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楚辞 渔父》中屈原 渔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投稿:僪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看待《楚辞 渔父》中屈原 渔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屈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政治家,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都有自己的一种很美好的看法,但是同时,他的理想超越了同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他的理想和实现存在着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让他一直在不停的奋斗,但是奋斗却屡屡受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写下了《离骚》、《渔父》等作品,这些作品表现了屈原自己内心的一种矛盾,以及在矛盾中他的一种最终的抉择。在很多的关于屈原、关于《渔父》的书中,渔父这一形象都被认为是一个隐者。但是在我看来 ,渔父这一文学形象决不可能是一个隐者的形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渔父的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代表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想法,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方向,这跟屈原心中那种执着的愿望相抵。隐士在古代,不仅是某类高人的代名词,也代表了一个与社会的主流格格不入的集团,所以作为一个隐士,它不可能也不会跟屈原说这些话。其次,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当个人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大部分人根本不相容的时候,产生一种比较消极的,想返回自己群体的心理是有的。但是在屈原心中是很抗拒这样一种心理的,尽管他是矛盾的,但是他的愿望的天平是一早就倒向了执着的追求这一边,所以他不会把隐者这样一个在自己心中高高在上的形象置于这样一个反面的位置。最后,渔父走了,屈原在那里思索,我想那种思索不是因为渔父的离开,而是因为对自己坚持之后的那种更深层次的思索。渔父是屈原所鄙夷的那类人。如果是一个隐者的话,怎么也不可能将他置于这样的一个位置。

屈原

屈原和渔父各自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处事态度:一是屈原的明辨是非、高洁白奉、积极用世,乃至宁死不折、以身殉国;一是渔父的不问是非、明哲保身,乃至消极避世、飘然自乐。

“道不同,不相为谋”,结果只好异途殊归,各行其志。总体说来,作者的意图和倾向是:以屈原为主,以渔父为副,以副托主,赞扬屈原的崇高精神,贬抑渔父的消极态度。

从作者的态度来看,让渔父用“混世”反语来激励屈原,从而造成更强烈的对比,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对同流合污者的憎恶,倾向十分鲜明。

作者没有单—地铺陈颂扬屈原的伟大人格,而是别具匠心地为他设置了一个对立面,让渔夫与屈原分别代表两种相反的但各自又十分典型的人生观,并让他们在江畔相遇,展开对话,这就使文章内涵全部熔铸在一个整体对比性构架之中。在这个构架中,至少包容着三个方面的对比关系:

一是两条人生道路的对比。屈原坚持人世,渔父乐在出世。实质上一个足从社会着眼,目的在于济世:—个是从个人出发,意图在于全生。两相比较,谁积极谁消极,不言自明。

二是两种“入世”态度的比较。一个是明辨是非、高洁白奉,而且至死不渝;一个是是非不分、随波逐流,乃至混水摸鱼。两相比较,孰高尚孰鄙陋亦是不言而喻。

三是两种结果的对比。屈原积极用世,深思高举,结果却惨遭流放,行吟江畔,痛苦万分;渔父消极避世、钓鱼汀滨,反而能身心自由,鼓枇高歌,欣然自乐。这两种情景的对比、诱惑,恐非意志特强者所难以自持:然而屈原却非但能够持志不移,而且锐意于以身殉国,这样,他那玉叮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叮焚而不可毁其节的崇高精神,就在层层对比中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我觉得这个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渔父是自由的,一个人在当时那个年代里面对于爱国这个词,其实并没有很突出,因为当时有很多的公子,可能是a国的,但是他们都会去b国,然后当大臣,所以说渔夫的观念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这种洒脱,但是趋炎不同,屈原把整个楚国的兴亡都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觉得他自己和楚国息息相关,这是他的爱国,他截高的品质说导致的他有这种思想。

渔父的人生观是随遇而安,屈原的人生观是不随波逐流

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格局不同,所思所想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同。


盈江县19527038261: 如何看待《楚辞 渔父》中屈原 渔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
伍媚田基: 屈原是道德境界,渔父是天地境界

盈江县19527038261: 怎样看待屈原和渔父的两种人生观,你更欣赏哪一个 -
伍媚田基:[答案] 屈原屈原和渔父各自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处事态度:一是屈原的明辨是非、高洁白奉、积极用世,乃至宁死不折、以身殉国;一是渔父的不问是非、明哲保身,乃至消极避世、飘然自乐.“道不同,不相为谋”,结果只好异途殊归,各行...

盈江县19527038261: 对《渔父》中屈原的认识 -
伍媚田基: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开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时间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江潭”、“泽畔”,从下文“宁赴湘流”四字看来,当是在...

盈江县19527038261: 在《楚辞渔父》中屈原的执著与渔父的旷达之间,你更欣赏哪一个?理由?
伍媚田基: 这两个人,其实是两种人生的对比.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我国儒家出仕的典型代表,愿以己之力涤除玄览,有功于社稷江山,造福于天下万民.渔父,“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是黄老道家的象征者,世事转移,与“和光同尘”有异曲同工之妙,此隐逸者也!两个人,各有其妙,隐者保持着人性的真纯;仕者,自不必说.这两种人,从古至今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徘徊其中而不知所取.昔者,彭泽县令亦心为行役……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入世,毕竟人是社会中的人,岂能独善.不过内心,肯定还真是要有逍遥之姿,否则难以宁心啊!一家之言,见笑了!

盈江县19527038261: 分析屈原和渔夫的形象,探讨她们不同的人生态度,你的人生态度�� -
伍媚田基:[答案] 《楚辞·渔父》中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另一个是“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渔父. 从渔父劝屈原的话“举世皆浊何不汨其泥扬其波”,可以看出渔父推崇一种圆滑处世的态度,但是从他离去时所...

盈江县19527038261: 在楚辞.渔父中屈原和渔父更欣赏哪个 -
伍媚田基: 渔父是逍遥的出世者形象,屈原是失意的入世者形象,作为中国人传统的关于出世入世的精神命题,普遍来说无所谓高低,只能看个人偏好了.但我更欣赏屈子.

盈江县19527038261: 楚辞 - 渔父中渔父的人物特点 -
伍媚田基:[答案] 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盈江县19527038261: 楚辞渔父表现了屈原和渔夫怎样的价值观? -
伍媚田基: 屈原是一个清高的人,不为世俗所动.而渔夫则是中庸之道,认为事物都可以利用,要看你怎样去用.

盈江县19527038261: 楚辞渔父屈原的人生态度 -
伍媚田基: 屈原和渔父各自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事态度.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高洁自奉,积极用世,乃至宁死不折、以身殉国.他的态度是积极的、明辨是非、高洁自奉、积极用世、乃至宁死不折、以身殉国.而渔父则不问是非,只顾眼前现实,随波逐流,混世度日.他的人生哲学是消极的,认为处世不必有为,只须随波逐流,与世推移.总的来说,屈原的态度是积极的,渔父的态度是消极的.两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盈江县19527038261: 《屈原》的《楚辞.渔夫》中有一个与屈原本人相对应的"渔夫"的形象,请你分析一下,渔夫是怎样的一个 -
伍媚田基: 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庄子说:“虚而委蛇.”(《庄子·应帝王》,后世成语作“虚与委蛇”)渔父所取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正是从老庄那里继承过来的.他所标举的“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