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藩王之乱,为何七国之乱很快平定,八王之乱却灭亡了国家?

作者&投稿:墨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都是为了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权力斗争。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司马衷在位期间,两者之间性质相同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主要因为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的力量不同,西汉时期汉景帝是一代明君,他能够掌控局势,中央王朝和地方势力相比较占有绝对的优势,西晋时期的司马衷从小就是个心智不全的人,司马炎曾经一度想要废除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只不过司马衷的亲生母亲苦苦哀求司马炎,司马炎也不忍心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跌落神坛。司马衷上位之后皇权旁落他人之手,司马家族其他人为了捍卫司马家族的尊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进行了一场无休止的皇位之争,其最终目的都是想登上皇位,自己成为掌管天下的帝王。西晋王朝统一天下36年之后又再次让战乱的烽火席卷中原大地,八王之乱直接导致西晋王朝的分裂,王朝之所以在历史上存在感很低,也是因为他们存在的统一天下时间太短,没有对后世产生太大的影响。

西汉时期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断发展,已经威胁到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央王朝和地方诸侯势力必将爆发一场战争,与其来得晚不如让其来的早,汉景帝对于削藩政策相当强硬,即使爆发战争也要确立中央王朝的地位,削藩势在必行。而且,汉景帝对于削藩政策的推行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如果各地诸侯势力愿意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大家就好说好散,可以给予诸侯一些补偿。

如果各地诸侯采用武装斗争方式反抗中央王朝的统治。汉景帝手中的军队也绝对不会害怕任七国诸侯的联军。




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汉景帝能平定藩王叛乱,建文帝却丢失皇位?
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汉景帝能平定藩王叛乱,建文帝却丢失皇位?汉景帝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建文帝是明朝地微微皇帝。二者都作为王朝前期的皇帝,又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各地藩王做大,到了不得不削藩的地步。但这两位皇帝的结局却不一样,汉景帝平定了七王之乱,稳定了皇权,而建文帝却输给了燕王...

为什么都知道藩王权力过大必生祸乱,却还要分封呢?
第三,当局者迷。在位者也是当局者,有句话说当局者迷,这对君王来说也同样是适用的。每一个朝代的皇帝在分藩王的时候,都是认为自己的子孙能够相亲相爱,共同守护这个国家直到永远。没有谁会认为自己的子孙是不孝顺的,甚至将来有一天可能会造反。皇帝就是有这样的迷之自信,所以虽然有之前的许多...

明朝藩王之乱此起彼伏 为何只有朱棣能成功?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绝无重复之可能。我们从明朝几个谋夺大位的藩王身上便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他的儿子继承皇位后能平安地稳坐江山,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办法。因为他感到被选为太子的大儿子朱标为人秉性仁厚,怕驾驭不了跟他打天下的这些人,于是千方百计地把同他一起为...

三藩之乱中藩王实力那么强,为什么最后也失败了呢?
藩王的力量虽然很庞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一条心上,三位藩王都想要让对方多处理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且最重要的当时吴三桂达到长江的时候不知为何突然停止而没有继续北上,这给了清廷喘气的机会。再加上耿精忠、尚可喜等人也面临着郑经的攻击变得腹背受敌,所以清军就把首要的攻击对方放在了他们两个人身上...

历史问题,三藩之乱是那三番?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

朱元璋的藩王政策,为什么后来会酿成内乱?
但是万万没想到后来太子死了,上位的却是朱棣。因为朱棣的上位,酿成了后面内乱,可是,为什么会酿成内乱呢?其一,在朱棣上位之后,就开始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藩王守边的政策,然后将各地的藩王纷纷进行改封,废除藩王守边,取而代之的是让其他军队代为守卫边疆,导致蒙古各部很快就开始叛乱;其二,朱棣...

康熙在为期间爆发的三藩之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三藩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康熙在处理三藩问题上,出现了重大的决策失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的吴三桂和耿精忠自请撤藩撤藩申请,漠视了君使臣以礼规则。本来,作为三藩集团核心人物之一的吴三桂,他并不曾有起兵反清之意。他一心要仿效明朝的黔国公沐氏,做清朝的黔国公,与清朝相始终。世守云贵是...

浅谈吴三桂和康熙的较量,为何注定会失败
可是从秦朝到清朝的这些更迭的朝代中,大部分朝代根本不是实行「 ”分封制”,而是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比如,秦朝就是完完全全的郡县制。 即使有那么几个朝代是有「 ”分封制”的,但主体仍然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恰恰是这种制度下容易引发「 ”藩王之乱”。 明末清初的的时候是四藩,广西有...

刘伯温早就告诉朱元璋藩王之祸,为何朱元璋不采取措施呢?
而且当时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态度不同昔日,加上胡惟庸的从中陷害,朱元璋认为刘伯温居心叵测,自然重心放不到刘伯温的意图上,只觉得这筐鱼之间互相争斗的厉害,并没有往深处想。1.刘伯温给予藩王之乱的隐患方式十分隐晦 朱元璋虽然在历史上也是名副其实的明君,但并不是十全十美,在对待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

西汉有七国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为何朱元璋还要建立藩王制度呢?
再比如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时间长,波及广,成为西晋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至于唐朝时期,各地的节度使,和藩王具有相似性,所以被称之为藩镇,而唐朝的灭亡,自然也和藩镇割据存在直接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的经验教训,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还要采用藩王制度,分封25个藩王呢?首先,根据《明史》...

武平县19691824800: 同样是藩王叛乱,西汉七王之乱快速平定,可是,西晋八王之乱亡国? -
除种双骨: 西汉七王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是因为汉景帝削藩引起的,汉景帝是一个好皇帝,注重休养生息,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朝经济发展不错,军队实力强劲,所以很快平定.西晋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后期,是因为贾皇后干政弄权引起的,当时朝堂混乱又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皇族不得人心,所以造成了亡国.

武平县19691824800: 同样是削弱封国势力,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引发了怎样不同的后果?汉武帝的措施巧妙在何处? -
除种双骨: 景帝下令削藩,结果七王之乱.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规定诸侯死后,诸子分掉诸侯的土地,导致诸侯土地越来越小,最终达到削藩目的,使诸侯无力与中央对抗

武平县19691824800: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而汉朝却在七国之乱 -
除种双骨: 时间长短不同,范围不同,结局也不同:七国之乱从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首都长安并未受影响,最后七王皆死,六国(除楚国外)被废除,中央权力未受大损;安史之乱则长达八年,几经反复,长安也两度沦陷,最后安史虽灭,被招降的藩镇,立功的节度使们分割了中央的权力,要是玄宗不滥杀大将,潼关守住,也许安史之乱与汉七国之乱影响就差不多了.

武平县19691824800: 为何说西晋的八王之乱是必然?
除种双骨: 为何说西晋的八王之乱是必然?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晋爆发八王之乱,既有制度的毛病,但最关键的还是人的问题.不过这里的“制度毛病”,...

武平县19691824800: 汉初削藩是导致了七国之乱还是平定了七国之乱? -
除种双骨: 汉景帝听信晁错主张对各路诸侯削反,引起了以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他们打着为皇帝清君侧的名号造反,景帝杀了晁错,也没能阻止叛乱,还是靠周亚夫平定了.

武平县19691824800: 周亚夫是怎样平叛七国之乱的?
除种双骨: 汉景帝刘启杀了晁错后,但吴、楚七国并没有停止战争行动,还是继续向长安方向进攻.刘启无奈,只好派精通兵法和作战艺术的太尉周亚夫去平叛.周亚夫率军平叛途中...

武平县19691824800: 西汉初年,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的诸侯国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的问题... -
除种双骨: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汉景帝采纳谋臣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国势力.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6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七国之乱”震惊朝廷.景帝杀掉晁错(腰斩),刘濞仍不退兵,扬言“我以为东帝”,景帝只好派兵出征,平定叛乱.

武平县19691824800: 七国之乱的结果是什么啊谁知道谢谢 -
除种双骨: 吴楚七国之乱在三个月内全部平息,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景帝趁势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归朝廷所有,同时取消了王国自行任命官吏和征收赋税的特权,削减了王国的属官,王国的丞相改称为相,国相还负有监察王的使命,规定诸侯王不得治理民政,只能“衣食租税”,即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该国的租税作为俸禄,王国的地位已与汉郡无异. 七国之乱的平定和诸侯王权力的削弱,沉重地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在制度上,基本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时所产生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矛盾,并为汉武帝以“推恩策”(见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武平县19691824800: 七国之乱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
除种双骨: 诸侯国叛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被窦婴、周亚夫所平定.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