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的第一人称散文或文言文形式

作者&投稿:右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散文形式的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赏析]⒈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 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 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 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桥,似给旅 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路漫漫其 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零汀的 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 “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却难 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 水,愁绪任横流。驿站飘失了,残留 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 仕途失意,难耐凄凉,是是非非,融进 萧萧悲凉的“西风”。瘦弱羸马,驮着 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〇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水:指海水。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峙:直立。〇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阳和月亮。之:结构助词,可不译。行:运行。若:像,好像。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里:义同“中”,里面。○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咏:用诗歌来抒发。志:心愿,胸怀。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沧海:“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澹澹:“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又可形容广漠。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萧瑟:“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又写作“萧飒”。“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灿烂:“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又写作“粲烂”。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解题】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赏析一: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金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的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怀抱的。《观沧海》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志在容纳,以海自比。他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都反映了他统一国家的大志,这种英雄本色是一般诗人学不到的。这也正是曹操的诗既有艺术的魅力,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又有深刻含意,能鼓舞人积极进取,增强胜利信心的根源。










赏析二: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赏析三: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 ,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突入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风吹浪打,碣石山岿然不动。山高风急,激起诗人登高观海的万丈豪情。这豪情中蕴藏着诗人标领历史潮流,敢做敢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品格;凝铸着诗人不怕艰难险阻,傲视群雄,坚毅从容的军事家风采。满山繁茂的草木,让诗人看到了他中军帐内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看到了他麾下摧枯拉朽的百万雄师;看到了屯田村落里军民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瑟瑟的秋风,是战旗猎猎飘响;涌起的洪波,是战略决战取得胜利时,将士们冲破道道敌军防线的壮观场景。看着、想着,南征北战的艰辛;战乱不止,百姓未安,天下尚未统一的忧思;自己的作为仍有人非难、阻挠的孤愤……这时也涌上心头,诗人的思绪怎能不象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回荡激烈呢?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晚秋时节的碣石山上草木峥嵘、生机一片,得益于丰厚的水土保持。日月遨行太空、银河纵横天幕,这至大至刚、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包容万物的沧海。山,雄伟不失灵秀;海,壮阔不失厚重。刚柔相济、德威并举政治谋略的施展,“唯才是举”政策的推行,不也正如这山、这海么。有山一样的品格,有海一样的胸怀,必定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整首诗从字面上看都是在写自然景物,寄情抒怀不见踪迹。这既反映了诗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政治家风范,也反映出他以“大无”化生“大有”意境的高妙艺术手法。
海山秋色图令人心向神往,《观沧海》诗更令人诵之难忘。









赏析四:

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中国北部。这首诗是曹操在行军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是我国写景诗中最早的名作。

开头两句,叙写游览的地点,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写观海所见景物。

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诗人观海所见。一个“何”字写出了游客惊叹的神情;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掀起连天巨浪,其声势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吗?

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与诗的正文没有关系,但有加强表达感情的效果。

这首诗的重要特点是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观沧海(散文)
突入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风吹浪打,碣石山岿然不动。山高风急,激起诗人登高观海的万丈豪情。这豪情中蕴藏着诗人标领历史潮流,敢做敢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品格;凝铸着诗人不怕艰难险阻,傲视群雄,坚毅从容的军事家风采。满山繁茂的草木,让诗人看到了他中军帐内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看到了他麾下摧枯拉朽的百万雄师;看到了屯田村落里军民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瑟瑟的秋风,是战旗猎猎飘响;涌起的洪波,是战略决战取得胜利时,将士们冲破道道敌军防线的壮观场景。看着、想着,南征北战的艰辛;战乱不止,百姓未安,天下尚未统一的忧思;自己的作为仍有人非难、阻挠的孤愤……这时也涌上心头,诗人的思绪怎能不象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回荡激烈呢?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晚秋时节的碣石山上草木峥嵘、生机一片,得益于丰厚的水土保持。日月遨行太空、银河纵横天幕,这至大至刚、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包容万物的沧海。山,雄伟不失灵秀;海,壮阔不失厚重。刚柔相济、德威并举政治谋略的施展,“唯才是举”政策的推行,不也正如这山、这海么。有山一样的品格,有海一样的胸怀,必定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的: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的: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

次北固山下
路过一座青如碧水的青山,行舟在绿如青山的碧水上,山水相融,山水交织,绿得惹人,绿得陶醉,似乎也将天给染绿了。我就在这浓浓绿意中穿梭,分不清那是山,那是水。
忽然,江面宽了起来,激起千层浪花,又泛起层层薄雾,笼罩江面,顿时,感觉四周宛如人间仙境,而自己,又宛若那逍遥自在的神仙,在腾云驾雾一般。
过了少许,风灌满了帆,帆似一位吃饱了的壮汉,倾刻间力如泉涌,将小舟拽到前方的江面。
天,蹑然亮了起来,夜,又是那么短暂,见渐渐东升的旭日,将光芒如利剑般划破长空,刺向远方……望着喷礴的初阳,心中忽地涌出一丝惆怅,江上春早,旧年以过,新年又来了,春的脚步已遍步神舟大地,而我的家书却要何时到呢?
几声雁鸣透过苍穹,寻声而望,几只孤雁正一面悲鸣一面往洛阳飞去,我心中的惆怅又进一步加深,唉,孤雁,你就是不能将家书送往我处呢?

一条弯曲幽深的小路,蜿蜒伸向初春的青山,我的小船漂浮在山前澄清的碧水上,悠闲自得,随意游荡。潮水漫涨起来,却让江岸显得逾发宽阔,水面被风吹皱,摇荡轻轻的一片孤帆。阳光从海上弥漫起来,犹如光的芒刺,点破残夜,拂去黑暗,吐露霞光,江南的春啊,你来得这么早,去年的冬意仿佛瞬间被你驱走,一丝儿都感觉不到了。我有一封满载浓情的信,写在心里,写在水波,写在春的意象,可它如何才能暖回家乡?北飞洛阳的归雁们,只好拜托你们,做一次匆匆的传递,让千里之外的家园,也能感受此时此刻,我的淡淡的喜悦。

哈哈,不好意思,乱来的!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七年级全部古诗词
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共计6篇,上册5篇,下册1篇。上册:《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秋思》一、《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七上语文需要背诵的内容
七上语文需要背诵的内容有《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赏析:这...

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哪一篇课文好讲一点
《观沧海》。1、《观沧海》是一首五言律诗,而《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七言律诗,《观沧海》字数更少,更好讲。2、《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而《次北固山下》中“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

初一第四课古诗四首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一第四课古诗四首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1.观沧海: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什么情感?
《观沧海》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

七到九年级所有古诗
七到九年级古诗:《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钱塘湖春行译文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钱塘湖春行译文 展开  我来答 17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 我♂恨♀考★试 2007-11-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望岳,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内容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各表达了作者的那些情怀...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2、《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诗句...

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哪一篇课文好讲一点
观沧海比较好讲一点!《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次北固山下》中“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小店区17125753017: 文学常识填空.(1)《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诗人.他的诗以 - ... -
频葛诺邦:[答案]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马致远 元戏曲 关汉卿 秋思之祖 小令 曲牌名 题目 (3)白氏长庆集 唐 自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4)王湾 唐 五 律

小店区17125753017: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西江月》《天净沙·秋思》的作家.年代.体裁.是什么()都要) -
频葛诺邦: 1、《观沧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体裁属于汉乐府诗.2、《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

小店区17125753017: 初一上学期所有作者简介加代表作(义务教科书) -
频葛诺邦:[答案] 这是全部的自己看吧 七年级上册全部的 1 《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王家新 著有诗集《纪念》 2 《走一步,再... 15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

小店区17125753017: ...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见长.他与其子_____、_____合称“三曹”.(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该诗作者为_____代诗人_____.  (3)《... -
频葛诺邦:[答案] (1)《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政治家 军事家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2)停泊 唐 王湾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店区17125753017: 古代诗歌4首 -
频葛诺邦: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

小店区17125753017: 文学常识填空.(1)《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 --------,是---------(时期)著名的--- -
频葛诺邦: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马致远 元戏曲 关汉卿 秋思之祖 小令 曲牌名 题目 (3)白氏长庆集 唐 自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4)王湾 唐 五 律

小店区17125753017: 《观沧海》这一首诗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诗人,他与子 ( )、 -
频葛诺邦: 《观沧海》这一首诗选自《步出夏门行》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 )(朝代)(政治家 )家、(军事家 )家、诗人,他与子 (曹丕 )、(曹植 )合称“三曹”.《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思是(停留),该诗作者为(唐王湾)代诗人(王湾) 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达胸襟的诗句是:__ 日月之行___,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一句有关夏天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店区17125753017: 初一上册课后古诗 -
频葛诺邦: 注:有的省份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则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本页面仅以初中三年年进行中学古诗归纳.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仅以“人教版”为参考标准. 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共计6篇,上册5篇,下册1篇. 上册:《观沧...

小店区17125753017: 《观沧海》与《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上来看是什么诗? -
频葛诺邦: 《观沧海》是古体四言诗.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

小店区17125753017: 谁知道这五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
频葛诺邦: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