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还没有发动机,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投稿:郦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明史》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这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人员最多、航行时间最久的一次海上航行,目前已知船队最远到达过东非、红海。

可这时我们不禁有所疑问,古代科技并不发达,而世界上第一个发动机在十九世纪才被发明出来,这个时间距离郑和下西洋有四百多年,在没有发动机的明朝,郑和的船只又是如何横穿印度洋,到达非洲的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可以远航的船只。资金的问题很好解决,郑和背靠明朝皇室,资金根本不是问题,那船只呢?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因为明朝时的船只制造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了。

据《明史稿》记载:“和等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中容数百人。”

由此可知,船队中大船有四十四丈长,宽一十八丈,若是换算为现在的常用单位,那便是长约147米、宽约51米的巨船。这样的巨船足以承担远航的任务,毕竟我们现在的航母也不过长三百多米,只有两个郑和宝船的大小。

其次,我们要知道郑和是如何辨别方向的,毕竟平时我们连出门都要用地图导航,而当时郑和在茫茫大海中又是通过什么导航的呢?

事实上,郑和是白天通过指南针导航,而到了晚上,除了指南针,还可以借助星象导航,这样才保证了郑和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不会迷失方向。

有了船只,有了方向,可郑和船只的动力是从何而来的呢?要知道他的船只可是长达百米的巨船啊,没有发动机的它是如何横穿印度洋的呢?

我们知道,古代船只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人力和风力。人力就是一群水手在船的底仓划桨,通过大量的人力来实现船的航行;风力就是扬起船帆,借助风的力量来使船只航行。

而郑和船只的在大海上航行时,主要就是依靠风力和水手划桨产生的动力,所以像这种船只,有风时还好,万一遇到没有一丝风的时候,也只能依靠水手拼命划桨,如此看来,郑和下西洋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所以为了节省人力,郑和下西洋并不是随便找一个时间点就去海上航行了,而是找准了风季。当海面挂起了东北季风时,郑和的航行路线正好与季风的吹拂方向相同,因此是顺风,这就可以节省很多人力。

此外,郑和宝船在设计时,在人力、橹长以及摇橹施展的空间这三者之间取了一个合适的量,使得人在摇橹时可以付出较小的力量。同时,长橹设计的占地面积非常小,可以适应各种水域的航行,确保了航行的安全。

郑和有了可以远航的轮船,有了指南针导航,有了季风作为动力,自然可以到达非洲,这也说明了大明朝的强大,已经掌握了在当时来说十分先进的航海技术。

而郑和下西洋这一举国壮举,不仅是人类探索海洋的新尝试,更是古代科技在航海上的成功应用,不依靠发动机,仅凭风力和人力便可以横穿印度洋,古人的智慧真的不服不行。



郑和下西洋时明朝的三桅帆船已经是非常先进的船只了,而且郑和下西洋一共出发了七次,一次次失败的经验堆砌出来的。

正好下西洋的团队都是通过风力以及人力来进行提供动力的。

这是因为当时已经制造出了轮船,再加上明朝的经济实力非常的强大,所以能够在远洋的时候提供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清朝知道英国的工业革命吗?为什么乾隆皇帝无动于衷呢?
这类作法导致了我国没法能够更好地触碰和掌握有关西方国家科技革命的成效,及其没法见到国外进步的速率,也导致了中国开始落后于全球的步伐。以乾隆为代表的清廷并非不了解欧美国家,我国处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清代了解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科技革命,但那时候科技革命的技术性还不完善,因此清代不用过多关心。...

中国汽车的发动机技术如何?技术都吃透了吗?
唯有靠时间和精力。从国外进口来的发动机,其很多经过处理的东西就不是拆开研究就能知道的,比如有些明明是焊接的,可你连焊缝都找不着,有些部件要用特殊材料制造,可你却不知道组成成分,涡轮叶片,即使知道如何来的,你没有那样的工艺,还是做不了。靠模仿并不能吃透所有技术,关键要靠自己摸索。

国四沃德常柴发动机空载运行 5小时没有水温,发动机也不热正常么?_百度...
我斯沃德从朝发动机空转没有水温发动机也不热。检查一下是否有异响,一、学会分辨属于合理响声的异响 汽车异响这个问题,普通车主很难辩别哪些是故障异响,哪些是合理异响。去修理厂检测异响的车辆,只有近20%的车真的出型,响声和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声音必然存在着区别;安装了发动机护板的车型,也可能会因为...

第一代战斗机
3、“换代飞机”必须是一个时期的主力机种,具备了相当的作战能力和经历了一定的实战使用与考验。典型 喷气式发动机替代活塞式发动机使飞机的性能产生了飞跃,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了110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达到15000米左右。但是当时的空战战术并没有因为飞机速度的提高而产生质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飞机的机...

越南最终有没有可能超越韩国,和日本比肩
索尼就算什么都不干,光靠专利授权费很滋润的活20年,三菱的发动机曾经是我们国产汽车的救世主,虽然这发动机对三菱来说算是比较落后的了。再比如日本的精密车床都快成为敲诈中国的法宝了,而且高端的车床压根就不卖。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工业和国防业,中国的发动机为什么比别人落后,车床不行就是原因之一,...

发动机活塞方向不知道朝哪怎么办 如何分辨发动机活塞方向
1、活塞和连杆都有朝前标记。2、发动机为了保证良好的配合性,里面的部件大多都是耦合的,没有互换性的,就是哪个活塞安在哪个缸是固定的,换了就不能保证良好的配合。3、为了保证良好的配合,发动机的活塞不是圆的而是椭圆,因为在与连杆运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上受力较大,活塞在此截面上是椭圆的长轴...

为什么没有固体燃料发动机的飞机
固体燃料发动机可以应用于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但其推力过大,如装在飞机上,飞机根本无法进行机动(大角度转弯这样的动作)强大的G力会使飞行员昏迷的.只能做直线运动和小角度转弯的飞机在空战中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做运输机,效费比太差,不和算.再有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燃料必须集中布置,这在飞机上是不可能...

在没有提升机的情况下汽车发动机车身分离步骤
拆下气缸盖固定螺钉,注意螺钉应从两端向中间交叉旋松。取下气缸垫,注意气缸垫的安装朝向,翻转发动机,拆卸油底壳固定螺钉注意螺钉也应从两端向中间旋松,拆下油底壳和油底壳密封垫,旋松机油粗滤清器固定螺钉,拆卸机油滤清器、机油泵链轮和机油泵,拆卸发动机活塞连杆组,转动曲轴,使发动机。

坦克研发史
德国制造了4.2万辆,主要有“黑豹”、“虎”式和“鼠”式坦克,另外还有“猎虎”、“猎豹”和“象”式坦克歼击车等。英国制造了2.6万辆,主要有“丘吉尔”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等。二战时期的坦克与以前的坦克相比,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其结构已基本定型,与现代坦克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它们普遍采用单一...

谁知道VOLVO的发动机历史?
迄今为止,VOLVO生产汽车的总数量已达到大约1350万辆,此外还生产了数百万辆卡车、大型轿车和建筑机械,以及数百万台船用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和工业发动机等产品。在所生产的汽车中,目前仍然有800万辆行驶在世界各地。当时作为SKF公司的代表在商标申请书上签字的专利事务工程师爱伏德·德尔玛很难想象到,他会...

十堰市18813375987: 我国在哪个朝代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项党澳朗: 如果就这两个选项的话,就选B.其实清朝闭关锁国非常明显.———————————————— 选择A的人就没有脑子!明朝郑和下西洋就是明朝皇帝发动的,这难道是闭关锁国?!

十堰市18813375987: 郑和下西洋是哪个朝代 -
项党澳朗: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 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 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 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

十堰市18813375987: 明朝郑和下西洋起始于哪一年?从什么地方出发?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
项党澳朗: 郑和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郑和第一次率队下复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制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郑和第一次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南京龙江港(今南京下关) ,其余都是从江苏2113太仓刘家港出发的. 据史书载,七次下西洋中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5261岸.据考证,在非洲东海岸索马里、肯尼亚、4102坦桑尼亚境内,发现中国古瓷的遗址有一百多处,其中出土了很多十四、十五世纪的中国古瓷.这也可作为郑和航海到达非洲的一个佐1653证.

十堰市18813375987: 霍金的宇宙)单选题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朝代 -
项党澳朗: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目的:炫耀国威,西洋取宝.是一次和平之旅.而西方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新的原料、燃料和销售市场,带有侵略性和殖民掠夺的性质.

十堰市18813375987: 明朝的火器真的比西方强吗 -
项党澳朗: 当然了,明朝引进当时非常先进的红衣大炮.明朝的时候,还派郑和下西洋, 但是当时,西方国家还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还没有发展工业革命.

十堰市18813375987: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项党澳朗: 郑和是明朝时期人物.郑和, 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

十堰市18813375987: 明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公元哪一年 -
项党澳朗: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第一次下西洋.

十堰市18813375987: 明朝前期,郑和远洋航行体现了什么样的 -
项党澳朗: 郑和的舰队一共下过三次西洋,三次规模相较于欧洲的哥伦布要早,要庞大,要先进,体现出了明朝前期的强大,而之后却没有进行下去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 明朝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去宣扬国威,而不是像南宋那样去进行贸易.这也就导致了三次郑和下西洋几乎把明朝国库亏空了大半.可能有人会问:最后不是万国来朝了吗?进贡还不够么?当然不够,明皇“的奇珍无名之宝不计其数,回赠之珍宝亦不计其数”,压根就没赚钱. 2. 郑和下西洋是前期的行为,而到了中期海盗横行,明朝沿海城市都死伤惨重,要是没有戚继光抗寇东南沿海简直能出现一个新政权,而抗寇之后的中国就一直进行闭关锁国,自然也就没有继续了. 求采纳!

十堰市18813375987: 郑和下西洋是什么朝代 -
项党澳朗: 明成祖时期.

十堰市18813375987: 明朝初年有郑和下西洋,那明朝是不是和清朝一样闭关锁国?
项党澳朗: 我们都知道,明朝时期是有海禁的.所谓海禁,就是不准出海,不准下海,也不准实施海外贸易.而清朝呢,则是实施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所谓天朝上国,什么都不缺,也就不需要海外的什么贸易了.那么,这两者是一回事吗?初听起来,好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