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写 《清平调》三首

作者&投稿:经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为什么写 《清平调》三首~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扩展资料: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白话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
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平调三首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节选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如下: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
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调词三首

写《清平调》的原因: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在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就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芜湖市13035013122: 李白为什么写 《清平调》三首 -
野例银杏: 应唐明皇之命,赞美杨贵妃

芜湖市13035013122: 《清平调》是李白为谁而作?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 -
野例银杏:[答案] 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 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

芜湖市13035013122: 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如何解析呢?
野例银杏: 相传,一次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玩赏片刻,唐玄宗传令 李白进宫填词助兴.不料李白正在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到沉香阁的时 候酒还没醒,听说玄宗之意,满心欢喜,故意要求高力士给他脱靴,杨国 忠给研磨,杨贵妃捧墨.然后才挥毫泼墨,写就《清平调》三首.

芜湖市13035013122: 李白《清平调》写作背景 -
野例银杏: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

芜湖市13035013122: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为谁写的 -
野例银杏: 写的是杨贵妃.原诗如下,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意思是,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

芜湖市13035013122: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诗是什么 -
野例银杏: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诗为: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唐】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

芜湖市13035013122: 李白的清平乐为谁而写 -
野例银杏: 杨贵妃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芜湖市13035013122: 我想求李白为何能写出如此飘逸之作、跟他所在环境有何关系!三首清平调如此神韵 -
野例银杏: 李白能作诗文必然与其出身有关,再高的天才没有环境渲染也不可能将其发挥,但是历史上李白父辈以上家境的资料几乎没有,只能从他的诗文及后人的推断中猜测,但是纵观当今时代,哪个成功人士没有收到境遇的熏陶?如此大才,进宫后仍作出了清平调三首,显出奴颜婢膝的一面,这难道不是环境使然么?被贬之后才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言,也正说明情绪随境遇而改变.这个年轻时期的杀人犯,其才气无人能出其右,虽然是有其自己的天才但是他的成功必定是环境使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