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牛”

作者&投稿:并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牛这个姓氏的历史?~

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寻根溯源 牛姓来源有四: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书·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封微子(纣王庶兄)于宋,以奉汤王之祀,微子之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2、寮姓改为牛姓。据《隋书》及《路史》所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时侍中,赐姓牛(一说三国魏大将军牛金之后,为避难改寮姓,至寮允赐复本姓)。3、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4、他族改姓而来。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牛姓,为纳西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归镶黄旗包衣管领;今满、藏、土家、蒙古、东乡、回、朝鲜、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纣后,封商朝皇族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牛父,官任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西戎狄人屡次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在一次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后世子孙即以其字为氏,称牛姓。他们尊牛父为牛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牛姓在春秋时发祥于今河南商丘,公元前二八六年,即战国后期,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散亡各地。此际,见诸史册之牛姓人有:秦国大儒牛缺、赵国大将牛翦,以及赵国人牛畜等,说明此际牛姓有入今河北、陕西等地者。两汉时期牛姓历史人物有:张掖太守牛商、御史大夫牛抵、护羌校尉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牛邯、外黄令陇西人牛述以及董卓的儿女亲家牛辅等。牛商后又到扶风任职,牛辅为董卓(董为甘肃临洮人)亲信,从其经历来看,二人也应为陕甘一带人,可见此际牛姓在陇西已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纷争,夷族入侵,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中原一带之牛姓徙居江南,但人数不多。虽陇西之牛姓与他族毗邻,但远离中原是非之地,故所受波及不大,反而人丁兴旺,繁衍昌盛起来,并形成牛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陇西郡。隋唐之际,陇西之牛姓更胜,可谓名人辈出,高官不断,如大雅君子牛弘,及其裔孙后任唐相的牛僧孺,以及牛僧孺之孙、词人牛峤,还有牛峤之侄牛希济,皆有名于当世,并名垂青史,此际陇西名人尚有在唐为相的牛仙客等。唐末至五代,再一次使中原百姓陷入兵荒马乱的无奈困境中,不得不颠沛流离徙奔四方。时陕甘之牛姓有南迁四川,东越黄河进入山西者,而中原之牛姓则播迁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宋元之际,山西的牛姓开始昌盛起来。明初,山西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山东、河北、东北三省等地。清代,有山西牛姓走西口到内蒙、河南牛姓闯关东到东北,此际牛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渡海赴台,远徙海外者。如今,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另外,山西亦多此姓,两省牛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 郡望堂号 牛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郡望有:陇西郡——秦置郡。治所在狄道,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武山以西,礼县以北等地。三国魏移治襄武,故城在今甘肃陇西南。 堂号:“陇西”、“大雅”、“惟明”等。 宗族特征 1、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2、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进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仅有两名,人言江南才子山东将,其寥寥几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黄帝为中华牛氏的远祖,微子启为牛氏的起始祖,牛父为牛氏的得姓祖,牛川即为打锅牛(锅碴牛)的总启世祖。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乱、无道的纣王,水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但微子出生时其父还未继承王位,其母仍处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继位后,其母便封为正妃,不久又生了纣王。纣王从小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贵不以长”的宗法,把纣王立为太子。

纣王继承王位后,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维护殷王朝的政权。起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长,纣王残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成为历史上继夏桀之后的第二个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规劝他改恶从善,他却充耳不闻。眼看国家朝不保夕,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却报国无门。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于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决定离开王宫。

微子在离开王宫之前,对父师,少师(比干)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说道:“父师、少师,看来我们商国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忆往昔,我们的高祖成汤建立了商国,看现在,我们的纣王却沉醉在酒色之中,败坏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无不劫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们也要纷纷起来了,他们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可能要灭亡了,我们将象涉入大水一样,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边。唉,殷商现在到了这个样子,就要灭亡了。

父师、少师,现在我要走了。”

这段话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微子热爱国家又不能改变灭亡局面的无奈之情。对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孙相传和自己姓氏有关,赋于了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牛氏家谱》中“族谱旧序”载:“殷纣无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省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

“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

“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在众多的《牛氏家谱》中,类似上述记载的不胜枚举,这些传说表明:不少牛氏子孙认为微子走时“举目过午”,“乃系牛字”,把微子当作了牛姓始祖。
参考资料:百科

牛氏源流
牛氏寻根问祖
牛姓在我国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一书中,排名在三百一十位。若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列,目前排在第一百一十三位。大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牛姓人数较少,但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41%,山西牛姓也多,两省牛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55%。1984年1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列,牛姓排在第九十六位。这种现象有其历史渊源,它和牛姓的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中原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林木葱葱其有本,江水泱泱其有源。
追溯牛姓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黄帝那里。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被后世列为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生四个儿子,即后稷、契、尧、挚四个同父异母兄弟。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禹传位于启,启建立了夏朝。夏历16帝429年,到夏桀时灭亡。
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传到14世孙成汤时,汤率天下诸侯打败荒淫无道的夏桀而有天下,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到纣王时灭亡。
周武王率天下诸侯,打败了暴虐无道的纣王,建立了周朝,封纣王长兄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宋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微子是开国君主。微子后代有一部分子孙姓了牛姓,可见牛姓是由商汤帝王子姓一支演变而来。根据民间谱谍和历史文献记载,牛姓的产生之始,既有动人的民间传说,又有翔实的史实依据。
牛氏民间传说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乱、无道的纣王,水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但微子出生时其父还未继承王位,其母仍处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继位后,其母便封为正妃,不久又生了纣王。纣王从小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贵不以长”的宗法,把纣王立为太子。
纣王继承王位后,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维护殷王朝的政权。起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长,纣王残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成为历史上继夏桀之后的第二个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规劝他改恶从善,他却充耳不闻。眼看国家朝不保夕,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却报国无门。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于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决定离开王宫。
微子在离开王宫之前,对父师,少师(比干)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说道:“父师、少师,看来我们商国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忆往昔,我们的高祖成汤建立了商国,看现在,我们的纣王却沉醉在酒色之中,败坏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无不劫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们也要纷纷起来了,他们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可能要灭亡了,我们将象涉入大水一样,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边。唉,殷商现在到了这个样子,就要灭亡了。父师、少师,现在我要走了。”
这段话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微子热爱国家又不能改变灭亡局面的无奈之情。对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孙相传和自己姓氏有关,赋于了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年),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牛氏家谱》中“族谱旧序”载:“殷纣无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清道光元年(1821年),河南省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在众多的《牛氏家谱》中,类似上述记载的不胜枚举,这些传说表明:不少牛氏子孙认为微子走时“举目过午”,“乃系牛字”,把微子当作了牛姓始祖。
牛氏史实依据
一些民间传说,虽广为流传,但却无从考证。目前所见到的历史资料,均记载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宋微子后代司寇牛父。
微子本名启(一作开),因做王子时封在微(今山东省聊城一带),爵位属子,所以称微子。微子仁慈贤达,深明大义。周公平定纣王儿子武庚叛乱之后,就任命微子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因此也称宋微子。
《春秋左传·文公二》有这样一段记载:宋微子以后的宋国,传至第十二位国君宋武公(公元前765—公元前748在位)时,北方游牧部落长狄人入侵宋国,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而加须左旁,音而)班为皇父驾驭战车,皇父的儿子谷甥为车右,另一个儿子司寇牛父为车右的助手(称驷乘),四人共坐一战车,指挥战斗,在长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南)打败了敌人,并俘获了长狄首领缘斯。皇父和两个儿子即公子谷甥与司寇牛父,都不幸战死,(而加须左旁)班受到了奖尝。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牛父在抵抗敌人的战斗中牺牲,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牛父的后代子孙怀念先祖,自然引以自豪。《唐书·世系表》载:周武王“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其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王父”就是祖父,古代称父之父为王父。这里非常明确的说明: 牛父之后,子孙以祖父的字“牛”为氏。其他著名的姓氏书也都如此记载。如: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纂》载:“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元和,唐宪宗年号)
宋代郡恩编著的《姓解》载:“周封微子于宋,其后司寇牛父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编著的《通志·氏族略》载:宋微子之后,宋国有个司寇叫 牛父,因为□(Sǒu 搜)瞒侵宋,帅师御之,败敌于长丘,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明代陈士元编著的《姓纂》载:“牛:宋大夫司寇牛父之后。”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专家张澍编著的《姓氏寻源》载:“牛出陇西,本自殷,周封微子于宋,其裔司寇牛父帅师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以上所引诸书,都是历代研究姓氏名著,史实清楚,无可怀疑。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以王父字为氏”?原来这和周代的法制有关。周制规定,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不得上系诸侯,须别立一新氏。立氏则追溯祖宗,所以以其祖父的字(或名)为氏,这就是“以王父字为氏”的主要原因,这种“祖孙连名制”自然有世代源流远的深刻含义。宋微子之后,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如微、仇、求、获等15姓。(见郑樵著《通志·氏族略》)
综上所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牛姓的来源,即:保家卫国的英雄牛父,是牛姓的得姓祖;司徒皇父是牛父的父亲、宋武公是牛父的伯父,宋戴公是牛父的爷爷,宋戴公(公元前799—766在位)传位给宋武公,父子分别是宋国的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国君,因此再往上推,宋微子、商汤、契乃至黄帝,则是牛姓的远祖。如今五湖四海的汉族牛姓子孙,既是卫国精英之裔,又是远古帝王之后,和黄帝血脉相连,是炎黄子孙这个伟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为辽氏(《元和姓纂》写“辽”,《隋书》写“尞”),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司马懿用权术控制了曹魏政权,处处防范别人故技重演。魏有后军将军牛金,为司马懿所忌,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儿子牛元定立即避难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随改姓辽氏,历时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后魏王朝上官拜侍中的辽允,通过皇帝赐姓,又恢复了牛姓。《隋书·牛弘传》载:“牛弘,本姓?氏,父允仕周,赐姓牛氏。”说的就是这件事。
除上述特殊情况外,牛氏家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从没有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可以说从牛姓诞生二千多年来,都是一脉相传,是不折不扣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可作首选对象之一,这是许多姓氏无法相比的。
另外,牛姓不仅是汉族姓氏,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中有牛氏,为纳西族。满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阳。此外藏、 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为牛姓。
牛氏迁徙繁衍
木有本而后生千枝万叶,水有源而后分东流西派。
宋微子公元前十一世纪建国,经历厂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到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吞并,建国时间长达近800年。其前期和中期,政权比较巩固,经济、军事势力比较强大,积极参与了大国之间的争霸活动,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牛姓产生后,随着宋国的强大,其子孙不断发展壮大,并不断向外迁徙。从那时到现在有2700余年,牛姓子孙已从发祥地宋国北渡黄河,南徙长江,纵横万里,散居九州,且辗转播迁,走向世界。
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牛姓在得姓以后,便以宋国故地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根据史料记载,至少在春秋时期,牛氏已有人离开宋国,到其它诸侯国做事和做官,如当时的晋国(今山西曲沃西北),有牛谈,为赵简子家臣,有勇力”。战国时,赵有贤士牛畜、将军牛翦;秦有大儒牛缺、豪族牛双;楚有牛臣巢等人。
到了汉代,牛氏发展至甘肃省陇西一带(今甘肃省临洮),名人辈出,有护羌校尉牛邯,主簿牛祟等,牛邯、牛祟的子孙旺盛,在陇西很快形成望族。根据唐《元和姓纂》记载,商汤这一支以牛为氏的家族,过去是以陇西地区为繁衍中心的。
从《唐书·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可以看出:牛崇世居陇西,牛邯始居陇西,后徙安定,再徙鹑觚(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三国牛金将军之子为避祸也逃至安定,这些牛姓子孙,繁衍到南北朝至隋唐时,大至可分为三支。一支为:牛兴(牛邯孙)、牛遵、牛元亮……至牛肃为岳州刺史,唐开元二十八年到怀州,曾祖、大父皆葬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二支为牛元定(牛金之子)……辽炽、辽允至牛弘为隋吏部尚书。三支为牛通、牛会、牛意至牛仙客为唐玄宗时宰相。可见到隋唐时,牛姓从陇西、安定的繁衍中心已播迁到首都长安及全国许多地方。

历史名人
牛弘:字里仁,北魏时,在隋朝任吏部尚书,人称"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宝章阁待制,字隆叟,扬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洁自将。
牛凤及:唐代诗人。有《奉和受图温洛应制》诗。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师,历官官御史中丞。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乱、无道的纣王,水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但微子出生时其父还未继承王位,其母仍处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继位后,其母便封为正妃,不久又生了纣王。纣王从小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贵不以长”的宗法,把纣王立为太子。

纣王继承王位后,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维护殷王朝的政权。起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长,纣王残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成为历史上继夏桀之后的第二个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规劝他改恶从善,他却充耳不闻。眼看国家朝不保夕,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却报国无门。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于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决定离开王宫。

微子在离开王宫之前,对父师,少师(比干)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说道:“父师、少师,看来我们商国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忆往昔,我们的高祖成汤建立了商国,看现在,我们的纣王却沉醉在酒色之中,败坏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无不劫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们也要纷纷起来了,他们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可能要灭亡了,我们将象涉入大水一样,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边。唉,殷商现在到了这个样子,就要灭亡了。

父师、少师,现在我要走了。”

这段话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微子热爱国家又不能改变灭亡局面的无奈之情。对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孙相传和自己姓氏有关,赋于了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牛氏家谱》中“族谱旧序”载:“殷纣无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省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

“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

“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在众多的《牛氏家谱》中,类似上述记载的不胜枚举,这些传说表明:不少牛氏子孙认为微子走时“举目过午”,“乃系牛字”,把微子当作了牛姓始祖。
参考资料:百科

关于牛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帝王汤的后裔。始祖为宋微子启。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人名牛父,官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长逖人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死。他的儿子便以他的字为姓,称牛氏。
寮姓改为牛姓。隋代牛弘,其父合允。在魏做官时,赐姓牛。古代合、古、寮、了常通用,故合也作寮、了等姓。

堂号
堂号:"太史堂":唐朝牛凤及,撰《唐书》。

历史名人
牛弘:字里仁,北魏时,在隋朝任吏部尚书,人称"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宝章阁待制,字隆叟,扬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洁自将。
牛凤及:唐代诗人。有《奉和受图温洛应制》诗。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师,历官官御史中丞。

老跟冯巩一起演小品的那个,牛莉。


牛氏家谱的牛氏世系谱
在记述方式上,有叙述式和图表式等,使得家族主要成员(通常是男性及其配偶)能够按血缘关系查找清楚。随着家族的发展壮大,成员可能分散到各地,但有了详细的世系记录,即使相隔遥远,血缘关系也不会混乱。因此,历代修谱都非常注重世系的记载。现有资料分析表明,“打锅牛”一词最早指的是牛弘后裔在唐初...

百家姓牛氏辈份排序
百家姓牛氏辈份排序  我来答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1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宫古固 2015-02-01 · TA获得超过5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

牛氏家谱排序
牛弘后裔河南济源市西许村“牛氏家谱”:青芝龙源,林萃田丰 正恒怀宗,慧泽栋英 四川省营山县清源乡梨子村,牛氏家谱:元启俸芝兴,世文大天明。人能红道远(有德洪先绪),安邦定乾坤。

牛姓起源 ?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百家姓有没有姓牛的,,,?
有。牛姓起源:1、源于其他少数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藏族、土家族、东乡族、回族、朝鲜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牛氏,世代相传至今。2、源于子姓 出自商王朝开国帝王成汤的后裔,属于...

谁知破锅牛氏族谱及字辈
1、牛弘后裔河南济源市西许村字辈谱(从37世起):青芝龙源,林萃田丰,正恒怀宗,慧泽栋英。前两句述祖荫,祖上择福地而物华天宝,树榜样而人杰地灵。后两句是教子孙,要健身洁心,缅怀宗训,以大智大睿润泽东方,成为国家的栋梁英才。2、菏泽市定陶区孟海镇牛集村、牛屯村、牛庄村、胡牛村、...

牛氏家谱字辈
牛永林

牛姓的来源 寓意聪明的名字
据文献《灵台牛氏家谱序》中记载:当周盛时,文王之小子子之子遇牛医先生,封牛国,为太常卿、协律郎。祖牛孝参定雅乐,后附帝意,销设前代金石,以自异议,以作武舞,以象功德,至是乐成,诏行之乐,常有新乐,孝义此一志也。这在《灵台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2、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

牛氏家谱的牛氏世系谱
不断发展壮大,到一定时候可能枝大叶茂,甚至居住八方,星罗棋布,但有了世系的详细记载,纵然天涯海角,甚至代远宗长,血缘关系也不会乱。正因为如此,历代人们修谱时,都非常注意记载世系。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来看,最早的“打锅牛”是指牛弘后裔唐初蒙难打锅的故事,影响广泛的“十八打锅牛”与“...

牛氏家族的祖先是谁?
(1)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代宋国微子之后有大夫牛父,任宋国司寇。其支孙以王父的字“牛”为氏。(2)据《隋书.牛弘传》所载,三国魏有名将牛金,受司马懿嫉恨而毒死。牛金家族逃亡他乡,因先祖名为宜僚,为避难乃改尞氏。南北朝时尞氏后裔尞允在北魏朝廷任侍中,魏帝赐其恢复祖姓牛氏,称...

邯郸县13973354224: 姓氏'牛'的由来是? -
宗政庭盖雷: 关于牛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帝王汤的后裔.始祖为宋微子启.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人名牛父,官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长逖人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死.他的儿子便以他的字为姓,称牛氏. 寮姓改为牛姓.隋代牛弘,其父合允.在魏做官时,赐姓牛.古代合、古、寮、了常通用,故合也作寮、了等姓.

邯郸县13973354224: 牛氏在古代是什么姓氏 -
宗政庭盖雷: 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帝王汤的后裔.始祖为宋微子启.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人名牛父,官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长逖人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死.他的儿子便以他的字为姓,称牛氏.2、寮姓改为牛姓.隋代牛弘,其父合允.在魏做官时,赐姓牛.古代合、古、寮、了常通用,故合也作寮、了等姓.3.在北方有一种说法,砸锅牛是一家.还有一种说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为生,故以职业为姓.二、堂号【堂号】:"太史堂":唐朝牛凤及,撰《唐书》.

邯郸县13973354224: 牛姓氏起源于什么时候?出过什么名人? -
宗政庭盖雷: 牛姓氏起源于什么时候,(1)出自子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代宋国微子之后有大夫牛父,任宋国司寇.其支孙以王父的字“牛”为氏.(2)据《隋书.牛弘传》所载,三国魏有名将牛金,受司马懿嫉恨而毒死.牛金家族逃亡他乡,因先祖名为宜僚,为避难乃改尞氏.南北朝时尞氏后裔尞允在北魏朝廷任侍中,魏帝赐其恢复祖姓牛氏,称牛允.出过名人:岳飞的副将牛皋、唐代御史中丞牛增儒、相声演员牛群等.

邯郸县13973354224: 中国百家姓牛姓排第几? -
宗政庭盖雷: 牛姓名次:牛姓在宋《百家姓》列为第310姓,在2007年统计公布列为第113姓,在2008年统计公布列为第98姓,共有200多万人,在2012年统计公布列为第114姓.

邯郸县13973354224: 姓牛的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几 -
宗政庭盖雷: 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牛姓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另外,安徽、山东、山西、河北、陇西等亦多此姓,这些地方的牛姓加起来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据袁义达教授统计,截至2013年春,按照全国各姓氏总人口(包括港澳台)数字多少为序,牛姓位列第98位,如今已经再一次进人了前100名!

邯郸县13973354224: 牛姓的由来是什么
宗政庭盖雷: 牛姓族史考略 姓即表明家族的字.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古今姓氏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也约有3500个左右(新华社上海2002年7月27日专电).在众多姓氏中,牛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按姓氏人口...

邯郸县13973354224: “牛”字做姓氏读时,有别的读音吗? -
宗政庭盖雷: 没有,“牛”2113只有一个发音.牛 [niú5261].牛 [niú ] 1. 哺乳动物,4102趾端有蹄,1653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邯郸县13973354224: 牛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 -
宗政庭盖雷: 310位 牛:西周宋征子之后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后以其中的字“牛”为姓氏.

邯郸县13973354224: 牛在姓氏里读什么 -
宗政庭盖雷: niu(2声)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P1002有. 如牛群、牛莉.

邯郸县13973354224: 牛姓的家谱 和起源 及其打锅的意思 -
宗政庭盖雷: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专家张澍编著的《姓氏寻源》载:“牛出陇西,本自殷,周封微子于宋,其裔司寇牛父帅师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牛父在与长狄作战中阵亡之事,在《春秋左传·文公十一年》有详细记载:宋微子传至第十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