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彰显,哪些俗语在中国被误传了上千年?

作者&投稿:偶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俗话说“六亲不认”中,“孝”为什么能适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上千年?~

我们传统文化所谓“孝”是什么?用现代的眼光看就是:奴性、专制、盲从、缺乏平等精神、毫无自由民主、罪恶的血缘血统论,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孝,是人与人不平等的起点。。封建专制的基础价值观。。。古来孝子行孝,莫不从顺从父母开始。对这个"顺"的强调只能催生出更多的服从性人格和工具性人格。


为什么这么说呢?孝文化之毒在于深入家庭,绑架每一个人。长大之后埋怨孩子窝囊没用,是因为小时候这个孝顺孩子啥都听家长的,不敢有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就没有了自己的意见。所以说,孝的核心是顺从,而从小培养顺从,妨碍了个人独立性的成长。孝子原本是忠臣的后备军,从小讲孝,顺从父母,长大之后,才能顺从君王。为什么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明白了吧,孝就是专制的根基。

孝顺文化就是一种等级文化,默认身份上的不平等。凭什么自己不可以和父母建立一种对话关系,而是低人一等的关系。为何一个专制的王朝把孝文化看得这么重要?为何西方民主国家却没有孝文化?汉文帝直言不讳地说:“孝悌者,天地之大顺也。”也就是说,人民都成了顺民,统治者的宝座也就稳定了。
孝文化首推孝---孝走向忠---忠走向愚---然后被专制割肉---丧失自我。这是很清楚的专制思想的脉络。所以孝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服从精神。孝不是爱,爱是平等的关系,孝是要求弱势的一方对强势的牺牲般的服从。孝的教育的目的是“子女无独立之人格”。而这种孝的文化产生的社会就是“人民无独立之自由思想”的专制。

所以说真正的孝应该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才更自然真切,应以“无条件的爱”和“相互尊重”为基础,中国人传统的孝道其实很愚蠢,只是简单暴力的强迫每一个人以顺从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父母,然后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去牺牲自我,却对父母的错误忍气吞声。其实经历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一代,应该懂得,真正的孝其实还是以最真诚的心态与父母做好朋友。真正的爱,首先要做到的永远是知己知彼,相互尊重。
子女不是天然上就欠父母的,真正的爱不是交易。真正的爱强调的是“感恩”,博爱,爱他人,当然就更爱父母。这种爱基于自愿,我们传统文化的爱基于交易和还债,唯长辈之命容易流于表层和做样子,完全扭曲了爱。

您好哦 望采纳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的英文“Tradition”一词源自拉拉丁语“Traditio”,即“传承”之意。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俗语,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非常广泛的。除却我们今天的一个知识文化传播的话,其实你有很多的俗语都可以从家中的长辈知道。

而且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不一样的风俗用语习惯,最主要还是因为俗语其实就是产生于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是由群众所创造,口口相传,也许最开始仅仅只是为了调侃,又或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一个生活的经验和愿望。

但不可否认的是,俗语不仅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趣味性,同时,它也是当时劳动人民的一个智慧结晶。

有关错误的俗语的话,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句。

“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地地道道的一句俗语,但我们通常的理解都是指在封建时期的女子是不需要学习任何的知识,便是她最守本分的事情了。

但它不仅仅只有这种解释,而我个人也更偏向于第二种解释。我认为这句俗语最开始应该不是讲的女子只要不学知识便是有道德。这句话之所以会被这样用,应该是当时的封建制度所导致的结果。

它最开始意思可能是指的女子,如果没有任何的才干知识,那么我们就去看她的道德品质。这句话其实早就已经找不到出处,具体怎么理解,还是要看个人。

但我的观点是认为这句话其实一直都是错误的用法。其实有很多的俗语在中国都被误传了很多年,主要是因为当时记载,理解以及语言传入的一个误差所导致。



误传了上千年的俗语比如说,外甥打灯笼照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中国民间有很多俗语,比如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的含义如下:1、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寓意深刻的语言表达形式。歇后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或描述,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或说明,两部分之间通常用破折号或省略号隔开。2、歇后语通常以比喻、夸张、谐音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一种...

别人来到家就是客人的谚语
谚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通常以简洁明快的语句,传达出深刻的生活哲理和人际交往的准则。对于问题“别人来到家就是客人的谚语”,首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传达的是一种待客之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礼”的重要体现。当有人远道而来,不论其...

什么板凳倒地四脚朝天打三个数字
这个歇后语“板凳倒地四脚朝天”实际上是一个数字谜语。“板凳倒地”暗示着“板”字倒过来,形状就像数字“1”,“四脚朝天”暗示着“凳”字有四个脚,也就是数字“4”。因此,这个歇后语所代表的数字是“154”。歇后语的相关知识如下:1、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富有智慧和幽默...

冬至吃饺子冻耳朵谚语
总之,冬至吃饺子冻耳朵谚语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习俗,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通过这个谚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什么意思
"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是一句中国民间俚语,其中包含了一些地方方言和词语,意思是指做事拖拉、敷衍塞责的人。1、俚语的解析 "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这句俚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词语和方言。"苟苟营"指的是敷衍塞责、做事马虎的意思;"当家"指的是负责事务的人或担当领导职务的人;"叉杆儿...

为什么说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中国的成语有大半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经典文献,它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

中国有哪些文化
一、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涵盖了思想、艺术、语言、文字、饮食、礼仪等多个方面。其中,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思想文化,中国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及中医、中华美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辽阔,...

中国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哪4种.
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四种,即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民间文学的种类很多,我国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形式几乎在河南都可以找到,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它们构成了中国口继文学的通史,对过去人们的道德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河南的神话被称为中国神话的奇迹之一,新郑黄帝、...

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

中国民间故事推荐理由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价值观。这些故事大都源于普通人的生活实践,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美德。比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了爱情勇敢面对法海的阻挠,体现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愚公移山》则传递了坚持不懈、人定...

青神县18698955112: 生活中的俗语有哪些? -
太彩潘多: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针没有线长,酱没有盐咸. 3、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4、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5、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6、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7、事莫做绝,话莫说尽. 8、人怕理,马怕鞭. 9、...

青神县18698955112: 俗语有什么 -
太彩潘多: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例矮子面前不说短话按下葫芦起来瓢八抬大轿请不去八字没一撇拔根汗毛比腰粗白披一张人皮半斤对八两半路上出家饱汉不知饿汉饥背着抱着一般沉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笨鸟儿先飞鼻子气歪了比登天还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死人多口气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别人牵驴你拔橛子兵败如山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青神县18698955112: 俗语有哪些 -
太彩潘多: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举例 “小二”管“大王”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青神县18698955112: 什么是民间俗语 -
太彩潘多: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

青神县18698955112: 谚语的组词有什么 -
太彩潘多: 谚:民谚、 农谚 、古谚、 谚语 、夏谚、 谣谚、 鄙谚、 里谚 、世谚、 谣谚. 语:语文 、外语、 语气、 成语 、语言、 无语、 口语 、词语、谜语 、俗语. 谚语[yàn yǔ] 释义: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青神县18698955112: 什么是谚语什么是谚语什么是谚语 -
太彩潘多: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望采纳~

青神县18698955112: 中国有很多的民间文化.“俗语”、“民间故事”属于( ). -
太彩潘多: 放风筝属于( 游艺,竞技)类. 中国结、二胡、笛子、《孔雀舞》、剪纸属于(民间艺术), 福字倒贴、磕头拜年属于(民俗习惯).中秋、春节属于(传统节日).俗语、民间故事属于(民间口头文学).豆浆油条、月饼、唐装、盘扣属于(衣食住行). 我们对过答案了. 参考资料:百度

青神县18698955112: 俗语有哪些类型 -
太彩潘多: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

青神县18698955112: 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 -
太彩潘多: (1)霜前冷: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2)雪后寒:雪熔化为水时,吸热,导致气温降低;故答案为:凝华;熔化.

青神县18698955112: 什么叫谚语 -
太彩潘多: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