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高深者进来

作者&投稿:阎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果说哲学高于佛学,为什么高深的佛徒比高深的哲人心灵感到快乐呢?~

打些比方来说明吧。
从究竟来说,哲学就是慧,是人类的思维之花。
佛学,则是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一路修行到圆满成就地。戒是修行所扎根的土壤,定是修行所生成的大树,慧是大树之花,解脱大树之果,解脱知见是丰收后的总结。
我们不要被花迷惑,那虽然好看,但不是我们需要的目的物。
哲学家有哲学,一定也有诚实勤恳,潜心研究作铺垫,但哲学家如果认花为果,必迷失本心。
果之生成须凭花,然必需土壤和树木滋养方得。无精严持戒,无真如大定,修行之资粮何得?
福德,智慧,犹修行之双足。福德须赖戒,定。单慧无以成就。

这句话既对也不对。
“对”的一面。首先,哲学家不注重现世的俗世生活,他们更关注的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所以往往不注重外表形象、生活方面顾此失彼,经常忘记吃饭、丢三落四,似乎智商低人一等,被人当成疯子或傻子。其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无形的规律和本质,不同于表象、感性,因而必须具有相当的洞察力和缜密的思维,具有强大的推理能力,普通人难以胜任。所以,大凡堪称哲学家者,绝非凡夫俗子可担当,也正因此,哲学家的成果——哲学理论体系,普通人不经过认真研究解读基本难以理解,所以哲学家给人以难以琢磨、高深莫测的印象,更有甚者,某些哲学家主张的哲学理论由于违背了常识和常理,与俗世观念相悖,被世人看做异类或疯子、傻子,如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叔本华鼓吹悲观主义自杀理论、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理论等,都是例证。从哲学家难以被俗世之人理解的角度看,研究哲学的人(更准确地说哲学家),是思想界的叛逆者,与俗世格格不入,因而说他们不是疯子就是傻子,有着一定“道理”。
不对的一面。首先,不排除部分哲学家出世容易入世难,在俗世世界里与世人格格不入、生活方面远远比不得正常人,但绝大多数哲学家还是能够入世的,既是精神世界的巨人,也是物质世界里的正常者。但即便那一小撮“生活不能自理”者,他们也是思想领域的佼佼者,试问世间俗人有几个能与他们相比?相比之下,真正的疯子或傻子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其次,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比如,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如此。该哲学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以往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和扬弃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强大思维推理能力,最终创立了时至今日仍然正确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创立该科学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没有一个是疯子,更没有一个是傻子。所以,此观点又很是偏僻,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最后,疯子或傻子要看以何为标准来界定。就疯子而言,指的是一种精神病(或称做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由此可见,以不注重俗世正常生活、顾此失彼、行为举止不同于常人等外在非精神性表现将哲学家们称作疯子或傻子,本身就不符合疯子或傻子的定义,从这一点来看,之前所说的那么一点正确性到此也已荡然无存。反之,从精神角度看,哲学家的精神和思维超乎正常人很多,如果仅仅因他们创造的哲学理论正常人理解不了就称其为疯子或傻子,难道哲学家们就不能称不懂哲学的人为疯子或傻子?所以,以是否被人理解来界定是否疯子或傻子的理由未必充分。但是,哲学家们纷纷以自己创立的在史册上留名过的哲学理论,给哲学家是不是疯子或傻子这一问题作出了无声的解答。

《苏菲的世界》,哲学的入门书籍.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美国《新闻周刊》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著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哲学教授 傅佩茱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

--知名作家 南方朔

是谁的哲学史

这真是一本出版商梦寐以求的书。由一个毫无知名度的北欧高中教师所写作的这本西方哲学史,打破了学术话题不受欢迎的传统,让哲学走出阴暗的象牙塔,成为最热门的卖点。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这本书的流行有其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好几方面来看。全书虽非学术性著作,但它是一本捍卫哲学的书,正因为其大众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蕃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在这本书里,其实贾德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菲力·詹森

简介 ······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作者简介 ······
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自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以来,已成为挪威世界级的作家。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销量达三百万册。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现已被拍成电影,增强了神秘感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239.htm

我来回答一下吧。
看来你所喜欢的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而是哲学家写的一些思想著作。向上面那些答案所说的那些很多是晦涩的哲学,比如《纯粹理性批判》《存在与虚无》等等很耗费精力。
先提一下叔本华,我建议你买他的那本《叔本华论说文集》,应该备一本,这本是他最全的人生哲理书。30元,商务印书馆印。
言归正传,下面向你推荐一下你所要的哲理书。
1,柏拉图的《对话集》,收录的苏格拉底的哲理名言。
2,古罗马的西塞罗的《论友谊》《论责任》《论老年》。
3,古罗马的塞涅卡的《塞涅卡三论》。
4,法国的蒙田的《蒙田随笔集》。
5,大科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6,培根的《培根论说文集》。
7,哲学家克尔凯戈尔的《克尔凯戈尔日记选》。
8,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爱默生论人生》。
9,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幸福之路》。
10,上海大学出版社的《伏尔泰经典文存》,也很有哲理。

我知道的不多,现在也在学习中。再推荐你我几本很喜欢的书吧:来自印度的人生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不知道你为什么不喜欢印度哲学,不过这本书真的非常好!!还有就是大文豪,俄国的托尔斯泰的《人生值得过吗》,也推荐你!!

共勉!!

中国的书也有写得好的呀。

“爱智”的哲学

一篇令人沉思的论文,一部使人玩味的小说,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语,常常被人赞之以富于“哲理”;一位目光远大的政治家,一位思想敏锐的科学家,一位独具匠心的艺术家,又常常被人赞之以具有“哲学”头脑;甚至并无恶意地嘲笑某人故作深沉,亦往往戏言其作“哲人”沉思状。这似乎是说,“哲理”是智慧的结晶,“哲学”是智慧的总汇,“哲人”则是智慧的人格化。人们常常把哲学称作“智慧学”或“聪明学”,大概就是源于此吧!

的确,哲学贵高明。凡事望得远一程,看得深一层,想得透一成,阐幽发微而示之以人所未见,率先垂范而示之以人所未行,这既是人类智慧精华之所在,也是哲学之理或哲人之智的表现。然而,哲学就是智慧吗?或者说,哲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智慧?

智慧与爱智 人们常说,人为万物之灵。这里所说的“灵”,指的就是智慧,即人是有智慧的存在。正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概括、判断辨析、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想象、直觉顿悟乃至灵感爆发和发明创造的智慧,才能够形成和交流思想,体验和沟通感情,磨炼和实现意志,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够创建出人类智慧的奇迹———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有这样一句大家熟知的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确实,如果没有人类智慧,怎么会有人的世界?就此而言,人类所创造的神话、常识、艺术、伦理、科学和哲学,以及由此构成的人的神话的世界、常识的世界、艺术的世界、伦理的世界、科学的世界和哲学的世界,无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相互融合所构成的人类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发展史。

由此可见,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仅仅把哲学视为智慧的代名词,显而易见是不恰当的。但是,对于理解哲学来说,根本的问题是在于,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对待全部智慧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对智慧本身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即“爱智之忱”。简言之,哲学智慧就是“爱智”。

爱智的“大智慧” 热爱智慧的哲学,既不是智慧的别名,也不是智慧的总汇,而是把智慧作为探究的对象。由热爱智慧和探究智慧而构成的哲学智慧,就不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小智慧”和“小聪明”,而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

这种“大智慧”和“大聪明”,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看法,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按照西方传统哲学的看法,就是“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提供一切知识的基础”,“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使人崇高起来”;按照现代西方哲学的看法,就是解决“精神的焦虑”、“信仰的缺失”、“形上的迷失”、“人生的危机”、“意义的失落”和“人与自我的疏离”等等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法,最根本的就是解决“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用通常的说法,就是哲学所研究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问题。

哲学的这种“大智慧”和“大聪明”,借用我国当代哲学家冯友兰(1895—1990)的话说,“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①。要成为“某种人”,即具有特定身份和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就要学习某种专业知识,掌握某种专业技能,扮演某种特殊角色。要把这“某种人”当好,就需要某种作为经验、常识、技能和知识的“智慧”或“聪明”。但这并不是哲学情有独钟、所爱所思的“大智慧”和“大聪明”。哲学智慧是超越了“某种人”的关于“人”的智慧、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智慧。这种智慧是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文化、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智慧,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使人崇高起来”和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的智慧。

哲学的这种“大智慧”和“大聪明”,不是既定的知识,不是现成的结论,不是实例的解说,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追究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寻经验常识的根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讯问评价真善美的标准。哲学智慧反对人们对流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采取现成接受的态度,反对人们躺在无人质疑、因循守旧的温床上睡大觉。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指出,辩证法在它的“合理形式”上,就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它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

爱智的激情 热爱和反思智慧的哲学,来源于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这是一种探索宇宙的奥秘和洞察人生的意义的渴望,促进历史的发展和提升人类的境界的渴望;这是一种超越现实和向前提挑战的渴望,悬设新的理想和创建新的生活世界的渴望;这是一种为人类提供“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支撑点”的渴望。正是这种高举远慕的“抑制不住的渴望”,燃烧起古往今来的伟大哲人的“爱智”的激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切真正伟大哲人的真实写照。

哲学的“爱智”的激情,首先是一种驰骋人类智慧、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人类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茫茫宇宙,又面对着有生有死、有爱有恨、有聚有散、有得有失的有限人生,怎么能不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无限的追问和苦苦的求索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为探索宇宙的奥秘而“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并进而为阐释人生的意义而寻求“最高的支撑点”,由此便形成了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的“爱智”的哲学。

哲学的“爱智”的激情,又是一种求索历史的谜底和推进社会的发展的渴望。人类的历史进程,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理想的冲突与搏斗,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历史的迂回与前进,绘制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扑朔迷离、色彩斑斓的画卷。政治理想问题、社会制度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价值观念问题,更为切近地激发着哲学的“爱智”的激情和求索历史奥秘的“抑制不住的渴望”。在当代,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则构成哲学反思的当务之急。“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与大自然交朋友”之声不绝于耳。然而,生态危机的根源,却在于人的利益与心态。倘若以局部利益牺牲整体利益,以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以一己私利牺牲人类利益,则生态问题只能日趋严重。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当代哲学家梁漱溟(1893—1988)就曾感慨万千地指出:“科学发达至于今日,既穷极原子、电子种种之幽渺,复能以腾游天际,且即攀登星月,其有所认识于物,从而利用乎物者,不可谓无术矣。顾大地之上人祸方亟,竟自无术以弥之。是盖:以言主宰乎物,似若能之;以言人之自主于行止进退之间,殆未能也。”毋庸讳言,梁先生是把“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看得过头了。然而,在人类准备“跨世纪”的今天,环顾当下的世界,思考人类的未来,积极地协调个人之间、群体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利益”与“心态”,不正是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吗?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表现为某种片面性。这就需要对社会的总体行为和历史的总体进程进行全面的反应、深层的反省、规范性的矫正和理想性的引导。哲学就是社会不断反观自身的观念与行为的“自我意识”。哲学的“爱智”的激情,就是对人类困境的焦虑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渴望。

哲学的“爱智”的激情,也是一种求索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李大钊(1889—1927)说:“哲学者,笼统的说,就是论理想的东西。”①他还具体解释说:“人们每被许多琐屑细小的事压住了,不能达观,这于人生给了许多苦痛。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一个注意于远大的观念,从琐屑的事件解放出来,这于人生修养上有益。”②社会人生纷繁复杂,利害、是非、祸福、毁誉、荣辱、进退,扑朔迷离、纷至沓来。人们总是感到“得不到想要的,又推不掉不想要的”,总是感到一种“天上的太阳和水中的月亮谁亮”、“山上的大树和山下的小树谁大”的迷惘。因此,人们总是需要一种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著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境界,方能“潇洒走一回”。哲学的“爱智”的激情,就是求索人生的意义和阐发人生价值的渴望,就是追求理想生活和阐发生活理想的渴望。

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活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学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哲学既是爱智的激情,又是“爱智之忱”的结晶。

引子孙正聿《哲学通论》

研究哲学必须从史的角度去看,所以挑三拣四毕竟是不好的.但最初不妨从点入手
萨特的哲学是比较容易的,当然可能浅显了些.加缪的
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帕斯卡尔,这些诗意的哲学家其实还算比较容易看懂的
看一些古希腊有关哲学家的资料很有趣的,最起码你能了解很多哲学的起源问题,能从根本上不迷茫.当然史的探究始终是必要的.<苏菲的世界>我想不爱好哲学的人也能读下去.更深点的<西方哲学史>,但我偏偏不喜欢罗素的.我最推崇的或者说喜欢的是黑格尔的<哲学演讲录>是一本深刻而伟大的书,虽然深印着自己的烙印,但如此宏大而开阔的视野是难得的.
更深点的就有意思了.尼采的全部,黑格尔,康德,休谟等等,黑格尔和康德都是全面的大师,所以他们的书相当难懂,晦涩,又庞大,咱中国那个翻译了三大批判的人就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说明什么,你看懂康德你就非常了不起了.
古希腊是宝库,一些大的争论或分析我们都可以从那里找到源头,他们的思维和故事也相当有意思.
中世纪 奥古斯都 怕斯卡尔 托马斯.不过我仅仅看过中间一个.
培根以降,康德和休谟,其后就是英国与德国,法国笛卡儿的书还是比较容易看明白的

我所知有限,大概就看到存在主义就终止了.但看过一些后现代的东西也非常的有意思.

《罗素论自由》,《罗素论幸福人生》,《西方哲学史》,《西方的智慧》,《哲学问题》等罗素的著作挺不错的


辩论题:“有高深的学识求必前途无量吗?”我需要反方的点子..._百度知...
对于第4个问题的“必然”二字,这就是正方的致命伤,按逻辑学来讲,凡是能得出必然结论的都必须用 演绎逻辑 法证明,而你们的辩题,明显是个归纳出来的结论。所以也就是说你们只要提出一个有高深学识但 前途 暗淡的 反例 ,他们就输了。那 这样的人 在 生活中 显然太多了,不过提出这样的反例是...

“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够么
一个带着科学王冠的消费者吗?教师已经失去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只有所谓科学的训练,仅仅是面对冰冷的数据,已经失去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缺乏一种对人的关怀和体察。教育成了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而不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因此,笔者认为仅以“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是...

是不是大学学习越好以后工作越好?工作的进来说下!
就以我们班的情况来看,学习特别好的几个,工作都不差,在一些令人羡慕的高新大公司任职,一般来说都要交个税。而上学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一般都是比较能折腾的(能考上同一所学校其实大家智商差不了很多),虽然刚开始上班时,多数工作环境一般,或去小公司,不过几年后,这些人混的都不错,起码...

辩论题:“有高深的学识求必前途无量吗?”我需要反方的点子..._百度知...
对于第4个问题的“必然”二字,这就是正方的致命伤,按逻辑学来讲,凡是能得出必然结论的都必须用演绎逻辑法证明,而你们的辩题,明显是个归纳出来的结论。所以也就是说你们只要提出一个有高深学识但前途暗淡的反例,他们就输了。那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显然太多了,不过提出这样的反例是还要注意,别让对方...

深度学习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但对于深度学习而言,由于常用的深度学习优化方法往往只利用了一阶的梯度信息进行随机梯度下降,因而从业者事实上并不需要多少“高深”的凸优化知识。理解凸集、凸函数、凸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对偶问题的一般概念,掌握常见的无约束优化方法如梯度下降方法、随机梯度下降方法、Newton方法,了解一点等式约束优化和...

1,有人认为,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内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有高深...
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光熟悉自己所教的内容,充其量只能做到传道,也就是教授基本的知识,而后两者要凭更丰富的知识,阅历和经验才能做到。

怎样才能把PS学的更加高深?
学习初期,同学们可以将一些自己的照片或是作品当做PS素材,因为我们可以自我评判最终结果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初学者操作上出现的问题,有一半以上都是图层的问题,所以在学习初期一定要有图层观念,把它当成一张张的硫酸纸,在每一系列相关操作之前新建一个图层,以便修改。另外大家可能因为过于熟悉ctrl+...

学习不能停止的谚语
——徐特立 52、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53、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54、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歌德 ...

关于读书的故事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

佛法中的智慧远大高深,想学习佛法,望能遇到一位有缘的师傅带我入门,领...
愿悉无余融入我相续。怙主您于净秽刹土中,示现各种幻化戏舞时,愿我幸能成您胜随从,同时趣入菩提萨埵行。何时自现清净刹土中,至尊显现获得正觉果,吾亦随从最初得安置,愿成增盛殊胜事业者。总之从今乃至世世中,与您依怙圣者不分离,既获菩提亦成种姓主,祈愿灭尽六道轮回城。

荔波县17530849071: 哲学方面的学者进来“强与弱”. -
无萍先普: 1.矛盾对立统一2.实事求是.辩证法 概括起来就是这个

荔波县17530849071: 哲学高手进来 -
无萍先普: 不知道你是高中的还是大学的.高中的话,外部事物是就是出去思考者本身的事物,意识就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你的想象,你的想法.至于大学的话,在下觉得事物本无所谓内外之分,也无意识的说法,马克...

荔波县17530849071: “辩者二十一事”中的“山出口”的解释?(通哲学的高手进来) -
无萍先普: 我觉得这个命题是应该是惠施学派的命题吧:以下全是我个人的观点 与权威无关.即认为山林的崔嵬,和大山的窍穴,看起来就像鼻子,嘴巴一样.也就是说 我们人认为的口、眼等事物只不过是我们认为主观认为的,而且按照我们这种主观的认识是可以放大到森林、山、宇宙之中.也就是也认这种认识其实就是虚无的,按照惠施一派的理论来说的话,我觉得他们就是想证明:从论证虚无之理中来得到“虚无的道”,然后在用这个虚无的道来把握宇宙的整体,也就是把握“一”

荔波县17530849071: 懂哲学的高人进来帮帮忙 -
无萍先普: B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行相互关系的原理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A...

荔波县17530849071: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
无萍先普: 庄子和《庄子》一书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 虚构 形象恢诡的论辩 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

荔波县17530849071: 读沃尔夫《哲学是什么》有感 -
无萍先普: 出哲学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 ——读《哲学是什么》罗伯特·保罗·沃尔夫教授的《哲学是什么》已经出到第十版了,对本书颇感兴趣的两位译者——黄小洲和张云涛——也热心地翻译出新版,为哲学爱好者提供了入门捷径,并通过本书的各...

荔波县17530849071: 最咬文嚼字的哲学.思路清晰者进. -
无萍先普: 1、a、思想关系 2、a、人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3、a、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总体的基本构成方式 4、b、根本规律 5、c、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 6、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7、b、根据生产力要...

荔波县17530849071: 哲学的进来!!什么是超验 举个简单子例子 -
无萍先普: 超验 就是超出了经验的界限 例如:上帝 佛祖 你没有见过他们 他们是超出你经验的 例如:明天的饭 你还没有看到明天那碗饭 你对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经验 一无所知经验,可以理解为'经历过'

荔波县17530849071: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一般方法 -
无萍先普: 这是从研究的内容上说的,高深的哲学研究,阐述事物的抽象意义,一般方法指的是抽象的方法,包括为具体科学指引方向,系统化地阐述的概念,成为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简单地说,具体科学不可能研究无法想象的事物.哲学把模糊的印象...

荔波县17530849071: 有关“哲学”的名言警句 -
无萍先普: 1、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爱迪生2、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3、果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