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赏析

作者&投稿:大叔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墨池记》中国,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赏析这篇文言文呢?下面是我网路整理的《墨池记》赏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墨池记》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翻译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确实这样吗?

  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那么学习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十分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况且那些贤人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墨池记》赏析一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墨池记》赏析二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曾巩墨池记赏析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二句,是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州学的校舍,这是补写墨池的现状,由此便自然引出了州学教授王盛索文的经过:“教授王君生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日:‘原有记”恐其不章’的“章”是“昭彰”的“彰”的假借字,意思是显著、为人周知。“王右军”,...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文章赏析 此篇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勉励学者勤奋学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为难得的佳作。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篇1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桃花源记赏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陶渊明像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

《小石潭记》原文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赏析1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池上》的写作背景
1、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小娃撑船而作下此诗。2、原文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译文 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

文言文小石潭记赏析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王士祯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朱彝尊为之作《池北书库记》。又精于鉴赏,书贾卖书欲抬高书价,必说:此书经新城王先生鉴赏过。藏书印有“王阮亭藏书印”、“御史大夫”、“宫詹学士”、“忠勤公之世孙”、“经筵讲官”、“怀古田舍”、“琅琊王氏藏书之印”、“国子祭酒”、“宝翰堂章”等图章数十枚。諡文简。著有《带经堂集》、《...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古文赏析
【原文】永州韦使君新堂记[1]作者:[唐]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2],则必辇山石[3],沟涧壑[4],陵绝险阻[5],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永州实惟九疑之麓[6]。其始度土者[7],环山为城...

沾益县13775521871: 读《墨池记》有感2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墨池记》这篇文章.这篇文言文给我们下了启示.这篇文章讲的是王羲之苦练书法,把池水染黑了,因此,那个地... -
钟离丹复方:[答案] 一个宁静的午后,我来到一片茂密的竹林.我看见一些虫子悄无声息地躲在竹叶背后,几乎蒙过我的眼睛.它们利用青翠的竹叶把自己隐藏得天衣无缝,来躲避世间突如其来的惨烈的伤害.看来把自己深深隐藏起来该有多么必要!我突...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
钟离丹复方:[答案]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的译文 -
钟离丹复方:[答案] 墨池记 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本文叙述一件什么事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钟离丹复方:[答案] 记叙了王羲之苦练书法而使周边池水尽黑和王盛让曾巩写墨池记的原因阐明了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以什么为线索,借王羲之__的故事,阐述了什么 -
钟离丹复方:[答案] 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 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我倒觉得阐明了环保要从个人做起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译文两次直接写墨池对文章主旨的表达各起什么作用最好用一两句话概括谢谢 -
钟离丹复方:[答案]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写墨池是怎样体现“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的?请写一段文字简要鉴赏 -
钟离丹复方: 在宋代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象《墨池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
钟离丹复方: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中 作者认为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钟离丹复方:[答案] 我们应在学习中发挥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就,迈向成功. 加油:)

沾益县13775521871: 墨池记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
钟离丹复方: 译文:当王羲之不愿意被人强迫着去做官的时候.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强:(被人)强迫 以:连词,表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