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当中哪个国家最强?个人认为是吴国,吴国不入侵别人,并不是他弱,是吴国在坐收渔翁之利。

作者&投稿:乐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候曹魏、蜀汉都不停打战,为什么东吴除夺取荆州却一直都没什么行动?~

我个人认为东吴在三个国家当中,军事实力是最弱小的。但是并不能说吴国在抢回荆州之后,就没有采取其他的行动了。也是有对外发动战争的。

在我们实际的历史记载中,吴国这个国家三个国家种,地位是最低的。但是也并不能由此说明吴国是软弱无能的。相反,对于吴国,不管是内政还是外交都是一刀一枪的打出来的。想当初孙权也是坐拥三州之地的大诸侯,后来终于成就帝业这也是孙权的奋斗结果。孙权也曾经挥军北上过,但是还是被魏国张辽所击败。但是由此可见孙权的北伐之心是从未断绝的。

还有就是吴国虽然夺取了荆州,但是对于吴国来讲,他们的国防隐患一直都是存在的。一天不取得益州,吴国就只能一直和蜀国共同拥有长江防线的控制权。夷陵之战吴国虽然打垮了蜀国,但是吴国对于蜀国的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恐惧感。

而且在夷陵之战之后,孙权与曹操两者之间的战斗也是越来越多。即便是孙权死后,吴国也是一直都在同魏国进行拉锯战,并没有选择放弃。而且吴国的主要防线就是依靠长江,在这条防线之上,是由两个防御重心的,而且魏国也是经常地对这两个防御重心攻击,才导致吴国不得不回防,处处处于被动局面。
再加上吴国收复荆州之后,还要劳心治理这片地方,所以也是牵制了吴国的很多的精力,导致吴国没有心思继续对外战争。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蜀国名将:刘备———普通百姓,靠买草鞋草席维生——解决温饱
关羽———通缉杀人犯,靠卖大枣维生——穷
张飞———普通百姓,靠杀猪维生——小康
赵云———流浪汉,靠什么维生不清楚,多半是抢劫——解决温饱
马超———朝廷贵胄后代,靠吃朝廷俸禄——富裕
黄忠———诸侯手下,靠吃朝廷俸禄——小康
诸葛亮——山野草民,靠种田维生——解决温饱
庞统———落魄书生,靠辩论演讲来骗吃骗喝——解决温饱
徐庶———落魄书生,靠街头卖唱来骗吃骗喝——解决温饱
魏延———诸侯手下,靠吃俸禄——小康
姜维———魏国武夫,靠吃俸禄——小康
王平———魏国武夫,靠吃俸禄——解决温饱
廖化———黄巾小头目,靠抢劫维生——解决温饱
周仓———黄巾小头目,靠抢劫维生——解决温饱
孙乾———诸侯手下,靠吃俸禄——小康
简雍———诸侯手下,靠吃俸禄——小康
张翼———山贼,抢劫维生——解决温饱
张嶷———诸侯手下,靠吃俸禄——解决温饱
李严———诸侯手下,靠吃俸禄——小康
吴国名将: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 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大乔

三国时桥公的长女。嫁孙策,称大乔(桥)。与妹小乔(桥)合称二乔。

小乔

三国时桥公的次女。嫁周瑜,称小乔(桥)。与姐大乔(桥)合称二乔。

鲁肃

(172—217)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余人随周瑜至江南,得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曾军大举南下,他坚决主张联合刘备抗曹。任赞军校尉,助周瑜于赤壁大败曹军。瑜临危,荐其代己领兵,任奋武校尉。继续坚持与刘备的和好政策。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张昭

(156—236)三国吴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从孙权兄策,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策死,与周瑜共辅孙权,赤壁战前,主降曹,为权所不满。官至辅吴将军。著作今佚。

顾雍

(168—243)三国吴国大臣。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为合肥长。孙权领会稽太守,以他为丞,行郡守事。孙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黄武四年(225年)为丞相,平尚书事,在吴国执政达19年。选用文武将吏能随才授任,以正直见重于孙权。

诸葛瑾

(174—241)三国吴大臣。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兄。东汉末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后从征关羽,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军公安(今属湖北)。复迁左将军,封宛陵候。为孙权所重,每大事咨访。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

诸葛恪

(203—253)三国吴大臣。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长子。少知名,才捷善辩。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将军,丹阳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陆逊卒,迁大将军,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不久孙权死,辅立孙皓。专国政。他力主伐魏,建兴二年(253年),率兵20万众攻新城,以士卒伤病,不得已退兵。然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孙峻所杀。

陆逊

(183—245)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孙权侄婿。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锐不可挡,他领兵抗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实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吴黄武七年(228年),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官至丞相。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魏国名将:魏国将领之陈禁

魏国最强,这个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曹操有五大谋士,这些人都是当世的大才,尤其郭嘉最甚,不过郭嘉也是天妒英才,恰好死在诸葛亮出山的前一年。郭嘉是个军事天才,当机立断,料事如神,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里边曾经说过这个人是可以和诸葛亮齐名的人。而且曹操对他非常重视,在演义中也有多处体现郭嘉的才华。第一处,众人皆言袁绍势大不可攻,只有郭嘉提出十胜十败的论断,使曹操阵营坚信袁绍可取;第二处,袁绍战败,曹操征乌桓,郭嘉出谋平定辽东;第三处,曹操赤壁兵败回许都后,宴饮群臣主将,酒过三巡,开始哭泣,众人不解,就问他,曹操叹息,若奉孝在,我怎会有如此的大败······
曹操大将就更多了,赤壁之战时候,诸葛亮为劝孙权曾说曹军能争惯战之将何止千元。当然这是夸大,但足以说明曹操阵营大将之多。比较知名的,典韦,可惜死的早,死在宛城之战;夏侯渊,此人智勇双全,在张郃之上,不过可惜死于定军山;张郃,可与张飞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败,与张辽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张辽,曹操打江东时候,横扫江东,江东有张辽止啼一说,小孩听到张辽都不敢哭了;许褚,虎痴,裸衣和马超交战百回合不分胜负;另有徐晃,夏侯惇,于禁,李典,曹仁,曹洪等皆为名将。
司马懿,此人早期是很忠于魏国的,只是晚年才有异心。魏晚期,邓艾,钟会又是智勇双全的大将。
来看一下,吴国都有谁呢?
夷陵之战前,蜀国百万大军兵压东吴,孙权急得坐立不安,说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今吕蒙死,再无人可用,东吴休矣。可见在孙权眼中能称为大才的并不多,后来有人举荐陆逊,此人用计火烧连营才击退蜀国。如果东吴真如几位所说最强,何必如此?
另外,三国里边的定义是曹操占天时(时机很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其实可以想下,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对许都的官还有用,对割据的诸侯是没什么威慑力的,所以曹操的权利并非控制个傀儡皇帝而得到的),孙权占地利(长江天险,但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占了荆州,张昭曾说“如今长江天险已与我共有”,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两边就隔江相望,谁想登陆都不容易,双方在对面都没有独立的陆地势力),刘备占人和,这当然就是刘备的仁义导致的结果。
吴国如果最强,孙权为何在演义中有过N次的焦虑。第一次,曹操让他送儿子当质子,最后因为有人劝说才没送;第二次,赤壁之战前夕;第三次,合肥会战;第四次,夷陵之战前夕;第五次,五路进攻蜀国前踌躇不前···
而且,演义中多次都是蜀国排使臣去吴国,说以利害,说明一强两弱的局势,必须两弱联合,否则唇亡齿寒。后世的北宋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和金国联合灭了辽国,然后被金吞并。
所以,如果吴国强,为何从来没有蜀国和魏国联合的桥段?当然一方面是魏蜀对立,一个皇叔,一个汉贼,但是究其根源就是蜀国知道不能联合,魏国自恃不必联合。
好吧,第一个问题已经回答完,吴国绝对不是最强的,演义中多次出现吴国两边反复倒戈的行为,政治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明,也不能因为倒戈就说吴国没信义,没原则。

第二个,刘备之所以被很多人力挺,三国演义中更是主写蜀国,我认为这个原因较多。首先一点,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因此把仁义看的很重,所以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基于历史事实,基本上也会遵从这一思想。第一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是事实,所以说他是汉贼也无可厚非,第二点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件事至少在传说中是真的,而且刘备当皇叔这事也是真的。所以出于这个考虑,曹操自然就是反面人物,刘备就是正面人物。
我刚开始也觉得刘备的诸多所为均为收买人心,是个伪君子,不过在我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之后,又把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看了一遍之后,我不这么认为了。
刘备是个英雄,这个首先是毋庸置疑的。刘备是英雄,谁说过?曹操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天下的英雄,就我们俩;郭嘉说过,刘备英雄者,主公不杀他,但也不能放他走;荀彧说过,刘备素有英雄之志,今又有诸葛亮为军师,不可小觑也·····
刘备受争议的事有如下:
1.白门楼,吕布请求刘备救他,但是当曹操问 玄德公以为如何的时候,刘备说,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听后就把吕布给杀了。因为吕布曾经辕门射戟帮刘备解围,所以这件事让很多人觉得刘备是个伪君子,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其实不然,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这个大家都知道,三姓家奴,有勇无谋。杀董卓之后,吕布的身份其实就动荡不安了,连年征战,后来战败来投刘备,刘备对他礼让有加,但是后来因为张飞打了他的岳丈,他就占了刘备的城。先说吕布这个人,我觉得他就是杆枪,是个强力的工具,容易被人利用,董卓利用它杀了丁原,王允利用它杀了董卓,这样一个人本来就让人畏惧,但并不尊敬,刘备礼让他,是出于礼仪。而后来刘备联合曹操攻徐州,这时候刘备回答曹操的话也是出于仁义,他是在为曹操考虑,你知道狼不好,你还让别人养,这总不能叫仁义吧?所以这时候如果刘备为吕布求情,我倒觉得不太符合了,何况辕门射戟这件事,如果你仔细看过演义,你会发现吕布这么做只是出于理亏和虚荣,理亏是因为自己占了刘备的城,虚荣是为了得一个虚妄的仁义之名。
2.摔儿子。长坂坡一役,刘备失去了阵地,携民渡江又战死很多将士,牺牲很多良民,这个时候正是危难时刻,而且为了救刘禅,糜夫人投井,赵云七进七出,险象环生。关键一点,之前有人说赵云去投了曹操,可想而知,当赵云满身血污带刘禅回来的时候,刘备心情肯定非常复杂,一方面悲愤自己损兵折将,夫人又亡,另一方面又高兴,自己有如此良将不离不弃,赵云又能突围而出,英才得保。所以这时候,刘备想到赵云是去救刘禅而陷入重围的时候,肯定心中会有那么点恨刘禅的,这种恨不生怨恨,只是有点觉得他此刻多余拖累别人,因此在愤怒之余摔儿子这事也没什么不可能。我认为这是情到深处的自然表现。
3.入西川。刘备一直以仁义之名流传于外,为什么还会夺同宗基业呢?要知道,刘备是个英雄,英雄也不是没有资本光凭个名气就能称霸的,所以他需要土地发展。诸葛亮曾多次劝谏要想成事,西川必须夺。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如今刘璋暗弱无能···。所以西川如果刘备不夺,在乱世之中也迟早被别人夺取。刘璋先与张鲁为敌,后受曹操攻击,内忧外患之下,才请的刘备入川,当然他也担心引狼入室,不过最终迫于形势,还是献城投降,因为知道刘备是个爱民之人。
4.占荆州。先说明一下,其实说借荆州不还,这件事本身就有问题。因为赤壁之战后,荆州共8个郡,曹操2个,孙权2个,刘备4个。刘备为了更好发展,鲁肃为了吴蜀联盟,才劝孙权借一个南郡给刘备。这样刘备就是5个郡了,刘备占西川之后,又和孙权重新划分了荆州的界限,不仅还了一个南郡给东吴,还白送一个郡给东吴,这样就是一家三郡。不过东吴因为担心蜀国占据江东之地,威胁东吴,所以就又要求蜀国割地。演义中是周瑜和诸葛亮约定谁先攻取4郡,就归谁,而后诸葛亮智取4郡,所以这样来看,也不存在借荆州不换一事,反而是东吴的贪得无厌。
还有一些例子就不一一说明。
三国人物性格都不是单一的。而且要更正一下楼主的想法,曹操也不是暴君。
第一他不是君,曹操虽然权倾朝野,称霸北方,但是一直没废除献帝,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样不至于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是不想背负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
第二呢,暴君是什么样的人,先区分一下概念,暴君和昏君是两码事,秦始皇是暴君但不是昏君,隋炀帝是暴君但不是昏君,此二人均是征伐四方的国君,而且办了很多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好事,秦始皇修长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隋炀帝修大运河,平定渤海国等。昏君是谁,宋徽宗这样的是昏君,听信高俅,蔡京等奸臣的佞言,残害忠良。而且无论是哪代皇帝,稍微有点名气的基本上不存在绝对的昏君和暴君,他们都希望国家强盛,只是有些人智谋不足,有些人无人可用,有些人时运不济,有些人无力回天,所以导致开始可能还兢兢业业,后来就不能坚持了。
昏君必须是不明是非的人,不知好坏的人,亲小人远贤臣的人,不理政事专爱享乐的君主,刘禅也算一个。
言归正传,曹操既不是暴君也不是昏君(为了方便说明,此地先用 君 这个称号)。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曹操的豁达。1.宛城之战,曹操折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爱马大宛,爱将典韦,这三人一马都是曹操的挚爱啊,但是后来曹操还是宽恕了张绣,如果曹昂没死,曹丕基本没机会。2.官渡之战之后,张辽发现了很多许都大臣与袁绍通信,此事本可追查,但曹操并没有追究,而是付之一炬,全烧掉了。张辽不解,曹操说,袁绍强盛之时,我尚不能自保,何况他人?3.曹操若是暴君,可能释放自己敌对的人吗?张辽是吕布部下,曹操能不杀他,因为爱其仁义;和关羽约三事,因为敬其忠义;放曾经作檄文痛骂他的陈琳,又能体现曹操的宽容;收张郃、高栏等人也是如此。4.曹操有情有意。因陈宫有恩于他,陈宫被擒,他亦愿放陈宫,陈宫有心就义,曹操就把其家人接到许都养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亦连发文书令人放行。
然后分析一下曹操负面评价的几个例子。
1.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在没出道之前,就有个人曾经说过他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什么意思,和平社会就是治国安民的忠臣,动乱时代就是称霸四方的枭雄。曹操也确实是如此,一开始是想当忠臣的,好好辅导汉室,不过做久了发现忠臣不能救世,只能曲线救国,那就是先有实力,在考虑其他。而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发生在杀董卓之后的,作为一个有大志但是没有兵力的人,这其实是很好的举措,而且说挟天子,也要说明一下,当时的皇帝是年龄很小的,也需要有人辅佐,退一步说,天下可以姓汉,也可以姓曹对吗?况且我不这样做也会有其他人这样做,到时候或许就是第二个董卓,第三个董卓,曹操挟天子确实是事实,但是以令诸侯就不那么真实了,还是那句话,群雄割据,皇帝的话只起个舆论效果,手里有兵才是王道。
2.曹操多疑,性格奸诈。曹操的奸诈我认为除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之外,其他均不能算作奸诈,毕竟更多时候戎马一生的曹操之所以能统一北方,不仅是因为有人辅佐,更因为自己的用兵之道,兵不厌诈,这里奸诈也很正常。
3.曹操凶狠,忘恩负义。这个比较著名的有三个事情。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个是体现曹操凶狠的最明显的一条。这个凶案的初衷是误杀,杀吕伯奢是谋杀,不过曹操这样做也不无道理,不杀伯奢,自己肯定跑不掉,这样做也是为了活命谋大事杀董卓,曹操不是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是可以牺牲一些人的,而且我觉得曹操说这话是感慨而言,不是理直气壮。 杀仓官王垕,这是为了平息士兵的不满情绪,没办法所为,古代不是现代,打个电话,几卡车粮食就运来了,不能救急就等着败军吧。 杀许攸,许攸有恩于他,不过还是杀了,因为许攸这个人居功自大,总说没我你曹操能如何如何?所以被杀。 杀杨修,曹操爱才,为什么还能杀杨修呢?因为杨修这个人做了两件错事,第一就是恃才放旷,曹操本也是聪明之人,但杨修却处处非要体现自己比曹操更高明;第二就是杨修介入曹氏的立嗣之争。这两件事到这杨修被杀,不过后来也获得了曹操的厚葬。
三国里曹操的性格最复杂,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矛盾,但其实可以简单来看,曹操是个坦诚的小人,豁达爱才,有勇有谋,疑心很强,但疑人不用。
写到这里吧,困了,如果有问题,还可以一起讨论。

我也认为是吴国。
吴国从孙坚到孙策,也是逐步成长的。孙权扩大了吴国疆域,而且连曹操也不得不正视江左。老曹就有感而发:生子当如孙仲谋。碧眼儿坐领江东,还夺回荆州,夏口等处。能形成三国鼎峙之势,吴国的实力是不可忽视的。孙权任人唯贤,为吴国发展做了良好奠基。如果说魏被晋吞是历史必然之趋势,那么,三国中最后灭亡的也是吴国,吴是最后土崩瓦解的,从侧面也在反映一种至少是作者对吴国的肯定。
对素以贤德著称的刘皇叔,我先开始也在怀疑他的仁义。不过后来,在痛失两位生死至交的义弟后,玄德表现出来的至情至义又令人顿释疑嫌。如果玄德真是假仁假义,那么也不会为仇恨蒙蔽双眼,葬送在白帝。当群臣苦谏要立刘为汉帝,他万分推辞,最后还是孔明用苦肉计骗了他,他才加冕蜀王的。可能刘备也是作者力渲的一位真性情人物吧。

吴国不能说是最强,因为在那个乱世之中,没有人或者是国家可以说自己最强,吴国也不是不入侵别的国家,而是在等待时机,经济虽然不能与秦汉匹敌,但已经是国民不怎么愁吃愁穿,因为占在长江一带,农业、渔业,经济水平也在三国之中属于中流,比蜀国好上一些,但相比魏国也微微落后,魏国在北方一带,水利工程和水土造就了魏国的经济。蜀国在地势天险的四川易守难攻,重于手工业,农业只能满足自供。
魏国的政治在三国之中最复杂而又错乱,司马懿篡位,姜维叛变,说明了魏国的复杂政治:蜀国的政治在三国之中最为单一,诸葛亮一死,蜀国的智囊缺乏,即使后来姜维的出现也没有带来根本上的好转,刘禅的登基和贪图富贵,苟且偷生,更为蜀国的政治画上句号:吴国的政治在三国之中最为平稳,自从赤壁之战之后,吴国便重于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协调,周瑜、陆逊以及孙权极力想达到恐怖的政治经济平衡,虽然失败了,但也为后面的朝代奠定基础。

我同意你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吴国,其实是最强大的,强大到天妒英才。
第一个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孙策26岁去世。(病逝)
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孙权 刘表 曹操)的鲁肃46去世。(病逝)
赤壁之战最大的指挥者周瑜36岁去世。(病逝)
江东猛虎东吴开国皇帝孙坚36岁去世。(战死)
白衣渡江擒拿关羽的吕蒙40岁去世。(病逝)
孙权手下重将凌统29岁去世。(病逝,孙权举国大办丧事)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的太史慈41岁去世(病逝。演义一说战死。)
重伤护主之雄狮周泰42岁去世(病逝)
等等还有好多例如蒋钦、董袭。。。
且看看蜀国的所谓的“五虎上将”(实际上刘备只封了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无赵云这个亲卫兵)
关羽:被吕蒙所擒、潘璋所杀。
张飞:被范疆、张达所杀。
黄忠:老死病逝(演义一说战死于夷陵之战)
马超:郁郁而终。
赵云:病逝。
东吴将领大部分都是病逝,天妒英才呼!孙策若不死,偷袭许都迎接献帝,历史一切将会改变!!!!!
刘备其实假仁义,理由如下~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举例、长坂坡为了表彰赵云把阿斗掷于地上,太不合乎人情。假!!!!!!!!)

客观来说是魏国。
魏、蜀、吴三国当中,以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正是三国中以魏国力最强的原因。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后,以“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为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大力兴修水利。结果“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因此,操设置田官于各州郡内,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以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做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正因采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终达至“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魏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吴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在那个农耕的年代,人口是决定国家强弱的一大因素,有了人口,才会有粮食,有士兵,有人才。
对于孙吴,主要的困难在于,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对山越,直到234年才由诸葛恪解决,之前一直在酱油。对于曹操的压力就不说了,张辽在逍遥津把孙权杀得一败涂地,以至于张辽重病时孙权也十分畏惧,不敢动手进攻。同时江东的士族也在拖孙权的后腿,明里暗里对孙权进行阻挠。因此,孙吴只能是三国存在时间最长的,因为有长江天险,也有这些不利因素,所以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五代十国 哪个国家最强
十国中,吴和南唐这两个先后出现在江淮和江南一带的王朝最为强大。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公元937年,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历4主,立国30年。吴国政权的经营从唐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入扬州开始...

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美国是最强国家。经济:两个方面,实体经济上美国人拥有世界上最县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以及最顶尖的信息技术。波音、微软、苹果、因特尔、这些公司就最具体的表现,他们的产品充斥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另外美国金融业也是世界第一,发达的金融业让美国华尔街掌控了世界上主要产品的价格,使得美国可以用金融手段...

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3、美国。美国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富有、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4、中国。中国曾经是世界强国,未来也会成为超强国家。中国是早期人类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文明持续最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书面文字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今天看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

目前世界上最强的2个国家是哪2个国家?-
第三是俄罗斯,面积第一,军事第二,但是其他都差些。除了这三个国家外,能算的上强国的没有了,第四估计都要选印度了。可能有人会想到欧盟日本。欧盟说是一个联盟,不是一个国家,好多国家的组织,比较松散。日本就不必说了,经济军事看着很强,国民素质也不错,但是强国,大国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

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强?
每年大概是6000亿美元。专利申请数量和论文发表数量上美国也是第一。但是从工业能力上来说,中国已经是美国工业能力的1.28倍。按照长期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来看,中国的经济会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国。从现阶段看,美国在大部分领域都处在世界第一的行列,而中国则在大部分领域是前进速度最快的国家。

称为”战国七雄”,其中最强的是哪个国家
韩、赵、魏、齐、楚、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战国时代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是魏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是秦国

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也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国家人口排名世界第三,国土面积世界第四,资源储量世界第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一,工业产值世界第二,发明创造世界第一,粮食产量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世界第一。以上,让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而且是超级第一,所以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是哪个?为什么只有韩国一直在挨揍?
得先计划一下第一个攻打的国家是谁呢?最后决定先打韩国并且打的非常顺利,用史记的话讲,当时攻打韩国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轻松,没有什么阻力。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秦王灭韩国的部分就记录了几十个字,战争顺利的几乎没啥可写的,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没啥可落笔着墨的地方,这其实也是一种耻辱,一个国家...

哪个国家发展的最强?
全世界的无技术含量的生活消费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madeinchina带给国人骄傲,实际上是侮辱,就等于全世界的国家都不做的粗活都给中国人做了,实际上是剥削我们中国的廉价劳工,这种经济发展没有将来。因为我们国家的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都要给外国的专利费,什么技术都是引进的,我们没有科研能力。相反...

现在哪个国家实力最强?
美国,这个没有争议,人家是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你看人家军费开支、科技创新、科研经费、教育经费,你就知道了。那不是一般的牛,还有人家在全球都部署军事基地,在我们国家一周都有美军基地,如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阿富汗等。

常州市18285987122: 三国当中哪个国家最强?个人认为是吴国,吴国不入侵别人,并不是他弱,是吴国在坐收渔翁之利. -
鬱璐盆炎: 这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的一些数据:魏国:户数103万 人口443万 兵员60万 蜀国:户数28万 人口94万 兵员10.2万 吴国:户数52.3万 人口230万 兵员23万

常州市18285987122: 三国中魏蜀吴哪国最强 -
鬱璐盆炎: 我也觉得一定是 魏 1 地大物博 中原 河北 西北 占据当时三国一半土地 而且资源丰富 蜀吴是比不上的. 2 兵多将广 而且人才济济. 3 综合实力强 经验丰富 魏不仅这边对付蜀吴 而且北方还和匈奴交战.

常州市18285987122: 你觉得魏蜀吴三国哪国最厉害?发表你自己的意见 -
鬱璐盆炎: 吴,因为只有他的国家没被灭亡,蜀败有刘禅,魏死于内乱,被司马懿家夺走了江山

常州市18285987122: 三国里哪个国家最厉害,是吴国,还是蜀国,或者是魏国呢? -
鬱璐盆炎: 听1L放P,魏国最牛?不懂乱讲也不要这么离谱吧?蜀国是最刁的,PK强,人才倍出,国战,边境战,城市争夺战,蜀国输国几次?论人数,论PK,谁能敌?吴国则是商人的天堂,摆摊的东西都会比其他国贵.而魏国呢?啥也不是,常被人叫魏狗,贱人倍出,开朋友号杀自己国人的事实经常的.

常州市18285987122: 魏,蜀,吴三国哪国最强? -
鬱璐盆炎: 魏国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为什么说他最强啦? 第一:人才多,君不见蜀国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之举. 第二:国家版图最大.蜀国+吴国<=魏国. 第三:兵多粮广,资源雄厚.赤壁大败之后,损失大量兵员后还能建设铜雀台...

常州市18285987122: 在历史里3国里最强的是哪个国
鬱璐盆炎: 历史上三国中 魏国最强 其次是吴国 最弱的是蜀国了

常州市18285987122: 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资料认证) -
鬱璐盆炎: 国家强弱 在于经济 实力 人才 在古代还有地域就像吴的长江天险 从经济上说 魏三国时期占据北方 经济文化的中心 土地广大 人口众多 打仗就是打钱 实力上应该也是魏兵多将广 人才上数蜀独占鳌头吧 地域不用说就是吴了占据长江天险 像蜀空有人才 俗话说一将成名万古枯 这就是说空有大将也没用 国家经济实力就更不用说了 吴经济不如魏 实力不如魏 人才不如蜀 空有天险这样分析应该最强的就是魏了

常州市18285987122: 三国时期哪个国家最强? -
鬱璐盆炎: 当然是魏国.因为:胜利是强大的最有力证明.魏国于263年灭掉了蜀汉.265年曹魏政权的实际操纵者司马家族取代了魏国,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掉东吴.

常州市18285987122: 魏蜀吴哪个国最强.为什么? -
鬱璐盆炎: 三国最强为魏国,孙刘联军便可看出.蜀.吴虽有强将但也只能与其抗衡,足见魏国之捍. 魏蜀吴三国虽鼎立一时,但蜀吴是联盟在一起才能与魏抗衡.从三国鼎立时人口、兵力来看,魏人口约450万,兵50万;蜀国人口90万左右,兵力12万;吴国人口220万左右,兵力21万,也可以看出魏国不论从人口还是兵力都是绝对最强的,吴次之,蜀最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