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还乡 分为几部分?

作者&投稿:钊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章一般分为几类~

一、 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

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四、词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五、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6、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7、演义小说

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记叙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2、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梦溪笔谈》。

3、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师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六国论》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5、序、跋

6、赠序

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7、史传

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8、报告文学

散文中的一种新兴样式,是特写、文艺通讯等的总称。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的报道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政论性的特点。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七、戏剧

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

戏剧的语言包括对白、独白;舞台说明。

戏剧的结构:独幕、多幕。

分类: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

1、元杂剧

包括散曲和杂剧。

1)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

是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作、表情。

结构:"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元杂剧的角色:"末""旦"等。

本文在内容上的最大特点是,作者没有像其他的散曲家那样对汉高祖歌功颂德,而是通过一个乡邻的观察和回忆,撕去了统治者尊严的外表,揭露了他无赖的本领.这在当时是要有相当的勇气的.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支曲子〔哨遍〕,写高祖还乡农村的骚乱,开始写社长派差,摊税,农民议论纷纷;接着写乡里势利小人装模作样,趋炎附势的丑态.
第二部分从〔耍孩儿〕到〔四煞〕三支曲子,写农民眼中的仪表队.一伙"鸟男女"吹吹打打,在农民眼里,那些月旗,日旗,凤凰旗,飞虎旗,蟠龙戏珠旗成了野兔,乌鸦,鸡,狗,蛇之类;那些金光闪闪的兵器,成了叉子,斧头,甜瓜,苦瓜;那些导驾的官员,成了凶神恶煞的判官;那些扈从的内官,宫女成了差役和妖女.封建帝王的威风在他自己的故乡被一扫而光.
第三部分从〔煞三〕到〔尾〕四曲子,写农民对汉高祖本质的揭露.见驾,骂驾,威风凛凛的帝王在乡民眼中成了"大汉",还其"无赖"的本来面目.一连串的质问将帝王的根脚从头数:一数出身,好酒贪杯,喂牛切草;再数为人,胡作非为,敲诈勒索;最后质问刘三,如何改名换姓做高祖,似乎刘邦做了皇帝是为了"赖帐".这一质问,不仅活脱脱地对高祖昔日流氓无赖的嘴脸,作了极为诙谐,辛辣的讽刺,而且也流露了作品中的某些小民意识,构成它对封建秩序蔑视的基调.
作者有讽刺的手法写汉高祖和乡民们对高祖学还乡的态度,是极尽嘲讽的能事.在作者所处的社会里,能对皇帝这般蔑视,流露出一种对最高统治者的反抗情绪,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个套曲在撕破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具的同时,对封建统治的下层基础像王乡老,赵忙郎之流的卑鄙无耻,也一齐原形毕露.还有那个反衬出封建帝王本质的乡邻,也应是本文塑造的得力形象.这个农民见识有限,但豪爽开朗,敢说敢为:既粗犷泼辣,又幽默风趣;既有朴素的农民反抗意识,又带有某种小市民的习俗和色彩.在揭露刘邦的根底时,也流露出一种轻视劳动人民的意识,反映出作者受历史的局限,是站在小市民的立场来观察问题的.
( 三 )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散曲和诗词有什么不同
元曲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民间口语.本篇运用了许多农民口语,真实地传出人物的感情,使人感到声音笑貌如在眼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运用口语的句子来.本篇善用诙谐语言,结尾处有的话写得不合理,却十分有趣,有讽刺意味,试指出并说明.
答案分析:
散曲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有二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如《高祖还乡》是用的[ 般涉调 ],在这个宫调内有[ 遍哨 ][ 耍孩儿 ][ 煞 ][ 尾 ]几支曲子相联而成,而且[ 煞 ]用了五遍.二是全套无论长短必是首尾一韵.
诗词语言典雅,较多使用书面语言的词语.散曲语言朴实,较多使用口头语言的词语.
运用口语的句子: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
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结尾处"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 "汉高祖是死后的谥号,虽不合理,却十分有趣,富有讽刺意味.
以上这些口语很多,难以一一摘举,其中最突出的是[ 二 ],[ 一 ]两支曲子中的用语,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农民对着皇帝指名道姓,扳着手指头,一件件,一桩桩的数着的愤怒神态.全曲中口语运用得好,使人物性格特别鲜明清晰.总之,本曲对皇帝的讽刺是十分成功,也是极其大胆的.它与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篇作品要比安徒生的作品早问世五百年.就这一点说,也更加值得我们重视.

哨遍[1]·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2],但有的差使无推故[3],这差使不寻俗[4]。一壁厢纳草也根[5],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6]。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7],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8],赵忙郎抱着酒胡芦[9]。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10],畅好是妆么大户[11]。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12],胡踢蹬吹笛擂鼓[13]。见一颩人马到庄门[14],匹头里几面旗舒[15]。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16],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17]。一面旗鸡学舞[18],一面旗狗生双翅[19],一面旗蛇缠葫芦[20]。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21],甜瓜苦瓜黄金镀[22],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23],白雪雪鹅毛扇上铺[24]。这些个乔人物[25],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26],车前八个天曹判[27],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28],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29]。猛可里抬头觑[30],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31],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32]: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33],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34]。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35],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36]。明标着册历[37],见放着文书[38]。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39],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40]。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41],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42]。[1]
编辑本段

  [1]哨遍:曲牌名,又作“稍遍”。
  [2]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
  [3]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
  [4]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
  [5]“一壁厢”句:一边要供给马饲料。一壁厢,一边。也,衬字,无义。
  [6]索应会:须认真对待。索,须。
  [7]车驾、銮舆:都是帝王乘的车子,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
  [8]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
  [9]忙郎:一般农民的称谓。
  [10]糨(jiang)来:浆好,刷洗。用米汗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
  [11]“十畅好”句:正好充装有身份的阔佬。畅好是,又作“常好是”、“畅是”、“唱道”,作“真是”、“正是”讲。妆么(yao),装模作样。
  [12]“瞎王留”句:爱出风头的青年率领一伙装模作样的坏家伙。瞎,犹言坏,胡来。王留,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火,同“伙”、“夥”。乔男女,坏家伙。丑东西。
  [13]胡踢蹬:胡乱,胡闹。踢蹬,语助词,起强调作用。
  [14]一颩(biao)人马:一大队人马。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一颩”条:“虏中谓一聚马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
  [15]匹头里:犹“劈头”“打头”“当头”。
  [16]“白胡阑”句:指月旗。胡阑,“环”的合音。即圆圈。迎霜兔,玉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玉兔捣药。一面旗上画的是白环里套住只白玉兔,即月旗。
  [17]“红曲连”句:指日旗。曲连,“圈”的合音,即红圈,象日的形状。毕月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后来的星历家又以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种鸟兽配二十八宿,如“昴日鸡”“毕月乌”等。
  [18]鸡学舞,这是指舞凤旗。
  [19]狗生双翅,这里指飞虎旗。
  [20]蛇缠葫芒:这是指蟠龙戏珠旗。这些旗帜都是乡下人没有看到过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意加以解释的。
  [21]银铮:镀了银的铮。
  [22]“甜瓜”句:这是说金瓜锤,帝王的仪仗。
  [23]“明晃晃”句:这是说朝天镫,帝王的仪仗。
  [24]“白雪雪”句:这是写鹅朱宫扇。
  [25]乔人物:怪人物,装模作样的人。
  [26]“黄罗伞”句:此指帝王仪仗中的“曲盖”。曲盖象伞,柄是曲的。
  [27]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风凛凛、表情呆板的侍从人员。
  [28]多娇女:指美丽的宫娥。
  [29]挪身:挪动身躯。
  [30]猛可里:猛然间,忽然间。觑(qu ):偷看。上文“觑得人如无物”的“觑”,当“斜视”讲。
  [31]“你身”句:你个人本姓刘。须,本。
  [32]根脚:根基,犹今言出身。
  [33]亭长:刘邦曾经做过泗上亭长。秦制 。十里为亭,十亭为乡。耽(dan):沉溺,迷恋。
  [34]拽坝(zhuai ba)扶锄::泛指平整土地之类的农活。两牛并耕为一坝。坝通“耙”。
  [35]麻三秆:麻三十斤。乡间以十斤为一秆。
  [36]有甚糊突处:有什么糊涂的地方,意即十分清楚。糊突,糊涂,含混不清。上句中斛(hu):量器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37]明标着册历:明白地记载在帐簿上。标,记载。册历,帐簿。
  [38]见(xian)放着文书:现在还放着借据在那儿。文书,契约。借条。
  [39]差发内旋拨还:在官差内立即偿还。差发,差拨,官家派的差役和钱粮。旋,立刻,马上。
  [40]私准除:暗地里扣除。准除,抵偿,折算。
  [41]刘三:刘邦,排行当为第三。因为他有一个哥哥排行第二。揪扯:揪住,抓着。
  [42]白甚么:为甚么无故地。

作品译文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这些差使真不寻常,一边要交纳草料,一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都必须执行。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带着新洗过的头巾,穿着新糨过的绸衫,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在月形环中画白兔;有红圈中画鸟;有画着一只鸡学跳舞的;有画着长着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马镫明晃晃的,扇子铺了一层雪白的鹅毛。还有那几个穿着奇怪的人,手里拿着一些罕见的器仗,穿著些奇怪的衣服。辕条套的全是马,套顶上没有驴。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车前站着八个架前侍卫,车后的是随从。还有几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但他没有看在眼里。见乡亲们跪拜在地,他挪身用手扶。我突然抬起头一看,那个我认识的,差点气死我了!你本来姓刘,你妻子姓吕。把你从头数到脚: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你的丈人在村教书,你曾经在我屋庄的东头住,和我一起割草喂牛,整地耕田。春天你摘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了我的米,问我借了都不知有多少了。趁着换田契,强迫称了我三十斤麻,还酒债时偷着少给我几斛豆。有什么糊涂的,清清楚楚地写在账簿上,现成的放着字据文书。过去借的钱要在现在摊派的官差钱里扣除,欠我的粮食你要从粮税里暗地里给我扣出来。我琢磨着刘三:谁上来把你拉扯住,平白地为什么改了姓、换了名,要叫汉高祖?

3个部分
1:哨遍
2:耍孩儿到四煞

3:三煞到尾


山城区18377191024: 为什么讽刺汉高祖还乡?
于夏依巴: 本文在内容上的最大特点是,作者没有像其他的散曲家那样对汉高祖歌功颂德,而是通过一个乡邻的观察和回忆,撕去了统治者尊严的外表,揭露了他无赖的本领.这在当时是要有相当的勇气的.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支曲子〔哨...

山城区18377191024: 高祖还乡 - 搜狗百科
于夏依巴: 是作者的主观倾向.千古以来,大多文人志士,崇拜项羽,认为他是英雄.多贬低刘邦,所以有了<>中一句"这不是刘三吗?"

山城区18377191024: <高祖还乡>原文! -
于夏依巴: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作者:睢景臣 社长排门告示〔2〕,但有的差使无推故〔3〕,这差使不寻俗〔4〕.一壁厢纳草也根〔5〕,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6〕.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7〕,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8〕,赵忙郎...

山城区18377191024: 《一枝花不伏老》一共分为几层?各层的层意为什么? -
于夏依巴: 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属于元曲. 平常我们说“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曲的概念要更为复杂,它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结合科白用于表演,也就是元杂剧,散曲只供清唱,更近于诗歌,所以从西方文学四分法来说,倒是分属...

山城区18377191024: 文言文中什么叫做体裁,体裁又分哪些,如何辨别
于夏依巴: 文言文的体裁有神话、寓言、传、序、文、记、论、疏、书、赋、说、表、铭、散文... 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山城区18377191024: 高祖还乡 作品中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
于夏依巴: 高祖,即刘邦.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 揭露了 “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 《耍孩儿》、 《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

山城区18377191024: 元代散曲有什么特点? -
于夏依巴: 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常所说的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山城区18377191024: 诗歌的格式 -
于夏依巴: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三一图表现代诗的格式现代诗宜表现热烈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但是现代诗的形式须服从于情感抒发的需要,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形象的塑造能够再现诗的自然音律.它最善于表达内心焦虑...

山城区18377191024: 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有哪些 -
于夏依巴: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