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呤古诗小知识

作者&投稿:不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古诗暮江吟展开编故事加美化 200字左右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关键词:残阳,红,瑟,江,夜,露,月

初秋的傍晚,我来到扬子江畔。 眺望远山,夕阳已渐渐地落了下去,晚霞映红了天边,落日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江水似乎被分成了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江景。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我伫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当秋风拂面,我感到一阵阵的凉爽和惬意,我看着江滩边的小草,一会儿又仰望着天空,啊,那碧绿的小草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渐渐挂上了露珠,她们在微风中轻轻起舞,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我不禁脱口赞叹道:“这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今天的夜色真美!

==============

希望你喜欢:)
2.谁有暮江吟的微型教案
暮江吟的微型教案

19 古诗三首《暮江吟》

福建省石狮祥芝中心小学 邱跃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师指名读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二、学习新课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师: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师: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师: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师:把 比作 ,又把 比作 。

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师: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9、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10、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三、小练笔。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诗、吟诗、还做诗、做画,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收集有关白居易的诗,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布置作业。
3.古诗暮江吟的意思是什么
全诗 [编辑本段]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编辑本段] 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瑟瑟:碧绿色。 怜:爱。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编辑本段]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认识作者 [编辑本段]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写作背景 [编辑本段]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

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赏析 [编辑本段]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 *** ,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

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

”(《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

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 ”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
4.暮江吟解释急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

[编辑本段]古诗欣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误把珍珠写为真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这里的真珠即珍珠。

[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瑟瑟:碧绿的颜色。

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编辑本段]古诗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

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写作背景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

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di)杭,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编辑本段]诗句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 *** ,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

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

”(《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

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 ”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

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
5.古诗古诗赏析怎么写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1、铺:(pū) [评析]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

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后迁下邽。

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6.古诗赏析怎么写
白居易《暮江吟》精辟赏析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

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

正由于它们显示了一个时空位移的运动过程,这就暗中点出了诗人游览时间之长和兴趣之浓。从而,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被自然景色所感染、所陶醉的审美历程。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一道残阳铺水中”。

不说“照”而说“铺”,这更生动,也更准确。“残阳”不仅照射在江面上,而且余辉染红了整个天际,火红的晚霞又降落、铺展在静碧的江面上。

晚霞在残阳的热情护送下,融入江水,半隐半现、若暗若明的绚丽风光多么逗人情思。明代杨慎《升庵外集》曾举白居易其它诗句,如“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来说明诗人常喜用“瑟瑟”一词来形容水波的碧色。

其《升庵诗话》评此诗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 可谓工致入画”。

这种金波粼粼,黛绿瑟瑟的光色交错,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色,确如《唐宋诗醇》所评此诗“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 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 ”(《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

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

”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

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 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

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暮江吟》作为白居易对“天下清景”的审美发现,将永远保持其美妙的艺术生命力。这首诗将会一直启迪、唤醒我们要重视自己审美心理功能的创构,人生能有几许“可怜九月初三夜”?!但是,只要你是带着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大自然,就会感受到大自然是这样多情地抚慰你的心灵,从而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和明丽、人生的充实和满足。

这也就是人性的升华和净化。
7.《暮江吟》诗意及诗
暮江吟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 *** ,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4]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诗有丰韵。

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

《唐宋诗醇》评:“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写一首自己喜欢的描绘自然景象的古诗词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
小题1:B小题1:A D小题1:①(2分)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 ②(2分)(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祭奠)。小题1:豪放不羁,表现在:思想不受束缚;臧否古人,率性而为,不受束缚;衣着随意;寄居在某人家...

纳雍县15285201840: 暮江吟这首古诗描写了什么? -
窦饰乐息: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诗人...

纳雍县15285201840: 《暮江吟》这首诗的大意 -
窦饰乐息:[答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的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纳雍县15285201840: 《暮江吟》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
窦饰乐息:[答案]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纳雍县15285201840: 暮江吟的古诗大意是? -
窦饰乐息:[答案] 作品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

纳雍县15285201840: 1.暮江吟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怎么看出来的 2.诗中描写了哪四种景物 3.3.本是通过描写什么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
窦饰乐息:[答案] 秋季:九月初三夜、露. 描写了:残阳、江、露、月四种景物. 通过描写暮江晚景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纳雍县15285201840: 暮江吟这首诗写的是( )季节,从()到()()的景色.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中的比喻句是(). -
窦饰乐息:[答案] 暮江吟这首诗写的是( 暮秋)季节,从(江上)到(岸边)(天空)的景色.表达诗人(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的思想感情.其中的比喻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

纳雍县15285201840: 写出《暮江吟》这首古诗的大意 -
窦饰乐息:[答案]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纳雍县15285201840: 暮江吟 古诗答案暮江吟 ( 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的题目为《暮江吟》,写的是( )时候(... -
窦饰乐息:[答案] 写的是(秋季)时候(傍晚)这段时间(江上)的景色,其中第一、二描写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两样景物,写出了(夕阳落照)时的景色;第三、四句是写(新月初升)时的景色,作者把(露)比作(珠),把(月)比作(弓).全是表达了...

纳雍县15285201840: 《暮江吟》的200字古诗赏析.急~ -
窦饰乐息: 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

纳雍县15285201840: 《暮江吟》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
窦饰乐息:[答案] 《暮江吟》这首诗的题目:傍晚在江边的吟诵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ؤ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