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对张之洞暗藏心结:宴席上对方竟呼呼大睡

作者&投稿:冶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张之洞

庚子事变后,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权势最重,并称为“清末三大总督”,世称袁“不学有术”,张“有学无术”,岑“不学无术”。三人又并称“三屠”,袁以剿杀义和团,故称“屠民”;张以好大喜功、挥金如土,故称“屠财”;而岑则以喜参劾官吏,则称“屠官”。袁世凯与岑春煊属于水火不能相容的政治死敌,曾因彼此倾轧酿造了一大政治风潮,史称“丁未政潮”,为人们所熟知。而袁世凯与张之洞之间的关系,则少有人谈及。

欲明白袁世凯与张之洞的关系,须对晚清时期的清流、浊流两股政治势力有所认识。同治、光绪年间,政坛以品性不同被划分为“清流”、“浊流”两派。清流是一群翰林和御史,标榜气节,喜参劾贪劣官员,对外多主战,缺点是不谙形势,放言高论,不切实际,张之洞是其中一员健将,号称清流的“青牛角”。浊流则是一些颇具才干、喜学洋务的官员,对外常主和,弊端是往往不免贪诈,其中李鸿章、袁世凯是学洋务最著实绩,而清流常常攻击的目标。

中法战争后,清流的鼎盛时代一去不复返,张之洞从清流派中跳出,转而学习洋务,成为继李鸿章等人之后的“洋务殿军”。李鸿章曾经讥诮说:“天下事为之而后难,行之而后知。从前有许多言官,遇事弹纠,放言高论,盛名鼎鼎,后来放了外任,负到实在事责,从前芒角,立时收敛,一言不敢妄发,迨至升任封疆,则痛恨言官更甚于人。尝有极力攻讦我之人,而俯首下心,向我求教者。”李言下所指即张之洞。到庚子事变,李鸿章与张之洞因政见不合,以致相互谩骂起来。李主张联俄,张主张联日,李力持签订辛丑条约,张反对签约。李上奏曰:“毋听张之洞书生见解。”有人将此语传入张之洞耳中,张大怒道:“我是书生,他是老奸巨猾。”为此,慈禧不得不下诏为二人调和。

袁世凯是李鸿章淮军集团的后起之秀,受李影响甚深。袁做事干练明达,但不免权诈,用人重视实际才干,而不喜文人书生,曾谓:“宁用不通之学生,不用虚名之文士。”甲午之战后,李鸿章失势,袁世凯另觅门路,多方钻营,希望能得到编练新军的机会。张之洞这时也帮了他一把,保荐袁世凯为练兵人才,称他“于兵事最为相宜”,可以使他“专意练习兵事”。袁世凯得到小站练兵的机会,奠定了他日后发迹的基础。

但到庚子事变,袁世凯对张之洞另生意见。当时慈禧与光绪奔逃西安,八国联军占据北京,时局混乱几有亡国之势。其时袁世凯任山东巡抚,与下属曹倜品评平乱人才。曹认为李鸿章、刘坤一可以胜任,并言:“李刘而外,惟宫保一人耳。”袁谓:“作搭截题,必有过渡文字。李刘两公为中兴勋旧,予乃新近一人,安能直接而下,必须有过渡文字者,方可贯彻全文。子再思之。”曹稍作停顿,推举张之洞,并言其才大而力果,由京堂擢升督抚,迭膺艰巨,罔不措置裕如,思可作过渡之一人。袁笑而不言。

之后袁世凯领衔参劾端王、刚毅等人主战误国,与张之洞产生分歧,方对曹曰:“子犹记前谭论平乱人才乎?毓贤愚昧,以拳匪为义民,揄扬当道,拳匪遂充塞于王公大臣之门,仇鼓之声遍于都下,六国联军深入,卒致两宫不安,仓皇出走。端王、刚毅、赵书翘等,糊涂昏聩,腾笑全球。在使臣受外人 *** ,觉悟自在意中;而疆臣中竟无一人识时务者,岂不为外人所讥?予遂通电全国,约会联名参奏,乃不赞成者半,不覆电者又半,只有刘制军即日回电,请主稿会衔。次日李傅相电称:刚、赵等出为督抚,入为枢臣,何以不明事理,一意盲从。至端王足不出户庭,素无经验。折内当严参满汉大臣,带参端王。如同意,请主稿会衔。予即按照电文拟稿以待。予十五岁时,曾由先大夫带领,以世晚之礼见张南皮一次,素佩其才识过人,故复去电促之。迨回电,有‘参端王如大阿哥何’一语,迂哉迂哉!予复电谓:‘事果决裂,国亡且不免,遑顾其他?’南皮乃回电允为列衔。盖参折列名仅四人耳,与子言正相合也。”

李鸿章死后,袁世凯承继了他的衣钵,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对张之洞是既敬重又鄙夷,敬重张是政坛前辈,位高望重,鄙夷的则是张时露书生见解,迂阔不当。但从增强己方政治势力考量,袁世凯此时对张之洞仍竭力结纳。袁世凯初任直隶总督,曾南下汉口,拜会张之洞。袁与张的属下谈论时,就极力赞誉张之洞在湖北规画宏大,称:“当今唯吾与南皮两人,差能担当大事。”在宴会上,袁、张交谈甚为融洽,宴后,屏退仆从,两人密谈二小时之久,后张之洞因精力不支,昏昏沉沉,倚着桌子竟要睡着了。袁世凯悄然退出,吩咐下人勿惊动张大帅。袁以直隶总督身份,按制度出入辕门必须鸣炮,张为炮声惊醒,急忙追袁,追至下关,两人各致歉意,约定后会有期。

庚子以后中国政局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史称“清末新政”。袁、张在 *** 官员中属于思想较为开明,努力学习西方的一派,在各自辖区对新政的纵深发展和推广着力最多,北洋新政与湖广新政也都声名卓著,领先于其他各省。两人政治改革趋向相近,时常函电往返,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后奏报朝廷。两人又因禀性、经历不同而各有所长,在协商过程中,取长补短,彼此尊重,形成了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良性互动。

譬如练兵一项,袁世凯因小站练兵起家,最富经验,而张之洞自称“弟儒家者流,岂知兵事”,对袁十分推崇,称“当世武学,敬当推袁”,所以编练新军之事张十分注重向袁请教。后来同入军机,张之洞又问起练兵的秘诀,袁谓:“练兵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主要的是要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和钱,不服从就吃刀。”而有关文教方面,因张之洞中过探花,翰林出身,而袁世凯则举人都未中,故袁世凯多向张谦逊求教。如废科举,袁世凯以张之洞为“当代文学之宗”,希望由张主稿,张未同意。袁起草后,立即电张,两人会衔上奏,但未能取得中枢赞同。后年袁世凯又起草一份请停科举的奏稿,由张之洞斟酌增减,最终定稿,上奏后得到朝廷批准,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遂告结束。

但袁世凯与张之洞绝非能和衷共济的同道,两人在表面的合作关系下,掩藏着多重轻重不一的矛盾与纠葛。袁世凯初会张之洞即遭怠慢,已有心结。而次年张之洞为上京城路过保定,拜会袁世凯。袁率领将领官员数以百计,大摆筵宴,隆重招待张之洞,袁本人也是恭恭敬敬执礼。但就在宴席中间,张之洞又倚案垂首,昏昏入眠,隐约还有鼾声。张之洞因为起居无节,习惯于夜间理事,昼间午后睡眠,因此精力无法支撑。但袁世凯以为张之洞故作倨傲,怠慢自己,十分不满。直到数月之后,袁与幕僚忆及此事,犹恨恨不已。后来逢张之洞七十寿辰,袁世凯送寿屏十六幅,命幕僚张一作文,张逊之书写。张一不解,问同事,同事称:“府主以南皮为文章山斗,善骂人,汝与逊之皆出南皮门下,若以为写作不佳则是自骂其门生也。”张方恍然大悟,同时也慨叹袁世凯在这等交际应酬的小事上也是如此钩心斗角。

上述诸事尚是小过节,关键是袁、张品性不同,清、浊难以合流。张之洞自命“儒臣”,而袁世凯实为“枭雄”,两人在许多方面都I格不入。袁世凯善施权术,为操纵朝政,向执掌军机处的奕良按褥太后的亲信太监大量行贿,为清流所不耻,而张之洞清高自许,朝中缺乏奥援,更不屑钻营。袁世凯重视人才,一旦发现即引为己用,并不遗余力向朝廷举荐,故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而张之洞仅只罗致文学名士,褒奖有加,门下政事人才凋零,多碌碌之辈,张亦甚少荐举。袁世凯酷爱揽权,除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职务外,还身兼督办政务、练兵、电政、铁路等职务,权倾朝野,尤其是他编练北洋六镇新军,几乎操纵清廷大半兵权。

张之洞曾称袁“借俄事而练兵,借练兵而揽权”,表达了自己对袁权力膨胀的担忧。在清流与袁世凯的权力斗争中,张之洞虽未直接出面,但隐约之中仍可见到他的身影。湖北按察使梁鼎芬曾两次参劾袁世凯,谓袁权力过于膨胀,“为我朝二百余年满汉疆臣所未有”,而且党羽众多。梁把袁比拟为有篡权野心的曹操、刘裕。梁鼎芬为张之洞的亲信,善于迎合张之意旨,为张所倚重。梁两参袁世凯,恐怕其中正有张之洞的影响因素,或者至少也反映了张本人对袁的观感。不过当时时局险恶,袁世凯自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慈禧对梁折批复道:“当此时局日棘,乃不察时势之危迫,不谅解任事者之艰苦,总是有意沽名,摭拾空言,肆意弹劾,尤属非是,著传旨申饬。”

1907年军机处空缺,慈禧以张之洞、袁世凯补入军机处。在袁世凯幕僚张一眼中,此时袁、张二人关系相当融洽。袁、张两人初入京,即深相结纳,张之洞与同僚作诗钟,得“蛟断”二字,遂作“射虎斩蛟三害去,房谋杜断两心同”两句,以唐时名相房玄龄与杜如晦比拟自己与袁世凯,期望两人能同心协力,共保清室。在政治主张上,张主张缓进,袁主张急进,只是略微有所不同。但据张氏后人讲,“蛟断”一联是张之洞在入军机以前所作,与朝政全无关系。而另有种种迹象表明,袁、张二人仍品性歧异,心存嫌隙。

袁世凯除了勤于政事外,别无嗜好,而退朝以后,张之洞每每邀请袁同游海王村。袁虽不喜好闲游,但碍于情面无法推辞。闲游之时,张之洞还时不时地要袁世凯购买一两件古物以为玩赏,袁对于此道素无研究,深以为苦。另据辜鸿铭记载,袁世凯见驻京德国公使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我是讲办事的。”语露鄙夷之意。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反唇相讥道:“诚然。然要看所办是何等事。如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张之洞对此什么态度呢?据胡思敬言,也是深为嫉恨。

但有精明如慈禧的当政者,尚能笼罩得住局面,袁、张两人还不至于彼此倾轧。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病故,政局为之大变。摄政王载沣与皇太后隆裕,要为光绪皇帝报当年戊戌政变时袁世凯告密的一箭之仇,所以在办理完光绪、慈禧的丧事后,就以足疾为由罢黜了袁世凯。在罢黜袁世凯的问题上,张之洞扮演什么角色,有不同说法。一、兔死狐悲,打马驴惊。张、袁皆为前朝重臣,面对新兴政治势力两人休戚与共,故张之洞积极维护袁世凯。载沣主张严惩袁世凯,而张之洞力言:“主幼时危,未可遽戮重臣,动摇社稷,可否罢斥驱逐出京?”得到隆裕认可,张出来对袁谓“回去休息良佳”,袁谢张“世叔成全”。袁离京前,张来送行,叹息道:“行将及我。”袁去,张亦自感其势孤危。二、参与罢黜袁世凯。张之洞与袁世凯品流不同,彼此I格。载沣罢黜袁世凯,亦与张商议,张以为去袁可大力擢用清流,一展抱负,乐得参与。其子张权泄密于御史赵炳麟,赵复邀陈田共同上疏,参劾袁世凯,对罢黜袁世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两说皆有所见,至于实际真伪,尚待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袁世凯被罢黜后,张之洞在朝中孤立无援,在载沣等亲贵势力面前败下阵来。载沣专用满洲亲贵,以载洵掌管陆军,载涛掌管海军,朝局大坏,张之洞力争以为不可,结果为载沣所申斥。归寓,张之洞顿足槌胸,以致呕血,叹曰:“今始知军机大臣之不可为也。”不久张之洞含恨而终。

袁世凯退隐林下,声望反而越发高涨,终于会逢辛亥革命之变,东山再起,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1912年,一代文豪章太炎路过武昌,听闻武昌人甚为礼敬张之洞,认为武昌义军所资仗的人材、军械都是张之洞当年所留。到北京后,章太炎把此事说与袁世凯,袁愤愤不平,道:“南皮竖儒,今犹为人引重耶。”并举数例以证明张之过失,又称练陆军及遣学生出洋,皆是自己所倡议,与张之洞无关。章太炎不赞同袁之诋毁张之洞,认为:“死者尚忌之,况于生人。褊浅若是,盖无足观矣。”章遂对袁改观。实则,袁世凯之诋毁张之洞,除了袁之气度偏狭外,袁、张两人的历史过节也是其中重要因素。(鲍牧松)




甲午战争的后果:中国近代史上灾难年代的开始
维新派在一开始受到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但继保守派对此举表示反对之后,变法却又被最终抛弃了。袁 世凯投到慈禧太后一方,后者重新控制了局面。维新改良派的六君子被处死,其中包括哲学家谭嗣同(1865~1898年)。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1873~1929年)同时亡命日本,他们在那里建立...

谭嗣同的绝命诗
绝命诗一般指狱中题壁。狱中题壁 作者:谭嗣同(晚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白话译文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

丁未政潮的影响
清流派是晚清政坛中相对清廉的政治势力,在士林及立宪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也对清廷忠心耿耿,是为清政府“加分”的力量。清流派被排挤出局,对清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隐性损失,甚至可以说是自毁长城之举。丁未政潮中的清流派干将岑春煊如是说:“余尝谓世凯枭獍成性,其行事固无足怪,独有天潢...

5月21日是什么节日
佛教领袖和社会活动家赵朴初(世凯)出生于1907年,逝世于2000年5月21日。历史上的5月21日:1884年,雕刻家巴托尔迪完成了自由女神像。1902年,张之洞创立了湖北师范学堂。1917年,北洋府院之争达到了高潮。1990年,国家对可可西里进行了科学考察。1998年,印尼总统苏哈托宣布辞职。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一个...

清时期人物有哪些
这就多了,从清王朝建国伊始,努尔哈赤、多尔衮、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咸丰、光绪、宣统,蒲松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林则徐、严复、梁启超、康有为、张之洞、李鸿章、严世凯、慈禧、李莲英、许海峰(第一次代表清国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够了吗?

关于北京的问题
使他成为张之洞的译电员,得到张之洞赏识,被升为“江汉关道”, 1904年改任津海关道。不久,又兼任京...世凯的骨干力量,其中有詹天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帅秃 2006-

对联大全
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

如果光绪和慈禧在闲聊时,突然起手杀了慈禧,光绪能这样夺回政权吗...
世凯要求师长直接去见世凯,并把他团团围住。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正月初五,太后回城,正月初六,太后宣布政治训练。所有没有逃跑的改革者都被抓了。除了宋伯禄因行政系统漏洞被免职、许志敬莫名其妙被关进监狱外,康广仁、谭嗣同、林旭、杨胜秀等均未经审判被杀,真正冤枉的杨锐、刘广迪被杀。因此...

梁启超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的?
今后承李鸿章之遗产者,厥惟袁世凯。世凯,鸿章所豢养之人也。方在壮年,初膺大任,其所表见盖未著,今难悬断焉。但其人功名心重,其有气魄敢为破格之举,视李鸿章或有过之。至其心术如何,其毅力如何,则非今之所能言也。而今日群僚中,其资望才具,可以继鸿章之后者,舍袁殆难其人也。

我要参加的比赛,谁能帮我翻译一下??急啊~~~
火灯”(煤气灯)“簇簇匀排,荡漾波心”,快乐至极。启程时天蒙 蒙亮,他们兴冲冲早起,观看轮船驶出...使他成为张之洞的译电员,得到张之洞赏识,被升为“江汉关道”, 1904年改任津海关道。不久,又兼任京...世凯的骨干力量,其中有詹天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6...

平塘县13552426445: 对联有哪些形式? -
剧园维洁: 对联从类型上讲,主要有工对,宽对,机巧对三大类型,也就是说以这三种形式出现.林正三在《对仗17法》中把对联类型分为十七种,对联类型被归纳为17种.常江《楹联构思途径》中把对联类型归纳为三十多种. 实际上,对联就是工对,...

平塘县13552426445: 清朝周宰相 -
剧园维洁: 周祖培(1793~1867)字淑滋,号芝台,河南商城牛食畈(今安徽金寨牛食畈)人.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咸丰皇帝仓惶逃往热河,清廷内外一片混乱.周祖培率领一班朝士谏留未允,被授命为留京办事大臣并拜为体仁阁大学士(实掌...

平塘县13552426445: 28.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是在(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7年 -
剧园维洁: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平塘县13552426445: 京汉铁路为何绕过当时的省会开封?还有本来经过周口的为何绕道漯河?
剧园维洁: 清朝末年的郑州,只是黄河边上不起眼的一个小镇,当时的河南省会是开封,而且开封正好位于北京到汉口的直线上,洋务派张之洞受命 修建京汉铁路时,让京汉铁路过河...

平塘县13552426445: 西山十戾的说法有谁知道的说说,袁世凯、曾国藩的比较明白,其他的几个要说清楚 -
剧园维洁: “西山十戾”是北京街头巷尾的老百姓附会整个清王朝的重要人物流传的说法,即:多尔衮(熊)、洪承畴(獾)、吴三桂(鹗)、和绅(狼)、海兰察(驴)、年羹尧(猪)、曾国藩(蟒)、张之洞(猴)、西太后(狐)、袁世凯(蛤蟆). 这十戾以动物状人,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每个人像貌相近于某一种动物.例如曾国藩为蟒以其患皮肤病,顺手一抓就掉下很多有颜色的皮,好像蟒皮一样.张之洞瘦小,形同猴子.和?|大长脸,有点像狼.袁世凯是个五短身材的矮胖子,走起路来八字脚,外形的确有点像蛙.此外,据民间传说,袁世凯每逢阴天下雨都爱张口嘘气—— 大概是有些哮喘的毛病,在生理特征上也与蛙有几分像.自然,这些比拟终究是牵强附会.

平塘县13552426445: 历史(急!) -
剧园维洁:①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 ②历史作用: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

平塘县13552426445: 清末重臣有哪些,包括中央的军机大臣和地方的督抚 -
剧园维洁: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张謇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林旭 杨锐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恭亲王奕䜣 爱新觉罗 载沣 袁世凯 华兴会 光复会 共进会张振...

平塘县13552426445: 袁世凯什么时候奏请推广学校的?有什么样的结果?
剧园维洁: 1905年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会衔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得到批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