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

作者&投稿:轩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

《传习录·答聂文蔚(2)》: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冶,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人,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真知而行之也。是以其民熙熙皞皞,杀之不怨,利之不庸,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呜呼!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

这一段太精妙了,任何译文都是多余。

王阳明在这里解释了什么是良知。虽然从字面理解良知只是“是非之心”,但综合理解应该是这样:

[if !supportLists]1、[endif]良知是人心;所以文章一开始就说“夫人者”;

[if !supportLists]2、[endif]人心囊括天地万物,这样人心就不是某一个人的心,而是全体人的心,也就是人文。而所谓的囊括不是拥有,其表现为:人和天地万物相互作用的关系。而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相互依赖,人和天地万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天地万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关系。那么,

[if !supportLists]3、[endif]人和人之间呢!也应该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所以有“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的话。在此基础上,王阳明才说,

[if !supportLists]4、[endif]良知是“是非之心”。其实这里的是非之心,并不只是说要分辨是非,应该包括能促进社会共同进步所有的思想观念的。

这样也就能很好的理解王阳明所说的“人人皆圣人”这句话了。这里的“人人”第一个意思是社会的所有人吗,而不是某一个人;第二个意识是,如果是某一个人的话,那这个“我”一定是和所有的“非我”是同一的,也就是“我”的价值通过所有的“非我”来实现,“我”亦帮助所有的“非我”实现其价值。也就是扬弃外在的区别,实现内在的同一。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圣人,所有王阳明说“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

其实做到“我”和“非我”相互作用,相互实现,相互促进,普通人比那些地位较高的人更容易,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所以说“庙堂”和“江湖”哪里圣人更多,当然是“江湖”。

前面说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也就是相互依赖,其实这是不够的,因为人还有思想。思想的作用就是将短暂的存在变为持续的存在,相互依赖也是这样,物与物的相互依赖是短暂的,是瞬息万变的,而社会中的依赖是需要保持持续性的,否则,人类社会和其他动物组成的动物界没有两样。而促进这种持续性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诚信,诚信的基础是对自我内心的诚实,也就是“诚意”,所以王阳明在强调“致良知”的同时还着重强调“诚意”。

这就是阳明心学的精华,这是古往今来除此之外的一切学说都没有做到的。

这些是因为王阳明的睿智,是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思想,更因为他的人生遭遇。一个为了逃避别人追杀,而不得不脱下衣物制造投江假象,以求苟安的人的遭际,一个在偏僻驿站勉强度日的人的遭际。这些练就王阳明。

一时之念,不知对不对,权且记下。


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这句怎么翻译。求速答。谢谢...
这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无论是有情感的还是无情感的,有知觉的还是无知觉的,都是如此。全文译文:天生万物,久而久之都要发生变化,这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无论是有情感的还是无情感的,有知觉的还是无知觉的,都是如此。我曾经得到过一对大雁,毛色纯白,非常温顺可爱,把它们放到园内也不远飞。没有...

陈奕迅的《最佳损友》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佳损友》是陈奕迅继《夕阳无限好》之后,另一发人心醒的耐听歌曲,而且陈奕迅的唱腔有很明显改变,令这首歌听起来更有说服力。没有遇过某某”这句点睛之笔,一句话就可以让听者想象出朋友之间由好到坏的过程、可能谁都类似经历。虽然曾经最好后来可能互相厌倦后来有矛盾最后决裂,经过这之后仍然觉得...

什么是邪淫
老话说“万恶淫为首”,自古以来古人对这件事就很排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产生“邪淫”的十个危害,引申到现在可以理解成婚外情、乱伦情等。那如果犯了“邪淫”,都会伤害到哪些事情呢?历史 文化 父母 男人 孩子

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与他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王阳明)学的...
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是“致良知”、为圣的内在可能性.同时,他又强调“良知”是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与内在的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天理之在人心”),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正是这个充塞天地的“良知”(灵明),才使“我”与万物(包括社会)无间隔地一气流通,互不内外远近地融为一体.也正...

友谊的名言: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普希金 友谊最致命的病患是逐步冷淡,或是嫌怨的不断增加,这些嫌怨不是小得不足挂齿,就是多得无法排除。——塞·约翰逊 友谊之于人心其价值真有如炼金术上常常所说的他们的宝石之于人身一样。——培根 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

湘行散记佳句摘录
这时心里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真带点儿惊讶,当我默读到生活某一章时,我不止惊讶。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楚一点点。你占去了我的感情全部。为了这点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 【赏析】静:心静,宁静,沉静一切都与自然之中开始,融于自然的声息,感受到自然的宁静,...

大家来讨论。。。
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

于孔兼的明史记载
将来逢君必巧,豫教无期,申生、杨广再见于今,此宗庙之不利,非直臣等忧也。”帝得疏,怒甚。已,竟留中。明年正月,有诏并封三王。孔兼与员外郎陈泰来合疏争曰:“立嫡之训,自古有之。然历考祖宗以来,未有虚东宫之位以候嫡子者。昔陛下正位东宫,年甫六岁,仁圣皇太后方在盛年,先皇帝曾...

瑜伽名言
8、瑜伽之中,有一个印象标致。蛇吞尾。开始便是结束,结束便是开始。如此循环下去的,只有人心。 9、瑜珈有助于维持在最理想的抵抗力,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健康状态。 10、体式有助于改变一个人,摆脱仅对身体的觉知,而转向对灵魂的意识。 11、瑜伽是一个连接意识和无意识的途径。唯有当你改变无意识,你的人生才会...

帮我找描写友谊的词语找十个
生死不渝 叨在知己 万古长青 刎颈之交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相视莫逆 心照情交 心照神交 一诺千金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友谊诗句 说起友谊,俗话说,“为朋友两勒插刀”,“有...

澄海区17556107152: 试析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
甘侄健润: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是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的. 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并不在“心”外,而是存在于“心”中,“心即理”....

澄海区17556107152: 如何理解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
甘侄健润: 出生于明代中期的著名教育家王守仁,继承并发展了南宋陆九渊的学说,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诸多命题,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思想,最终发展成与程(颐)朱(熹)理学大相径庭的“王学”(阳明学派).他的...

澄海区17556107152: 王阳明的致良知 中的良知到底是什麽意思 -
甘侄健润: 这个问题已经被人讨论了几百年,这里我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解释说法: “良知”思想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理论核心“, 良知”说起源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 也;所不滤而知者,其良知也.”在孟子那里“良知”是一种不...

澄海区17556107152: 一道高中历史题: 下列属于王守仁的思想的是; -
甘侄健润: c是程朱理学思想,和心学观点有部分区别而且是朱熹提出的 b致良知是他的思想但不是学习制胜的修养关键,而是寻找天理的方法 a是陆王心学的总观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