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多位名家,用尽全力弘扬京剧的于智魁,被人当反面教材批评,为什么?

作者&投稿:成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流行音乐的曲风中,有一种小众的中国风音乐十分流行,它带起了年轻人对京剧的喜爱,一些歌手纷纷将一些古风和京调加入到了流行歌曲里,而最为经典的就属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这首歌曲,它是把京剧改编成流行音乐的典范。

而在京剧圈里,也有这么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他独自一派的风格,把传统京剧引向了时代潮流,深受年轻人喜欢,却也因此被质疑是反面教材,他就是中国国家京剧院的副院长于智魁。

01、于智魁的京剧之路

说到于智魁为什么会被人非议,还得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于智魁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而母亲则是一名音乐老师。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于智魁也对音乐有了很大的兴趣,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合唱队的领唱了。

10岁时,沈阳的一家京剧院开始招募学生,而于智魁有幸被京剧院选入,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京剧之路。

因为优秀的身体素质和拥有天赋的嗓音,于智魁加入京剧院后就接受了杨元咏和黄云鹏的精心培育,渐渐地在各方面有了扎实的基础。13岁就担任了现代京剧《打橹歌》中儿童主角,在巡演了百余场后,更是获得了人们的好评,更是给予了这个小男孩"戏剧神童"的称号。

也是从那时起,于智魁爱上了京剧。因为当时于智魁学的大多是老生角色,可是,京剧不仅是唱功要好,更需要有扎实的武功。于是,他又拜了当时的著名武生黄云鹏学武功,一学就是6年。

从小一直都在沈阳的京剧院学习再到工作,渐渐地,于智魁想要在京剧上得到更深的造诣。为了在京剧路上越走越远,于智魁在跟家人商量后,踏上了去北京考取京剧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的求学之路。

16岁的他只身北上求学,在火车上一站就站了16个小时。可见他对京剧学习的热忱和决心。

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后,于智魁比任何人对自己都要严格。大学期间,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练功房练习,也是最后一个才离开。所以,在大学4年的时间,别人只学会了10几部戏,而他却学会了20多部。

最终,于智魁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中国戏曲院校表演系仅招收的两名老生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先后获得了叶蓬、李世霖、刘福生、祝元昆等老前辈的亲传。

在主要学习杨派剧目的同时,他还学了其他传统文武的老生戏。在众多老前辈的指导下,于智魁又再一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功被中国第一京剧院一团选入。

入团后,于智魁更是得到袁世海、杜近芳、杨春霞等艺术前辈的提携合作,不仅从2001年起担任了将近10年的一团团长,后来还任职了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京剧艺术总监。

他的《响马传》、《封猪林》、《满江红》更是深得观众的喜爱,不仅获得了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最佳表演奖,还有电视大奖赛青年老生第一名。

后来,于智魁还陆续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梅兰芳金奖大赛生角组榜首。他还被台湾《中时晚报》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 "。

可以说,于智魁很小的时候就定下了自己的梦想,而他在坚持梦想的路上稳扎稳打,并持续在京剧这条路上发挥着对京剧的热爱。他在众多京剧老艺术家的指导和提携下,终于在京剧这条路上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京剧之路。

02、被人非议为反面教材

按理说,于智魁受到了那么多老艺术家的肯定,其专业在京剧界应该是备受肯定才对,可是有些人却把他的京剧当做反面教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于智魁唱的京腔让人听着不是很舒服。因为他跟了太多的名师学习,却没有真正归属哪一派,而他自己衍生的一派又不是传统的京剧艺术。

再加上,因为他学京剧的过程,对于想要稳扎京剧的某个领域的人来说,是一种很不好的示范。于是,这些原因就造成了于智魁不被一些人所接受。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于智魁之所以受人非议,是那些人对于智魁和现在时代京剧发展的不理解。对于人们非议,于智魁有自己的想法。

曾经,作为京剧艺术界的两位大师:梅兰芳和叶盛兰,也有着对京剧的创新精神。梅兰芳的旦角表演是传统和创新开拓的代表,有着自己成熟的标志;而叶盛兰创立小生"叶派"也是一种创新。

于是,于智魁在复排老京剧时,就想着如何不忘京剧的宗旨,创造出新的京剧呢?于智魁是这样说的,他不属于哪一派。他是生在红旗下,在改革春风的环境下成长,他尊重传统,但也会在传统上注入新时代气息。

因为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唱腔,经历了时间磨练的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艺术基石,想要丢掉或者是减弱,都会让京剧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想要创新,这些艺术的基石一定要得到保留。

其次,演员和观众是京剧伴生的关系,唱京剧不能只是懂行的人过瘾,还需要年轻人的拥趸,多和年轻人交流,从而知道他们想看什么、想听什么,在传统的基础上,在剧情、舞台设计、表演形式上满足年轻一代的审美,让京剧文化得以传播。

最后,于智魁以"京歌"的形式展现京剧新风采,不是为了颠覆传统的京剧,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吸引对不了解京剧的人。老一辈不喜欢是因为以前的那个年代给他们的氛围,只能接受样板戏的形式。而年轻人需要新的氛围,才会开始关注京剧。

于智魁还说:"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的实现在于人才"。他曾经赶上了八九十年代的经济浪潮,又得到了众多老艺术家们的提携,现在,他希望通过京剧的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京剧传播的队伍中。

03、忠于传统又大胆创新

如今,于智魁和李胜素是当今京剧舞台上的默契搭档,也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生旦搭档。他们在合作期间,花了很多心思,出版了很多颠覆传统的京剧表演。

后来,国家京剧院在推出了《满江红》、《响马传》、《野猪林》、《打金砖》四部老戏新演。于智魁为了适应新的演绎手法对服装和表演都做了改变。

例如,在《满江红》这部京剧中,他考虑到现在的观众对于各种舞台戏曲不仅要好听,还要好看,颜色还要色彩斑斓。所以于智魁在群众演员的衣服做了改变,更符合观众的要求。

还有,《满江红》这部京剧的内容修改范围达到了70%。于智魁他们把内容结构全部反了过来。可以说在忠于原著的同时,又进行了内容创新,不仅符合了观众的喜好,更是沿袭了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先生几位艺术家所创立的风格,保持了京剧艺术的风格。

于智魁为了让京剧能在新时代下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力。他是真正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京剧功底也让京剧在不失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了新的元素,让更多的人接触京剧后,对京剧有了新的认知。可以说,于智魁不愧是"京剧第一老生"。



因为他弘扬的京剧是自己独创的,并不是传统的京剧,所以很多人都批评他。

这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方式非常的不正确,而且也是在蹭热度,所以被人们当成了反面教材批评。

因为很多京剧名家认为这名男子所带来的京剧是非常不符合传统京剧的,是一种奇葩。


我的理想六年级作文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变,但是不管我长大要做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总自身做起。做一个对社会和全人类有贡献的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带我上街逛商店,我看到商店里那花花绿绿的、五颜六色的衣服,就会感到特别地兴奋,对这些衣服特别...

成语典故
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

励志名人的故事大全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内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容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忙下,最后见到了真的老虎,透过超多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短一些的。王羲之把墨汁当醋蒜酱的故事已经有...
道:“这个当字比那个有力多了,只是带着孤气和怒气。就这吧,我要了。” 交给书童30两银子。 王羲之有了钱,又可以上路了。 他来到杭州,见了朋友,朋友设了一桌好酒招待王羲之,在座的有一位朋友 的亲戚,开着一个当铺,想求王羲之写个当字,当做招牌,王羲之说:“我已经 写好了一个当字,你去取回来就是了。”...

四十七浪人历史事件
曰本47位浪人真实历史人物 《四十七浪人》是根据日本真实的历史事件——元禄赤穗事件改编而来。 元禄十四年(1701年),赤穗藩主浅野长矩奉命接待天皇使者,然而受吉良上野介愚弄而失礼,赤穗愤而伤害吉良,违背了法律,被判剖腹,之后他的四十七位家臣为其报仇。这四十七名家臣,除了一人叫寺阪右卫门的生存外,全部剖腹自刎...

名家散文精选
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

国培感言
从x月x日到今天,这一个多月的学习,过得是充实而忙碌,聆听专家的讲座,观摩精彩的课堂教学实录,学习各位同仁的优秀的教学设计,看同学们的感言,与同学们的研讨,得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都让我收获了很多,“国培”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改变,在接下来的教学...

高三日记
然后,我就得用尽全力去压抑它,不让他侵占我的大脑。 每日的自我压抑,眼泪在眼眶打转。但神经系统却警告我,将它吞忍回去……想要说出口的压抑,但理智却告诉我,发泄的后果有多严重。然后,我就得继续地压抑再压抑。 每日的精神折磨,烦恼总是羡慕着考试吧,总是嫉妒着无虑……面对他人的评价,似乎是我的错。我却...

语文教学流派语感派和情感派的异同之处
“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一句,引导学生多读书,和对人民对部队的无比热爱,还发展了他们的语感能力,月光流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对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的真切深刻,学生欣赏。 4,情感丰富:“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先用诵读...

关于书法的名人故事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4、张旭判状得教 张旭是一位草书大家。他非常爱喝酒,经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并呼喊着奔跑,然后他才拿起笔来作书。他所书写出来的作品都是狂草。有时他还发疯般地用头蘸墨写字,清醒以后,他反复观赏自己...

三水区17010561621: 京剧第一老生于魁智,唱腔独特自成一派,为何被当作反面教材? -
僪肺复方: 于魁智成为反面教材?或许是因为于魁智唱得最好、票房最高、老生代表、无人赶超、腔韵第一、浑身是宝、前任领导、无人依靠、业内嫉妒、偏把他搞、一群小人、急得跳脚、抱走芋圆,我很高傲.于魁智一直属于京剧界的顶级人物,被黑被...

三水区17010561621: 京剧演员于魁智的简历于魁志是我喜欢名家他是什么民族 -
僪肺复方: 于魁智 - 个人简介于魁智,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回族.母亲是音乐教师的他具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分,未满十岁便被选进沈阳京剧院,13岁担任现代京剧《大橹歌》的儿童主角,16岁成为沈阳京剧院二团的演员,17...

三水区17010561621: 于魁智张建国谭元寿打金砖 -
僪肺复方: 打金砖是李少春的戏,谭元寿拜的李少春.

三水区17010561621: 我心目中的四大名旦作文 -
僪肺复方: 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名旦”.他们以风格独特的演技在京剧舞台上尽领风骚数十年,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出生...

三水区17010561621: 张伯驹学习京剧,师从的是哪位艺术家? -
僪肺复方: 张伯驹学习京剧,师从的是余叔岩.余叔岩出生于梨园世家,其祖父余三胜,工老生;其父余紫云,工旦角,为清末“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

三水区17010561621: 近代京剧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戏曲艺术家? -
僪肺复方: 你的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费劲,所以都两天了还没有人来回答,不是没有人知道,而是你的问题太大.回答你标题所述的问题还行,只要给你罗列出一些人名就可以了,而你的问题补充里所要求的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因为这些内容可以写成一...

三水区17010561621: 四大行当,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
僪肺复方: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形成:四大徽班进京,融合多种戏曲曲调形式,形成一种新的剧种,到上海公演的时候,因其来自北京,所以上海人称之为“京剧”,从此流传. 发展:后涌现多位名家,潜心研究,创建自己的演唱风格和擅演剧目及固定的观众群,逐渐形成流派.

三水区17010561621: 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谁 -
僪肺复方: 最著名的是梅兰芳、享有世界声誉还有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马连良、裘盛戎、张君秋、李少春 老生名家很多,余叔岩、谭富英、马连良,奚啸伯,杨宝森等 望采纳

三水区17010561621: 刘秀荣京剧师承 -
僪肺复方: 刘秀荣曾用名维蔓,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工旦).主要师从有“通天教主”之称的京剧大师王瑶卿学习王派,是王老先生晚年最得意的弟子.刘秀荣勤奋好学,在主要学习继承王派的基础上也博览众长,向萧长华、尚小云、华慧麟、方连元、俞振飞、言慧珠这些京剧大师前辈们学戏,拓宽戏路,成为著名京剧演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