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诗人的执着和超脱

作者&投稿:第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除夕之夜,陪伴我的只有苏东坡的作品。
  读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
  有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
  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惟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
  “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捧腹大笑,连声称是。在苏东坡的私生活中,最幸运的事就是有这么一个既有魅力、又有理解力的女人。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自从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舞台以后,他两度遭到贬谪,从三十五岁开始颠沛流离,在一地居住从来不满三年。你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无止地向新的谪居地进发。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到海南岛,他这个一天都离不了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通的蛮族中了却残生。
  二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故,不合时宜。
  苏东坡曾把写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这正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着。
  真的,诗人的性格各异,可都是一些非常执着的人。他们的心灵好像固结在童稚时代那种色彩丰富的印象上了,但这种固结不是停滞和封闭,反而是发展和开放。在印象的更迭和跳跃这一点上,谁能比得上孩子呢?那么,终身保持孩子般速率的人,他所获得的新鲜印象不是就丰富得惊人了吗?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似乎在孩子时期一旦尝到了这种快乐,就终身不能放弃了。他一生所执着的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的新鲜的感受——美感。对于他来说,这种美感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富比王公,没有这种美感,生活就索然乏味。贫如乞儿,不断有新鲜的美感,照样可以过得快乐充实。
  美感在本质上的确是一种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感觉,其特点一是纯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这两个特点不正是美感的基本素质吗?然而,除了孩子的感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感觉。雕琢是感觉的伪造,因袭是感觉的麻痹,所以,美感的丧失就是感觉机能的丧失。
  可是,这个世界毕竟是成人统治的世界啊,他们心满意足,自以为是,像惩戒不听话的孩子一样惩戒童心不灭的诗人。不必说残酷的政治,就是世俗的爱情,也常常无情地挫伤诗人的美感。多少诗人以身殉他们的美感,就这样地毁灭了。一个执着于美感的人,必须有超脱之道,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执着,就必须愈是超脱。这就是诗与哲学的结合。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诗人,哪一个不是兼有一种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呢?歌德,托尔斯泰,泰戈尔,苏东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同时是哲学家。
  三
  美感作为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不能超脱的诗人,总是执着于某一些特殊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固结在美感上,他们的美感又固结在这些特殊的对象上,一旦丧失这些对象,美感就失去寄托,心灵就遭受致命的打击。他们不能成为美感的主人,反而让美感受对象的役使。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着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了。这是审美上的异化。自由的心灵本来是美感的源泉,现在反而受自己的产物——对象化的美感即美的对象——的支配,从而丧失了自由,丧失了美感的原动力。
  苏东坡深知这种执着于个别对象的审美方式的危害。在他看来,美感无往而不可对象化。“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如果执着于一物,“游于物之内”,自其内而观之,物就显得又高又大。物挟其高大以临我,我怎么能不眩惑迷乱呢?他说,他之所以能无往而不乐,就是因为“游于物之外”。“游于物之外”,就是不要把对象化局限于具体的某物,更不要把对象化的要求变成对某物的占有欲。结果,反而为美感的对象化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你再执着于美感,又有何妨?只要你的美感不执着于一物,不异化为占有,就不愁得不到满足。
  诗人的执()着,在于始终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诗人的超脱,在于没有狭隘的占有欲望。
  所以,苏东坡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感觉敏锐,依然胸襟旷达。
  苏东坡在惠州谪居时,有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劳,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的灵魂就像飞鸿,它不会眷恋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惟一使命是飞,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的国度里。
  我相信,哲学是诗的守护神。只有在哲学的广阔天空里,诗的精灵才能自由地、耐久地飞翔。


从《示儿》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

为什么称陆游是爱国诗人
他早年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关有感》),在《夜读兵书》中陆游也写道“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表达了抗敌报国的决心;中年亦“报国计安心,灭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诗中发出了奋激铿锵的声音“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一...

陆游的古诗《示儿》描述了什么?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

古诗《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全诗概括和感悟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

宋朝作家陆游的资料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陆游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一生写的诗超过了一万首。按理来说,陆游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介书生形象,他在国家面前为何主张抵抗,这等强硬的态度呢?小编觉得,这和陆游的家族被迫南迁有关,当然也和朝堂斗争有关。那么陆游自己为什么不去从军呢?且听小编分析。一、自身官员出身 ...

示儿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原文:《示儿》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

有谁知道陆游在写《示儿》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

求古诗诗人写作时间写作背景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

华池县17166614890: 周国平怎么说"超脱是悲观和执着的和解" -
褚玛唐信: 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上我觉得周国平可能并没有真正体悟到什么是真正的超脱.一直觉得周国平只能写些肤浅的心灵鸡汤.

华池县17166614890: 周国平 《悲观.执着.超脱》的时代内涵? -
褚玛唐信: 心灵上的共鸣首先来自于性格上的相似.同样是内向而又敏感,所以常会对他的想法深有感触,有着虽然素昧平生却可以灵犀相通的默契.不过,另一方面,也因为爱看他的书,性格变得更加内向自闭,喜欢独处.这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 周国...

华池县17166614890: 守望的距离 内容梗概 -
褚玛唐信: 这是迄今为止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汇集了他从1984年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本书在今天仍不断获得新的知音,包括一茬一茬成长起来的可爱的青年读者.

华池县17166614890: 周国平哪些书比较好
褚玛唐信: 写过很多,可是早期作品比较好 《守望的距离》,散文集,给人很静的感觉 《人与永恒》,杂文集,寓意深刻,需要理解其中内涵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比较感人

华池县17166614890: 周国平作品精选怎么样 -
褚玛唐信: 最近在读周国平的散文.《悲观·执着·超脱》和《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让我颇为受益.也给我很多的思考.周国平给我比哲学更轻松,比说教更有效果的启示. 周老说,人要悲观实在太容易,但是要彻底悲观却也并不容易.我相信一切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换句话说,悲观自有其深刻之处.但是悲观同执着相比,执着要明智的多.而一味悲观与一味执着一样,同智慧都相去甚远.非常喜欢这句话. 接下来的关于智者的生活态度,以及执着与悲观的辩证关系,写的可谓精彩.却需要更深刻的把玩.还需要我读更多的书才理解和实践. 后续会再读再续.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还没有看完.很感谢周老的书,受益匪浅.谢谢!

华池县17166614890: 哪里可以买到周国平的作品 -
褚玛唐信: 以下是您要的资料: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

华池县17166614890: 周国平文集中好句
褚玛唐信: 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我不相信世上有一劳永逸彻悟人生的“无上觉者”,如果有,他也业已涅磐成佛,不再属于这个活人的世界了. ——摘自周国平《悲观.执着.超脱》 生命感悟篇——安静的位置 有两种哲学家.一种人把哲学当做他的职业,即谋生的手段.另一种人把哲学当做他的生命甚至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写作情怀篇——另一种存在文字的确不能替我们留住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它又不愿退而去记叙其次好的东西,于是便奋力创造出另一种最好的东西,这就有了文学. 还有很多 这个网站有很多:

华池县17166614890: 周国平文集 全集
褚玛唐信: 只有一个人生 悲观·执著·超脱 诗人的执著和超脱 幸福的悖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女性拯救人类 哲学与随感录 人与书之间 困惑与坦然 寻救智慧的人生 在义与利之外 性爱五题 旅+游=旅游? 艺术·技术·魔术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爱书家的...

华池县17166614890: 为什么称周国平是诗人?急急急
褚玛唐信: 他有诗人的执着\洒脱和气质

华池县17166614890: 周国平散文中有哲理性的句子 -
褚玛唐信: 1、人性意义上的伟大是世界性的,必能赢得一切民族的人的尊敬.2、也许,人是很难真正改变的,内核的东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场景的变化反而证明了内核的坚固.3、我听到一场辩论:挑选一个人才,人品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