众生本来是佛,怎么会有“一念不觉而生无 -
示服四消: 众生的本性都是佛,只源心迷,不见本性,所以是众生,而不是佛.这个不觉就是心迷.不能去除心中的迷障,不可能回归本性.

娄星区18483441810: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佛教的解释 -
示服四消: 我们是具足一切能力和智慧,无生无灭同时能生万法.我们从一念不觉而来.我们要回到念念觉那里去.

娄星区18483441810: 佛教讲众生起原? -
示服四消: 我凭我自己所了解的来说,对不对就不知道了: 1.明或无明,怎么说呢,无明就是不觉的众生,众生不知道自己是谁,本来是什么样子,从哪儿来,把自己“我”即“我的世界”当成真实不虚,是无明. 2."众生之前”,这句话很难讲,按我自...

娄星区18483441810: 星云法师解释什么叫“即心即佛” -
示服四消: 星云法师:什么叫“即心即佛”?《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和众生的不同,只在于心的迷悟之间.一念不觉就是凡夫,一念觉悟就是诸佛,所以说“迷即众生,悟即佛”. 六祖大师和法海禅师谈论“即心即佛”的问题,其...

娄星区18483441810: 佛教 最早的那个因缘因果 是什么?关于本源的问题~~ -
示服四消: 最初的因缘就是“一念不觉”生起无明. 无明生起,妄想分别执着就出现了. 圆觉经上说,连这“涟漪“”也是假象啊. 众生本安住真如本心,而起一念无明,迷真取妄,执妄为真,妄受轮回. 圆觉经中金刚藏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

娄星区18483441810: 佛说一念不觉长生世界,一念不觉怎么解释 -
示服四消: 佛经上物质从哪来的?整个宇宙从什么地方来的?大乘教里面特别是法相唯识,专门研究这个东西,宇宙的最初是一念不觉,大乘教里面也称这个叫无始无明.我们原先都把这一句话会...

娄星区18483441810: 既然自性本佛,无明如何产生 -
示服四消: 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转载) 金刚藏菩萨代我们向世尊问了一个非常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反复被很多同修问倒的. 这个问题就是:假如众生本来成佛,那么为什么又会有无明呢?这个无明如果众生原本就有,那么为什么又...

娄星区18483441810: 哪位大明白人可以回答:佛为什么会有最初的一念无明? -
示服四消: 你这个问题金刚藏菩萨早就问过佛祖了. 《圆觉经》(节选) 於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遶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

娄星区18483441810: 请教佛学大师,关于佛陀的疑惑! -
示服四消: 第一佛经所记载的故事并不重要……第二佛陀这个名字是觉者的意思……但是真正的佛不是在相上能够了解的……假如你有觉照的功夫我提醒你一下你就会了解……譬如你这个道是谁的道这个问题又是如何出现的呢???一念不觉而起无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