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驿路梨花姑娘在路边开了一家旅店600字

作者&投稿:德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驿路梨花的续写梨花姑娘回来了~

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的言行举动的事、不徇私情,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无私无畏,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

《驿路梨花》描写梨花的句子赏析: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赏析:以自然环境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
2、"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赏析:着意于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相映生辉。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赏析:文章结尾的引用语“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古诗词托物寓意,妙语双关。这"梨花"是边疆洁白盛开的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梨花的自然美,来烘托人物心灵的美。
驿路梨花”极富诗意,梨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想到梨花,我们就会想到纯洁和美丽,想到梨花,我们就会感到一股扑面的春的气息。梨花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军旅作家彭荆风自1950年春天随同人民解放军进入云南,已经在红土高原上生活了68年。1977年,彭荆风发表于《光明日报》的短篇小说《驿路梨花》,是他在特殊年代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折磨、重新舒展开写作的双翼后,情不自禁抒发的对在云南边地与朴实、纯洁的少数民族人民诚挚相处时光的怀念,及对美好未来的呼唤。
文章开头对梨花的描写,是实写。皎洁的月光,白色的梨花,朦胧的梨树林,构成了清新宜人的境界。这里以细腻有致的笔墨描写美丽洁白的梨花,决不是随意点染的闲笔,也不是孤立地描摹自然风光。不仅揭示了“梨花”和人家的关系,还象征了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文章第二次对梨花的描写是虚写,“我”在睡梦中见到哈尼族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在这里以花寓人,人花合一,不仅为全文形成了浓重的抒情氛围,而且赋予未出场的主人公以鲜明美好的形象。
第三次描写梨花是在文末,也是实写,看着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文章戛然而止,寓情于景,梨花象征的是雷锋精神,开遍天涯海角。

续写故事

大山深处,古驿道边,红红的笼火映着满天皎洁的梨花,驿路梨花姑娘在路边开了一家旅店。那幽远的芬芳随风飘向天涯……每一朵花,都好像哈尼姑娘纯真的笑颜,那是从心底开出的最真最美的花。无论是谁,不由得你不陶醉在这真与美之中。

人们很少有不喜欢花的,因为无论大小,颜色如何变化,每一种花都有它美丽的地方,而没有一种花会引起人的恶感。所以,像蝴蝶一样,花成为人们心中普遍的美的象征。

如果要形容一种事物的美丽,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像花一样”。但美往往不能长久,花儿总要凋零,自然界中花的美丽总是在开谢中不断轮回,而不能成为心目中记忆的永恒。于是,我们常常为春去花落而叹息,对这自然的规律无可奈何。

在匆匆的一生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受到各种困难的搅扰,大到失去了信心希望,小到走错了路。在这种时候,茫然看着身边来去的人潮,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了自己,那一刻的孤独与仿徨,是任何痛苦都难以比拟的。

在这个时刻,一声轻柔的问讯,一个理解的微笑,乃至一个关切的眼神,都会使心灵变得踏实,世界仿佛一下子明亮起来,就像有无数的鲜花在开放,这一雪中送炭的真诚的关怀,并不需要很多,只要有一丝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就足以融化所有困难与凄凉的坚冰。

这才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她化身为问讯、微笑和眼神,她开在每一颗至真至纯的心灵里,任凭风吹雨打,永开不败,永不凋零。

感悟赏析

“驿路梨花”当然写的是梨花,但这里作者要写的是包括梨花姑娘在内的一大群人。他们之中有普通战士、梨花姑娘、哈尼族小姑娘、瑶族老猎人等。尽管他们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他们是一群敦厚朴实、总是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热情帮助的人。这是一个助人为乐的群体,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一群体中去。

作者就是用他那优美的文笔,富有新意的故事,点出了文章的主旨。作品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也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儿的梨花,不仅实指梨花姑娘,而且泛指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梨花姑娘和其他一些人都是哀牢山的梨花,这梨花没有浓艳的色彩,雪白皎洁,散发着盎然的春意,梨花开放时,茂密繁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它象征着一种利他的品质和精神,一种淳厚朴实的民风,也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1、“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2、 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 3、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4、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5、梨花:照料小茅屋

可以写环境的变化及茅屋的变化


小说结尾写到“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哈尼族女孩学习雷锋,甘愿做一个无名英雄,热心助难路人的事迹,歌颂我国人民帮助人民幸福,展示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发扬光大。光荣的一面。小说结尾,洁白盛开的梨花与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融为一体,梨花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体的象征,梨花的朴实无华,就是边疆民族淳朴民风的象征,...

驿路梨花划分层次 驿路梨花层次划分
《驿路梨花》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写“我”和老余在赶去太阳寨的路上,发现了一间小屋;第二部分写“我”和老余借宿小屋,猜测小屋的主人;第三部分写“我”遇到老猎人,老猎人告诉“我”小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姑娘;第四部分写“我”和老余遇到了梨花的妹妹;第五部分写梨花的妹妹给“...

2020.5.8《驿路梨花》景物赏析题
      第五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文章一开始即以双线索并行,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明线,以小屋的修建照料为暗线。经过哈尼小姑娘的解释,我们终于知道了小屋的来历,也感受到了在对小屋的修建照料...

驿路梨花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什么
课文开头写:“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这里的“梨花”指自然界中梨树上开的梨花。课文中间写:“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里的“梨花”指哈尼族小姑娘。课文结尾写:“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里的...

驿路梨花中小女孩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驿路梨花》文章表达的是一种人性的美好——方便他人,传递温暖。文章写于1977年,那还是一个人性淳朴的年代。而现在,尽管社会文明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人性的高低未必赶得上当时的水平。说当今人心不古,似乎有些过了。可是,真的还有很多让人心寒的现象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时代再看看这篇文章,...

驿路梨花主要内容概括
小屋没有锁闭的门、门上写着的“请进”许可所有路过的陌生人进入,屋里的东西允许任何人使用,消除了对于“他者”的警惕和区隔。“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原则在故事的世界里具体化为可操作和可传递的生活实践,构建起一种富有亲和力的伦理。人物的精神美:《驿路梨花》描述了小茅屋里的人物,特别是小茅屋...

如何理解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写作思路:根据该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再进行缩写。《驿路梨花》的叙述者“我”叙述了在自己与同行老余在哀牢山南段的深山中一间小屋借宿一天的经历,包括行山之苦与焦虑、梨花林中的小屋、所遇瑶族老猎人、哈尼族小姑娘以及他们的故事。该小说是彭荆风在特殊年代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折磨、重新舒展开...

《驿路梨花》中有几处写到梨花
此处的“梨花”是指的是人——哈尼族小姑娘,起到了制造波澜,逐层深入的作用。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此处的“梨花”具有一种象征意义,作者先写花,再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赞美...

驿路梨花的主旨是什么
《驿路梨花》通过哈尼族女孩学习雷锋,甘愿做一个无名英雄,热心助难路人的事迹,歌颂我国人民帮助人民幸福,展示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发扬光大。洁白盛开的梨花与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融为一体,梨花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体的象征。《驿路梨花》介绍 《驿路梨花》是彭荆风1977年所写的一篇散文。

概括驿路梨花主要内容
《驿路梨花》是一篇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文章,作者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文章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初一下语文驿路梨花中午如果小木屋变成了,民宿.你会怎么想?多用描写. -
水沿痹祺: 1977年,彭荆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驿路梨花》,文中记述了解放军叔叔为了方便村民,俺哀牢山南段建了一座小木屋.后来这里的居民,自发的照顾小木屋,可谓雷锋精神代代传.四十年过去了,这里现在是什么样了呢?现在我们有幸一起去看看这片美丽的山间美景,山间的空气非常清新,雪白的梨花绽放了,淡淡的香气,我们仿佛又想起了书中的梨花姑娘,还有书中的小木屋.走着走着,我们累了,我们没有碰见小屋,继续前行不久,发现小木屋变成了一片民居,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这里变成了一片风景优美的梨花风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来赏花,采摘,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的朴实快乐.亲爱的,你想来看一看吗?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驿路梨花》的作者 -- ,本文以--为主,兼用了--的表达方式.急需填空.急急急 -
水沿痹祺: 《驿路梨花》的作者(彭荆风),本文以(顺叙)为主,兼用了(插叙、倒叙)的表达方式.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驿路梨花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
水沿痹祺: 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驿路梨花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水沿痹祺: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主要有以下妙处: 1、文中的“驿路”,2113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5261.它是作者“我”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2、“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4102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1653 3、“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专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练习,和谐一体. 4、“驿路梨花”点出了陆游的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也为文章属增添了文化韵味.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读驿路梨花有感四百字 -
水沿痹祺: 《驿路梨花》读后感——心花 大山深处,古驿道边,红红的笼火映着满天皎洁的梨花,那幽远的芬芳随风飘向天涯……每一朵花,都好像哈尼姑娘纯真的笑颜,那是从心底开出的最真最美的花.无论是谁,不由得你不陶醉在这真与美之中.人们...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驿路梨花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水沿痹祺: 驿路梨花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驿路梨花是什么记叙顺序
水沿痹祺: 《驿路梨花》的写作顺序是:顺叙、插叙相结合.“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是顺叙.通过瑶族老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遇见小屋的过程,是插叙.《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文体为小说.文章共37个自然段,称呼为第一人称.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现本文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义务教育科书第四单元第14课.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从"驿路梨花"来看,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
水沿痹祺: “小屋”和“梨花”是来文章的两个线索物,贯穿了整篇文章. 《驿路梨花》讲述了“我”和老余在云南边疆哀牢山发现并投宿小茅屋,遇到瑶族老人,得知自小茅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正当他们修葺房屋时,一群哈尼小姑娘出现,误以为走在前面的就是梨花,百纷纷表示感激. 哈尼小姑娘道出度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解放军战土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问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答妹妹就接着照料小茅屋,故而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驿路梨花的第一段含义,谁知道啊!跪求急 -
水沿痹祺: 第一段用“好大”、“ 起伏”、“延伸”、 “消失”等词形容山势,由远及近地景象突出了山的高、 大、多,表现出“我”和老余在茫茫暮色中急于赶路,寻找投宿之地的焦急的心情, 同时也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驿路梨花》这篇小说,通过解放军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姑娘在瑶山设立一个驿站,方便了过路行人的故事,歌颂了雷锋精神.题目“驿路梨花”引用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题目形象优美,语意双关,寓意深远.“梨花”一词既是指漫山遍野洁白的梨花,又指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的小姑娘,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石林彝族自治县19822874776: 驿路梨花中作者为什么要多处描写洁白的梨花 -
水沿痹祺: 作者着意描写梨树梨花,旨在写人.写洁白的梨花,是为了衬托未出场的主人公、心灵美好的哈尼小姑娘梨花.梨花作品中成了雷锋精神的象征. 《驿路梨花》这篇小说,通过解放军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姑娘在瑶山设立一个驿站,方便了过路行人的故事,歌颂了雷锋精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