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有哪些特征?

作者&投稿:歹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杂剧是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传统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蒙古人的过程。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中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跟着下降。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


什么是元杂剧
元杂剧的“唱”、“云”、“科”是它的艺术表演手段。三者之中的“科”,主要是做工,包括表情、舞蹈 问题四:元杂剧的分类是什么? 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对元杂剧进行不同的分类。有的从曲词风格方面把作家分为“本色”与“文采”两派。这一分析方法在批评那些具有典型特征的作家作品时颇为合宜。如以关汉卿为...

元杂剧概述?
传统的诗文难以反映耳闻目睹的现实世界,精雅的吟唱怎能排遣和抒发深广的忧愤?于是,他们和民间艺人一起,共同创造了许多有真情实感、适于演出的杂剧。 元杂剧不同于唐、宋时期即兴的滑稽表演和结构松散的短剧,它从根本上扭转了宋杂剧以嬉戏娱乐为主的倾向,使戏曲走向真正的成熟。元杂剧有着独特而崭新的体制,严格而...

宋杂剧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杂剧兴起于北方,北宋时就已经很流行。由于形成的载体差异,在北方说唱艺术基础上形成的北方杂剧,它的形式以一人主唱,四折一楔子的短剧结构为主要特征。而在南方民歌舞基础上形成的南戏,它的文学体制比元杂剧自由,众多脚色皆可演唱,其...

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5、宫调上的不同。杂剧的每一折只能有一个宫调,并且每折的宫调不能重复。南戏则不作规定。6、表现的题材不同。北方戏剧圈的剧作,较多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等为题材,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等。南戏则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例如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

中国戏曲于()正式形成
元杂剧一般有大致固定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演完一个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为演出的安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观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正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一大特点。有的杂剧还有“模子”,用来在开场介绍故事情节,或者在折与折...

杂剧与传奇的异同(从发展演变,形式体制,风格特征方面比较)
杂剧是把音乐 歌舞 动作 念白(戏剧中的道白,包括对白和独白)溶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多种,代表作有《窦娥冤》

元杂剧的戏里戏外:试析元杂剧中风尘女子
剧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这些,于是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平衡自己的内心。        元杂剧中还反映了妓女对从良的渴望与争取,这是元杂剧区别于前代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她们身上体现了她们对自身奴隶地位的不满和人格意识的自我觉醒。她们意识到“我想一百...

全国有些什么地方剧种,各有什么特点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

王国维《谈元杂剧之渊源:曲调与形式》
于是,王国维提出了“真戏剧”的定义,以此界定以元杂剧为标志的,具有独立完整形态的中国戏曲,意在突出这种艺术形式以“代言体”的“歌舞动作”,“表演出完整的故事”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并以此为标准划清了清元杂剧与过去各种“戏剧”之间的界限。依王国维所见,包括宋金杂剧在内的各种“古剧”虽属于...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也是过渡为元杂剧前的重要艺术形式。 从以上可以得出:中国的戏曲艺术形式应该是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 发展到南宋,宋杂剧成为中国最早的戏曲 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官本杂剧段数》,其剧目有两类,一是以大曲命名,如《王子高六么》;一类没有曲名,如《眼...

工农区19148456087: 元杂剧有什么特色和地位 -
尤蓝益肾:[答案]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蒲、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

工农区19148456087: 简述元杂剧的形式特征 -
尤蓝益肾: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四折一契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有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和男演员一人独唱的形式转化而来的.

工农区19148456087: 元杂剧的特点是什么?(条理清楚的那种)
尤蓝益肾: 元杂剧的特点 元杂剧演唱的原貌,已不可见,只能从历史记载、曲谱、昆曲中的北曲以及戏曲文物中了解到它的基本情况,大致说来,有如下一些特点. (1)就其音乐风格来说,前代作曲家一致认为它具有浓郁的刚健雄浑的风格色彩.这种音乐...

工农区19148456087: 元曲的特征 -
尤蓝益肾: 元曲分为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宫调、曲牌、曲韵、平仄(zè)、对仗、衬字;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

工农区19148456087: 元杂剧最具特色的是什么 -
尤蓝益肾: 从剧作结构来说,是四折一楔子. 从表演形式来说,是一人主唱.

工农区19148456087: 以下哪些属于元杂剧的特点?() - 上学吧
尤蓝益肾:[答案] 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同时,他也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化的兴起.

工农区19148456087: 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
尤蓝益肾: 元杂剧的体式特征: 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一本杂剧由一个角色主唱. 角色分工:旦、末、净、杂.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

工农区19148456087: 元杂剧的体制有什么特点? -
尤蓝益肾: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称.元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千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所谓楔子,即填补的意思,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