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城烽火台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毛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城和烽火台至少在哪一时期就有了?~

长城早在秦以前就有了。公元前776年,周幽王在今陕西省西安附近的骊山顶上,大举烽火于城台,为的是博得爱妃褒姒之一笑,但却终于酿成大祸。他在烽火台上点火,这是个军事信号,表示都城危急,各路诸侯自然有援兵来救。但幽王玩了个骗局,从此以后,就失去了烽火的作用了。这也就说明了长城和烽火台,至少在西周末年就有了。

北京段明长城共有敌台1510座,烽火台165座,马面41座,城堡141座,关口31座,窑址10处。
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扩展资料:

长城的建筑结构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125%。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
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烽火台故事:

相传,远在北宋康定元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于危难之际,请命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延州知府,把宝塔山作为守备“三关口”的重要军事阵地和指挥中心。

各路将领率兵按部就班屯寨,齐心协力勇战西夏贼寇,但均因搬兵屡屡受阻而贻误战机。为此范仲淹苦思谋略月余不得良计。

一日凌晨,范仲淹心事重登上宝塔山山巅,俯视“五花莲城”全景,忽然一住户烟囱升起缕缕晨烟,直冲云霄,随之全城的烟柱一个个升腾而起。看

到晨烟升天的情景,他不禁心头一动,如利用滚滚烟雾互通军情、调兵遣将不是很妙吗?于是他人疾步回帐,精心策划了-套狼烟聚将的方案,命人在宝塔山修-主台,每八里一个营台,一直修至黄河岸边。

昼以烟为号、夜以火为令,各营台望烟火即发兵解危。百里各台遥相呼应,调遣有序。历经数月后各台建成,当西夏进犯时、范仲俺命人点燃烽火各路军迅速出击,把西夏兵将打得落花流水,宋军从此势如破竹。

扩展资料:

警戒信号大致有六种,即:蓬(蓬草,有学者认为是草编或木框架上蒙覆布帛的笼形物)、表(树梢,有学者认为是布帛旗帜)、鼓、烟、苣火(用苇杆扎成的火炬)、积薪(高架木柴草垛),白天举蓬、表、烟,夜间举火,积薪和鼓昼夜兼用;

举烽火以犯塞匈奴千人为界限,凡不满一千人只燔一积薪;超过一千人燔二积薪;若一千人以上攻亭障时,则燔三积薪。积薪之外,还附有举蓬、举表、举苣火的不同规定;并因敌人犯塞方位不同和白天夜间的不同又有各自不同但很具体的规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烽火台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注意是西周~再说人家幽王点的是首都的“镐京”烽火台~(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那时候周幽王想点长城的烽火台估计还要工人加班加点24小时建设也建不完~
长城是“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大哥们“东周”是“西周”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建立的~不要误人子弟呀)
后来秦始皇又在各国长城的基础上加长加厚~

延安古称延州,自古以来就是塞上重镇,中原屏障,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先后涌现出许许多多为抵御侵略、保卫中原而浴血鏖战的忠诚良将,并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狼烟聚将的烽火台便是北宋名将范仲淹抵敌时在军事上创造的一大奇迹,广传天下、誉满神州。
  相传,远在北宋康定元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于危难之际,请命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延州知府,把宝塔山作为守备“三关口”的重要军事阵地和指挥中心。各路将领率兵按部就班屯寨,齐心协力勇战西夏贼寇,但均因搬兵屡屡受阻而贻误战机。为此范仲淹苦思谋略月余不得良计。
  一日凌晨,范仲淹心事重重登上宝塔山山巅,俯视“五花莲城”全景,忽然一住户烟囱升起缕缕晨烟,直冲云霄,随之全城的烟柱一个个升腾而起。看到晨烟升天的情景,他不禁心头一动:如利用滚滚烟雾互通军情、调兵遣将不是很妙吗?于是他人疾步回帐,精心策划了一套狼烟聚将的方案,命人在宝塔山修一主台,每八里一个营台,一直修至黄河岸边。聚将的次序为:如延州兵困需邻营援救时即点主台,昼以烟为号、夜以火为令,各营台望烟火即发兵解危。百里各台遥相呼应,调遣有序。历经数月后各台建成,当西夏进犯时、范仲俺命人点燃烽火各路军迅速出击,把西夏兵将打得落花流水,宋军从此势如破竹。
  为了减少边关将士的伤亡,做到以逸待劳,范仲淹将“狼烟聚将”写成奏章送往京都。宋王阅后龙颜大悦,甚赞范仲淹“悟性独到、善取天地之长”;随即命兵部批转各地边关效仿。几百年已过,但延安各处三十余座烽火台遗址仍然保存,为延安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和长城烽火台有关的可能不多。和长城有关的就多了去了,什么孟姜女啊,什么抵抗异族啊。和烽火有关的也有,最出名的就是烽火戏诸侯


为什么万里长城要设烽火台
到过长城的小朋友一定会记得,在长城内外群山之间,比较高的山顶上建有许多小城堡,这就是烽火台。有的是独立建筑在高山上,有的和长城城墙连接,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这有什么用呢?这是为传递军事情报设立的,古代没有电话、电报,当敌人来犯的时候,白天人们就在烽火台上点狼烟,夜间点火,临近...

长城每隔几米有一个烽火台
长城的烽火台一般是五里到十里左右一个。烽火台又称烽燧,是古代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及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放烟,称为燧,夜间点火,称为烽。长城每隔几米有一个烽火台 烽火台一般是独立构筑的,也有几个一起组成为烽堠群的,而且烽火台的...

长城上的烽火台的作用
烽火台之间距离一般约为十里,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烽火台一般独立构筑,也有三、五个成犄角配置为烽堠群的,烽火台的形状因时因地而不同,大体为...

长城的历史故事
一直到把长城修完,这两座山也没见减低。据说,就是打那时侯流传下来,男人在外做活,妇女在家管吃饭,因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饭的。4、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

古代长城上的烽火台起什么作用?
长城的烽火台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烽火台通常选择易于相互瞭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

古代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的。
一、由来 古人在自己居住区设置烽火和大鼓传送紧急情报的通信方式。在烽火台上点燃柴薪发出火光或烟焰,使远处能发现并辗转传递,直到部落和诸侯方国所在地。这种用火光或烟焰传递信息的方法叫光通信;若用擂鼓发声的方式传递是声通信。声光通信是一体的。二、起源 烽火台起源于商代 1、1991年我国考古工作...

烽火戏诸侯中的烽火台是长城吗?
公元前771年),申后联合西狄犬戎伐周,周幽王急令点燃烽火,但诸侯们怕再遭戏弄,无一来救.犬戎遂杀幽王于骊山脚下,虏褒姒并国库珍宝西归.历史上"一笑失天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即由此而来.过去的烽火台已不复存在,1987年临潼县政府在烽火台遗址上重新修建了烽火台,展示了当年烽火台的原貌!祝安!

长城的历史故事。
离烽火台不远的高地上,有房子坍塌后留下的石墙圈遗迹。这乃是驻兵的哨所。据当地干部介绍,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成为秦长城的一大历史遗迹。另有一说是,历史上孟姜女哭倒的并不是秦长城,而是山东的齐长城。其根据是“杞梁妻哭夫...

请简述长城的历史?
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56 浏览6532018-05-08长城的历史简介发展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

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
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万里长城烽火台的故事有啥? -
章泉喘舒: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关于古代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故事 100,200字 (不要周幽王的那个 -
章泉喘舒: 1,传说长城修好后,那些经常侵犯中原的胡人再也不敢来侵犯了.可是有一年的一个黑夜,天下起了大雨.匈奴几万精兵在大将单兀的率领下树起云梯,悄悄爬上城来.城上放哨的人,因为雨大没听见动静.站岗的哨兵被匈奴杀了.匈奴一下...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烽火台是怎么使用的,及有关的历史故事要概括 -
章泉喘舒: 烽火台是军事设施,如烽火戏诸侯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长城的历史、特点、是用来干什么的、传说、故事、谚语、俗语、成语 -
章泉喘舒:[答案]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长城有哪些故事?
章泉喘舒: 最有名的莫过于孟姜女哭长城了. 长城年久故事多,块块砖石有传说.长城沿线的历史传说、美丽故事给长城增添了无限魅力,走在板厂峪到董家口这段长城中,“走长城...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 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有哪些?我们正在学这一课,告诉我吧!!!!
章泉喘舒: 听老人说,当年秦始皇修的长城,并不是现在这副样子,它只是一个高高的、厚厚的墙垛子,上边有几个了望台,是供哨兵放哨用的.根本没有烽火台.那么烽火台是怎么...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有关长城的故事200字 -
章泉喘舒: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逊色.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谁知道有关于长城的故事? -
章泉喘舒: 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国王.娶了个妃子,非常美丽但就是不笑.国王想尽了法子.有一天就把长城上的发布战信的峰火台点燃.妃子笑了.然后国王为了叫妃子笑,多次的点燃.各友国就多次的调援军来.但被欺骗多次后.友国已经不信任国王,再见峰火起也不调援军了.后来,真的有一天敌国来侵.国王发出峰火.结果无人来应.结国这个国家惨遭灭国. 红颜祸水啊!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有关长城的故事,有一个皇帝(是哪个皇帝),他的一个妃子不爱笑,就点燃烽火台逗她笑,结果别人以为有
章泉喘舒: 褒姒[1] [bāo sì](《史记》作襃姒[2] ,《列女传》作褎姒[3] ),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褒姒生性不爱笑,周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周幽王遭犬戎所杀,褒姒亦遭劫掳,从此下落不明.

连南瑶族自治县13113417707: 和长城有关的历史传说 -
章泉喘舒: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万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七天七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后来称作一段爱情佳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