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后面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漳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兵难隃度。

出处:汉代班固《汉书》,其中“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

原文: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金城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

扩展资料: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赵充国回道:“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与其只靠道听途说来打探敌方虚实,倒不如亲自去看,因为远离前线是比较难估计的。还是让他去战场了解了解再制定策略。

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到今天,这句话已经有了下半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意义很简单,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次,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

扩展资料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不久之后,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面对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带兵平叛,赵充国欣然同意。于是宣帝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于是,赵充国赶到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渡过黄河,侦察羌人地区形势。又从俘虏口中问明羌兵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据此定出了驻兵屯守的计划。主张对羌人不进行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政策,叫做“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赵充国向宣帝奏报,宣帝和大臣们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了赵充国的方案,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以西汉(含王莽)一朝为主,班固(主要作者)、班昭、马续所著《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与其只靠道听途说来打探敌方虚实,倒不如亲自去看,因为远离前线是比较难估计的。还是让他去战场了解了解再制定策略。

典故:

赵充国督兵西陲时,挫败羌人进犯。回来以后,宣帝因他年老,问他:“派谁去带兵最合适呢?”他回答得很痛快:“再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选了。”又问:“需要多少人马?”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臣愿立刻去金城(今甘肃兰州附近)测看地形,写出方案来。

陛下把此事交给我办好了。”“百闻不如一见”后成为谚语和成语。意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扩展资料

主要影响

1、军事思想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

赵充国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也许与此有关,他在征战中过份强调“穷寇勿迫”,因而曾放弃痛歼先零羌的战机。

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诸羌开始合作,侵扰汉朝边境,宣帝向赵充国征询对策。赵充国指出,羌人为患,一是羌族原来各部落互相攻击,易于控制,但近几年来他们“解仇合约”,共同反汉;二是羌族与匈奴早就打算联合;三是羌族还可能“结联他种”,即与其他种族联合。

据此他提出“宜及未然为之备”的建议,之后进一步提出两条建议:

一,加强边防;

二,离间羌族各部而侦探其预谋。

他出兵讨伐羌人时,率领不满万人的骑兵巧渡黄河,立稳阵脚,作好战斗准备。到达湟水岸边,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的计划。

2、建计屯田

赵充国在朝时,向朝廷上书,详细分析形势,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

他建议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

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 百闻不如一见相关介绍
1、“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出自:《汉书·赵充国传》2、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3、最早要“见” 的是西羌的军事地形、军事力量、防御部署等作战时必须掌握的军事情况。4、闻:...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出处: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 金城 ,图上方略。”释义: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见的再多也不如亲身实践一次。典故: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

“百闻不如一见,白见不如一干”的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的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你听别人讲一百遍,不如自己去看一次.你看别人做一百次,不如自己去做一次。表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出自:《汉书·赵充国传》。原文:“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1、“百闻不如一见”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2、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最早要“见” 的是西羌的军事地形、军事力量、防御部署等作战时必须掌握的军事情况。闻:听见。听到一百次...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
该句子是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百闻不如一见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本义是听到很多次也不如见到一次(闻:听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别人说的更为确切可靠。该成语一般独立成句,有时也作定语、宾语。

举世闻名 闻风丧胆 百闻不如一见 闻过则喜
举世闻名,是指在全世界都有名,是非常出名的意思。闻风丧胆,听到了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非常惧怕的意思。百闻不如一见,听别人说了100遍,也不如自己直接见过一次面更加真实可信。闻过则喜,听别人说过就觉得特别的喜悦,只是听说就非常高兴的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这句话的含义是,听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亲眼见到一百次,也不如自己亲手做一次。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以学习烹饪为例,即使我们听别人讲述了无数次如何烹饪一道菜,或者看了很多遍烹饪节目中的演示,都不如自己...

"耳闻不如一见"的下句是什么饿>?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百闻不如一见最初是形容什么的
最初出自《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日“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除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释义: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多闻不如亲见的可靠。又作“耳闻不如目见”

黄埔区17384384263: 百闻不如一见后面一句(百闻不如一见后面一句是什么)
爱友齐诺: 1、眼见为实,最后一句是眼见为实.这句话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意思是自己看一遍不如自己看一遍.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2、眼见为实.后一句也可以是:说句公道话,鸡蛋能驮马.这是一句谚语,其实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黄埔区17384384263: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 -
爱友齐诺:[答案] 百见不如一试(干) 都行啦 百闻不如一见: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黄埔区17384384263: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 -
爱友齐诺:[答案]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黄埔区17384384263: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什么?
爱友齐诺: 百见不如一干“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这句话出自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赵充国传》,意思是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

黄埔区17384384263: 百闻不如一见,下句是什么 -
爱友齐诺: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黄埔区17384384263: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
爱友齐诺: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意思是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次,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这句话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赵充国传...

黄埔区17384384263: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的下一句是什么? -
爱友齐诺: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比喻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典故出处:西汉宣帝称王的时候,羌人入侵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于是便聚集群巨一...

黄埔区17384384263: 百闻不如后面这句诗词是什么? -
爱友齐诺: 百闻不如后面这句是什么? 应该是百闻不如一见. 也就是说听到的总不如见到的, 要认识的清楚.

黄埔区17384384263: 什么叫百闻不如一见? -
爱友齐诺: 百闻不如一见(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本义是听到很多次也不如见到一次(闻:听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别人说的更为确切可靠.该成语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