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 尼《悟道诗》古诗鉴赏

作者&投稿:实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某 尼

此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中写某尼四出寻春,找不到春的踪迹,归来从枝上的梅花,忽悟春原来就在自己身边,以此说明“道不远人”,不应“道在迩而求诸远”。某尼所悟,自孔、孟至禅宗,已屡有所言,但作为一首说理诗,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确不多见。即使撇开哲理不谈,作为一首单纯的寻春诗看,也是一篇佳作。

全诗仅四句,分二层写,上联是求道,下联悟道。前二句从时、空二个方面,分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其历时之久,“踏遍”见其行程之广。南朝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兼赠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因梅见春,故在诗中不说踏遍“塞北烟”、“岭南雾”,而只提“陇头云”。次句写一个云游尼姑,竹杖芒鞋,出入于白云明灭之间,意境缥缈,风神超逸,诗中有画。苏曼殊名句“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所表现的情景,与此诗极为相似。

上联写求春不得,从一“尽”字、一“遍”字,已闻山穷水尽之叹,但下联通过一“笑”字、一“已”字,表现了作者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正因为尽日不见、寻遍难觅,故一旦见春,喜上眉梢,一笑驱散了心头的愁云。梅花独冒冰霜,凌寒先开,无意争春,只报春信,此诗却说见梅而知“春已十分”,作者的喜悦之情,见于言外,并非当时真已春光烂漫了。末句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词意仿佛。宋词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千古传诵,相比之下,此诗末句要平淡得多。但写红杏可用“闹”字,咏梅则绝不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方是梅的本色。“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前人咏梅,常誉之为一个冰清玉洁的美人,故写梅而用“闹”字,会贬低它的高格。“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姜夔《暗香》)前人赏梅,无不为其清香所醉,故此诗用一“嗅”字,勾出了梅的精魂。在这“嗅”字之中,还流露出作者会心的喜悦、玩味不倦的感情。若改“嗅”为“看”,虽其意犹在,但神味索然了。

谈道诗最易堕入理障,流于枯涩,这首诗却写得极其生动传神。诗中的女尼,看来不是一个刻板、冷漠的出家人,而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人生乐趣的少女,所以这首说理诗,写得极其富于感情——这正是此诗艺术魅力的所在。




悟道诗哲理写作文
本诗宜整首看,其诗意和辛弃疾《青玉案》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与明人小说中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二句相似. 2. 《悟道诗》这首诗中,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名尼《悟道诗》 诗中叙述了...

古诗(悟道诗)中嗅字的评说
悟道诗 某尼姑 [宋]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全诗是说:外出寻春,千难万难而不得,回来却惊喜地发现,春天就在身旁。以此比喻悟道过程,道在心中。“嗅”增强了梅花的美感,形态典雅,暗香典雅。以此加强对春天对大道的顿悟。

月亮挂在枝头的诗句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出自:《某尼悟道诗》 年代:宋 作者: 无名尼 无名尼诗词全集 只要无名尼的结果 残杏枝头花几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红恨清明雨。尽日沉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

关于独挂枝头的诗句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出自:《某尼悟道诗》 年代:宋 作者: 无名尼 无名尼诗词全集 只要无名尼的结果 残杏枝头花几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红恨清明雨。尽日沉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

关于李子满枝头的诗句
1.关于枝头的诗句 1、黄菊枝头生晓寒 宋 黄庭坚 《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2、残杏枝头花几许 宋 晏几道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3、月堕枝头欢意 宋 晏几道 《临江仙·浅浅馀寒春半》4、金钿乱散枝头遍 宋 欧阳修 《渔家傲·青女霜前催得绽》5、枝头薄薄柳绵飞 宋 欧阳修 《浣溪沙》6...

博湖县17139314195: 《悟道诗》 某尼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
曹刚欧车:[答案] 〔赏析〕整日寻春却见不春的踪影,穿着芒鞋踏遍了岭头一山又一山的云.“芒鞋踏遍陇头云”,可用来比喻对某一理想影像的追求,历尽千辛万苦仍执著不舍,和辛弃疾《青玉案》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意思相似.一般常写作“杖藜...

博湖县17139314195: 《悟道诗》 某尼 -
曹刚欧车: 〔赏析〕整日寻春却见不春的踪影,穿着芒鞋踏遍了岭头一山又一山的云. “芒鞋踏遍陇头云”,可用来比喻对某一理想影像的追求,历尽千辛万苦仍执著不舍,和辛弃疾《青玉案》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意思相似.一般常写作“杖藜踏破几重...

博湖县17139314195: 《悟道诗》这首诗中,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
曹刚欧车: 【名称】《悟道诗》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年代】宋代 【作者】某尼 【体裁】七言绝句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道理: 全诗描述主人公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博湖县17139314195: 某尼悟道诗注释版版谁有?我需要啊!
曹刚欧车: 标题 某尼悟道诗 作者 宋无名尼 年代 宋 内容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注释 【注释】:(本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作者为一不知名的比丘尼.)

博湖县1713931419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7题.(8分)悟道诗(宋)某尼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 -
曹刚欧车: 15.风景往往不在遥远的地方,有时就在你的身边,要善于发现.(2分)16.D(此诗不关凡尘与佛门的旨意,仅仅写出寻春悟道的体验.2分.)17.“嗅”字一方面写出了梅花的风神,梅花暗香浮动的特征显现了出来;(2分)另一方面,“嗅”字的动作,又传达出诗人会心的喜悦,还展现了她赏玩不已的痴迷情态.(2分) 略

博湖县17139314195: 《悟道诗》是怎样由事及理的 -
曹刚欧车: 作品原文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1] 作品译文 费尽了时光寻找—— 盎然的春意 却见不到春的踪迹, 脚下的芒鞋 已踏遍了—— 笼罩在山头的白云. 重返家园 将梅花拿在手指间轻转 偶然一嗅, 哎!禁不住暗笑自己—— 就在这眼前的枝头上 春意正热闹十分.[1] 作品简析 全诗描述主人公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1]

博湖县17139314195: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的下一句是什么? -
曹刚欧车: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的下一句是“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作品名称:《悟道诗》 作品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作品年代:宋代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

博湖县17139314195: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此即是说,词 -
曹刚欧车: 不同意.首先,诗歌一二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写诗中人寻春,说明诗中人并未察觉到身边的春意甚浓,而若用“闹”字,则其所体现出的盎然春意与诗歌一二句意境不符合. 其二,诗词中的梅花常寓高洁、典雅、淡远之意,写梅花若用“闹”字,必然会贬低梅花的高格,破坏了梅花的精魂,与诗歌原来的意境不相符.

博湖县17139314195: 悟道诗赏析 -
曹刚欧车: 三字经道可道,非常道,古老贤,玄此道,学者易,难者道,若不学,不知道,学了道,不去道,与凡俗,无它道,若学道,不尊道,贪味痴,入邪道,生死苦,入地道,沉苦海,永失道,凡学道,须尊道,沉其心,渐悟道,谴其欲,入真道,...

博湖县17139314195: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是谁的诗啊?
曹刚欧车: 这首诗是唐朝有一位比丘尼到处访道,后来开悟所作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