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后为什么没出现分割局面,而是唐朝接着统一,可西晋为何会出现南北朝?

作者&投稿:油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晋、西晋过后是什么? 南北朝、五胡十国、十六国是什么关系? 我没分清楚,帮帮忙~

西晋过后是东晋和五胡十六国,东晋过后是南北朝,西晋是大一统政权,灭亡后形成了东晋和五胡十六国等政权并存的局面,东晋灭亡后就形成了南北朝各政权并存的局面。
1、西晋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传四帝 ,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
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2、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
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
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3、五胡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晋室的衰落与南迁,原居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与汉族比邻。
并先后建立了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四燕(前燕、后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大夏等十五个北方政权和一个西南政权成汉。
由于这些政权主要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即「五胡」)所建,史称「五胡十六国」。
其中,前赵、大夏、北凉为匈奴所建,后赵为羯族所建,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为鲜卑所建,前秦、后凉为氐族所建。
后秦为羌人所建,成汉为巴氐族所建,北燕是鲜卑和汉人所建,前凉、西凉、冉魏为汉人所建。此外此时期还有翟魏为丁零族所建,吐谷浑等国,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等族。
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指的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高句丽六个北方少数民族,西南巴氐族,汉族共同建立的十六个政权。
4、十六国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时期,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
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
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
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
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5、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历史朝代

1、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280年统一全国。
2、八王之乱:
290年司马炎去世,继位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皇后贾南风把持政权。为了夺权,贾皇后伙同诸侯王,导致八个司马家族的诸侯王先后带兵入京夺权,引发长达16年的内战“八王之乱”。
3、五胡乱华
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称王。匈奴人刘渊在山西起兵。国家开始分裂。310年刘渊病逝,其子刘聪夺位。次年攻入洛阳,控制晋朝皇室。司马邺在长安继位。316年刘曜攻破长安,次年杀害司马邺,西晋灭亡。北方地区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
4、317年之后五胡十六国时代:
北方则一直处于混战,汉赵被石勒后赵消灭,后赵被慕容皝的前燕所灭。前秦吞并前燕、前凉并攻下东晋收复的四川,统一北方。进而想南进消灭东晋,结果在383年淝水之战战败,迅速败亡。北方再陷入分裂为后秦、北燕、北凉、夏、 南燕。
南方则相当安定。江南地主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
5、南北朝时期:
南朝:东晋灭亡了成汉、南燕、后秦,割据淮河以南。420年东晋大将刘裕逼东晋恭帝让位,国号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宋为南朝的四代的第一代。
479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趁政治混乱之机灭宋称帝,国号齐,即南朝第二代。502年皇族萧衍从襄阳起兵攻入建康,国号梁,南齐灭亡。萧衍重用小人侯景,身死。陈霸先以消灭侯景的名义攻入建康,建立陈朝。
北朝:
北魏灭亡北燕、北凉、夏,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进民族融入汉族。523年北魏爆发六镇之乱,实力大损。528年爆发河阴之变,中央陷入混乱。晋州刺史高欢于531年乘机攻占洛阳,立元修为帝。控制朝政。
534年,元修不愿做傀儡,逃到长安投靠宇文泰,次年和宇文泰不合,被宇文泰毒死。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即西魏。于此同时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定都邺,即东魏。北魏正式分裂。
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掉东魏,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齐。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掉西魏,建立了北周。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581年北周隋国公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隋朝。589年攻入建康,南方陈朝灭亡。590年进军岭南,正式统一全国。

扩展资料隋朝之后的历史:
隋朝:
隋文帝杨坚又进行了不少改革。在政治上,他以确立“三省六部制”的政治体制为中心,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经济上,他采用北朝以来的田亩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文化上隋文帝推崇佛教。隋炀帝杨广即位不久之后,进行过度残暴的征敛与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崩溃,隋朝杨广造成了极其严重的隋末大乱,导致人口锐减到200余万户 ,留下隋末严重分裂的局面。
唐朝
李渊李世民起兵时只有太原一地,打进关中之后,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李渊李世民唐朝逐步攻灭众多隋末割据势力,统一,结束隋末大乱。
李世民登基后攻灭突厥国、吐谷浑国、西域诸国、薛延陀国等众多外敌,扩张占据河套、漠南、漠北、西域、安南等地,并且在这些地区建立了统治,使唐朝开始长期统治这些地区。
唐朝在政治上,完善了“三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完备了教育体系;制定了更加完整的法律。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奖励垦荒,安定农民生活,使农民进一步摆脱了魏晋隋时代半农奴式的人身依附状态,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唐对商业采取宽松政策,交通便利,货币和度量衡统一,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空前活跃。都城长安有中外商贾“二百二十行”之多,是使臣商旅云集之地,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城市。
唐的手工业也十分发达,既有官营作坊,又有私营作坊,丝绸、金银器、“唐三彩”均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唐朝已不“独尊儒术”,而是让儒、佛、道三教并举,这也在客观上增进了政治的开放和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唐代国力强大,声威远播东亚,外患少,大多数农民都免除了兵役。在这样一个较为清新自由的空气中,唐朝人充满自信精神,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高昂洒脱、豪爽开朗、健康奋进的格调。
盛唐前后,无论是散文、诗歌、传奇,还是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杂技、舞蹈、书法和工艺美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取得了远超秦汉的繁荣。
唐代敢于和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和融合国内各民族的文化,其文学艺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代文化远播海外,对伊朗、日本、高丽、南亚次大陆、阿拉伯、东罗马帝国乃至非洲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

个人的理解并不完全,这是中国历史上很常见的两种亡和建立中间出现的短暂分裂速统和长久分裂缓慢统一。
西晋篡位后三家归晋,并没有对国家政权统治和经济上实质统一改革只是名义上的统一了,实际上国内各方势力已经庞大相互制衡,这种局面长期存在,后面八王之乱更是让地方势力膨胀中央已经无力对地方的实质掌控了,这些势力在名义上的王朝覆灭就会一个个出来自立政权和门户,因为他们的势力长期存在,也就根深蒂固利益相互倾轧不易被消灭,再加上五胡入侵局面就更加复杂。就像东汉末年诸侯起兵剿灭黄巾开始就已经注定大分裂局面,因为朝廷已经无力控制地方权利早就旁落,豪强并起不可避免,同样的事是安史之乱就已经埋下五代十国,太平天国起义允许地方筹办团练就注定近代的军阀混战,因为这些势力不是一日暴起,而是逐日累聚,势力内部有共同的利益、历史和血脉传承和别的势力又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倾轧,地方上也深入民心,就是地域民众基础牢固,知其主而不知国。所以一但名义上的遮羞布被扯掉王朝灭亡这些势力要相互混战兼并灭亡往往需要很长久的时间。
与之相反的是秦亡也好,隋亡,元末也罢王朝灭亡后的的主体势力是农民起义军,而农民起义军往往就是暴发户,暴发户没有根基。历史很明显最后统一中国的农民起义军都是建立了长久稳定的根据地无一例外,那些根基浅哪怕之前再强大也统统倒下隋朝灭亡后,什么王世充,窦建德,李密都是暴发户这些人没有采取有效正确的策略被根基深厚的李渊父子迅速消灭也在情理之中。其次隋统一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经济建设,全国各地势力大洗牌地方较强的诸侯势力几乎没有,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在灭亡前还是比较强,没有出现长时间的失控被地方豪强长时间填补,而隋在农民起义后又速亡没有出现汉末一样被平定后再起义这样反复拉锯让地方坐大的机会。所以就出现了地主家的长工先联合起来把地主杀了然后血拼分田地这种血拼自然不会长久因为长工原本也一无所有。

西晋灭亡后,之所以分裂而不统一,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其一,绝对强大到能统一全国的力量没有出现,各地力量相对均衡,势力较多相互制衡,出现较长期的分裂;其二,文化尚未实现完全的统一融合,少数民族的游牧文明和汉族的农耕文明的融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南北朝后期,中国大分裂的局面已经出现了局部统一,如北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虽分裂,但相对完整,为东、西魏,后为北齐、北周,分裂政权减少。隋亡后,中国虽出现分裂力量,但李渊李世民父子较快打败了其他分裂力量。其次,经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各民族间文化差异,经济差异趋于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各族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统一。

隋朝灭亡之后出现了分裂局面,李密、王世充、李渊、窦建德等人都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各据一方,只不过李渊实力更胜一筹,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统一,可以说隋朝末期的割据没有形成长时间的混战,也没有引起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而西晋则不同,三国本身就是一个混战的局面,西晋统一全国后,皇帝司马炎没有进行政治经济上的改革,没有稳定国中局面,第二任晋惠帝是个傻子,后宫干政,朝局混乱,八王之乱更是使得局面混乱不堪,政局的动荡,加上国内的混战,还有少数民族的入侵,使得西晋灭亡后出现了南北朝。

很简单的 南北朝的分割已达几百年,百姓求安,也就是说统一的大势已经具备,还有就是氏族的支持,隋朝时候李氏已经权倾朝野,而李氏有起源于关中,当时的情况是几大氏族来组成整个利益团队,李渊近水楼台,师出有名,得到了最多的氏族支持,所以他是最大的利益集团,所以为了利益,整个社会都在求稳,于是必定会成功,然后就是剩下的几大割据者。王世充性格成不了大事。李密成为不了氏族的代言人,所以他也是必输的,窦建德和李密的情况是一样的,罪重要的是河北一带已是重荒地,几次打朝鲜都是从当地抽调人丁,加上战争,不从事生产,说白了就是资源不够,我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美国选总统,利益的获得者,选的都是可以代表他们利益的代表人,李渊符合这个条件

皇帝司马炎没有进行政治经济上的改革,没有稳定国中局面,第二任晋惠帝是个傻子,后宫干政,朝局混乱,八王之乱更是使得局面混乱不堪,政局的动荡,加上国内的混战,还有少数民族的入侵,使得西晋灭亡后出现了南北朝。


北宋灭亡的时候,杨家将怎么没有出来救国?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背后的原因,太心酸!

在秦朝灭亡的时候,为何王剪没有站出来救国?
但是秦朝灭亡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7年,其实即使在这段时间里王翦有站出来的话,在我看来也是于事无补,正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王翦是否在公元前208年去世其实没有真实的记载,因为王翦自从告老还乡后基本上消息也比较少了,不过王翦的功劳是不容被忽视的,因为他是伺候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不过...

秦始皇灭六国的名将,都去哪里了,为什么在秦朝灭亡时没有出现呢?
曾经秦始皇在一统六国的时候,秦国军队那是何等的霸气,名将辈出,可是当嬴政去世之后,胡亥与赵高将秦朝搅得天翻地覆,也注定了会灭亡的结局。当初征战时的百万虎狼之师也,都分别被派往了不同的地方,有的去北方修长城抵御匈奴,有的去南方征战百越之地,其中有20多万人在骊山修建陵墓。这20多万将士...

大清灭亡后,为什么国家没有发生分裂?
二、典型例子,张作霖当时的军阀,清朝被灭亡了,军阀们对待列强的态度就是一致对外的,就拿最典型的例子张作霖来说,张作霖是大家都鄙视的汉奸,和日本一直保持着暧昧的关系。在袁世凯去世了以后,军阀各自混战,但是对于中国的领土,他也是不愿意丢失的。面对着列强的威胁,他们尽量的去对抗,毫不丢失民族...

为什么满清灭亡后,民间没有出现满族义军抵抗呢?
清朝的灭亡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灭亡是不一样的,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灭亡主要是新朝代推翻了旧朝代。所以一些旧朝代的势力就会在民间发展各种各样的组织,希望有一天能够推翻新的朝代。但是清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把中国的国门完全给打破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国家主要的目标是反对这些...

...为什么在被灭国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出来救国呢?
在明朝后期的时候,由于接连几个统治者的碌碌无为导致明朝走向了灭亡的道路。但当时的明朝也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也是专门用来保护皇上的,可以说得上皇上的保镖,这支队伍就是锦衣卫,然而在明朝要灭亡的时候,这支部队却没有站出来救国,这是为什么呢?锦衣卫们没有任何的战斗力。虽然他们的名头不小...

唐代灭亡后,皇室后代怎么没有复国的决心?
唐代灭亡后,皇室后代没有复国的决心,主要是因为藩镇势力颠覆王朝,唐王朝大势已去;唐王朝当时没有一批护主的臣子,权力主要掌握在腐朽的贵族手中,树倒猢狲散,无人提复国;朱温杀死唐昭宗和唐昭宗的九个儿子,唐朝皇室血脉被朱温就这么彻底断了。在历史上,很多朝代灭亡之后,皇室后代都想要复国,然后...

强大的锦衣卫在明朝灭亡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出来救国?
但崇祯不明白辉煌早已过去,现在的不过是一群空壳子。所以那一场由明崇祯帝和李自成组成的作战双方,还没开始,就已注定了明亡的结局。把希望寄托于锦衣卫,崇祯后来知道那是他犯过的最愚蠢的错误。即使他登基后,面对破败不堪的的明王朝,一心想要励精图治,但一人之力哪里抵得过历史的洪流。那是战争...

为什么东周灭亡后,其后人没有复国呢?
5.从东周开始到被秦国吕不韦灭掉,东周从来没有出过有作为的君主,虽也有想恢复周王室辉煌的,但打了败仗之后再无力回天,不是真正有作为的。 强大的诸侯国都是有伟大的君主,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强大的。东周倒好,本身已经很弱小了,还有分封,一分为二。这样就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弱小。这好像就是一个...

我国清朝灭亡后没有像奥斯曼一样解体这是为什么?
一般就是地区认同程度(对中央统治的认同),最直接的指标是统治时间的长短,时间长认同高,统治短认同低(不是绝对的,是一般的)。我国有许多地方,例如外蒙,例如现在隶属于俄罗斯的海参崴等地方,这几个地方的民族认同感不高,急着独立,他们全部独立出去之后,中国的主体仍然留了下来,就是今天的中华...

高安市19879349701: 隋唐之后的分裂局面 -
磨祁枣仁: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代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高安市19879349701: 隋为什么能继秦、汉、西晋之后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 -
磨祁枣仁: 第一,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各少数民族基本上与汉族融合,北方的社会经济由恢复而发展.南北方的民族矛盾与经济、文化差别已基本消除.第二,南北在政治上的对立和斗争,不仅阻碍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给两地人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高安市19879349701: 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
磨祁枣仁: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像孟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则载舟,亦则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徵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魏徵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镜矣.”

高安市19879349701: 隋朝灭亡和贞观之治的局面有什么关系 -
磨祁枣仁: 两者没有联系的,隋朝灭亡是统治不当、国君荒淫无道.贞观之治则是唐朝的盛世,只能为下一朝提供爱民治国的借鉴,还有贞观盛世时期储存的粮食,到了隋朝还没吃完,则为下一朝提供了殷实的统治基础.除此之外,隋朝灭亡和贞观之治的局面,则没有任何相关的关系

高安市19879349701: 隋朝真正历史是怎样的? -
磨祁枣仁: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

高安市19879349701: 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 -
磨祁枣仁: 有关系 说明了唐太宗励精图治的原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

高安市19879349701: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建立时间,统一过程,意义)?2.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2条)?
磨祁枣仁: 581年建立.589年,50万隋军渡过长江天堑,灭了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 原因: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大力发展农业;减轻付税遥役;倡导节俭.

高安市19879349701: 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是否有关系 -
磨祁枣仁: 李世民在政治上全盘照搬了隋朝的制度,但他不像隋炀帝那样穷奢极欲,而是爱惜民力,与民休息,以无为而治而臻天下大治.理论上,隋朝统治者如果不是自己乱折腾,也可能达到贞观之治大黄金时代的那种高度

高安市19879349701: 如何来评判隋炀帝的功过是非? -
磨祁枣仁:愿天下人还他一个公道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隋炀帝自伴随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便有盖棺定论,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千余年来,铁案如山.笔者无意只在翻案二字上作...

高安市19879349701: 隋唐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局面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
磨祁枣仁: 有关系. ⑴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以过分压榨农民; ⑵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⑶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⑷大臣要廉洁奉公,不存私心.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