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南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书写送别背景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扩展资料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叔同百度百科-送别




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及其故事
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及其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这首歌由李叔同作词,并基于美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的作品《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进行创作。它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创作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变革、政治动荡以及外来文化的...

《送别》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送别》由弘一大师李叔同所作,既有古典诗词的文雅,意思却能平白易懂。《送别歌》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结合得十分完美,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古典小说《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意境。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送别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故事是什么?
送别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故事如下 1915年,回国后的一个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是一片凄凉,李叔同与好友许幻园挥泪而别,却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迈进。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

王维《送别》写作背景
这首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

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绪?
歌曲《送别》的创作灵感与情感深沉 1915年冬日,一场大雪见证了李叔同与挚友许幻园的诀别,这一幕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篇章中。许幻园在院外凄厉地喊出“叔同,叔同,我家破产了”,那声音穿透冰雪,触动了李叔同的心弦。在那一刻,李叔同站在雪地,凝视着友人渐行渐远的身影,一小时的静默,仿佛只为铭记这...

王维的《送别》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写给友人的,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

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啊?
以《送别》为题的歌曲有好多,这里介绍一首老电影《怒潮》的主题曲《送别》。老电影《怒潮》的主题曲《送别》这首歌曲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均由郑洪作词,巩志伟作曲,著名歌唱家孟贵彬演唱。《送别》是该片的主题曲,这首歌是在影片中农友们含泪相送他们的领路人之时,渔鼓老人唱的一首凄楚、悲壮的...

...的音乐背景,作曲人与作词人.和所在年代20世纪"送别"流行的背景...
李叔同的《送别》——李叔同先生填词的《送别》——中国二十世纪音乐中的退隐山水之作。教师之美、学生之美、牙牙学语的童稚之美,抗战和救亡之美以及受五四新文艺雨露滋润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国文之美,夹杂着一片晨曦中小学课堂上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所有这些,全是从《送别》这首歌中隐约唱出的汉语...

歌曲《送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著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的新歌。

请对送别进行简要分析
歌曲送别的相关知 1、创作背景:歌曲《送别》是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这首歌曲创作于1914年,当时李叔同正在日本留学。他感怀于即将离别的朋友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歌曲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感慨。2、艺术特色:歌曲《送别》的曲调流畅,旋律优美,具有浓厚...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送别》的背景是什么? -
郦种尼可: 歌曲《送别》自1914年问世以来,被传唱了将近一个世纪!它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利用美国奥德威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就是这样一首看似寻常的歌曲,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民间中流行、传唱.而该歌曲经电影《城南旧...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王维《送别》写作背景 -
郦种尼可: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送别的创作背景 -
郦种尼可: 将《送别》这首经典老歌作为《厨戏痞》的片尾曲,朴树拿出了十分的诚意,除了参与演唱外,编曲、制作也均由他一手操办,留声机的摩擦声、孩子的欢闹声和相机快门的声音都让这首熟悉的歌曲充满了一种淡淡的情怀.观众看完《厨戏痞》也有感而发:“影片片尾的黑白照片配上《送别》的曲子,成了全片最动人之处.”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歌曲《送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郦种尼可: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著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的新歌.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李叔同的《送别》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长亭外,古道边, ”b
郦种尼可: 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 像著名的《送别》、《春游曲》、《忆儿时》等.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送别》李白背景 -
郦种尼可: 渡荆门送别 一、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席慕容送别写作背景 -
郦种尼可: 原文】: 送别 席慕容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所有送别诗的写作背景 -
郦种尼可: ……好多诶 算了,我尽量.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

西乡塘区15679404857: 《送别》这首歌的详细资料? -
郦种尼可: 送别歌曲介绍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