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后期统治腐朽什么潘镇割据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作者&投稿:范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藩镇割据局面~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着,经常以一个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藉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以扼守军事要地。于是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不少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大小军镇。后来又扩充到全国。这些本是军事官职,但节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由前期的采访使改名)之名,观察处置使也兼都防御使或都团练使之号,都成为地方上军政长官,是州以上一级权力机构。大则节度,小则观察,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称方镇。方镇并非都是割据者,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方镇绝大多数服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中央,职官任免出于朝命。但是今河北地区则一直存在著名义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实际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的河北三镇;今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类似河北三镇的藩镇;还有一些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举行叛乱的短期割据者。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余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直至宋太宗979年灭北汉。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之乱以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国,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实际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僖宗在位期间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只是事实上,李唐皇室大权旁落,无法完全控制节度使,但节度使也不像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般,完全不受中央政府控制。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五代十国的出现也是因为节度使朱温篡位导致的,这也就是因为节度使势力过大,割据一方而导致的局面

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对安史之乱降将采取妥协政策,对幽州、魏博、成德等河朔三镇予以安慰,三镇名义属朝廷,实际自任官吏,赋税徭役,成为割据一方军政势力
安史之乱中有功的将士大力邀功请赏成为节度使,由此节度使由边镇向内地扩散,形成严重的藩镇割据
781年,成德镇、魏博镇、淄清镇、山东道四镇起兵对抗朝廷,史称“四镇之乱”
783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因不满朝廷赏赐,发动兵变,杀进长安,唐德宗出逃,史称 “泾原之变”,造成”四王二帝”局面,此时蕃镇割据之祸达到最盛,后德宗不得已下罪己诏才平息此事件
814年,淮西章义节度使吴元济反叛,唐宪宗下令16路人马夹击淮西,打响了晚唐所有削藩种最激烈的一仗,淮西平定后,其它蕃镇纷纷归附,出现短暂“元和中兴”,后宪宗被宦官杀害
820年,幽州叛乱,拉开河朔三镇再次脱离中央反叛朝廷的序幕,朝廷再也没有削藩的意愿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还延续了100多年?
但他们总是只记得唐太宗李世民至唐玄宗李隆基的高速发展和盛世,而难注意到李唐在安史之乱后的一百多年历史。甚至还有人觉得,李唐在安史之乱后就已经"亡"了。 安史之乱后的李唐,百余年就真的这么没存在感?我们到底是怎么忽视掉这段历史的? 李唐在安史之乱后的经济发展 我们熟知在安史之乱之后,李唐各地藩镇...

唐朝后期的屈辱史简要内容是什么?
唐朝走向下坡路唐朝开始走向下坡路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后唐朝就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境地,导致朝廷无法享有绝对权威,这雨李隆基的瞎指挥分不开,在李隆基一番操作后安史之乱被平定,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部下也变成了镇守一方的军阀,可以说自此唐朝中央集权越发摇摇欲坠,走向了下坡路。唐后期皇室屈辱...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真的不行了吗?那它怎么还能维持那么久?
唐在藩镇时除了一些重要军镇由武将统领比如唐德宗时李怀光节度朔方,李晟节度昭义,唐僖宗时高骈节度淮南,其他重要节镇都是文人统领,比如裴度节度河东,李德裕节度西川,所以唐朝能够在大部分时间控制中国绝大部分。直到黄巢之乱后,各地将领控制节镇朝廷已经不能制约,真正的是藩镇乱天下了,所以很快唐也...

唐朝安史之乱后,朝廷进行了那些改革?
唐太宗时期的小神童刘晏,在安史之乱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降低农民的赋税,大大的减除财政收入,让大唐的经济又逐渐恢复,延续了近150年的统治。纵观唐朝历史,虽然唐太宗时的赋税较轻,可徭役繁重。再到武则天,徭役更重,赋税也开始增加。百姓苦不堪言,被双重剥削压迫,都忍不住开始起义。单从...

安史之乱平叛之后唐朝出现时什么局面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是什么下场?让位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唐玄宗这样的举动,朝政开始败坏,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于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便借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发动了安史之乱。唐玄宗见此,觉得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并不理会,最终酿成大错。在敌军兵临城下之时,唐玄宗仓皇出逃,而唐朝也因为这个事件而开始走向了下坡路。虽然唐朝在这段岁月中面临...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怎么又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泥潭?
代宗广德元年(763),安史之乱以史朝义自缢,其党羽纷纷投降唐朝而告结束。但朝廷无力彻底消灭这些势力,便以赏功为名,授以节度使称号,由其分统原安史所占之地。计有李怀仙为卢龙(又名幽州或范阳,今北京)节度使,统治今河北东北部;李宝臣为成德(又名镇冀或恒冀,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统治今河北中部;田承嗣为魏博(今...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和安史之乱有什么关系呢?
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已经到了平叛胜利的前夕,所有人都以为大唐帝国由此能够进入一个崭新的繁荣阶段,但是迎来的是地方藩镇的强大和唐朝中央朝廷的软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唐军在安史之乱中悍将来瑱被唐代宗赐死了,这让许多参加过安史之乱的唐将非常心寒。在安史之乱中,来瑱率领唐军先后镇压了...

唐朝的安史之乱后谁又做了皇帝?什么名字?
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做了皇帝。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即唐肃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做了皇帝。

安史之乱后谁当皇帝?
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做了皇帝。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756年—762年在位。初封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

莱城区18456933076: 五代十国 潘镇 叛乱是怎么一回事 -
城清埃美: 潘镇割据的时代背景 中国唐代中叶后,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与唐廷抗衡的政治局面.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边兵,并创设节度使制,节度使以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之权.这些节...

莱城区18456933076: 1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B、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混乱 C、安史 -
城清埃美: C 安史之乱历经八年,并且从此以后潘镇割据,中、央无力管理地方

莱城区18456933076: 唐朝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蕃镇割据的局面 -
城清埃美: 因为唐朝中期左右因为周边民族的强大使得唐朝朝廷有些忙不过来所以大肆节度使这一职业并给予他们极大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周边情况更加的危险所以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导致后期藩镇割据

莱城区18456933076: 藩镇是什么? -
城清埃美: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玄宗为防止边患,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藩镇拥兵自立,称为“藩镇割据”.

莱城区18456933076: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变迁反映了什么问题? -
城清埃美: 经济上:促使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在此之后,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逐渐超过了北方.政治上:使唐朝由盛转衰,中央政府掌控地方能力迅速下降,地方节度使成了土皇帝,为后来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打下基础,也为后来宋朝的改革埋下伏笔.文化上:诗歌内涵出现变化,安史之乱以前以李白的豪放浪漫和杜甫的雄浑写实为高峰,安史之乱之后,唐诗更加重视对统治者的批判,亦或是讲和情人之间的情情爱爱.词的文学形式逐渐兴起.社会上:安史之乱后,唐朝人口大量削减.说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道理.

莱城区18456933076: 安史之乱的原因 -
城清埃美: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八年后,乱虽平,可战乱带来的一切已然难以掩盖.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初四...

莱城区18456933076: 唐朝后期社会状况请从军事,统治者,抵抗外族入侵的能力,宦官干政
城清埃美: 1、军事:唐中期以后唐玄宗穷兵黩武,用募兵制逐步代替了原来的府兵制.这样一来,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各地节度使的权力也随之膨胀,这导致了地方武装割据...

莱城区18456933076: 唐朝怎么灭亡的? -
城清埃美: 唐玄宗统治期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衰落,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门阀党争加上各地的农民起义,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国家的统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政权腐朽百姓生活悲惨,在各地义军的打击之下,唐朝灭亡.隋末天下群雄并起,...

莱城区18456933076: “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又出现了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城清埃美: 这就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和.

莱城区18456933076: 关于晚唐的历史? 知道的帮个忙~~~~~~~ -
城清埃美: 关于晚唐的历史? 知道的帮个忙~晚唐: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