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知五代十国简史。

作者&投稿:羊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求 五代十国简史~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五代十国详细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638.htm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特点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据更加剧烈,由是者维持了数十年。五代十国的政权基本上都为昙花一现,因为有实力的将领经常发动兵变夺权,如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变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国又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文治。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繁,政权屡有更迭。五代十国大多开国之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这也是此时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编辑本段名词来源
  中国古代以正统史观为主,因五代建立于中原地区,占据着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区,
五代十国地图(14张)并以正统自居,是当时传统的中央朝廷,故后来的史学家著五代史,而十国及其余政权被称为“割据势力”。   “五代十国”一词与政权定位来源于薛居正《旧五代史》及欧阳修《新五代史》,新旧五代史均把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统称为“五代”。而《新五代史》又分别为五代时期众多割据政权中具有代表性且称制的十个割据政权著了“十国世家”,继而产生了“十国”的定位。北宋路振撰《九国志》,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称《十国志》,其后刘恕作《十国纪年》。“五代”便多与“十国”合称使用,“五代十国”一词于是便作为较之“五代”更为严谨的一个历史名词和别称逐渐流传开来。   近代部分史学家根据传统历史学理论,将北汉归于后汉残余政权,又将桀燕、岐国两个割据政权列入,于是产生了“五代十一国”这个新的名词与政权定位解释来代指这一历史时期,不过由于历史沉淀与传统习惯,一般使用仍以“五代”和“五代十国”为主。
编辑本段历史年限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作为中原地区主体政权的“五代”结束,历史主体进入北宋时期,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十国”中的北汉于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年限争议
  这两种最为普遍的 五代十国中期中国形势图
说法尚存在争议,其根本分歧在于:1、对五代十国理解的角度和立场存在广义与狭义的差异;2、对“五代”与“十国”作分割或捆绑式理解的差异;3、对政权定位的差异。   第一种说法大多基于“正统”史观,以五代为历史主体。大多史学家及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对中原王朝称臣的部分“十国”国家,以及其余诸多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的政权,可以定位为中原王朝的诸侯国或者藩属国以及地方割据政区,甚至其余未臣服政权和它们一样也被视为割据势力,而五代的主体地位也因此更加坚定。这同时也是将“五代十国”简称为“五代”,或将这一时期直接称为“五代”的重要原因。第二种说法基于北宋建立时实际分裂局面尚存的事实,将“五代”与“十国”既分割又捆绑式地片面理解。
实际起止
  实际上“十国”中诸如吴、吴越、闽、南汉、楚、前蜀以及其他割据政权岐(凤翔)、卢龙(燕)、定难(夏)、朔方、成德(常山)、魏博(邺)等,它们均建立于五代之前。甚至包括五代的后梁、后唐两个政权的前期雏形梁(宣武)、晋(河东)也建立于唐朝末期。所以事实上在唐朝正式灭亡之前,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已经基本形成。直至979年北宋灭亡北汉,才基本结束这一分裂时期,实现了对中国大部的统一。而五代十国时期的定难(夏)、朔方、静海、河西、归义等割据政权,北宋王朝并未实现对它们的统一。定难走向独立,并统一了朔方、河西、归义,建立了西夏王朝;而静海政权开始分裂,并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最终成为独立国家(即今天的越南)。所以究其根本,五代十国这一分裂时期在本质上远不止五十三年,自黄巢起义后一直到北汉灭亡,分裂割据时间共长达近一百年。
编辑本段五代嬗递
  五代(907年-960年)是五个朝代的合称。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开始,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更替。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直到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共53年。   五代的主要位置在中原,后唐、后晋、后汉君主为汉化的沙陀人,后梁和后周君主则是汉人。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4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封(汴京)。
后梁
  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叛变投唐后,朝廷封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901年)封为梁王。后朱全忠于903年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剪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904年,朱全忠杀唐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唐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中国历史由此也正式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称帝。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923年被后唐所灭。
后唐
  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勗继其父晋王李克用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桀燕国)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改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西京-洛阳。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嗣源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后晋
  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 石敬瑭
高祖,定都于东京-开封。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称臣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汴,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后汉
  沙陀部人刘知远曾与石敬瑭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京-开封,称高祖。948年高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称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周
  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定都汴京-开封,称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柴荣(郭荣)以太祖养子(内侄)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郭宗训)嗣位,称恭皇帝。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策动陈桥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
编辑本段十国割据
  十国是对五代时期先后建立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著“十国”世家,路振撰《九国志》,不含南平,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称《十国志》,其后刘恕作《十国纪年》,“十国”一词于是逐渐产生。
前蜀
  前蜀是唐朝册立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亦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公元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后蜀
  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不久吞并东川节度,遂据有两川之地。933年二月,后唐封为蜀王。934年,孟知祥趁后唐发生内乱时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于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后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政变得十分腐败。公元965年,宋军攻蜀,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孟昶出降,后蜀灭亡。

  南吴的创始者杨行密在892年被唐封为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王。公元905年,杨行密逝世,其子杨渥继位,但他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灏、徐温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908年被杀,由其弟杨隆演继位。公元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国王位,改元武义。由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郁郁而终,由其子杨溥继位。杨溥在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
南唐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吴权臣徐温,独揽大权,吴主只是傀儡而已。927年,徐温去世, 李昪
养子徐知诰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937年,徐知诰篡吴称帝,国号为齐,史称徐齐。939年,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室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继承皇位。957年,后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败,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虽然是一个出色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赵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遂进攻南唐。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吴越
  吴越的建立者为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902年封为越王,904年,改封吴王,都城杭州,盛时疆域为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故该年为吴越建国之年。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卒,子钱元瓘继位。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1年),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继位。辽国会同十年(公元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子年纪尚幼,故由其弟钱弘倧继位。但钱弘倧欲限制将领权力,结果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在当年十二月发动政变,改立钱弘倧的弟弟钱弘俶继位。公元978年,钱弘俶向北宋献出土地投降,吴越灭亡。

  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与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间逐渐控制福州一带,王潮被授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审知继承。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925年王审知去世,长子王延翰继立。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淫,残忍凶暴,结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杀掉。王延钧继承闽王位,在933年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所弑,王继鹏夺位。王继鹏个性猜忌,屡杀宗室,结果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的兵变中被杀,由其叔王延曦继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进、连重遇两人认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杀王延羲。朱文进自称闽王,但不久就被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击败。945年,南唐抓住闽国内乱机会进攻,南唐军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

  南楚的创立者马殷在896年被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马殷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志得意满,纵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南楚大乱。南唐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进攻楚国,攻占长沙,南楚灭亡。
南汉
  南汉的奠基者是唐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唐亡后臣服后梁。刘隐率兵平定了岭南,又从南楚手中夺取了容、邕两管。他重用岭南士人,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由其弟刘岩继位。刘岩在削平岭南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于917年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刘岩与邻国和好,又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广科举制度,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942年,刘岩去世,其子刘玢继位。但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结果境内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开始走下坡路。943年,刘晟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地盘,但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每况愈下。958年,刘晟病逝,由其子刘鋹继位。刘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汉在他手中彻底腐坏堕落。结果在971年宋军进攻时,南汉无力抵抗,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南平(荆南)
  荆南的建立者高季兴为朱温部下,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其首府为江陵。后梁灭亡后,高季兴继续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曾表示要帮助后唐进攻,但实际并未兑现承诺。后唐明宗继位后,高季兴却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发兵征讨荆南。所幸因为江南雨季到来,唐军粮草不济,高季兴才摆脱被灭亡的命运。929年高季兴逝世,其子高从诲上台后,重新修复与后唐的关系,于934年被封为南平王。荆南地小国弱,因贪图赏赐,几乎向所有附近称帝的政权称臣,而且还抢夺其他政权的贡品。各国称高季兴和高从诲为“高赖子”。948年高从诲逝世,其子高保融继位,继续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继冲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继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宋军兵威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
北汉
  北汉又称东汉,其开国君主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951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所以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公元954年,刘崇试图趁周世宗刚继位的机会进攻后周,结果被后周打得惨败,国力大衰。刘崇于同年逝世,其子刘承钧继位,继续侍奉辽国的政策,称辽主为父皇帝。公元968年,刘承钧病逝,养子刘继恩继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恩之兄刘继元继位,残忍嗜杀,亦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北汉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但宋军在979年卷土重来,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势不可挡,刘继元向辽军求救,辽国援军亦被击退,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亡。
编辑本段藩镇并立
  “十国”存在时期较长或疆土面积较大,更具有历史影响与代表性,且均称制立国,故将五代之外的这十几个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国”,亦或称其“大”者。此时期还存在有:晋、岐、定难、燕(卢龙)、赵、北平(义武)、殷、武平、泉漳、朔方等割据政权。   其中晋、岐、燕、赵、北平、殷等政权均称制建国。 五代十国前期北方形势图
这些政权以定难、晋历史影响最大,后来分别演变为西夏、后唐,一般不列入十国。赵、北平虽称王立国,但存在时间较短,又先后附属于后梁、晋,性质可作为割据节度使政区,是半独立政权。殷国存在时间短,规模极小,一般作为闽国残余政权。岐国完全是一个独立王国,燕国前期为割据节度使政区,后僭越称帝,但与岐国一样存在时间较短,故也不列入“十国”。其余部分节度使虽为割据政权,当时并未僭号称国,名义上是中原王朝附庸,且历史影响较小,也不归于“十国”。   部分史学家以北汉为后汉残余延祚政权,将燕、岐二国列入,将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又称为“五代十一国”。不过一般习惯以“五代十国”为传统,二者无论怎么定位,均表达同一段历史,只是名称不同,政权定位伸张不同。

  晋国(891—923年)是后唐的前身,部分史学家称其为“前晋”,存在于唐末五代十国前期,位于今山西、河北一带,是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891年—923年,历2主,李克用建立。唐大顺二年(891年),唐昭宗册封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晋王,都太原,占据河东一地。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晋王李克用仍然使用唐“天佑”年号,以“光复大唐”为政治口号,长期与中原的后梁对峙。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死,子李存勖继晋王位。干化元年(911年)晋国在柏乡(今属河北)决战中,大败后梁兵,接着攻占幽(今北京)﹑魏(今河北大名北)等州,取得河北。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称帝于魏州,是为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灭后梁,十二月,迁都洛阳。
岐(凤翔)
  岐国(887—923年)中国唐末割据凤翔(今属陕西)的藩镇,也是五代十国的一国。岐王李茂贞(856~924年),本名宋文通。唐乾符年间,因败黄巢将领尚让,以功擢神策军指挥使。光启元年(885),李克用率军逼长安,唐僖宗出奔,文通护驾有功,擢武定军(洋州军号)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字正臣。僖宗回长安途中,茂贞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代为节度使。   大顺二年(891),他胁迫昭宗杀宰相,任命他为凤翔和山南西道(治兴元)两镇节度使,封秦王,成为关中最强大的藩镇。乾宁二年(895),茂贞与邠州(今陕西彬县)王行瑜、华州(今陕西华县)韩建同犯长安,杀宰相,整兵而返。次年,茂贞再次攻入长安,昭宗依韩建。茂贞焚烧宫阙,大掠坊市而去。   光化年间,茂贞进封岐王。天复元年(901),朱温以兵入关,请昭宗迁都洛阳,宦官韩全诲与茂贞劫持昭宗到凤翔。朱温围凤翔。三年,茂贞势蹙,被迫杀全诲,送出昭宗。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灭唐,建后梁。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置官属。当其盛时,有地20州,至后梁末年,岐仅7州而已。后唐同光元年(923),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茂贞上表称臣。
定难(夏)
  定难节度使(881—1038年),又称夏绥节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在此割据,成为西夏王朝的前身。   定难军首领拓跋思恭因为替唐朝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封爵夏国公,赐姓为李。据有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北)、宥州(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银州(治今陕西榆林)、绥州(治今陕西绥德)、静州地,首府夏州。以后李家世代领有定难军。宋初,定难节度使、夏国公李继迁起兵反宋,大败宋朝从宋朝独立。并向辽国求援。1038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
燕(卢龙)
  燕国(895—913年)的前身为唐末藩镇卢龙节度使,乾宁元年(894年),晋王李克用攻陷幽州。次年(895年),李克用表奏刘仁恭为卢龙留后,不久,唐政府追认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任卢龙节度使后,亟思背离李克用。从此晋、燕相互攻伐,互成水火。907年,刘仁恭被其子刘守光囚禁,刘守光自为卢龙节度使。909年,后梁封刘守光为燕王。911年称帝,国号“大燕”,史称桀燕。913年,晋王李存勖讨伐刘守光,攻陷幽州,被囚禁的刘仁恭亦与刘守光为晋军所擒,版图并入晋国。914年,刘氏父子被李存勖斩首献于晋国太庙。
赵(成德)
  赵国(883—921年)的前身为唐朝的成德节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也是河北的藩镇最稳定的一个,160年只有三姓更迭。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成德节度使、常山王王景崇死后,年仅十岁的儿子王镕继位。907年,后梁封王镕为赵王,以镇州为都城。王镕有智谋,在李克用父子、朱温、罗绍威之间周旋,割据镇冀近40年。921年赵国发生兵变,王镕被义子张文礼所杀,赵国灭亡。后来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瑾为李存勖所灭。
北平(义武)
  北平国(879—929年),唐末五代时割据政权,因其领域大致在古中山国境内,故又称中山国,是五代十国时最小的国家之一,辖定州(今河北定州一带)、易州(今河北易县一带)、祁州 北平国、赵国示意图
(今河北安国一带),领域在今河北中部一带,都城定州(今河北定州)。879年,王处存被唐王朝封为义武军节度使,成为易、定州统治者,建立割据政权。895年,王处存逝世,谥曰忠肃,其子王郜继位。900年,梁朱温率兵进攻定州,王郜遣其叔兵马使王处直率兵抵抗,大战于沙河,为梁所败。王处直领兵回定州城驱逐王郜,王郜逃亡晋,王处直被将士推为主。他与梁议和结盟,朱温表其为义武节度使、封太原王。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封王处直为北平王。北平政权正式建立。910年,王处直绝梁与晋结盟,其后随晋王北破燕国,南取魏博,与梁争战十数年。后来,王处直阴结契丹,企图脱离晋独立,921年,王处直养子王都发动兵变囚禁王处直,王都继位,又与晋结好。929年,王都又引契丹为援,企图脱离后唐,屡为后唐所败,晋攻克定州城,王都与家属自焚而死,北平灭亡。王处存于879年建立,历二世四主,929年为后唐所灭,共计50年。

  殷国(943—945年),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势力闽后期分支势力的一个国号,为王延政所建立。五代晋天福八年(943)二月,王延政以建州建国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殷国国小民弱,实际国土仅建州、镛州(王延政升将乐县为镛州,南唐灭闽后废州为县)、镡州三州。南唐灭闽后改剑州,改龙津县为剑浦县,又新设延平、富沙二县,北宋时又改为南剑州)五县(将乐、昭武、建阳、建安、浦城,加龙津则为六县),故王延政也被时人讥为“五县天子”。至天德三年(945年)正月,泉、漳、汀等州相继归附,延政又攻取福州,遂改国号闽,仍定都建州。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即天德三年)八月,南唐军陷建州,闽亡。王延政家族被迁移到金陵州。建州改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忠义军。殷国大致为今日福建南平市,国都建州即今日南平市下辖之建瓯市。
武平
  武平节度使(951—963年),又称武平军节度使、湖南节度使,简称武平军,是五代十国时期,在马氏楚国覆灭后湖南地区割据势力的名称。951—963年间,共经历四任三姓节度使,后为宋朝兼并。末代节度使是年仅12岁的周保权。
清源(泉漳)
  清源节度使(945—978年),简称清源军,又称平海军,是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日闽南泉、漳一带,在闽国覆灭后,是闽南地区割据势力的名称。南唐灭闽(945年)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国得福州,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留从效、陈洪进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为宋所灭。
朔方(灵州)
  朔方节度使(900—1002年),又称灵武节度使、朔方军,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后突厥汗国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年间十节度使之一。拥立唐肃宗和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力量,后辖区分割为朔方、振武、夏绥、邠宁、泾原和鄜坊。本来是灵州的列校。唐朝末年,韩逊(?-914年)占据灵州朔方节度,朝廷授以节钺。后梁建立时,朱温加封韩逊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不久又加封中书令,封颍川王。北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朔方节度和灵州被定难军节度使、夏王李继迁攻克。

  五代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

  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前、后蜀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

  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楚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

  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闽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

  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南汉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南平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

  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此外,在边疆地区还有一些政权,主要有:东北有辽(契丹),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义军蜂起

  五代时期,在频繁的战祸、重赋和酷刑的重压下,人民生活极为痛苦,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吴越和闽也一样。北方还经常遭受契丹贵族的骚扰。如后唐末年,辽兵南下河东,俘去居民15600户,驼马牛羊不可胜纪。

  947年,辽兵攻占开封。辽贵族以牧马为名,纵兵四出劫掠,叫做“打草谷”,开封四周数百里内,许多人民被杀伤,财物牲畜几乎被抢光。退兵时,又在沿途烧杀劫夺,“城邑丘墟”。因此,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痛苦日益加深。

  在五代十国的黑暗统治下,各地也不断爆发人民的反抗斗争,所谓“义军蜂起”。其中后梁时陈州毋乙的起义、后晋时南汉循州张遇贤的起义声势和影响最大。
  开荒减税

  五代十国时期,一方面存在藩镇割据延续和扩大的局面,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各地人民反对分裂割据带来的制度不一,关卡林立,禁令繁多,商税苛重等种种灾难;又由于契丹贵族的掠夺,人民要求统一,以便集中力量进行抵御。到了五代后期,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周世宗(954~959年在位)继位后,在经济、政治及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为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并对逃户庄田颁布处理办法,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

  其次,减轻田税。958年(显德五年)颁布均田命令,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连曾经享有免税特权的曲阜孔氏也得交纳。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史称周世宗“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 以示尊崇。(《资治通鉴》卷二九四)

  第三,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如先后派宰相李谷巡视黄河堤防,发丁夫六万人用三十天时间修固河堤;调发丁夫二万人到原武(河南原阳)堵塞黄河决口,减少了水患。956年和959年,疏浚汴河、五丈河,连接济水,使山东船只直达开封。接着疏浚汴河南段及山阳渎,重新沟通从黄河到长江的水道,又疏蔡河,使开封水道南达寿州。从此,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由水道直达京城,使开封繁荣起来。

  第四,抑制寺院经济。针对日益膨胀的寺院势力,后周政府于955年下令废除没有敕赐寺额的寺院30336所,迫使僧侣大批还俗;并禁止私度僧尼。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抑佛运动,使后周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又下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国家铸钱,有利于商品交换,促进经济发展,对加强后周中央集权都有重大意义。

  亲自出征

  周世宗即位不久,北汉就勾结契丹,联兵寇掠。世宗决心亲自出征,抗击北汉、契丹的联合入侵。在954年的“高平之战”中,世宗亲自督战,打败北汉的军队,获得大捷。

  战后又坚决处斩了在高平之战中临阵脱逃的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人,申明了军纪,使“骄将惰卒,始知所惧”。接着简选禁军骑、步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羸弱者裁汰,于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革除了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从此,中央禁军有足够的武力控制地方藩镇,成为服务于统一集权政治的武装工具。 亲自裁决政事

  在刑法方面,周世宗要求做到“狱讼无冤,刑戮不滥”,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他还对五代相沿的律、令、格、敕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详定为《大周刑统》二十一卷,颁行全国。
  注意节俭

  周世宗留心政事,要求群臣极言得失。他自己在生活上注意节俭,裁减了宫中的冗员,停办了一些不急需的事务,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

  高平之战的次年,周世宗下诏扩建开封城,使之成为代替古都长安、洛阳的新兴大城市。与此同时,周世宗又派大将王景、向训率兵攻蜀,取秦(甘肃天水市)、凤(陕西凤县东)、成(甘肃成县)、阶(甘肃武都)四州。接着,又三次亲征南唐,取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六县之地,与南唐划长江为界。这既提高了后周王朝的声威,充实了人力和物力,又解除了抗击契丹时的后顾之忧。

  959年(显德六年)三月,周世宗亲率水陆大军攻辽,收复了瀛、莫、易三州和莫州北面的瓦桥关(河北雄县境)、益津关(河北霸县境)及淤口关(河北霸县信安镇)等“三关”之地。周世宗在位虽不到六年,但他已为后来北宋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

  重视水利

  五代时期,南方各国都重视水利灌溉,注意改土治水,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针对江南多河流、湖泊的情况,大量修筑堤堰和闸门,控制水流,“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

  吴越政权在各州都设置都水营田使和撩湖兵、营田军,“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以减水患”。从嘉兴、松江海滨到太仓、常熟、江阴、武进,每一条河浦都造堰闸,蓄泻有时,以抗旱涝。又在武义筑长安堰,溉田万余顷;在越州鉴湖周围五十八里筑堤,可溉田九千余顷,等等。

  吴和南唐在丹阳疏浚练湖,在句容疏浚绛岩湖,在楚州筑白水塘,在寿州筑安丰塘,少者溉田数千余顷,多者溉田达万顷以上。闽国在长乐县筑海堤,以御海潮,堤内土地皆成良田。在连江县东湖周围筑堤二十里,可溉田四万余顷。后蜀在褒中(陕西汉中褒城镇)“凿大洫,以导泉源,溉田数千顷”。

  特别是南唐与吴越在境内修建了圩田,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当时,劳动人民利用水乡河身较高、田面较低的地势,在河渠两岸、农田周围筑成堤坝,内以围田,外以隔水。每座圩田方圆几十里,如同大城。沿堤建水闸,控制水势,旱则开闸引水溉田,涝则闭闸拒水,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收成获得一定的保证。圩田是古代江南劳动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重要创造,也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

  制茶业与瓷器

  五代时期,南方的制茶业最为发达,统治者和民间都十分重视茶叶的生产。楚王马殷“令民自造茶”,每年仅向中原王朝贡茶就达25万斤。南唐在建安地区(福建西北部)有茶焙(制茶场所)1336处,其中官焙38处。当时,茶叶已成为重要的商品,南平首都江陵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市。

  瓷器业的进步也很快。吴越的越州秘色瓷器,胎质釉色都比以前有进步,是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专供吴越王室使用,也用来贡献给中原诸王朝。同时,越窑还产“金扣”(镶边)瓷器,动辄以万计,是向外输出的大宗商品,可见当时越窑的烧造技艺已经很高。

  织染业同样有新的发展。丝织方面规模日益扩大。在杭州城内,专为吴越王织锦的工人就有二百多人,在染色方面,南唐时发明了一种“天水碧”的颜色,由宫女“染碧(青绿色),夕露于中庭,为露所染,其色特好”。故名“天水碧”。 矿冶业与印刷业

  当时,矿冶业遍于各地,在冶铜技术上发明了胆水浸铜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技术。吴和南唐盛产铜铁,南汉则盛产金银。

  另外,当时的造纸业也相当发达,扬、越、蜀是著名的纸张产地。有名的南唐澄心堂纸,“滑如春冰密如茧”,制作十分精美。雕板印刷业的发展也很显著,成都和金陵是当时全国两大印刷业的中心。
  繁荣的大都市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南方的商业也相当活跃。吴越都城杭州,已成为东南繁荣的大都市,“富兼华夷”,“百事繁庶”,有“地上天宫”之称。

  成都市场也相当繁荣,有蚕市、药市、七宝市,市场交易量很大。此外,当时的海上贸易也相当活跃。

  可以说,经过五代时期的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据北宋初年统计,北方人口只有100多万户,后来陆续平定南方诸国,又得230多万户。可见南方人口已经超过北方二倍。这说明南方经济的发展,日益超过北方,越来越在全国占据重要的地位。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此外,这一时期在边疆地区还有一些并存的政权,主要有:东北有辽(契丹),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在后周世宗柴荣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他方面,如火药、印刷术的发展,词的出现,也是有所成就的。(五代十国年代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五代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53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
唐末农民起义军叛徒、唐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原名朱温),消灭了许多割据势力,初步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于907年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后梁建立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军阀、沙陀贵族李克用继续争夺霸权,交战不已,各地藩镇的骄横局面也没有多大改变。912年,朱全忠被其子杀死后,政局更为混乱,结果为后唐所灭。后梁统治共17年。
923年,沙陀族人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庄宗)灭梁,改国号为唐,建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发生魏州(河北大名东南)兵变,庄宗毙于流矢,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明宗)。唐明宗改革了庄宗时的一些弊政,在位七年,战事减少,农业屡有丰收,人民获得了短期的喘息。明宗死后,由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攻杀,不久被后晋所灭。后唐统治14年。
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借契丹兵推翻了后唐,建立了政权,国号晋,迁都开封,史称"后晋"。在五代中,以后晋之国力最弱,为报答契丹借兵灭唐,石敬瑭竟事契丹国主以父礼,自称「儿皇帝」,并割燕云十六州以酬。传至出帝时,因不愿再对契丹称臣,结果被契丹出兵所灭。947年初,辽兵攻入开封,后晋亡。后晋凡十二年。
当辽兵攻入开封后,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沙陀人)在晋阳(太原)称帝(高祖),仍用后晋天福年号,争取后晋旧臣归附。当辽兵北退后,他很快进入洛阳和开封,并在开封建都,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汉高祖做了11个月皇帝就死了,其侄刘承佑(隐帝)继位后,忌杀大臣,天雄节度使郭威被迫起兵反汉,隐帝被杀。后汉仅统治四年就灭亡了。
郭威于951年建国,仍都于开封,史称「后周」。他在位三年而死,养子柴荣继位,是为世宗,其国势在五代中最强。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不能维持多久,后朝廷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亡后周而建立宋朝,五代至此终结。

十国

五代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
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中华历代简史之【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大唐帝国灭亡之后,直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后周的国力增强,北攻契丹,南下南唐,占据南唐江淮十四州,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如后晋石敬塘,为谢契丹助其夺取帝位,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后梁的一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从出版史角度看,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第一部监本九经,宋人称其为「旧监本」或「古京本」,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这实在是个奇迹,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仅刊刻了《昭明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诸书,而且还于广政十四年(951),经营了「广政石经」的刊刻。这个石经和以前的石经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连同注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迈评价其「犹有正(贞)观遗风」。此外,后晋的刘等,还撰成了《唐书》二百卷,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吴越的罗隐,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文学家,着有《罗隐甲乙集》,收其诗作,今已不传。今可见者,有《四库全书》所收《罗昭谏集》八卷。西蜀的韦庄、欧阳炯,南唐的冯延巳、中主李景、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均有不少名作传世,开宋词鼎盛之先河。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留传至今的绘画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53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

五代是中原上的五个王朝,先后与之并存的十国除北汉外都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它并存的还有辽和西夏,但因为中国史书一般以汉族为中心,对其他民族政权常忽略。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所以前人把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所以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呜呼开头,这并不是他装腔作势,不说其他,单后来的残酷刑罚“凌迟”(即千刀万剐)就是在五代乱世出现的。

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后周柴荣十年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其他方面,如火药、印刷术的发展,词的出现,也是有所成就的。


中国历史最早的朝代及皇帝?
1. 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2. 中国朝代简史: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隋...

中国古代简史、要中间有发生的重要事件的
武周: 神都 690-705年周圣皇帝武则天武周代唐、巩固西域、神龙政变 五代十国:907-960年 后梁:汴 907-923年梁太祖朱温 后唐:洛阳 923-936年唐庄宗李存勖优伶变乱 后晋:汴 936-947年晋高祖石敬瑭割让幽云 后汉: 汴 947-950年汉高祖刘暠 后周:汴 951-960年周太祖郭威陈桥兵变 辽朝: ...

中国朝代排序
中国朝代排序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

十分钟带你了解中国简史
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衰帝禅让帝,代唐称帝,建立政权 梁,史称 后梁,从此中国进入一个纷争的时代。五代十国。公元960年到1127年,禁军统领赵匡胤利用陈桥兵变在开封称帝建立 宋 政权,史称 北宋。公元1127年到1279年,由赵构将宋政权南迁,史称 南宋。这时在南宋的四周也有4个政权他们分别是 辽,...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分别是?求每个时代的简史.
12.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907年 - 923年 2. 后唐 923年 - 936年 3. 后晋 936年 - 946年 4. 后汉 947年 - 950年 5. 后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国(902年 - 979年)1. 吴越(904年-978年)2. 闽国[[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商.东周(战国)秦朝.东汉西汉.魏朝.楚国吴国.南晋北晋.隋朝.唐代.宋.元(这个算是中国全部被外来少数民族统治)明.清(这个也是中国被外来少数民族统治)

中国的所有朝代顺序表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上下五千年里写了那几个朝代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完全版]http:\/\/forum.mengya.com\/viewthread.php?tid=372322 目录 夏、商、西周 开天辟地 黄帝战蚩尤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后羿之死 伊尹伐桀 姜太公钓鱼 牧野之战 周公辅成王 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春秋战国 掘地见母 管仲拜相 曹刿论战 齐桓公称霸 愚蠢的宋襄公 重耳奔齐 ...

国鼎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国鼎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国鼎作者:醉梦莺啼五代十国简史更新时间2009-11-7 22:32:38 字数:9974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中国历史所有朝代的顺序、汉朝所有皇帝列表
朝代的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国朝代简史: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隋,唐宋元...

沐川县13491673217: 能不能简要说说五代十国的历史 -
伯牙吾台郭板兰: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从公元907年唐哀帝李逊位,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

沐川县13491673217: 五代十国的历史简介 -
伯牙吾台郭板兰: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沐川县13491673217: 简单的说下五代十国的历史 -
伯牙吾台郭板兰: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是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在此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沐川县13491673217: 五代十国的历史? -
伯牙吾台郭板兰: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沐川县13491673217: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简介 五代十国有何历史背景 -
伯牙吾台郭板兰: 五代十国形成的历史背景是唐朝的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政府控制力太弱.

沐川县13491673217: 哪里可以找到五代十国的历史??? -
伯牙吾台郭板兰: 五代十国,中国唐朝末年至宋朝初期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有时简称五代. 唐王朝到唐玄宗时繁荣达顶峰,之后开始衰落,唐朝末年由于唐王朝的衰落加上黄巢农民起义的打击,唐朝的统治瓦解,地藩镇势力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壮大.中国历...

沐川县13491673217: 五代十国大事年表及介绍 -
伯牙吾台郭板兰: 907(唐哀帝天佑四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朱温逼唐哀帝禅位,称帝,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封割据湖南的马殷为楚王,封割据两淅的钱镠为吴越王,封割据荆南的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王建在四川称...

沐川县13491673217: 谁能给我些有关五代十国的大事资料 -
伯牙吾台郭板兰: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本时期分成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7年-979年).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

沐川县13491673217: 谁能给我仔细讲讲五代十国时期的产生和结束 -
伯牙吾台郭板兰: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

沐川县13491673217: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指哪个时期?出现过那些名将和名臣?各自对当时的时局产生过什么影响? -
伯牙吾台郭板兰:[答案]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