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陟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齐鲁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sháo)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

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长勺之战的背景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春秋时期的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历经鲁公伯禽、考公酋、炀公熙、幽公宰、魏公晞、厉公擢、献公具、真公濞,一直都是周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

此时的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其国力之强,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但是疆域和国力较之齐国,均处于相对的劣势。

齐国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吕氏,故又称为姜姓吕氏齐国, 史称吕齐。

太公东去就国,近邻的夷人莱侯率军与太公争夺营丘。太公至营丘后,因应当地风俗,简化礼节而修政。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之利,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大国。

长勺之战的原因

齐襄公于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孙无知暗杀,月余后 (前685年春季)公孙无知亦被国人所杀。公子纠及公子小白各自从鲁国及莒国返国。小白先至即位,是为齐桓公。

鲁庄公为护送公子纠回国,与齐军战于干时而大败,仅以身免。齐国随后计划再进攻鲁国。

长勺之战的过程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鲁庄公以平时用度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鲁庄公随后称自己在司法方面尽量做到合情、公平,曹刿便认为鲁“可以一战”,并获鲁庄公批准随行督战。

同年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入鲁境。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莱芜苗山镇)。

由于干时战争的胜利,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

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庄公遂令鲁军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没有厮杀到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

经过稍事休整,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二次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原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

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随后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鲁军战胜,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兵力素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庄公下达追击令。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

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并射杀齐桓公子公子雍,洗涤干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国势为之一振。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六月,齐国联合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鲁庄公与宋国战于乘丘,取得大胜。齐国军队随后撤退。次年 五月,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但鲁国再次战胜。

齐国于前681年与鲁国在柯举行和会。终鲁庄公之世齐鲁关系相对和睦,齐仅于前675年联合宋、陈两国进攻鲁国西部。

长勺之战的影响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一、胜败原因

1、策略方面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原委。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所凭恃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

齐军三通鼓罢,士气已完全丧尽,而相反我军士气却正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齐军”。

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不可等闲视之,而要谨防其佯败设伏,以避免己方不应有的失利。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望见他们的旌旗歪斜,这才大胆地建议实施战场追击。

2、庄公方面

长勺战前,鲁军由于干时的失败,庄公既能作复仇雪耻的战争准备,又能破例接待既无官职、又无名望的曹刿,并能开诚布公地和他讨论战胜敌人的战略,这是难能可贵的。战斗中又按照曹刿的意见,掌握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获得了胜利。

3、曹刿方面

从曹刿战前决策、战场指挥和战后分析的诸多言行里,可以看到鲁军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乃有其必然性。鲁国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作战中,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挥意见, 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正确地选择战场, 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二、历代评论

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黄金贵认为战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由于鲁庄公战前实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因而得到人民支持,使鲁国取得长勺之胜;这是历史上可以与井陉、淝水等大战相并列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体现战略防御思想的著名战例。




曹刿论战中详细描写了哪些内容?
全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

齐鲁之战长勺之战 - 战争起因
对此,管仲和鲍叔牙等人深感忧虑,他们认为君主失德会导致动乱,于是分别支持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逃往鲁国和莒国避难。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外出狩猎时被连称和管至父杀害,无知被立为君,但此举招致广泛反对。随后,几位大夫杀死无知,迎公子纠回国,并与鲁庄公会面,决定由鲁国出兵护送公子纠登基。公子小白...

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齐桓公当政以后,由于怨恨鲁国曾经帮助过公子纠,就出兵攻打鲁国。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这个地方打了一仗,这就是有名的齐鲁长勺之战。齐国当时已经是非常强大的国家,而鲁国却是一般的小国家,国力较弱,看起来并不是齐国的对手。鲁庄公觉得齐国正是看到鲁国比齐弱,所以...

长勺之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后来成为齐桓公霸业的重要奠基者。鲁国在这场齐国内部斗争中,是站在公子纠一边的,并公开出兵支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但在乾时一战,损兵损将,大败而归。鲁国的所作所为,导致齐、鲁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齐桓公本人对此更是耿耿于怀,不肯善罢甘休,这终于酿成了长勺之战的爆发。

文中"齐军松懈"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主要有这些表现:齐军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齐军的旗帜倒下了。出处:《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

简单概括齐鲁长勺之战的原因
公子纠和管仲见国君位置被小白抢先夺去,只好仍回鲁国栖身,这使齐、鲁两国关系又趋紧张。新即位的齐桓公小白,因为鲁国支持公子纠,对鲁非常不满。鲁庄公却以为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国君,对齐极为仇视,便亲自率大军强送公子纠返国,进入齐境干时地区,齐桓公即与鲍叔牙等商讨对策,决定“以兵拒之...

齐鲁长勺之战节奏划分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

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
1、策略方面 用兵打仗所凭恃的是勇气。2、庄公方面 庄公既能作复仇雪耻的战争准备,又能破例接待既无官职。战斗中又按照曹刿的意见,掌握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获得了胜利。3、曹刿方面 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挥意见,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

《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的意思是:助词,的。【出处节选】《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白话译文】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文言文曹刿论战曹刿的作用
1. 关于曹刿论战的1.在这次战役中,曹刿起到了什么作用 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才是取胜的先决条件,体现了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精神,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及独特的政治思想.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

尉犁县13127969541: 齐鲁长勺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注意要简要一点的~ -
宁冰盐酸:[答案] 自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

尉犁县13127969541: 齐鲁长勺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宁冰盐酸: 自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

尉犁县13127969541: 长勺之战的背景资料 -
宁冰盐酸: 自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

尉犁县13127969541: 简单概括齐鲁长勺之战的原因 -
宁冰盐酸:[答案]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战争的起因在于鲁国插手了齐国君位争夺战,招致后来继位的齐桓公怨恨. 公元前684年春,齐...

尉犁县13127969541: 齐鲁长勺之战 - 搜狗百科
宁冰盐酸:[答案]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战争的起因在于鲁国插手了齐国君位争夺战,招致后来继位的齐桓公怨恨.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实力强...

尉犁县13127969541: 曹刿论战的背景 -
宁冰盐酸: 《曹刿论战》赏析(孙绿怡)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

尉犁县13127969541: 在《曹刿论战》一文中交代齐鲁长勺之战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宁冰盐酸:[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

尉犁县13127969541: 长勺之战的发生背景与原因是什么?
宁冰盐酸: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

尉犁县13127969541: 曹刿论战中长勺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
宁冰盐酸: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