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

作者&投稿:桂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这题我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漂泊在他乡作异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注释:
异乡: 他乡、外乡。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 美好的节日。
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王维少年时就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久负盛名,使他成为王公、驸马、达官贵人的座上清客,这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世态炎凉和统治阶级的贪腐生活有了深刻认识,并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
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九·九”重阳佳节之日,达官贵人们都以家宴自娱,胞弟王缙也回蒲州去了,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遂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1.异乡:他乡,这是和故乡相对而言。
2.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倍,更加,加倍。
3.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味的药用植物。古代风俗重阳节要佩插茱萸以避灾邪。
4.少一人:指缺少作者这个独在异乡的人。
欣赏:
诗题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山东指的是华山之东。诗人的家乡蒲州在华山的东面。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当时他在都城长安求取功名。诗中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在重阳佳节,倍加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凝聚了诗人只身在外的伤感,一个“倍”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强烈思念。
古代在重阳节登高时,人们有插茱萸的习俗。诗的后两句不说自己到底怎样思念亲人,而用兄弟门插戴茱萸去登高,只缺少“我”一人来衬托。这两句写得形象具体,而且一笔两到,双情兼至,把诗人玉家乡兄弟相互思念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厚亲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拓展资料:

1、释义: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2、赏析: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3、诗人介绍: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 - 搜狗百科
张军普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全诗内容 -
张军普拉:[答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九月九日忆往昔山东兄弟的古诗 -
张军普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谁可以告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
张军普拉:[答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文言文翻译 -
张军普拉:[答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释】 ①异乡:他乡. 为:做. 异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 ③遥知: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古代风...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及诗意是什么? -
张军普拉:[答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 有作者有朝代 -
张军普拉:[答案] 作品名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王维 题材:思乡诗 作品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⑵,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⑶,遍插茱萸少一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诗歌鉴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①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② 后人评价“... -
张军普拉:[答案] 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841730164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指的是什么 -
张军普拉:[答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原意是指美好的节日,在这首诗里面说的是九九重阳节!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