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一统融合了哪些学派学说

作者&投稿:蒲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秦始皇大一统融合了黄帝的“万国和”的主张、商代伊尹“天子唯君万邦”的主张、儒家和墨家的学说、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荀子“四海之内共一家”的观点。

三皇五帝时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曾提出了“万国和”的主张。“万国和”即指天下一家,万国一统。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这种“万国和”的思想是后世大一统思想的基础。

商代伊尹提出“其难其慎,唯合唯一”的主张,这是对黄帝的“万国和”思想的发展。在其著作《说命》篇中,他更明确地提出了“天子唯君万邦”的主张。

到了周代,周人继承了“君万邦”的思想,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口号,认为天下的一切都应服从周王室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周代对内实行宗法制,对外实行分封制。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各国争霸,但争霸的实质仍然是争夺或维护最高统治权,实现新的天下一统。

儒家和墨家的学说最为流行,有“非儒即墨”之说。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力图维护天下归周的统一局面。他的许多思想都体现着王权至上、政治统一的理念,也被后世奉为天下一统的经典理论。此外,孔子提出了“大同”的思想,即“天下为公”,这里面也包含了一种大一统的社会理想。可以说,孔子及其儒家学派是致力于打造大一统理论的先锋。

墨家学说中,尚同、尚贤的理论也为后世大一统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思想渊源。墨子认为,如果人人都有自己的主张,那天下就很难统一,必须让百姓与统治者同是同非,逐级统一之后,最终统一于天子,这样天下就能统一了。墨子“尚同”观,实质上是代表了受压迫的百姓的愿望,他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以避免自己在战争中死于非命。

春秋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学派是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将“道”的哲学观念和“一”的思想相结合,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政治思想是是归于自然,回归到“道”。无论如何变化,最终归于“道”这个“一”。

到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对统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当梁惠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时,孟子说:“定于一。”当梁惠王问如何才能使天下安定时,孟子回答只有统一才能安定。孟子认识到天下不会永远处于列国纷争的时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统一。

集儒法于一身的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法家学派的韩非、李斯的老师。他提出了“四海之内共一家”的观点,认为天下“分久必合”,要用儒法结合、礼治与法治相互运用的方法,才能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

法家学派是战国时代的宠儿,他们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设计师和建造者。当认识到天下统一已是不可避免之事的时候,他们没有提出过多虚的观点,而是做出了许多实的事情。例如,韩非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统一,因此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集中君权、富国强兵这些可以实实在在实现的理论上。最终,韩非虽死,但他的理论却被始皇和李斯践行,完成了秦国的统一事业。


秦始皇对于中国历史推进起到了哪些作用?
秦始皇整合了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国家,统一的文字影响了中国文化,是汉文化的基础,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促进了古代经济发展,统一的郡县制促进了民族融合,统一的法律促进了社会进步,中国存在的今天是建立在秦始皇的统一基础上,中国的明天和未来也是如此!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的功过是非都有哪些?
2、秦始皇在文字和度量衡上实现了统一,从而大大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经济的交流发展,使得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管相距多远,从几公里到相距数千公里,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无法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只要读书识字,便可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这一切全赖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劳。 3、秦始皇在全国修...

关于秦始皇的所有历史资料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

请评价秦始皇
总得来说秦始皇的确是千古第一帝,因为他是开辟者,他的优点有时也是他的缺点,在当时战乱纷飞的年代,必须得有一个强硬的人来统一破碎的世界。他的主要功劳是加强了中原各民族的交流,并且和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所用,现在的中央也是集权...

秦始皇的功过分别是什么?
其次是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统一了民族文化。这种影响最为深远。中西学者都评论过,中国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但是却具有共同的文化,尤其是文字,对中国民族的完整和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西方到现在都没有最后完成这种融合。 以上这些功绩当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是决策...

秦始皇所有现在已经知道的过
而秦始皇的其他所作所为,如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从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这方面他可称为“千古一帝”。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

对于秦始皇正确的评价
而秦始皇则前无古人地在华夏大地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的大一统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11]。从秦以后,中国人使用的文字源于秦人,中国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中华民族的统一和融合...

秦始皇做了什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文化上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1、统一六国 秦国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秦始皇在位期间都有过什么成就?
其三在水利上,秦始皇首先派兵征服南方的越族,之后派人到当地修建灵渠,打通了长江和珠江两江流域。方便了水路运输和农田灌溉。秦始皇在历史上是一位称不上一位明君,因为著名的“焚书坑儒”一直被后世诟病。但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应该是客观而全面的。总的来说,秦始皇开创封建王朝大一统的先河,...

怎样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

江门市19736878562: 秦朝的统治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
磨适敏迪: C 法家代表韩非的思想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总之那是法家最牛啦

江门市19736878562: 秦始皇采用哪家学派的理论? -
磨适敏迪: 法家,韩国公子韩非的思想.

江门市19736878562: 秦始皇采用了那个学派的思想
磨适敏迪: 法家学派 李斯代表

江门市19736878562: 秦始皇、唐太宗民生问题上分别采用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
磨适敏迪: 秦始皇主要是采用韩非的法家,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因为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兼并,互相攻打,法家的思想最适合当时的环境,也最能赢得各诸侯王的心,而唐太宗这个时期,采用的儒家的学派思想,仁义礼教,代表人物当然是孔子孟子 荀子了

江门市19736878562: 秦始皇是注重哪一家学派的思想 -
磨适敏迪: 你好!是注重法家学派的思想,从其看重韩非子和重用李斯为丞相就可以看出来了.另外他实行的一系列法律制度都无不体现了法家思想!

江门市19736878562: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在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结果怎样 -
磨适敏迪: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选择【法家思想】的思想主张,结果【秦因酷法苛政,二世而亡】

江门市19736878562: 秦始皇主要的影响力是什么?
磨适敏迪: 正如明朝李贽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的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在中国历史上的四百多位帝王之中,如果要评选出一位“千古一帝”的话,非秦始皇莫属...

江门市19736878562: 春秋大一统 是吸收了儒家思想和发家思想综合吗?还是只有儒家思想? -
磨适敏迪: 春秋时期,应该是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影响比较大的包括儒家、法家和墨家等几个主流思想.你们老师所说的春秋大一统应该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的概念,而董仲舒不管是从社会的设想还是后来统治者接纳他的学说,都主要是提倡儒家思想的.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他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上面几楼的回答应该是把春秋大一统的时间大致定在秦朝,那是秦始皇所采用的主要是法家学说.

江门市19736878562: 春秋大一统事法家提出的还是儒家提出的 -
磨适敏迪: 是法家..西汉董仲舒提出的. 董仲舒提出这项建议并且被采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历史上看,秦统一中国后,本应及时放弃战时的法家思想,而采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的儒家思想〔1〕,但秦始皇没有这样做,相反却焚书坑儒,而终不能解决巩固统一封建国家、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历史任务.这一历史教训董仲舒是清楚的,因此他常用类似于“汉兴循而未改”(《汉书·食货志上》这种委婉言辞来提醒当世的统治者.(采我啊,楼主,你看看我这等级...)

江门市1973687856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该怎么解释, -
磨适敏迪:[答案] 荀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千年以前,荀子曾在著名的篇章《劝学》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成为诸子百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成为了战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经辅佐秦王嬴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