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后徐茂公去哪了?为何李世民要亲手给他“黄袍加身”?

作者&投稿:家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的唐朝~

节度使之于唐朝,犹如刺史(州牧)之于汉朝。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王朝,汉唐都是对外扩张性的政权,这一特点注定了在军事上的外重内轻,所以节度使这一制度其实是适合唐朝的。

不过,节度使的存在,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掌控。一旦中央政府虚弱,很容易引起地方叛乱和军阀割据。
安史之乱和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就是明证。
节度使对于大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唐朝最终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导致;而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仍能存在150多年,藩镇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唐朝想要的只是听命于中央的藩镇,而不是完全废除藩镇。
与唐朝相比,宋朝是完全废除了藩镇的,也就是“守内虚外”。
于是,宋朝的政权在内部很稳定,不必担心地方造反,但对外战争则无力收复失地和开疆拓土。
如果与后世相比,节度使与总督、巡抚都是一类的封疆大吏。
历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总是此消彼长,其关键不在“节度使”是否存在,而在于中央如何掌控地方。

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大唐开始的时候是府兵制,因为当是实行的均田制,府兵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上战场是兵,平常是农民,后来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府兵制随即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有了募兵制,有了募兵制,才逐渐形成藩镇,有了藩镇,才有节度使,玄宗时设了十大节度使,节度使是玄宗时期开始的,当时全国有五十万兵力。
有三十几万在节度使手里,仅安禄山就身兼三个藩镇的节度使,形成外重内轻,地方强于中央的格局,后来安禄山反叛,朝廷历经八年才平了内乱,但无法根除叛军的残余势力,又将河北三镇交到叛军手里,河北三镇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为了安抚平叛有功的功臣和投降过来的将领,又增加了许多藩镇,让他们当节度使,藩镇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又扩大化了,中央于藩镇时战时和,一直到黄巢起义,一些节度使借平叛之机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唐廷也无可奈何,最终也亡于这些节度使手里,所以说,唐朝没有解决藩镇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基础以及朝廷的政治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的,若此事发生在明朝,明朝一定不会向藩镇妥协。

熟悉《隋唐英雄传》的人,都知道瓦岗山上有个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在瓦岗山上的作用不亚于后来的刘伯温。那么历史上有徐茂公这个人吗?若有的话,为何以后看不到他了,他去了哪了?

历史上真有徐茂公这个人,只不过人家叫:徐世绩,字懋功。但后来李渊赐给他“李”姓,所以改叫:李世绩。

哪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了皇上,连观世音都主动避讳,改名观音,去掉世字,就更不用说李世绩了,所以又改一次,叫了:李绩!这个名字是不是眼熟了,跟战神李靖相并列,被封为英国公!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所以真实的徐茂公,可不是演义中半仙式的牛鼻子老道,是一位统兵大将,元帅之才!一生最辉煌的战绩便是,在李治时期,大破高句丽并灭亡之。

李绩在李世民当政时期,可谓备受恩宠。以至于发生过一次“黄袍加身”事件。

那是一次李世民宴请群臣之时,那天的李世民喝的很高兴,望着在座的诸位爱卿,是越看越美,最后眼光落得李绩身上,开口说道:“朕刚才遍览群臣,想找出一位可以托孤的大臣,看来看去,没有比你更合适,更出色的了!”

这一句,对李绩来言,不亚于“晴天霹雳”,对其他文武来言,也相当震撼?为何会是他?李世民从容说出理由:“因为你李绩从前对李密,非常忠心,完全对得起他。所以以后,你也一定会对得起朕!”

李绩还叫徐世绩的时候,曾辅佐翟让呼啸瓦岗山,但当李密来到瓦岗山后,便劝翟让:“老大,为了瓦岗山的前途,你这老大的位置,应该让给李密,人家出身豪门,有影响力。”

翟让听了李绩的话,让出老大位置。后来李密打不过王世充,就投降了李渊。李绩当时掌控着一大片州府土地,听闻老大李密归顺李渊后,急忙给李密写信,告诉他:老大,你还有不少州府土地呢,现在我替你掌管,你一起献给李渊吧。

可把李密感动坏了。李渊知道后,也大赞李绩人品纯良,大忠臣!所以一高兴,赐李姓!

如今,李世民说出这个事,来证明李绩是当之无愧的惟一可托孤之臣,自然其他人都哑口无言了。但李绩却吓得一个劲谦虚,最后都咬破了手指。都知道,所谓“出头的椽子早烂”,如今李绩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椽子,李绩这顿酒喝的不醉才怪,睡过去了。

李世民二话不说,走下来脱下衣服,就披在李绩身上,就这样李绩来了个“黄袍加身”。那么李世民为何要当众说这句话,且还要给李绩“黄袍加身”?

其一:李世民临死前,并未最终向李绩托孤,而是玩了一把“反向托孤”。临死前把李绩贬出京城!却告诉太子李治:我死后,你把李绩必须给我请回来,这是你的左膀右臂!

其二:用当众给李绩“黄袍加身”这个动作,告诉所有人,李绩是一位披上过皇上衣服的人,除了皇上外,谁也不能杀!

所以说,可见李世民已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把李绩至于危险之中,所以用这个动作来弥补。为何李世民的历史地位那样高?不是因为李世民从不犯错,而是他在犯错后能意识到,并有办法弥补回来。



徐茂公原名徐世绩,但后来李渊赐给他“李”姓,所以改叫:李世绩。后来也因为要避“世”讳, 改叫了:李绩,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为英国公。;李世民宴请群臣之时,对李绩说道:托孤的大臣是你,李世民二话不说,走下来脱下衣服,就披在李绩身上。

徐茂公在京城任职高官,李世民这样做是为了感恩他的功德,让世人效仿。

唐朝建立后徐茂公还在大唐任职,只是改了名字叫李绩;李世民给他“黄袍加身”只是笼络他的一种手段,好让他尽心辅佐自己和后人。


唐朝建立以后,帮助过李世民的徐茂公哪去了呢?
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中,李靖如果是唐朝的韩信,那么徐茂公就是唐朝的彭越、英布。徐茂公本名徐世勣[jì],字懋[mào]功,被李渊赐姓为李,所以又叫李世勣,其后李世民的登基称帝,为了避李世民的名讳,将世字去掉了。徐茂公正是唐朝初年与卫国公李靖齐名的,唐朝帝国双璧之一的英国公李勣。唐朝建立...

徐茂公乃是开国功臣,李世民临终之前为什么要将其流放外地?
李世民选择将徐茂公流放外地,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手段,自己把徐茂公赶走,让李治把徐茂公再找回来并重用他,提升他的职位,这样徐茂公就会秉持着感恩之心为李治竭尽全力鞠躬尽瘁,并且忠心不二。其实这样的方法真的很奏效,徐茂公在返回朝廷后真的开始用心辅佐李治,成为李治的心腹。此后徐茂公做事便一...

唐朝建立以后,帮助李世民的徐茂公去哪了?
李世民临死前,为了给太子李治铺路,故意把徐茂公贬官到叠州任都督,李治登基后,徐茂公重回朝堂,并走上大唐军事巅峰,战绩彪炳史册!徐茂公,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徐世𪟝,这位仁兄的名字比较多。徐茂公=徐世𪟝=李世𪟝=李𪟝!名字的由来 原本是瓦岗寨的将领,后来...

唐朝建立之后,帮助过李世民的徐茂公怎么不见了?
这个李绩,就是徐世勣,被演绎成隋唐演义的徐茂公---徐世勣,因为军功被赐姓为李,也叫李世勣,后改名李勣。唐太宗李世民立太子李治以后,一直太子担心不能控制权臣。当时李绩大破突厥,开疆拓土,出将入相,功勋卓著,为人谦虚谨慎,取得胜利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在军队威信很高。于是,李世民设宴...

李世民为何要流放徐茂公?
2、煞徐茂公的锐气 第二个就是徐茂公位高权重的,还是两朝元老,这样的人走那都是自带BGM的,高人一等的,所以李世民还是担心自己死后,没人能压住他,所以就流放他煞煞他的锐气,让徐茂公知道自己再怎么能,也还是有人能管得住他的。3、安满朝老臣的心 李世民虽然流放了徐茂公,但是还交代了...

徐茂公是李世民很宠爱之人,为什么在李世民临死前要把他流放到外地?_百 ...
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其实并没有很信任徐茂公,徐茂公,他为唐朝尽心尽力,这么多年,应该还是会继续辅佐幼主,帮他处理朝中的事务的。不过还是要感激李世民有用人识人的慧眼,不然就没有这千古的良官了。当然了,徐茂公被流放这件事情也只是一个假象,是李世民为了巩固自己唐朝朝廷更加稳固一点而已...

徐茂公乃是开国功臣,为何李世民临终之前,要将徐茂公流放?
后来李世民夺皇位,他也是坚定的支持李世民,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后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顺利夺得皇位。徐茂公也跟着功成名就。患难见真情,徐茂公和李世民结下了深厚的君臣友谊。而且功成名就的徐茂公也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又帮助李世民。北击匈奴,南灭高句丽。为了大唐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

死后的徐茂公,一世英名的他遭遇了哪样的对待呢?
徐茂公在隋朝末年投靠在瓦岗寨,一起起义,反抗隋朝暴政。而当时的瓦岗寨可谓辉煌一时,隋朝多次派兵前去攻打,迟迟未能攻下。后来李密当上瓦岗寨的老大,徐茂公等人也是尽心辅佐,而当时进行运河上截取物资银两,使得瓦岗寨迅速壮大后来王世充带领军队攻打瓦岗寨,徐茂公多次拒战,最后在洛水设下一计,...

唐朝建立以后,帮助李世民的徐茂公去哪了?
在《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辅助李密的主要谋士,但实际上,徐茂公的原型也就是徐世勣是一名武将,且是大唐开国功臣之一,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23位。后来徐世勣因为战功被唐高祖李渊赐“李”姓,于是改名为“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为避李世民之讳,便将名字中的“世”字去掉,从此改名...

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徐懋功,最后是什么结局?
徐茂公先后辅佐唐代三朝皇帝,跟随李治到洛阳时在路上生病,李治曾亲自前往问候。甚至,在其病逝后,李治闻讯悲痛大哭,下令罢朝七日,赐谥号“贞武”。这位开国大臣的后人也曾为其争光。李敬业是他的嫡孙,从小善于骑射,并且很有才智。真是应了“虎父无犬子”这话。在唐高宗时期,朝廷多次去讨伐一些...

莱阳市17293391030: 李世民为什么没杀开国元勋 -
自知冠心: 第一,没必要.将领们统率的士兵,都是很有讲究的,就比如瓦岗军.徐茂公他们投靠后不久,跟随来的瓦岗军就被打散重新整编再分播到将领手上,这保证了决不会出现将领带着自己的亲军犯上作乱的可能.而就李世民的个人魅力来说,开国将领都对他是心悦诚服不会反他.第二,年龄,他的将领们大多和他差不多大,李世民自己年寿也颇高,死的时候将领们死的死老的老,他根本不要像朱元璋那样防着将领.第三,他的宅心人厚.

莱阳市17293391030: 薛仁贵里面李世民为什么要让徐茂公去迭州当刺史 -
自知冠心: 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至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薛仁贵等率兵攻下平壤城,俘虏高句丽王高藏,高句丽灭亡.唐在高句丽故地设置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设安东都护府统辖,以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总兵镇之.薛仁贵征东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它是薛家将故事的一部分.另有中国香港出品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和清代如莲居士著的同名通俗小说.

莱阳市17293391030: 隋唐英雄徐茂公是谁 徐茂公是怎么死的 -
自知冠心: 徐茂公历史原型:原名徐世绩,字 懋功,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徐村人,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绩统唐军征高丽,开始其人生中最后一战.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终于平定高丽.次年病死.

莱阳市17293391030: 唐太宗继位后那些瓦岗英雄都那去了 -
自知冠心: 瓦岗寨的人,文的基本上就是徐茂公,魏征,后来都跟着唐太宗混 武的,其实主要就是尉迟恭和秦叔宝.唐太宗弄了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让阎立本画了下来,因为关于隋唐的演义啊故事啊不少,我就从这二十四个里面筛选了一下,总共就这四个.别人没提到,可能是没活到那时候,像单雄信和王伯当,也可能是名气还没到那程度

莱阳市17293391030: 李世民的军师徐茂公缘何得到李世民的信任?
自知冠心: 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善于审时度势奉上忠与友义事亲孝治家严整 知天命富有人情味

莱阳市17293391030: 历史上唐王李世民和军师徐茂公那个先死的?
自知冠心: 徐茂公先死

莱阳市17293391030: 大唐二十四功臣徐茂公在那? -
自知冠心: 本名徐绩,因功勋显著 被唐高祖李渊 赐皇姓“李”,被称作李绩.24功臣中他排行23.武曌 年间 其孙 徐敬业 反周,李姓被剥除.

莱阳市17293391030: 李世民的24大功臣里有没有曹国公徐茂公啊 -
自知冠心: 有啊 其实就是李绩 原名徐世绩,字 懋功,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徐村人,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

莱阳市17293391030: 徐茂公师父是谁
自知冠心: 徐茂公的师傅为毕尘仙.李绩(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绩、李世绩,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李...

莱阳市17293391030: 唐朝军事徐茂公是那的人? -
自知冠心: 徐茂公: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 历史原型:原名徐世绩,字 懋功,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徐村人,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