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的用法与其他虚词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镡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言虚词“而”是高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之一,它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作代词,通“尔”,
二是用作连词。在荀子的名篇《劝学》中一共出现了16个“而”字,都用作连词,其用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第一种: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
第二种: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三种: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四种:表示承接关系。如:登高而招。
第五种: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第六种:表示假设关系。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并列关系表示词语或句子之间具有的一种相互关联,或是同时并举,或是同地进行的关系,并列的成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如“蟹六跪而二螯”的“六跪”和“二螯”是同时并举的,两者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所以句中的“而”表示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是指连词后的语言单位须以连词前的语言单位为基点,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它有更进一层的语义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涉及到“学习”和“反省”两种行为,指君子不仅“学习”,而且“反省”,“学习”是前提,是基础,“反省”则是在前者基础上进行的行为,是对前一行为的引申,是对学习成果的回顾与加深,因此,句中的“而”表示递进关系。
“而”用作承接关系时多用来连接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及句子,表示行为相连、两事相连、两事相关或时间先后相承等顺承关系。如“登高而招”是指“登上高处后招手”,“登高”和“招手”这两种动作行为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因此,句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
“而”用作修饰关系时往往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多数情况下它的后面是表示行为的动词,前面是表示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的词语或短语,如果是形容词、副词、时间处所名词、能愿动词、指示代词、方位短语、介词短语,那就较好判断。但如果前面是动宾短语,就较难辨析了。这时,就要分析“而”字前后两种行为的关系,如果两种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就要看前边的行为是否是后面行为发生时的状态或方式。如“吾尝跂而望矣”中“跂”是指“提起脚后跟”,它与“望”是同时进行的,表示“望”的状态,是修饰“望”这种行为的,“跂”是状语,“望”是中心语,因此,句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


高中文言文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 ⑤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教材中较少,有两个句子: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八则》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2、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几...

十八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十八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如下: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于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有哪些?
于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七种如下:虚词“于”的用法相对于其他的虚词会显得有些杂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表示原因:可以被翻译为“因为”,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表示对象:可以被翻译为“向、给、对”等等,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

十八个虚词有哪些,分别的作用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3、 复音虚词。 (1)“何如”,用在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者“什么样”。 如:今日之事何如? 如太行王屋何? (2)“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的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如:荣禄待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4、 同“呵”,喝问。 如...

高中文言虚词有哪些?各自的用法是什么?
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情而被人们称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以之兴怀——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经典文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虚词的用法
虚词的用法有如下:一、而1、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比如:表并列关系、表递进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表假设关系;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因果关系;表示目的关系;为下文提出更甚的事情作衬托,常与“何况”“而况”相呼应,表递进。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

初中文言文,各种虚词的用法。与做用
初中文言虚词用法 一、“以” 的用法 (一)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把”“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

虚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作用
“冯乃超”与“章乃器”中的“乃”是虚词,有“于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前有因后有果,这里的“乃”字的作用,是任何一个实词所不能替代的。“罗亦农”与“郑亦秋”中的“亦”是虚词,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意思是“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很有亲切感。文言文的18个虚词?文言文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与判断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语文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贺州市15556295530: 虚词而的用法虚词 而的几种常用法并列 承接顺接 修饰 转折特别是并列和承接的区分 -
褒义替波:[答案] ①表并列关系.可可以把“而”换成“并且”或“又”的.②表顺承、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接着”或不译(把“而”换成“然后”,或“接着”可以译得通的,就有可能是承接了.)③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④表修饰...

贺州市15556295530: 关于虚词而的用法题区分 -
褒义替波: 这个其实比较容易,你就记得修饰是一个主要一个次要,顺接是同等地位有顺序上的先后不能调换. 比如《侍坐》里有这样一个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下一句的动词是两个,由而来连接.那么你可以...

贺州市15556295530: 文言文中“而”用法的辨别? -
褒义替波: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

贺州市15556295530: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都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
褒义替波:[答案]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

贺州市15556295530: 如何判断“而”字的用法? -
褒义替波: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贺州市15556295530: 文言文“而”字用法 -
褒义替波: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

贺州市15556295530: 文言虚词的用法“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中的而”应怎
褒义替波: 在文言文中,“而”作为连词使用时,主要有两类用法:一、顺连(表示承接),二、逆连(表示转折).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今急而求子”====这几个句子中的三个“而”都是顺连,表示承接. // 前面两个“而”可以翻译成“就”,后面一个“而”可以翻译成“因而”. 翻译:“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作为儿子就要想着为父母报仇,作为臣子就要想着为国君报仇. // “今急而求子”====现在遇到急难因而找你帮助.

贺州市15556295530: 古代汉语中“而”字的用法 -
褒义替波: 1、相当于“之”.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 2、表语气.略近于“兮”. 《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译文: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党政的那些人危险极了! 3、...

贺州市15556295530: 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 -
褒义替波: 而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例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又,表并列关系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就”,“然后”,表承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却,但是,表转折关系面山而居(《愚公移山》—着,也可不译,表修饰

贺州市15556295530: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纳整理(文言文中18个虚词的整理)
褒义替波: 一、18个虚词的用法(一)而1.连词2.代词3.通假字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2)而后:才、方才.(3)既而:不久、一会儿.(二)何1.疑问代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