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身为汉初三杰之一,为何选择了归隐呢?

作者&投稿:费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好几位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他们或开创了新的朝代,或安邦定国,或力挽狂澜。以他们非凡的智慧,成就了旷世的功业。他们人格高洁,淡泊名利,具有政治才能,泽被天下苍生,却没有政治野心,对功名利禄无所营求。也因此,更让后世敬仰。而汉代开国“三杰”中的张良,正是这样一位智者。
论起出身,他不知比汉高祖刘邦高出多少!他的祖先是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人,祖父、父亲做了五代韩王的宰相。可说是一位系出名门的相国公子。秦国灭韩的时候,他年纪虽然小,却心怀亡国之痛。为了替韩国报仇,他把家里的家产全部变卖,招募刺客,谋刺秦始皇。他找到了一个猛男,订制了一柄重大一百二十多斤的铁椎,埋伏在秦始皇东巡路线的“博浪沙”,准备趁着秦始皇出巡时,用这铁椎攻击秦始皇的座车,为天下苍生除去这暴虐不仁的“始皇帝”。可惜,秦始皇命不该绝,这一椎掷偏了,误中副车。秦始皇本来以为自己的严刑峻法,已威服了天下,皇帝宝座稳如泰山,想不到竟有人敢谋刺他。又怒又恨又怕,下令大索天下,捉拿刺客。张良只得隐姓埋名的逃走,躲藏在下邳逃避追捕。
也就在下邳,他有了奇遇。他遇到了一个老人,坐在桥头。见他走过时,就故意的把鞋一脚踹到了桥底下,叫张良为他捡鞋,还叫张良为他穿上。以张良这样贵家出身的公子,哪被人这样支使过?但,他可怜这个老人年迈,还是照办了。这老人看他“孺子可教”,约他第五天天亮时在桥上见面。第一次张良按时天明赴约,老人先到了;第二次,才鸡鸣破晓,他就去赴约,还是被老人抢了先。老人比他先到,就生气的责备他与长者约会还迟到!到第三次,他三更半夜就去赴约,终于比老人先到,也通过了老人对他耐心与毅力的考验,证明了他是可以托付大任的人。就送给他一卷竹简,他展开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老人说:“你好好的研读,读通了,就可为帝王师!”他在仔细的研究思考之后,终于融会贯通。并且以这部书为基础,辅佐刘邦,开创了汉代开国大业。
过了十年,秦始皇死了,秦二世为赵高左右,弄得天下民不聊生。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张良也招募了一些人马,伺机而动。他曾把《太公兵法》讲给一些人听,别人都没法了解其中的高妙。而讲给沛公刘邦听时,刘邦虽然不学无术,却非常欣赏,而且愿意听张良的意见。因此,他选了沛公刘邦做他投效的对象。虽然如此,他还是心系韩国。当时,各路人马中,势力最大的是项梁。项梁为了号召天下,立了楚国的后裔为楚怀王。张良跟随刘邦去见项梁时,请项梁立韩国的公子韩成为韩王。项梁听了他的话,果然立了韩成为韩王,并派张良为韩王的执政。但,韩国本身的力量实在太薄弱了,不能独自成事。于是刘邦把韩王留守在阳翟,自己带着张良继续与秦作战。
刘邦在他的谋划下,势如破竹的攻破了秦都咸阳。出身寒微的刘邦,见到咸阳的繁华,秦宫的美女,就忘了形,只想留在秦王宫中享乐。樊哙劝他不要住在宫中,他不肯听。张良也严正的劝告他:“就因秦皇无道,天下百姓痛恨暴秦,您才有今日。如果您才进秦宫,就迷失在繁华声色中,只想享乐,你这样不是让天下人失望吗?”刘邦这才听劝,回到霸水屯兵。项羽不久后也到达了,非常妒恨刘邦占了首功,想发兵攻打刘邦。幸好,曾受过了张良恩惠的项伯,为了报答张良,前来通风报信,又设计在“鸿门宴”上,让刘邦逃走,这才让他逃过了一劫。他又请项伯为刘邦讲情,一再的为刘邦说好话,转达刘邦愿为项羽的臣属意愿,请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为了感谢张良,赐给张良黄金百斤,珍珠两斗。张良毫不吝惜的把这些财物全部都送给项伯,请项伯说服项羽把汉中之地封给刘邦。而当时的汉中在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对外交通十分不便,只能靠着栈道通行。但张良却在送刘邦到汉中的时候献计:一路走,一路把走过的栈道都放火烧了;烧掉了栈道,等于断绝了返回关中的通路。这样做,等同于和项羽表明了不敢和他夺天下。只有让项羽放了心,才能确保刘邦的安全。
后由于张良不忘故主韩成,想追随故主。可是项羽不肯放韩成回韩国,后来更把韩成杀了。张良到这时,也死了为韩国复国的心,于是便全心辅佐刘邦。在他的策划下,虽然“明烧栈道”,却“暗渡陈仓”,刘邦还是从另一条路,回到了中原。先平定了秦地,再向东攻打项羽。以“事成分地之约”,让各拥重兵,却心存观望的各路兵马都来投效。并重用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逼得项羽自刎乌江,奠定了汉朝一统江山的基础。
而后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功臣。他认为:张良虽然从不曾冲锋陷阵,但,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想让张良自己在齐国境内,选择三万户的地方作封邑。张良却说:“当初臣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相遇,这是上天把臣送给陛下。臣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邑,就请陛下封臣于留,来纪念这一番的君臣遇合吧。”于是,刘邦便封了张良为“留侯”。
张良建立了这样的功勋,却并不想当官掌权,他总是从大处着眼,及时给皇帝当“顾问”。在封赏功臣不周,群臣疑虑的时候,他建议汉高祖先封大家都知道他最讨厌的雍齿为什方侯,以定安人心。在大家都主张建都洛阳的时候,他力主定都关中,以奠定长治久安的基础。又建议拜萧何为宰相,以平治天下。这些建言,都证明他的确有远见,而且出发点都是无私无我的。
在国家安定之后,他因为身体不好,就足不出户,自己闭门静修,不再过问朝政。他说:“我家世代相韩,所以不惜万金,为韩国报仇。博浪沙一椎,震动天下!又为帝王师,封赏万户,位列诸侯。人生至此,于愿已足,现在只希望追随赤松子云游习道,不问世事。”由此可知他真是一个淡泊名利,具有大智慧的人。世俗间的功名利禄,完全诱惑不了他。像这样“一柱擎天”的开国功臣,相貌却非常清俊秀雅,有如美妇人。说来,人真是“不可貌相”呢!


张良为何不阻止刘邦杀了韩信呢?
汉代人对张良的评价颇高,陈平说他是“智足决疑,功成身退,元勋之首冠也。“而刘邦给了他极高的评价“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张良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汉书》有云“后韩信破齐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足矣见到身为西汉三杰之首的张良的智慧,...

汉初三杰——张良传基本信息
《汉初三杰——张良传》采用了简装设计,方便携带和阅读。选用优质的胶版纸,保证了文字清晰,纸张触感良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阅读的体验。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对张良这位重要历史人物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研究与了解张良不可或缺的资料。2007年1月1日的印刷时间,标志着这本书的权威性...

我国历史上的三大战神三大谋士三大汉奸分别是谁
张良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协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汉朝!多次出谋帮刘邦化险为宜!因此张良作为刘邦集团最核心的智囊,可以说没有张良为刘邦谋划,刘邦集团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壮大到最后统一天下!成就核心:圯上受书 佐策入关 斗智鸿门 暗度陈仓 下邑奇谋 虚抚韩彭 劝都关中 明哲保身运筹帷幄的为大汉天下和...

为什么刘邦没杀几个功臣,总有人说刘邦杀功臣呢?
众所周知,刘邦晚年变得爱猜忌、多疑,不再信任当时一同征战沙场的功臣将领们,唯恐异己叛变,于是有众多功臣诸侯纷纷被害,韩信被杀,萧何入狱,那么身为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下场如何,有没有被高祖所杀呢?对于张良之死,通常有两个说法,一是安享晚年,居官善终;还有一个说法是功成身退,隐于山林。张...

韩信为何被宫女用竹竿戳死?难道吕后、萧何没有兵器吗?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其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功勋。也因此汉高祖刘邦允诺他三不杀,即: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当然史料对此未有记载,而是出自于《西汉演义》。然而似乎只要通过起义建立的王朝,帝王登基后,开国功臣们往往都会面临“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尤其是刘邦,...

历史上带良字的名人?
1.张良 (前262—前186)字子房,汉族,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政治家。传为汉初城父(《史记.索引》引《后汉纪》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

张良没有实际功劳,为什么依然是汉初三杰呢?
并且极力争取复立韩王。《史记》之中记载“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张良巧借项梁举楚怀王的机会顺便将韩王也给复立了起来。只可惜韩国的发展一直都不顺利,和秦军之间也是互相拉扯,总是有胜有败毫无建树。

萧何为何要主动献计帮助吕后诛杀韩信?为了保全自己吗?
倘若说起韩信,世人都会想到那个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英姿飒爽的男子。韩信身为“汉初三杰”之一,带领众多部下在乱世中,常常以少胜多,打出了一番天地,几乎战无不胜。而韩信一生之中,最为经典的战役,便是逼迫项羽在乌江自刎了,也正是因为这份功劳,韩信在大汉王朝刚刚建立时,便成为了异姓...

韩信没有实战经验,为什么打仗那么厉害?
赵括在长平之战之前同样也没有经验,但是最终却成为了一个笑话。那为什么,这两个人同样都是没有经验,偏偏韩信就可以成为兵仙,赵括却只能是纸上谈兵呢?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一直以来可能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男神,他原本投靠项羽,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无奈之下转投刘邦,幸亏萧何慧眼识人,否则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的夫人是谁
1有说张良妻亦为韩国贵族,后漂泊途中为张良所救,后结为配偶,与良激情甚笃。 也有说良妻为一有势力的人(健忘是谁~)之女,早与良有婚约。她同样体弱,牺牲时良亦沮丧至极。2水镜(可是这是嬉戏里的人,可托度不大) ,感激,水镜相似是 ,大男子难保内子事。你真切汉朝张良是奈何落发的吗?...

海淀区19446485253: 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张良得以善终 -
桓咽烈爽: 不知道楼楼你发现没有,张子房在最后的时候,手上的权利其实很小哦 这就是子房的聪明,他的威望绝不比任何人少,但是他不握实权,所以刘邦就对他没那么小心,吕后也只是在意这号人,而不想对他怎样了 子房真的很聪明,所谓明哲保身就是这样 至于韩信、萧何,他们两个,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大将军,谁对他们不会起歹心,就算刘邦、吕后不把他们怎么样,也有的是想上位的人把他们给弄下台 再有就是,子房对刘邦来说,比较特殊,他可以说是刘邦成就这个伟业的一个很关键的契机,不是韩信、萧何这种感觉,而是张良在神话刘邦,说刘邦是龙的儿子,把他的威望提高了,自然追随他的人就多了,这是一个必要的东西,比才干、后援还重要

海淀区19446485253: 萧何韩信是怎么死的 -
桓咽烈爽: 汉初三杰在西汉建立以后,张良辞官归隐,萧何求田问舍,二人都得以寿终正寝,而韩信手握重兵,最终被刘邦设计害死.

海淀区19446485253: 张良为什么选择辅佐刘邦这个无赖也不选择项羽呢? -
桓咽烈爽: 要想知道张良为什么辅佐刘邦,就要先知道张良为什么离开项羽,要想知道张良为什么离开项羽,首先要弄明白张良为什么到了项羽身边:因为项羽劫持了张良的主君韩王成……当张良跟着韩王被迫到了项羽身边后,项羽又把韩王杀了,所以张...

海淀区19446485253: 张良为什么以灭秦为己任 -
桓咽烈爽: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似乎特别憎恨秦国.张良年轻时曾在淮阳学礼,见到仓海君,并认识了一个大力士.大力士很欣赏张良,愿为张良效力.于是张良不顾风险,决定和大力士一起趁秦始皇东游的时候行刺秦皇,但最终失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张良特别憎恨秦国,那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张良的祖先是秦国人,他的伯父、父亲五世相韩,受到韩国国君的重用.因此,当秦国灭了韩国,对张良来说,那就一定要以灭秦为己任,为祖国报仇,让祖国光复.

海淀区19446485253: 张良为因何不阻止刘邦杀了韩信? -
桓咽烈爽: 首先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大汉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萧何和韩信作为三杰也一样.但三人中,最令刘邦放心不下的是韩信,因为其手中握有兵权.又因其平定天下之时表现出的出色作战能力,使刘邦如骨在喉,不得不防.而韩信虽...

海淀区19446485253: 刘邦为什么没有杀了张良和萧何? -
桓咽烈爽: 因为他们两人和刘邦关系实在太好而且张良自己隐居去了萧何为了安全不惜强占百姓耕地来污化自己的名声两人对他没威胁

海淀区19446485253: 留侯世家译文全文(留侯世家)
桓咽烈爽: 1、留侯说的肯定是张良了,汉初三杰之一,佐刘邦平定天下,封八千户侯.2、张良的祖上一直都是战国时期韩国的相国,秦灭韩后,张良为了复仇,曾经亲自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成,逃跑了.3、后来遇到刘邦,成为刘邦的谋臣,并在多次重大军事和政治事件中显示了其卓越的才能,所以最后刘邦称帝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海淀区19446485253: “汉初三杰”的结局如何? -
桓咽烈爽: 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③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人闲事,欲从赤松子④游耳.”乃学辟⑤谷,道引轻身.⑥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闲,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1留侯不...

海淀区19446485253: 史记张良生平事迹
桓咽烈爽: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为汉初城父(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汉初三杰”之一.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

海淀区19446485253: 历史上的张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历史上有没有喜欢的人 -
桓咽烈爽: 1.汉高祖刘邦评论张良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张良有两个儿子,有无喜欢的人已不可考.2.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