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作者&投稿:阙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藏族的布达拉宫,傣族的竹楼、壮族的吊脚楼,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纳西族的丽江古城,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铜鼓坪、芦笙堂、妹妹棚、跳花场,侗族的鼓楼、花桥、戏楼、祖母堂,布依族的凉亭、歌台。
拓展资料:1.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藏语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百度百科“布达拉宫”

2.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
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百度百科“傣族竹楼”

3.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百度百科“吊脚楼”

土家吊脚楼 蒙古包 纳西族民居 傣家竹楼 回族土木瓦房 白族民居 藏族的布达拉宫

一、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

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

二、毡房

毡房,柯尔克孜语称“博仔宇”,哈萨克语之为称“克依仔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

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游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它是游牧民的重要创造.牧区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蒙在木架上做成。

三、康巴民居

康巴民居是康巴人就地取材建筑的账房,使自己的房屋与这片土地相依相衬。夏天用白布或帆布制成的帐房,而牦牛毛织成的则适合冬季挡风御寒。

而在海拔较低的农区,建筑材料很丰富,许多房子使用土墙、石墙与木墙结合式的构造幷精心地描绘墙壁、梁檐和门窗。中国藏区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的藏族先民的古建筑遗址。

一处是于1977年在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村发现的卡若文化遗址。另一处是于1988年在今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发现的中路遗址。

四、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是远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   ,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古越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五、千脚落地房

流行于云南怒江、贡山等地。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上铺木板或竹篾笆,双斜面屋顶上盖木板或茅草。呈长方形,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杂物。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

石板约0.5公尺见方,由屋檐铺起,第一块平铺,第二块压着第一块的上边,第三块压着第二块的上边┄┄一直覆盖到屋脊。福贡和泸水地区的怒族住竹篾房。这种房子较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用木板或石板覆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千脚落地房

百度百科——干栏式建筑

百度百科——康巴民居

百度百科——毡房

百度百科——蒙古包



一、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二、四合房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弄堂,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

三、碉楼

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楼有藏区高碉和广东江门开平碉楼为典型代表。

四、傣族民居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

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五、蒙古包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普通的蒙古包,高约十尺至十五尺之间。包的周围用柳条交叉编成五尺高、七尺长的菱形网眼的内壁,蒙古语把它叫作“哈那”。

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据主人的经济状况和地位而定。普通小包只有四扇“哈那”,适于游牧,通称四合包。大包可达十二扇“哈那”。包顶是用七尺左右的木棍,绑在包的顶部交叉架上,成为伞形支架。包顶和侧壁都覆以羊毛毡。包顶有天窗。包门向南或东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蒙古包

百度百科——傣族民居

百度百科——碉楼

百度百科——四合房

百度百科——窑洞



1、贵州吊脚楼

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则盖小青瓦或杉皮。

吊脚楼的造型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柱、枋、梁、檩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网络体系,奠定长方形结构的基础。

2、侗族鼓楼

侗族的一种融合宝塔与亭阁风格于一体的特有建筑物。可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等构造。楼身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上部似塔,重檐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层,多可达11层;下部似亭,为一正方形厅堂,宽约二三丈见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设座,可容二三百人集会。

3、布依族石板房

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石头建造,三四层的石楼就有几十栋。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

4、长房子

云南少数民族基诺族的长房子,这是一栋杆栏式建筑,数十根柱子撑起一座长约50多米的房子,下层2米高,四周没有围栏。据史料记载,滇西北的少数民族独龙族、少数民族怒族和滇西南的少数民族布朗族、少数民族基诺族,半个多世纪以前都住这种长房子。

5、竹楼

傣家竹楼为栏杆式的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竹楼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

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冬暖夏凉。傣家人喜欢在竹楼周围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满诗情画意。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56个民族建筑有哪些



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1、北方草原民族:圆锥形的毡房,简易敦厚

主要包括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等民族,以牧业区的蒙古包和毡房为典型建筑。草原上生活的各游牧民族,过去逐水草而居,易于拆建转移的毡帐,成为他们最方便的住所。

这种圆形或圆锥形的毡房,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面盖有毛毡,用绳索勒住。顶部中央是圆形天窗。这种房子冬天可以防止大风和寒冷的袭击,夏季则可减少阳光的照射。

2、西双版纳傣族: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傣族聚居地区的云南西双版纳,代表性民居是竹楼。因聚居地处在亚热带,还保留着祖先“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村落大都在平坝区近水之地。竹楼也成了傣族的一个符号。

傣族人就住在高悬于地面之上的竹楼里,一来可以防潮,二来可以防野兽,而且通风、日照良好,冬暖夏凉。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凡是桌、椅、床、箱、笼、筐,都用竹制成。

3、内蒙古地区:砖瓦起房,排列整齐

蒙古族农区和朝鲜、满、锡伯(东北和新疆都有分布)、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的民居,在定居之后,基本上都是砖瓦房。满族有四合院。朝鲜族的村落里各家新建房多成行排列,布局非常整齐,带有篱笆或栅。

4、维吾尔族地区:土坯建筑,经济实用

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有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

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

5、土家族地区:吊脚楼起屋,适应地形

土家人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同时,力求上部空间发展,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从而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这也确证了“巢居”是南方史前建筑的基本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维吾尔族民居

百度百科-土家族民居

百度百科-蒙古民居

百度百科-傣族民居

百度百科-东北民居



中国民居建筑分布于祖国秀丽的山川之间,深深地扎根于各民族文化的沃土,异彩纷呈,多姿多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如:草原的蒙古包,广西壮乡的麻栏,陕西高原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等。这些丰富的建筑类型,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和社会历史的见证。

贵州山地区考察了众多苗寨、侗寨、布依寨等少数民族村寨

羌族的碉楼、西藏的石雕房、贵州布依族的石头房,桂北地区壮族的干栏、傣族的干栏、苗族的干栏、侗族的干栏……
傣族民居建筑因竹楼草顶或杉树皮顶,显得轻巧、活泼、通透;
侗族、壮族的民居建筑因木楼瓦顶,显得端庄、大方。


竹楼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
竹楼是傣族的特色建筑。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的标志性...

我国有哪些民居形式,例如蒙古族,蒙古包?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有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

新疆有哪些古建筑类的景点值得推荐?
喀纳斯景区 喀纳斯不仅以其神秘的湖光山色吸引着游客,还有图瓦人的木屋村落。这些木屋村落保留了原始的木质结构,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了解图瓦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好地方。阿帕霍加墓 位于喀什地区的阿帕霍加墓,又称为香妃墓,是新疆著名的古建筑之一。这座陵墓建于公元17世纪,是为纪念当地一位名叫阿帕...

布尔津县有什么值得游客参观的特色建筑?
哈萨克民俗文化村:这是一个展示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村落,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典型的哈萨克毡房(蒙古包),了解哈萨克族的生活方式、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村里的建筑和装饰都充满了民族特色,是体验当地民族文化的好去处。布尔津古城:虽然经过多年的变迁,古城的许多建筑已经不复当年风貌,但是仍然有一些古...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展品?
傣族服饰: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独特。在博物馆中,你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的傣族服饰,包括刺绣精细的长裙、华丽的头饰和银饰。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傣族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习俗。傣族建筑模型:西双版纳的民族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以傣族竹楼最为...

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有哪些?
北京四合院、满族四合院、窑洞、藏族雕房、云南一颗印、蒙古包、阿以旺、海草房、竹楼、撮罗子、树上昂库 。。。应该还有 短时间想起这么些 望采纳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藏族民居极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其中又以碉房最富北方情韵。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

五十六个民族的房屋都有自己的特点吗?都是什么?
13.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14.怒族的住房最早以岩洞草棚、茅草房居多,随着生产力发展及受周围民族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住房形式,除原...

中国十大民居有哪些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
内蒙古的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土家的吊角楼,傣家的竹楼,客家的土楼,藏族的碉房。还有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北京四合院 ...

佳县17282251584: 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有哪些? -
太杰头力: 北京四合院、满族四合院、窑洞、藏族雕房、云南一颗印、蒙古包、阿以旺、海草房、竹楼、撮罗子、树上昂库 ...... 应该还有 短时间想起这么些 望采纳

佳县17282251584: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
太杰头力: 藏族的布达拉宫、傣族的竹楼、壮族的吊脚楼、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纳西族的丽江古城、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铜鼓坪、芦笙堂、妹妹棚、跳花场,侗族的鼓楼、花桥、戏楼、祖母堂、布依族的凉亭、歌台.

佳县17282251584: 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有哪些?6种 -
太杰头力: 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羌族的碉楼,客家的土楼,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的吊脚楼,藏族的碉房、帐房等.

佳县17282251584: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试着介绍一下 -
太杰头力: 布依族的石板房

佳县17282251584: 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
太杰头力: 藏族的布达拉宫 侗族的程阳风雨桥 等

佳县17282251584: 我国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什么,请问 -
太杰头力: 圣披得堡的建筑中既有巴洛克式,也有洛可可式;既讲究对称,又破坏平衡;既追求宏伟气势,又注重雕塑细节,特别是那些镶嵌在每幢建筑上的细节,成了一种特殊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浪漫典雅的过去. 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早按照统一风格...

佳县17282251584: 各具特色的民居 -
太杰头力: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

佳县17282251584: 民族形式的建筑有哪些 -
太杰头力: 徽派建筑,徽派牌坊,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什么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佳县17282251584: 少数民族的特色住房有哪些 -
太杰头力: 蒙古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用毡块、木料构成.蒙古语称“蒙古勒格尔”.圆形尖顶,用一屋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包门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