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由来?

作者&投稿:刘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惊蛰的由来~

惊蛰的由来是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在这个时节会响起春雷,在土里冬眠的昆虫会被惊醒,开始活动,所以被称为启蛰,后来为了避讳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名字,被改为了惊蛰。
惊蛰的由来是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在这个时节会响起春雷,在土里冬眠的昆虫会被惊醒,开始活动,所以被称为“启蛰”,后来为了避讳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名字,被改为了“惊蛰”。


每年3月5日或6日是惊蛰时节。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此时节,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所以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有“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的说法。再有,农谚中提到:“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这是说,中国大部地区已进入了春耕季节。

扩展资料

惊蛰习俗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传说在清代雍正年间,晋商渠百川将要“走西口”时,恰逢惊蛰之日,他的父亲拿出梨来让他吃下,随后嘱咐道:先祖贩梨,历经艰辛,创下基业,今日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为“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人民网-您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龙去脉吗(上)



惊蛰,语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后,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就称这天为“惊蛰”。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拓展资料:

典籍记载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夫理有常有变,然有变而常者,有变而变者。其在于物,雀变为蛤,鹰变为鸠,此应气之变,变之常也。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百度百科



惊蛰的由来是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惊蛰,语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后,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就称这天为“惊蛰”。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拓展资料:

典籍记载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夫理有常有变,然有变而常者,有变而变者。其在于物,雀变为蛤,鹰变为鸠,此应气之变,变之常也。



惊蛰的由来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由来和风俗
关于惊蛰的由来与风俗和古诗如下:一、惊蛰的来历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

惊蛰的由来
惊蛰的由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做出蛰。大地回春,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而,就有了惊蛰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

关于惊蛰节气的来历
惊蛰 ,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惊蛰节气的来历,供大家阅读参考。目录 惊蛰节气的来历 惊蛰养生粥做法 惊蛰养生三大要点 惊蛰节气的来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就是...

“惊蛰”的“蜇”怎么读?那位大哥知道!!!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是大好的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惊蛰由来:每年3月5日或6日是惊蛰时节。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此时节,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称...

惊蛰的由来
惊蛰的由来是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在这个时节会响起春雷,在土里冬眠的昆虫会被惊醒,开始活动,所以被称为“启蛰”,后来为了避讳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名字,被改为了“惊蛰”。”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

惊蛰的是怎么由来的?“蜇”是什么意思?
惊蛰传说 惊蛰的来历由来故事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

惊蛰的由来
惊蛰的由来是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

惊蛰的由来
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在这个时节会响起春雷,在土里冬眠的昆虫会被惊醒,开始活动,所以被称为启蛰。它代表寓意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气候特点雨水渐多,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蛰惊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的由来?
关于惊蛰的起源是古时的人们对春耕季节工作生活的祈福。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达黄经345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

惊蛰的由来与命名
2、惊蛰的命名 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因此在惊蛰时节,蛰虫惊醒,万物复苏,天气转暖。根据科学文献《夏小正》记载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是世间万物从寒冷冬季中复苏的第一声...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的来历 -
大雁杏雪: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

黄陂区15767468467: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来历及禁忌
大雁杏雪: 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节气的来历及养生原则
大雁杏雪: 惊蛰的由来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的由来及习俗
大雁杏雪: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惊蛰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惊蛰的由来及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节气的来历和养生技巧
大雁杏雪: 惊蛰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惊蛰节气的来历和养生技巧,欢...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大雁杏雪: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的节气来源是什么?
大雁杏雪: 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即为惊蛰,通常在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惊蛮前后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雨水渐多,气温一般为4°C-5°C,华北地区平均气温3°C-6°C...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气节的由来是什么?
大雁杏雪: 惊蛰气节的由来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是怎么回事? -
大雁杏雪: 惊蛰(jīng zhé),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 惊蛰图示 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黄陂区15767468467: 惊蛰是怎么来的
大雁杏雪: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