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胸有成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啊?

作者&投稿:保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胸有成竹古文翻译。。。苏轼的。。急。。。~

北宋苏轼的《胸有成竹》翻译: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
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
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谷中多竹。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北宋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曾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
元丰二年(1079)正月,文与可病逝。七月,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看到文与可的这幅遗作,写了这篇题记。
赏析:
这篇散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泪泪,毫无滞碍,所用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构思,启动了想象。想象,充满了构思的全过程。但想象不是构思的目的。构思的目的是要完成对想象的定位、选优和组合配置。只有这样,创作构思才能由想象升华为带有创作灵性的意象,意象再经由作者的艺术加工,最终成为形神丰盈的艺术形象。由想象到意象这个转化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创作者艺术才思的迟速异分。这一点,刘勰和苏轼都认识到了。但他们认为是个性造成的,却没有论及想象力在创作构思活动中存在一个从无象到有象,由意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是无迹可寻的。虽然由无象到有象的转化是由构思者掌控并按照构思者的构思脉络发展着,但却是无质无形的。譬如气之成云,水之成波,很有点水到渠成、自然升华的意思。尽管这个过程是无质无形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起着催化生成作用的是作者的才识学养以及他所确立的主题。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有一首题为《画竹》的诗:“四十年间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里。剔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后世许多习画画者在诠释此诗时曲解者甚众,其中,“日间挥洒夜间思”一句,大多意为“白天观察竹子,晚来作画”。其实,“挥洒”是运笔,而“思”是构思、想象。这正如刘勰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文心雕龙·神思篇》)。挥洒而思,思而挥洒,正是创作或再创作时想象思维快速收束,然后转化为创作题材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转化过程的“无形”自不必说了,说它“无质”,是因为其“质”完全为转化后的“意象”或“形象”所掩盖而不易察知。这正如一个作画者在创作的全过程中触手可及、瞠目可见的不是四处飞腾的想象,而是有形有质的技法、线条、色彩、布局等。而这些有形之象的出现及组合配置,又有哪一点不是由构思想象生发、转化而来的呢?《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抽象的、一般的意义或法则,“器”则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或现象。只有去体会阐发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的一般意义,才有可能从本质上建立道德(善)与审美(美)的联系。想象,本就是捉摸不定的,想象的转化更似乎是在虚实之间,有无之中。老子所说:“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一章》)此话实在是最为确切的诠说,稽古以证今,更增其神秘。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没有把握的事情千万不要做.要做胸有成竹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 这样解的

对整体事物量的把握和了解.

这是说明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的一个术语。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各不相同的,它对应着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我来吧:
胸有成竹告诉我们,只有(心中有竹 ),才能胸有成竹!


急!~ 求曹刿论战 中考全部知识点(考点)
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第三段:词语、句子。 “既克,公问其①故。对曰: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②故克之。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③故逐之。” “既克”:在战胜齐军之后;“既”:已经;“克”:...

胸有成竹的寓意
表示十分有把握,十拿九稳的意思。

古代老师勉励学生的话语
当暴风雨来临,软弱的人屈服了,而真正坚强的人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12、闲适和宁静,对于浪花,意味着死亡。 13、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14、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15、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16、一帆...

苏东坡的散文(5篇)
作者以赞同的口吻所表述和发挥的这个见解,十分精辟,不仅对整个文艺领域具有普追的指导意义,而且“胸有成竹”已成为人们处事的准则,和活在群众笔底口头的成语了。 上述行文生动流畅,如用“兔起鹘落”的比喻,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运笔的神速。下面作者接着叙说自己对这个文与可教给他的道理,虽然心里明白,但实践起来...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10.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二)1-2答案略 3.第一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 第二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4.(1)彼竭我盈(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7.急躁冒进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谁能告诉我苏轼生平遭遇有哪些?他资料也行?我有急用…
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也是夹叙夹议的范例。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它围绕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根据实地考察的见闻,纠正了前人的说法,并引伸出对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不能“臆断其有无”...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
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

关于历史故事的诗句
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

帮我写一篇语文作文题目为 曹刿论战想到...的不少于八百字的,急需急需...
这时,曹刿挺身而出,求见鲁国国君鲁庄公。他的老乡劝他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回答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向鲁庄公进谏,并提出方案随同作战,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通篇凸现了曹刿热爱国家,以天下为已任的高贵品质,展现了他智慧超群、胸有成竹的英雄气慨...

经典励志格言(三)
13、胸有成竹进考场,先易后难答试题。 14、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母亲的微笑。 15、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16、只要有信心,努力,一切可以改变。 17、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18、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19、闲适和宁静,对于浪花,意味着死亡。 20、有高水平的集体,才有高水平...

海沧区17618243346: 苏轼的胸有成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啊?就是那篇《竹之始生……》,拜托哪位文笔好一点的大哥大姐顺便帮我写一篇小短文: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
占进复方:[答案]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海沧区17618243346: 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占进复方:[答案]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海沧区17618243346: 苏轼的胸有成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啊? -
占进复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海沧区17618243346: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让人明白了什么道理 -
占进复方:[答案]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海沧区17618243346: 胸有成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占进复方: 告诉我们做事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有了十分的把握;同时也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张,应该沉着应对.望采纳,谢谢!

海沧区17618243346: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帮我找找~!
占进复方: 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对画竹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是他根据当时名画家文同的画竹经验总结出来的. 文同擅长诗文书画,尤其善画,爱画墨竹.他画墨竹,首创竹叶用深墨色,背景为淡墨色,用这种...

海沧区17618243346: 胸有成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占进复方: 做事一定要相信自己.要勇敢.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海沧区17618243346: 胸有成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占进复方: 做事以前,要充分准备,当然,遇事我们要沉着冷静

海沧区17618243346: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的道理是什么? -
占进复方:[答案] 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 告诉我们做事情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海沧区17618243346: 胸有成竹的道理是什么 -
占进复方: 竹子初生时,只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节、叶都已经具备了.从像蝉的腹部、蛇的鳞片一样,到剑一样挺出高达十寻的,各种形态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一骨节一骨节地来画它,一片叶一片叶地来堆砌它,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