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塞腰鼓?

作者&投稿:通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塞腰鼓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叙写了安塞腰鼓的形式、历史、魅力和人们对腰鼓的喜爱,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表现了中国民族风俗历史的悠久。
文章的主旨: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人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安塞腰鼓》 作者: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这是一篇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告诉我们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的文章。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编辑本段二、安塞腰鼓的表演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这里是用来表达胜利的欢呼和丰收的喜悦。颇密的击鼓声,强悍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尽现男子阳刚之美,在国际上极富盛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腰鼓队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土地神后方告结束。此后,老乡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前由两名伞头领队,后随由挎鼓子和拉花组成的舞队乙-伞头身后紧随的一位挎鼓子,称“头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击鼓能手,全队的动作变换和节奏急缓,统由他来指挥。队伍的后部,是扮成蛮婆、蛮汉的丑角,也有的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等唐僧取经中的人物,随意扭动,逗笑取乐,以增添节庆的欢乐气氛。“路鼓”由于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常用的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开始时由伞头挥伞号令,顿时鼓乐齐鸣,众舞者随伞头翩翩起舞。这一段叫“踩大场”,表演节奏缓慢,目的是打开场地,拉开队伍,稳住观众情绪。第二段载歌载舞,表演节奏渐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变化繁多。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和尚游门”等。到引出“太阳弧”图案后,伞头站到场中央领唱秧歌,唱词视场合和对象而定,“谒庙”时,有拜庙祭文,一般演出有向观众拜年问好的,也有喜庆丰收和祝愿吉祥等内容。伞头唱时,众舞者在场边慢步转圈,并重复接唱每段的最后一句,俗称“接后音”。唱完后,伞头退出场地,由挎鼓子和拉花入场表演,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队形。此刻不受时间的限制,舞者尽情表现各自的技艺绝招,情绪热烈,起伏跌宕,使表演达到高潮。
  近年来安塞腰鼓为了突出挎鼓子的技巧,表演“场地鼓”时由挎鼓子在场内单独表演。众鼓手在头路鼓子的指挥下,精神振奋,击鼓狂舞,此时只见鼓槌挥舞,彩绸翻飞,鼓声如雷,震撼大地,声势逼人,极富感染力。
  这一段结束后,再穿插表演其它形式的小场节目,如“跑驴”、“水船”、“高跷”、“二鬼打架”、“大头和尚”等。节目形式的多少,视各村的人才和条件而定。小场节目结束后,再接着表演一段大场腰鼓。此刻锣鼓敲得快,唢呐吹得紧,击鼓更激烈,情绪更欢快,使整场表演在强烈的气氛和高昂的情绪中结束。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群众赞之为“式子慷慨码子硬”。
安塞腰鼓的特点
  1.通过动律的变化表达舞者的内心激情。舞者击鼓时情不自禁地微微摇头晃肩,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
  2.舞者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下打还是缠腰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但虽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
  3.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难度较大,代表了安塞腰鼓粗犷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
  4.击鼓转身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关键。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动作必有转身,转身时必须要猛,特别是做腾空跳跃落地蹲,边转身、边起步的一套动作组合时,必须在固定的节拍里,运用迅速地猛劲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与连接;
  5.动律形态复杂,跳跃幅度较大。表演随着节奏的加快,脚步便开始复杂的踢踏跳跃,并加大身体左右摆动的幅度。如做“马步蹬腿”、“连身转”、“马步跳跃”等动作时,舞者运用弓步向后连跳两次,然后左腿大步前跨,右腿发力蹬地而起,势若龙腾虎跃,显示出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挎鼓子的服饰装扮与传统戏曲.中的武生相似,穿黑色紧身夸衣;头戴草帽圈;戴髯口,脸要红,眉毛要粗,表演时胡须要摆开。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者的服饰也在变。近年来西河口乡一带的腰鼓服饰,已接近于生活,而真武洞腰鼓队的服饰;仍然保留着古代武士的装扮,头扎英雄巾、腰束战裙、脚蹬红缨鞋,颇似古代征战沙场的士卒将帅。 安塞腰鼓除以舞者自身击打的鼓点为主要伴奏外,也有以民间鼓吹乐队伴奏的,乐器有鼓、镲、锣等,另有唢呐吹奏曲牌,常用曲牌有(搜山令)。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历史悠久,诞生于西北高原,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

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1981年,在与安塞县比邻的延安市梁村乡王庄村一处叫“墓陵塌”的小山坡上,群众在耕地时发现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形制、人物造型相同的两块腰鼓画像砖,均系翻模成型后烧制的。经延安地区文物考古专家鉴定,系宋代造物。画像砖上所塑造的打鼓者,腰挎细腰鼓、侧身、头向左后扬起,左脚着地,右腿前跨蹬出,双手一高一低作挥槌击鼓状;左侧一人为敲镲者,双脚跳起,提左腿,眼看左侧,双手在胸前做打镲状。击鼓者赤膊,穿灯笼裤,腰系彩带,飘至前下方。尤其是打鼓者的动作和形象,颇似当今安塞腰鼓中“马步蹬腿”的第四拍和“前进步”的第二拍动作。腰鼓画像砖的画面清晰,造型美观,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宋代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对研究陕北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

安塞腰鼓以其独特风格、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而闻名天下,它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充分表现了黄土地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朗乐观的性格。安塞腰鼓的表演,既不受场地限制,也不受人员多少制约。大路上、广场里、舞台中均可表演,可一人单打,可双人对打,也可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群打。单打者腾跃旋跨,时如蜻蜓点水,时如春燕衔泥,时如烈马奔腾,时如猛虎显威;群打时则能变幻出多种美妙的图案,气势壮观。

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快放快收,变化神速,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使自身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在安塞县相当普及,分布于谭家营、西河口、沿河湾、真武洞等乡镇,有南派北派之分。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问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町由儿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是什么?谢谢
民间艺术。

安塞腰鼓是什么梗
是斗鱼主播老乌鸦的一段搞笑视频,现在也指动漫中将一个人夹在腰间打屁股的情节。网友把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一段男嘉宾相亲的视频中,男嘉宾的头换成了老乌鸦的头,并上传至网络。在线下见面会的时候,就有粉丝给他准备了安塞腰鼓,他也很配合地给大家表演。于是粉丝就结合他平时直播的火影忍者...

安塞腰鼓发疯文学梗出处来源是什么安塞腰鼓是什么梗什么意思
近年来,"安塞腰鼓发疯文学"在网络上走红,这个梗源于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原本是一种陕西的民间舞蹈,以其激昂的描述和独特的韵律而闻名。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描绘了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读起来仿佛让人感受...

什么叫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编辑本段二、安塞腰鼓的...

安塞腰鼓是什么意思
安塞腰鼓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汉族民俗舞蹈。这种舞蹈的表演可以由几个人到上千人一同进行,其磅礴的气势和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安塞腰鼓出自于我国的什么地区
安塞腰鼓出自于我国的延安市安塞区。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传统民俗舞蹈。安塞腰鼓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是什么梗?
安塞腰鼓本是陕西省一种传统民俗舞蹈,后发展成为发疯文学新流派。安塞腰鼓发疯文学主要出自自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安塞腰鼓》,描写陕西的传统舞蹈安塞腰鼓,因为文章描写的措辞激昂,押韵众多,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读起来很像发疯情绪亢奋的样子,特别适合用于编写各种发疯文学,因此成为了“发疯文学”的一种...

安塞腰鼓什么梗
7月动漫新番《重来吧魔王大人》中魔王九内伯斗把露娜扛在腰间打屁股的名场面。因为动作沙雕畜又有节奏韵律,背景是黄土高原,地域附近陕西的传统舞蹈又是安塞腰鼓,因此得名。后来普遍用来形容二次元打屁股的场面。电视动画《重来吧,魔王大人!》改编自神埼黑音著作的同名轻小说,于2018年9月宣布了动画化的...

安塞腰鼓的历史是什么?快点!!!
安塞腰鼓的表演风格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通过动律的变化表达舞者的内心激情;2. 舞者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动作显得挺拔浑厚;3. 做踢腿、跳跃动作时,舞者需要有股子“蛮”劲;4. 击鼓转身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关键;5. 动律形态复杂,跳跃幅度较大。安塞腰鼓的表演服饰装扮与传统戏曲中的武生相似,舞者...

有关于安塞腰鼓的资料么?
安塞腰鼓是一种结合了舞蹈、歌曲和武术的民间鼓舞形式,它在陕北地区尤其以延安市的安塞县最为盛行。这种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当地人民的阳刚之美和欢乐情绪。在表演上,安塞腰鼓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表演者通常为数十人甚至百余人,包括拉花女角、...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腰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 搜狗百科
束哲小儿: 7月动漫新番《重来吧魔王大人》中魔王九内伯斗把露娜扛在腰间打屁股的名场面.因为动作沙雕鬼畜又有节奏韵律,背景是黄土高原,地域附近陕西的传统舞蹈又是安塞腰鼓,因此得名. 很多人慕名前来观看这部动漫为了一睹安塞腰鼓芳容... 后来普遍用来形容二次元打屁股的场面.转自小鸡词典@晴晴子么么哒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网上的安塞腰鼓是什么意思 -
束哲小儿: 是斗鱼主播老乌鸦的一段搞笑视频,现在也指动漫中将一个人夹在腰间打屁股的情节. 网友把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一段男嘉宾相亲的视频中,男嘉宾的头换成了老乌鸦的头,并上传至网络.在线下见面会的时候,就有粉丝给他准备了安塞腰鼓,他也很配合地给大家表演.于是粉丝就结合他平时直播的火影忍者手游,将《火影忍者》中宇智波斑的经典台词:你也想起舞吗改成你也想打鼓吗. 后来在动画《重来吧,魔王大人!》中,魔王把圣女夹在腰间打她屁股,动作与打安塞腰鼓十分相似,于是观众调侃:好一个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本是陕西省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转自小鸡词典@小牛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旅游常识中什么是安塞腰鼓?
束哲小儿: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安塞腰鼓是什么意思 -
束哲小儿: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这里是用来表达胜利的欢呼和丰收的喜悦.颇密的击鼓声,强悍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尽现男子阳刚之美,在国际上极富盛名... 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对安塞腰鼓的认识 -
束哲小儿: 什么意思?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粗犷、豪放的鼓.其中体现了黄土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安塞腰鼓是什么
束哲小儿: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的文章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安塞腰鼓是什么? -
束哲小儿: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安塞腰鼓是什么
束哲小儿: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

神农架林区17368589829: 安塞腰鼓是什么地方的民间舞蹈 -
束哲小儿: 鄙视流星雨···· 安塞腰鼓是 陕北 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